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的基本動作
正確的站立姿勢:體重應均勻地分到兩腳前腳掌部位,重心在中間,輕鬆地上跳,在著地時這時候就是自己的重心,要求上體要弓。
(l)首先面對對方,相隔半步,雙臂自然下垂站穩。
(2)面向對方,左腳向前出35-45釐米。也可以根據自己 的身高和習慣來確定距離,一般使自己感到舒適為好。
(3)右腳與左腳呈45度角,為了減少一點幅度,右腳跟往右 側開一點,左右分開的距離為20-30釐米。這樣的站法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外來打擊時,身體保持平衡。假如站成一條橫線,受不住從前方來的直拳,容易後倒;站成一條堅線,容易橫倒,對攻防兩方面都不利。
(4)後腳跟抬起5釐米左右,把自己的體重均勻的落到前後 腳趾骨基節部位。前腿的膝關節微屈,同時,後腳也跟著前腳微屈膝。重心放置在兩腿之間,身體不論處於靜止還是移動狀態, 重心投影均不得越出兩足以及兩足間的支撐面。
上述是對拳擊時下半身的基本姿勢要求,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利用膝蓋的屈伸力量加強後腳的蹬力,重心移動靈活,但要注意不要右腳跟著地,以免影響腳移動速度。現代拳擊最講究的是速度。兩腳距離大,影響速度的發揮,但穩定性好,適用於猛攻型選手;距離小,速度快,但穩定性差,適用於技巧型選手。
2.上半身
(1)頭形。低頭收下頜,前額朝向對手,雙目注視對手眼睛,上下齒合攏,舌貼上顎,臉部表情自然。一般看對方的眼睛能看出對方的進攻意圖。現代美國提倡的一種方法是注視對方的腳法,這樣的優點是能看出對方的一舉一動,而自己的意圖又不易對方發覺。
(2)上半身自然地落在腰部。不能把上身向左、右、前、後歪。上體應斜向對方,微前含胸,左肩略向前,兩肩匆過分聳 起,也不要下垂。身體向左或向右扭動時,以腰部和髓關節作轉動軸。
(3)臂形。左臂在前,右臂在後。左拳略高於肩,同對方的下巴平齊,防護左面頰,左肘屈大於90度,下垂防護左肋;右拳置於肩前,防護右面頰,右肘屈小於90度,下垂防護右肋,有拳 輕輕握緊並對準對方的下巴。為了保護自己的下巴和左耳,左肩 向前伸出的同時,稍上提。注意。如果提得過大,就會增加疲勞,影響左手的刺拳速度。 上述的上身姿勢就是要求在做好保護上體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把身體調整在有利的進攻位置。
二.拳法 拳是拳擊手的唯一武器。拳擊手的打擊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壞力,不是因為拳頭硬,而是因為它有很大的速度和力量。正確的握拳法是打出有力拳的第一步。
(一)直拳
直拳是拳擊技術中最基本的拳法,也是每一個優秀的拳擊運動員最常用的拳法。此拳法在單位時間內連續出拳數量比其他拳法多,特別是左直拳的連續直擊動作。
直拳是指從出拳到被擊目標,沿直線運動的一種擊打方法。直拳一般用於進攻或有意識退卻時破壞對方動作,打亂對方陣腳,是奪取勝利的主要手段。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拳擊 教練約瑟夫·布朗說過:“掌握直拳技術等於掌握拳擊技術的 80%。”
直拳的特點是路線短、衝力大、速度快、發力狠、動作突然、拳法簡單,易於運用身體的力量。與其他拳法相比較, 動作簡便,運用廣泛,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一項進攻技術。
(二)擺拳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三)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 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平鉤拳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 成80度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 轉,但不超過90度,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 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 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準備動作。② 左拳擊出同時右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平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 時擊打左平鉤拳或右平鉤拳。
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準確。如果說 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 近距離擊打對方。
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髮長拳。髮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 上、前臂夾角大於90度,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於90度。當 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 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肋部)。
當對手上體前傾處於俯身低姿勢時,則可發上鉤拳擊其頭部,擊打時拳心朝內,拳峰向上。
當對手處於直立姿勢時,絕不能用上鉤拳進攻,因為這種拳太短,會遭致對手用直拳來迎擊。只有當對手身體前傾 時才能在進攻中使用上鉤拳,或在組合拳進攻對手時配合使 用上鉤拳。
上鉤拳的力量來自突然的挺身和同時轉體的動作,在拳頭接觸目標的一剎那,手臂突然發力,以增加擊打的爆發力 量和速度。
三.拳擊的基本步法.是拳擊技術的重要雙方搏鬥時,如何保持身體平衡,靈活地移動身體,使自己始終處於進攻和防禦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0世紀前的拳擊比賽,運動員如果運用步法來避開對手的 攻擊,則被視為是膽怯的行為。1892年9月7日,拳擊史上劃時 代的事件出現了。美國舊金山銀行職員詹姆斯·科貝特運用靈活 的腳步移動,躲開少年大力士——約翰·沙利文強有力的打擊, 象逗小孩玩一樣打擊沙利文,終於獲得勝利,轟動了拳擊界。這 一新戰法,從而逐漸摒棄以前那種呆板的拳賽,為拳擊界所廣泛 採用,發展到今天的拳擊步法。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盛讚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動 的靈活性和打擊的準確性時寫道:“飄浮如粉蝶,衝刺若黃蜂。” 可見步法的重要性。 拳擊的基本步法有滑步、衝刺步、側步、環繞步、撤步等五種步法。
拳擊的基本動作
正確的站立姿勢:體重應均勻地分到兩腳前腳掌部位,重心在中間,輕鬆地上跳,在著地時這時候就是自己的重心,要求上體要弓。
(l)首先面對對方,相隔半步,雙臂自然下垂站穩。
(2)面向對方,左腳向前出35-45釐米。也可以根據自己 的身高和習慣來確定距離,一般使自己感到舒適為好。
(3)右腳與左腳呈45度角,為了減少一點幅度,右腳跟往右 側開一點,左右分開的距離為20-30釐米。這樣的站法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外來打擊時,身體保持平衡。假如站成一條橫線,受不住從前方來的直拳,容易後倒;站成一條堅線,容易橫倒,對攻防兩方面都不利。
(4)後腳跟抬起5釐米左右,把自己的體重均勻的落到前後 腳趾骨基節部位。前腿的膝關節微屈,同時,後腳也跟著前腳微屈膝。重心放置在兩腿之間,身體不論處於靜止還是移動狀態, 重心投影均不得越出兩足以及兩足間的支撐面。
上述是對拳擊時下半身的基本姿勢要求,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利用膝蓋的屈伸力量加強後腳的蹬力,重心移動靈活,但要注意不要右腳跟著地,以免影響腳移動速度。現代拳擊最講究的是速度。兩腳距離大,影響速度的發揮,但穩定性好,適用於猛攻型選手;距離小,速度快,但穩定性差,適用於技巧型選手。
2.上半身
(1)頭形。低頭收下頜,前額朝向對手,雙目注視對手眼睛,上下齒合攏,舌貼上顎,臉部表情自然。一般看對方的眼睛能看出對方的進攻意圖。現代美國提倡的一種方法是注視對方的腳法,這樣的優點是能看出對方的一舉一動,而自己的意圖又不易對方發覺。
(2)上半身自然地落在腰部。不能把上身向左、右、前、後歪。上體應斜向對方,微前含胸,左肩略向前,兩肩匆過分聳 起,也不要下垂。身體向左或向右扭動時,以腰部和髓關節作轉動軸。
(3)臂形。左臂在前,右臂在後。左拳略高於肩,同對方的下巴平齊,防護左面頰,左肘屈大於90度,下垂防護左肋;右拳置於肩前,防護右面頰,右肘屈小於90度,下垂防護右肋,有拳 輕輕握緊並對準對方的下巴。為了保護自己的下巴和左耳,左肩 向前伸出的同時,稍上提。注意。如果提得過大,就會增加疲勞,影響左手的刺拳速度。 上述的上身姿勢就是要求在做好保護上體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把身體調整在有利的進攻位置。
二.拳法 拳是拳擊手的唯一武器。拳擊手的打擊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壞力,不是因為拳頭硬,而是因為它有很大的速度和力量。正確的握拳法是打出有力拳的第一步。
(一)直拳
直拳是拳擊技術中最基本的拳法,也是每一個優秀的拳擊運動員最常用的拳法。此拳法在單位時間內連續出拳數量比其他拳法多,特別是左直拳的連續直擊動作。
直拳是指從出拳到被擊目標,沿直線運動的一種擊打方法。直拳一般用於進攻或有意識退卻時破壞對方動作,打亂對方陣腳,是奪取勝利的主要手段。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拳擊 教練約瑟夫·布朗說過:“掌握直拳技術等於掌握拳擊技術的 80%。”
直拳的特點是路線短、衝力大、速度快、發力狠、動作突然、拳法簡單,易於運用身體的力量。與其他拳法相比較, 動作簡便,運用廣泛,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一項進攻技術。
(二)擺拳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三)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 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平鉤拳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 成80度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 轉,但不超過90度,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 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 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準備動作。② 左拳擊出同時右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平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 時擊打左平鉤拳或右平鉤拳。
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準確。如果說 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 近距離擊打對方。
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髮長拳。髮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 上、前臂夾角大於90度,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於90度。當 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 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肋部)。
當對手上體前傾處於俯身低姿勢時,則可發上鉤拳擊其頭部,擊打時拳心朝內,拳峰向上。
當對手處於直立姿勢時,絕不能用上鉤拳進攻,因為這種拳太短,會遭致對手用直拳來迎擊。只有當對手身體前傾 時才能在進攻中使用上鉤拳,或在組合拳進攻對手時配合使 用上鉤拳。
上鉤拳的力量來自突然的挺身和同時轉體的動作,在拳頭接觸目標的一剎那,手臂突然發力,以增加擊打的爆發力 量和速度。
三.拳擊的基本步法.是拳擊技術的重要雙方搏鬥時,如何保持身體平衡,靈活地移動身體,使自己始終處於進攻和防禦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0世紀前的拳擊比賽,運動員如果運用步法來避開對手的 攻擊,則被視為是膽怯的行為。1892年9月7日,拳擊史上劃時 代的事件出現了。美國舊金山銀行職員詹姆斯·科貝特運用靈活 的腳步移動,躲開少年大力士——約翰·沙利文強有力的打擊, 象逗小孩玩一樣打擊沙利文,終於獲得勝利,轟動了拳擊界。這 一新戰法,從而逐漸摒棄以前那種呆板的拳賽,為拳擊界所廣泛 採用,發展到今天的拳擊步法。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盛讚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動 的靈活性和打擊的準確性時寫道:“飄浮如粉蝶,衝刺若黃蜂。” 可見步法的重要性。 拳擊的基本步法有滑步、衝刺步、側步、環繞步、撤步等五種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