回覆列表
  • 1 # 眼子君

    我現在用的小米8,第一次用小米之前用的魅族,小米現在走高階剛起步肯定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長期在人心裡認定了廉價的,說好聽點是價效比高,後面應該會慢慢轉好的。

  • 2 # 彩虹Tang

    小米10是真的香,也是也是彌補了上一代的不足,電池容量小是最大的詬病,大容量電池,120hz螢幕,ufs3.0,LPDDR5也安排上了。

    小米 10 系列或許是小米數字系列最水桶的一代,而小米 10 Pro 則可能是小米有史以來堆料最多的機型。

    曲面屏和曲面玻璃的夾心餅乾手感

    就像之前曝光的那樣,小米 10 Pro 採用了雙曲面螢幕,背面則是四曲面的 AG 磨砂工藝玻璃。摸起來手感相當順滑舒服。整體不太容易沾染指紋,當然還是會有一點痕跡,而且在這個藍色面板下會稍微有點顯眼。

    從手感上來說,不知道該不該管小米 10 Pro 叫「熟悉的陌生人」,這種設計不僅在去年流行過一陣,就連小米自己也做過了,所以對於手感我在拿起前已經有一定的預期。

    實話實說,雙曲面設計帶來的手感都大同小異,有點像某種夾心餅乾一樣沿著圓潤的邊緣包裹住裡面的元器件,這一切都為了減少體感厚度,從而為內部堆疊和碩大的攝像頭感光元件騰出空間,這些都是熟悉的體驗,只有頂部單獨的揚聲器開孔顯得有那麼一絲陌生。

    這裡我想重點提一下小米的雙揚聲器。雙揚聲器不是什麼稀罕實物,我手上的幾臺旗艦產品十有八九都有雙揚聲器功能,不過這其中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大部分機型採用的是聽筒發聲的方式來充當頂部揚聲器,也有的像三星 Note10+ 這樣在機身靠上位置內部發聲的。

    小米 10 Pro 則是直接在頂部塞進了一顆與底部同樣規格的揚聲器,這就最大程度上保持了雙揚聲器聲音大小與質量的平衡。我自己體驗對比了一下,手頭幾部手機大多能閉眼感覺出聽筒發聲與底部揚聲器的區別,小米 10 Pro 真的就是靠蒙了。

    此外聲音質量也很不錯,或許是立體聲更均衡的原因,空間感的營造是我近期體驗過最好的。雖然我仍然習慣聲音質量更好的音箱或者私密性更佳的耳機,不過更好的外放質量還是個挺讓人欣喜的點。

    橫向線性馬達是去年小米 9 Pro 新增的亮點之一,在小米 10 Pro 上也順理成章沿用了下來,只不過小米 10 Pro 的橫向線性馬達換成了長條形的,而非小米 9 Pro 上那顆方形的馬達。

    從調校上說也比小米 9 Pro 的時候成熟很多,舉例來說,在進行指紋解鎖的時候一共會有兩次振動,開始識別時會振動一次,解鎖成功是又會振動一次,兩次的振感一弱一強並不相同,但卻透過振動強度的變化的營造了從識別到解鎖的漸進過程。

    沒有 2K 解析度和 120Hz,但亮度和色準都是驚喜

    去年在小米 9 Pro 5G 釋出的時候就打出了「原色屏」的概念,也就是單獨對每一塊出場的螢幕進行調色校準,儘量減少螢幕的個體差異達到統一的色彩顯示。這個原色屏的概念也延續到了小米 10 Pro 上,並且在標準上更進了一步。

    在色彩調教上來說,官方給出的 JNCD<0.55 以及 ΔE<1.1 的標準可能是市面上已知絕對色準要求最高的手機。當然這個原色顯示需要在色彩風格里切換,從個人的觀感上來說我覺得自適應和暖色溫就不錯,原色顯示還是留給設計師這類專業使用者好了,我一般用不上。

    如果個人的體驗感受上來看,小米 10 Pro 螢幕上的最大提升來自於亮度,採用了 E3 發光材料之後小米 10 Pro 的激發亮度達到了 800 nits,峰值亮度直達 1200nits,雖然冬季的Sunny不太猛烈,但卻是在Sunny直射下依然還能保持鮮亮的觀感一定是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由於 E3 發光材料帶來了亮度的大幅提升,似乎也直接影響到了 Android 手機陣營原先粗糙的自動亮度調節。小米 10 Pro 將自動亮度由原先的 1024 級增強到了 4096 級,並在機身背部紅外感測器的旁邊新增了一枚光線感應器。

    我們可能都碰到過這樣的場景,在手機背對著光線比如電視在前面正在播放,然後身邊還有檯燈等光源的時候,有時候手機會出現無法應對複雜光線環境導致螢幕過暗或過亮的情況。解決的方法就是自動亮度調節的演算法要寫的非常出色,像 iPhone 和 Pixel 那樣,而在背後增加一枚光線感應器則是小米典型的硬體解決思路。

    從實際體驗來說,的確可以感覺到比之前會更少手動調節亮度條,但比起 iPhone 那種「恰到好處」來說還是稍微欠了一點,而且一般是稍微欠了一點亮度,所以感覺後續演算法可以再稍微激進一點點。

    小米 10 Pro 的這塊螢幕尺寸為 6.67 英寸的挖孔雙曲面螢幕,可能是因為知道曲面屏不好貼膜,這臺售價又較高,所以小米第一次自帶了出廠貼膜。遺憾之處就是螢幕的規格並未堆到市面上的最高配,小米 10 Pro 採用的是 2340×1080 解析度,90Hz 的三星 AMOLED 螢幕,沒有 2K 解析度沒有 120Hz,這是我認為小米 10 Pro 最遺憾的地方。

    比起隱性的功能特性來說,一些顯性的規格不僅更容易配合營銷,同時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說 2K 螢幕+高重新整理率帶來的效果就是肉眼立馬可見的,但更高規格的色準表現則是需要幾代產品積累下來口碑,同時還要專業機構進行輔助論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經過了幾次「迭代大戰」的屏下指紋競賽在 2020 年似乎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這次小米雖然沒有多提屏下指紋的部分,不過採用的仍然是超薄型號的光學屏下指紋,小米還更新了一個螢幕指紋解鎖動畫,配合不錯的振動效果體驗已經很順暢。

    回想起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當初屏下指紋的表現,現在最新的屏下指紋我甚至已經可以靠肌肉記憶盲解。

    今年旗艦標配的驍龍 865 和 LPDDR5

    驍龍 865 可以說是這臺手機裡最沒有懸念的部分,或許也是最無聊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逃不開對 SoC 和效能的討論,它的重要性仍在,但逐漸被更多功能所稀釋。就像是一個健康的人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你可能會喜歡上一個人的外貌、身材、家世等各方面因素,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副健康的身體之上,況且因 SoC 效能不足造成的「小馬拉大車」你們也見過了。

    考慮到這是首批採用驍龍 865 的機型,這裡再複習一下驍龍 865 的一些基本規格。首先是 CPU 架構升級到了新的 Kryo 585 架構,但本質上是 ARM 的 Cortex-A77 架構,相比去年的驍龍 855 有 25% 的效能提升和 25% 的功耗下降。

    GPU 方面則是升級到了 Adreno 650,還是 6 系說明從架構方面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整體屬於小改進,增加了規模和頻率並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比如為開發者引入端遊級別的光源和後處理特性,新的 Game Color Plus 特性則可以帶來更好的 HDR 效果。整體效能同樣提高了 25%,功耗則有 35% 的降低。

    小米 10 系列還首發了鎂光生產的 LPDDR5 記憶體,速率達到 5500 Mbps,按照小米的說法效能最多可有 50% 的提升,不過數字終於是數字,單獨來看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今年的旗艦將會標配 LPDDR5,整體會更快是顯而易見的。另外這次小米 10 系列也標配了 UFS 3.0 快閃記憶體。

    由於系統還在測試版本,所以不代表最終的效能表現。這裡跑了 GeekBench 5、3DMark 和安兔兔這三個代表性的跑分軟體做一個基本的參考。

    小米 10 Pro 自然也是一臺 5G 手機,支援 SA+NSA 雙模組網,也支援 n1、n3、n41、n78 和 n79 多個頻段。小米 10 系列同樣也加入了對 Wi-Fi 6 的支援,能夠完美支援釋出會上同時釋出的 Wi-Fi 6 路由器。

    一億畫素輸出終於不再漫長等待

    小米 10 Pro 的相機部分也值得再說一說,基本上採用了和小米 CC9 Pro 一樣的配置,去掉了之前那顆獨立微距鏡頭並用超廣角的微距來替代。

    具體一點:1 億畫素主攝鏡頭+20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1200 萬畫素兩倍人像鏡頭+等效 500 萬畫素五倍光變鏡頭。前置攝像頭則是 2000 萬畫素。

    在經過了幾個月體驗之後業界基本上已經對三星這顆一億畫素的 CMOS 達成了共識,從畫質上來說沒有問題,屬於市面上頂尖水平的表現,但具體到體驗機型上則出現了生成時間過長,多攝像頭切換容易卡頓的等現象。在更換了新的驍龍 865 旗艦處理器和 ISP 之後,吞吐效能終於不再是一億畫素的瓶頸。

    反應到實際表現上就是在 108mp 全尺寸輸出直出模式下,照片後臺處理時間相比之前得到了大幅縮短,個人感覺縮短到了四分之一左右,一秒多左右的處理時間已經完全可以接受,拍照體驗上的短板終於被補足。

    處理時間的縮短直接關係到使用頻率,尤其是 108mp 模式由於沒有 HDR 和 AI 的「添油加醋」,反而是比較純淨穩定的拍照模式,如果想要畫面處理更自然同時畫質也足夠優秀的照片,其實 108mp 模式是個不錯的選擇,在白天拍照基本可以代替四合一模式,而且個人感覺比起之前畫質又有進步。

    人像模式、超廣角以及長焦鏡頭的表現基本上也還是可以套用之前的經驗。多攝協同方面在曝光處理和色溫等方面這幾顆攝像頭仍有明顯的區別,全焦段變焦體驗有很大提升,但仍然有長足進步的空間。

    ▲ 左上角有「AI 8K」的字樣

    這次小米在社交網路預熱上還宣傳了自己可以拍攝 8K 影片,小米 10 Pro 的確可以拍 8K 影片,但其中有一些奧妙。點開該功能以後可以在左上角看到寫的是「AI 8K」。工作人員告訴我 小米 10 Pro 是原生支援 6K 影片錄製,然後透過 AI 計算到 8K。

    ▲ AI 8K 錄製截圖

    ▲ 8K 影片 100% 截圖

    不過 8K 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沒有實感的數字,目前來看實用性並不強,而且只能連續錄製 6 分鐘限制非常大,整體上還是偏向嚐鮮。

    小米 10 系列還支援了 HEIF 格式,這個格式在 iPhone 中已經使用挺久了,三星也有支援。特點是壓縮更為高效,相比 JPEG 體積能夠縮小 50% 左右。不過目前很多 App 對該格式支援仍有問題,比如會出現方向出錯等等,但對於緩解一億畫素全尺寸照片的龐大體積很有作用。

    主攝樣張:

    ▲ 100% 截圖

    人像模式樣張:

    超廣角樣張:

    五倍等效光學變焦對比:

    ▲ 主攝

    ▲ 長焦端

    ▲ 超級夜景

    個人感覺在夜景方面,非極限亮度下四合一模式的效果也很不錯,超級夜景的 HDR 效果會更好,但整體亮度沒有拉開差距。

    由於天氣不好加上最近活動範圍有限,以及系統處於測試版本,樣張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如果有機會的話之後會再多拍一些樣張分享到愛範兒的官方微博。

    小米 10 Pro 並未像之前最開始曝光的那樣搭載 66W 快充,實際確切的功率是 50W,只是隨機附送了一個標註 65W 的充電頭,後面小字的最高檔位達到了 11V 6A 也就是最高 66W。從我個人感覺來說小米可能最開始是有考慮讓小米 10 Pro 支援更高功率的快充,但最後可能在衡量了電量損失和溫度之後選擇了更為穩妥一些 50W,這也是手機中目前單電芯設計達到的最高充電功率。

    就像之前一樣,這個快充頭搭載的仍然是一個 USB-A 介面,但是在小米魔改之後除了支援小米的快充協議之外也支援 PD 協議,65W 的功率也能夠非常地好適應支援 PD 充電的筆記本。

    在實際測試中,小米 10 Pro 從 0% 到 100% 用了 48 分鐘,和官方公佈的時間相差無幾。其實我原本期待小米 10 Pro 能夠將充電時間壓縮至 40 分鐘以下,如果能用充電頭最高檔位的 66W 應該是有希望的。續航方面感覺目前的測試版本待機掉電有點快,希望之後能夠再好好最佳化一下。

    這或許是小米數字旗艦新起點

    在淺嘗輒止的體驗過小米 10 Pro 後,我對這款手機的感受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除了沒有把螢幕解析度堆上 2K,從其它配置來說我沒有感受到很值得讓我吐槽的地方,反而覺得很貼合我的使用習慣。

    但同樣的,這臺手機的閃光點也需要慢慢去感受挖掘,或許一億畫素仍然是一個值得去深挖的點,但除了將過去所有的長板整合在一起之後,我還是希望小米 10 Pro 能有一個自我突破的點,一個能夠力壓群雄有深入人心的點。

    時代變了,小米的數字系列走到今天其實也變化很大,以往是一顆旗艦 SoC 作為長板就能打天下,而慘烈的紅海競爭發展到今天,大眾對旗艦手機的要求不僅是旗艦 SoC,還要沒有短板,還要有更長的長板,還要有創新,有科技人文主義思考……

    這也逼迫著小米要從以往的偏科生型別的選手逐漸補足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從以往只做好核心配置和價效比的思維,去多多思考「大眾喜歡什麼功能?需要什麼功能?我能提供什麼功能?」如果說去年還在猶豫,還在爭取一下,那今年小米或許已經變得更為堅決拋棄原有的路線。

    相比去年的小米 9 和小米 9 Pro,其實小米 10 系列已經又跨越了一大步,而這或許是小米數字旗艦系列的新起點。

    價格方面,小米 10 8GB+128GB 版本售價 3999元,8GB+256GB 版本售價 4299 元,12GB+256GB 版本售價 4699元;小米 10 Pro8GB+256GB 版本售價 4999 元,12GB+256GB 版本售價 5499 元,12GB+512GB 版本售價 5999 元。

  • 3 # 想念水蒸氣

    兩個字,真香!

    繼Note系列和Mix系列失敗後,小米再次向高階市場發起了衝擊,釋出了十週年夢幻之作小米10系列,

    這次小米10使用了2020年安卓陣營頂級處理器高通驍龍865,還有今年旗艦機標配的三星曲面打孔屏,一億畫素攝像頭,UFS3.0 快閃記憶體,WIFI6天線模組,立體聲揚聲器等,搭配4500mAh電池和50W快充,效能 拍照 續航 看不出有明顯短板,是繼小米6之後又一部水桶神機,值麼購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打架事件,只是個旁觀者,可受害者叫一起賠錢醫藥費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