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兀

    如果只選一個,我選溝通

    無論是合理拒絕別人,還是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利益,背後的核心只有一個:溝通!所以如果讓我選擇職場中唯一一個核心能力,我更傾向於把這個位置給“溝通”。

    溝通也是當眾講話,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生活在人際圈中中的一份子,所以無論是否在職場,我都願意把當眾講話當成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同時也是一個人的基礎能力。

    雞同鴨講困局

    職場中我們往往說服不了別人,往往不能為自己爭取到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利益,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雞同鴨講”,但是有沒有思考過“雞同鴨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這一點絕對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首先我非常遺憾地承認,“雞同鴨講”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我們幾乎很難改變,之所以很難,是因為雞的背景和鴨的背景不一樣,彼此之間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價值觀、人生觀各不相同,更別說在全球化日益發達的今天,每個人的專業分工也各不相同,這就造就了每個人在溝通時,看起來是兩個平等的人,在互相用聽得懂的母語交流,但是彼此的理解往往大相徑庭。

    要和不要

    這樣的客觀背景下,就需要彼此能夠將心比心,具有同理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同理心有2個簡單的技巧,第一個是“不要”,第二個是“要”。

    “不要”指不要給對方貼標籤,一旦貼上標籤,整個溝通氛圍就被徹底破壞,所有的溝通都很難有建設性結論,很難說服別人或者為自己爭取到利益

    “要”指多用“咱們”、“我們”之類的溝通用語,別小看一個簡單詞彙的應用哦,很可能帶來非常大的作用,“咱們”這樣的詞語,能夠有效拉近對方距離,要知道人都是情感動物,不是純理性動物,情感能夠戰勝一切,能夠讓我們為了共同目標達成一致,進而達成多贏。

    溝通的藝術

    溝通是門藝術,手繪動畫也是藝術,所以生動描述“溝通藝術”的“8分鐘手繪動畫”值得一觀。

    https://m.toutiaoimg.cn/a6843535675120157191

    我們每個人都在窮其一生,不斷修煉當眾講話,不斷使用“溝通”這門必殺技,在職場中、在生活中委婉拒絕別人,合理爭取自己利益,希望以上內容以及手繪動畫能夠真正幫到你,謝謝。

  • 2 # 婉婉系治癒

     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人進行交流,殊不知好的溝通對生活和工作有多重要!要想做到暢通無阻,關鍵因素是自己的心態作為基礎。

    不敢說我自己有多好的溝通能力,但還是把自己的見解分享一下!

    1.對自己要有自信

    保持自己的想法和作風,不要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

    2.懂得體諒他人

    這包含“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面。惟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由於我們的瞭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

    3.適當地提示對方

    產生矛盾與誤會的原因,如果出自於對方的健忘,我們的提示正可使對方信守承諾;反之若是對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我們並未忘記事情,並且希望對方信守諾言

    4.適時直接告訴對方

    恰當使用‘我覺得"(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說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為開端,結果常會令人極為滿意。”其實,這種行為就是直言無諱地告訴對方我們的要求與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訴你所想要表達的物件,將會有效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但要切記“三不談":時間不恰當不談;氣氛不恰當不談;物件不恰當不談。

    5.、學會詢問與傾聽

    主要是用來控制自己,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瞭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並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對方發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

    希望這些可以對你有幫助!

     

  • 3 # 梁樂樂在成長

    公元1195至1250年德國皇帝非德列二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目的是想證明人類天生的語言是拉丁語?還是希伯來與?亦或是使用他們父母所說的語言?他下令將一些剛出生的嬰兒教由保姆和護士照看,只提供他們吃,但是不允許和他們和嬰兒說話以及不許有任何表情。實驗的結局是所有參與實驗的嬰兒全部死掉。實驗的結果是殘忍的,但是恰恰說明了:人是不可能不溝通的,無論是從生理需求,還是社交需求。溝通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

    但是如何讓溝通成為有效的溝通呢?《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像我們詳細介紹了成為溝通高手的秘訣。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準備了半天的話說完無人理會,做的都是無用溝通。這是為什麼?有效的溝通都是有技巧的,溝通不等於閒聊。

    《溝通的藝術》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羅納德致力於有關溝通的研究和寫作,著作主題涵蓋了尚無溝通,公共演講,小組交流,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他與拉塞爾在一次溝通學會上相遇,兩人就故事片教學達成了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併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從:瞭解自己,認識他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三個層面介紹了溝通對於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以及從哪一方面著手改善自己在溝通中存在的不足,成為一個在任何場合都不懼怕溝通的人。

    這篇文章從五個個方面為大家講解成為溝通高手的必備技能:1多元化溝通的能力2如何應用多元話的溝通能力3掌握這種多元化溝通能力需要經歷的四個階段4提升認知複雜度和的方法5自我監控的能力:瞭解自己的感受,分析感受源自那些事件,自我內言對於感受的作用,改變非理性自我內言的方法

    首先:有效的溝通需要我們擁有多元化溝通的能力。什麼是多元化溝通的能力?我舉個例子,假如你聽到不中聽的話通常會做如何反應?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沉默。因為如果還擊回去可能會傷害對方。大家都抱著忍忍就過去了的心態選擇沉默。當然沉默是多元化溝通的一種。除了沉默我們還可以作用幽默,坦誠,直接說出來,利用第三方來表達我們的想法。

    比如說當你聽到不中聽的花時選擇沉默是一種方式,但是你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你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尷尬,或者直接跟對方說,聽到這樣的話我心理不太舒服,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和我說話嗎?或者坦誠的問對方,我做了些什麼會讓你有這種看法呢?說出來我好改正。等等。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感受在有效的溝通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必經你不可能和一個總無視你感受的傢伙做朋友。

    其次:有效的溝通通常還需要我們瞭解溝通的情景,以及溝通的目的,同時還要了解對方。溝通的情景決定你選擇溝通的溝通方式,比如說你在參加一個工作會議,當領導說了一些尼不中用的話時,你可能絕大多數需要選擇沉默了。在職場溝通中有一個詞彙叫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是指透過管理和控制甚至是壓抑自己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在職場中尤為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衝突可能會讓我們後悔。

    溝通的目的同樣也很重要,假如你想申請一比資金用來購置新的電腦,那麼你直接跟領導說的效果遠遠小於事實的效果。舉個例子你完成一項工作需要一個小時,但是因為電腦的反應速度影響了你的工作效率,六個小時才完成。當領導看完你的工作結果後非常滿意。這個時候你可以跟領導聊一聊換電腦的事情。必經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是每一個領導都願意看到的。

    瞭解他人對於良好的溝通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在陌生的場合都會有些恐懼,緊張或者是害怕的心理,必經你對大家都不瞭解。但是相反,如果你可以提前有一點點了解的話可能會好很多。假如你去參加一個面試,當面試官問你對我們公司有沒有了解?提前做過功課的你肯定會得心應手。因為提前有所瞭解,所以不會過度緊張和恐懼。適當的緊張和恐懼會讓你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再次:當然在瞭解了多元話溝通的方式後有效的溝通仍然是需要練習的。因為學習任何一項技巧都必須具備覺醒期,笨拙期,熟練期,整合期這四個階段。

    覺醒期是我們能夠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就好像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不能夠應對更多的職場競爭,需要學習更多的技能。而笨拙期就是當我們意識到以後開始尋找方法來學習,掌握方法很重要,然後不斷重複練習。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的行為總是不斷的重複,因為卓越不是一時的,而是習慣。把有用的技巧重複的應用,我們離成功就不遠了。就像開車一樣,剛開始開車比較生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便輕車熟路了。這個時候就進去了整合期,整合期是我們可以熟練掌握那些技巧。有人說知識促進行動,行動帶來改變,改變是因為我們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這個時候就達到了整合期。整合期說白了就是知識被內化以後。

    覺醒期,笨拙期,熟練期,整合期的四個階段是掌握溝通多遠話方式的必經階段。但是就溝通而言,僅僅掌握了溝通的技巧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提高自身的認知複雜度同時還需要具備同理心。因為溝通絕大多數是人和人之間的事兒。人都是有感情的高階動物,在溝通中我們不僅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同時也需要兼顧他人的感受。這一點在溝通的過程中也顯得特別重要。就像前面提到的沒有人會跟一個不顧自己感受的人有任何合作或者是有任何接觸。即便是在親密關係中,顧及對方的感受也同樣的重要。

    第四:如何增強自己的認知複雜度呢?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方法叫做“枕頭法”是由一群日本的小學生展現出來的。溝通中出現的問題就像枕頭一樣,四個角一箇中心,任何一個角度看問題都是有價值的,用枕頭法來看待溝通中的問題不僅能提高我們的認知複雜度,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們的同理心。

    在認識“枕頭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同理心是什麼。同理心顧名思義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就需要我們懸置自己的觀點,用對方的觀點來理解對方的感受,不批判,不評論,用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去真正的理解和關心對方。換句話說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去關心對方。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最長用的就是同理心。諮詢師需要對來訪者的訴說不加評判,保證讓來訪者真正做到自由聯想,從而建立良好的安全氛圍,讓諮詢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什麼是自由聯想?就是想到什麼說什麼,隨心所欲,當談話被打斷時來訪者會建立起自己的防禦機制。這樣就會打破諮詢師一開始想要建立的良好的安全氛圍破壞諮詢。

    在生活中同理心也同樣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想看和愛人一起看一部心動很久的電影,你對愛人說:我覺得那部電影還不錯,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對方回答:哦,那部電影我看過影評了,很一般的。對方沒有真正理解你想看電影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和對方有一個浪漫的二人世界,而是直接把你的建議用評論和批判的方式給否定了。這個時候我們通常的感受是有些失落,同是也會覺得有些難過,失落的是對方不想去,難過的是對方不理解。假設對方用同理心來理解你,老婆想和我一起去看電影,應該是想和我有一個浪漫的時刻,雖然那部電影我看影評的評價並不高,但是和老婆一起去看還是挺開心的。於是你做出這樣的回答:好啊,找個我們都不忙的時間一起去看,我來訂票。

    如果說同理心是讓我們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麼枕頭法就是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讓問題被理解的更全面,更具體,從而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運用“枕頭法”解決問題時需要我們需要從五個維度來考慮。第一、我對,對方錯。第二、對方對,我錯。第三、雙方都對,雙方都錯。第四、這些都不重要。第五、以上皆有道理。

    我們設想一下問題的場景:兩歲的孩子正在哭鬧發脾氣,孩子的奶奶對孩子說:不許哭,哭不是乖孩子,不許生氣發脾氣,你的脾氣怎麼這麼壞?不許哭,告訴奶奶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因為害怕奶奶的大聲音而停止哭泣,告訴奶奶她還想看動畫片。做為媽媽的你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過去抱著孩子,先讓孩子哭了一會,等孩子哭聲小一點了之後,你問孩子什麼事情讓你這麼不開心了呢?和媽媽說說吧,孩子說動畫片沒有了。然後你說這個問題呀,來媽媽給你變個魔術,看看能不能成功的把動畫片放出來。變了半天魔術沒有成功,孩子有些失落,你接著對孩子說,哦天哪,今天的動畫片放完了,媽媽沒有變出來有些失落,然後告訴孩子動畫片的播放時間是有規定的,這個時間我們都控制不了。明天的這個時間媽媽在陪你一起看動畫片好不好,媽媽先陪你一起玩會兒遊戲。孩子情緒穩定後,也不哭了。生活很多婆媳關係的惡化都是因為育兒的問題造成的,運用枕頭法看看我們如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角度1我對,對方做錯

    我是對的,首先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看不到動畫片的失落與難過,然後理解她的這種感受,試著幫助孩子解決他的問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你也同樣很失落,和孩子的情緒產生共鳴,並告訴孩子不能解決問題的真相,讓孩子明白即使沒有動畫片也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而孩子奶奶的做法限制孩子抒發自己的情緒,同時還給孩子貼上了壞脾氣的標籤。這種做法是錯的。這是我們通常會採取的立場,看到我們的對,別人的錯,此時對方的立場恰好和我們相反。

    角度2對方是對的,我是錯的。

    讓孩子停止哭泣,因為老人非常愛孩子,聽不了孩子哭,孩子一哭自己比孩子還難受。孩子奶奶因為讀過的書少,表達方式有些不恰當,但是奶奶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時時刻刻保持快樂。我是錯的,不應該在奶奶教育孩子的時候衝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加不喜歡奶奶的那種方式,以後在我不在場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比較不尊重奶奶。要承認自己的缺點並試著理解對方的立場,仍然需要訓練和相當的程度和勇氣。

    角度3雙方都對,雙方都錯

    媽媽和奶奶的做法都對,雙方都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方法不同但目標是一樣的。

    角度4:這都不重要

    用那種方法都行,最主要的是孩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孩子哭是一件小事情,因為希望孩子時時刻刻都開心是每一個當長輩的願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育兒的方式不一樣就引起了婆媳的矛盾,畢竟婆媳關係的維持也很重要。誰也沒有壞心。

    角度5四個立場都有道理

    孩子哭是一件小事情,哭鬧,發脾氣是誰都有的階段,長大了就好了。雖然邏輯上不可能存在即對又錯的立場,但是你探索的立場都有些道理,從五個立場看待問題未必能夠改變你的想法,甚至不能解決手邊的問題,但是他可以啟發我們從另外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從以上五個角度來看問題,有時不一定能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可以開啟我們看待問題的新局面,如果你只考慮度角度1,那麼一場婆媳之間的劍拔弩張很有可能在那些細小的事情裡慢慢演變而來,從而影響家庭和諧氛圍,但是當我們試著從角度2來考慮,也能夠理解孩子奶奶那種對孩子關愛的心情,這同樣很重要。婆媳關係多數是因為各自考慮問題的角度都是從自身的立場:自利偏差的角度,去忽略對方的感受,強調自己是對的。自利偏差指的是人總是傾向於寬鬆對待自己,嚴格對待他人。在任何一種溝通中,我們首先要明白都通是不可複製的,話一旦說出去,就覆水難收了,因為傷害造成了。“枕頭法”在提升我們認知複雜度的同時也強化了我們同理心的方法。運用“枕頭法”同樣需要時間,需要經過覺醒期,笨拙期,熟練期,整合期4個階段。就像王爾德說的:起先是我們造就了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了我們。那些看起來簡單的事情,都不是一時的,而是經年累月的積累。

    最後:溝通高手需要具備的最後一項能力是有自我監控的能力。什麼是自我監控?心理學家們將觀察自身的行為並藉此調整自己的行動的過程稱之為自我監控。自我監控這能將自己的一部分抽離出來,並以一種超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說白了就是更瞭解自己,認識他人都是從瞭解自己開始的。

    如何瞭解自己?瞭解自己必須明白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增強感受首先要做的是擴充自己的感受詞彙,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在你暴怒之前,一定會有,無聊的,不開心,難受的,煩躁的,生氣的等這些感受在前面,然後才有了最後的暴怒。假設我們一開始就注意到引起不開心的事件,並試著去理解它,接受它或者是轉變它,那麼暴怒出現的機率可能會小很多。

    第一、瞭解自己的首要條件是可以敏銳的鋪捉到我們當下是什麼感受。簡單的說就是當你聽到有人在說你的壞話你內心的活動:難過的、不開心的、煩躁的、生氣的。從生氣到暴怒他是一個過程,不是說當你聽到有人說你壞話一下子就暴怒了。引起暴怒的情緒之前是有很多其他的情緒。在中國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表漏出來,所以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很難從內在的感受去觀察到自己最初的感受是什麼。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介紹了一個小竅門幫助我們瞭解自己最初的真實感受,記錄一天所發生的事件,然後將感受寫出來。比如說你在銀行排隊取錢,有一個人插隊到你前面。這是事件。你的感受是:煩躁。你有一個重要的電話要接,手機沒電了。你的感受是:焦急的、失望的。相信我這是一個過程,時間久了你就能很清楚的瞭解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那些注重個人感受的人,才會在生活中敏銳的捕捉到他人的感受,瞭解他人的感受是溝通的前提。

    第二、要知道是什麼事情引起了我們不好的感受。我們同樣也假設一個場景同學聚會,你有10年沒有見過這些同學了,在見到他們之後你特備興奮,尤其是看到你上學時的那位好友,你們互相噓寒問暖,聊聊這些年你們沒有見面時對方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突然你內心緊張的起來,因為好友聊起了你的初戀男友,對於初戀男友你至今還在心裡為他留了一個位置,希望你們能夠在一起,可是當你聽說他已經結婚了,你特別失落,於是你回憶起和初戀男友在一起的時光。心情平復了很多。和好朋友繼續聊些其它的事情,這個時候進來一個同學是你上學時就很討厭的一個女生,進門先挑釁式的和你講話,你的心情首先是感受到了厭惡,當她說了一些你不中聽的話時你又感受到了煩躁,最後是生氣。你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和這位讓你不爽的女生之間的談話。一個同學聚會,短短几分鐘的時間你的感受到的是緊張的、失落的、討厭的、厭惡的、煩躁的、生氣的。當然這些微小的感受和整個同學聚會的事情相比都是一些烏龍事件,但是留心這些感受是你瞭解自己的一種方式,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些感受眾分析內在的自己。

    第三、是將這種感受記錄下來,明白自我內言的重要性。說到這一點時不得不強調自我內言對於我們詮釋一件事情的意義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什麼是自我內言?就是發生一件事情時你內心對於當前事件的評價和感受,這評價和感受與我們的認知深度有關係,同時也和我們過去的個人經驗等等都有關係,而那些嚴重脫離現實的感受和評價是可以透過理性的分析進行療愈的。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對於個人內心成長起到了很好的幫助,心理諮詢師可以從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但真實存在於我們潛意識中的那些消極的脫離現實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感受是受到了很多非理性的謬誤導致的,比如說完美主義者,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任何事情都要求的特別完美,不允許自己有任何一點點瑕疵。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會極力否認自己的不足,不接受自己的缺點。這本身就是一種缺點,因為一旦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完美主義者就會認為別人不喜歡他、開始討厭他了,於是完美主義者開始陷入了低自尊降低的狀態,認為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的缺點。事實往往是別人根本都沒有在意到完美主義者的那個缺點。基於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自我內言對於一個人的情緒影響有多麼大。

    第四、重新評估我們的這些感受,ABC情感治療法。重新評估是為了把那些非理性的感受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帶著理性的思考從新審視並感受某一個事件所引的感受是什麼。阿爾伯特·艾麗斯提出的理性情緒治療法,我們簡稱它為ABC情感治療法。A是事件B是思考C是感受 舉個例子:A被叫綽號B我做錯了某事C感到受傷和心煩;A被叫綽號B我的朋友生病了C關心,同情。對於一件事情的詮釋決定了這人的感覺。

    從ABC情感療愈法我們來回看同學聚會的場景:當好友聊到我的初戀男友,我的思考是都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都結婚了,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新生活,替他開心,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遇到那位讓你不喜歡的女生挑釁,我的思考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一點都沒有變,說話帶刺,尖酸刻薄,也難怪事事都不太順心,有些同情她,挺可憐的,無所謂了,反正自己現在過的很好,說兩句就說兩句吧。很多事情就是這樣,過不去是因為自己沒轉變,心理學有一個詞語叫做思維反芻,意識是說一個人太過於沉溺在過去的消極情緒中不能自拔,反過來又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徒增傷悲焦慮和沮喪的感覺,更糟的是反芻的人比較容易轉移其攻擊進而波及無辜的旁觀者。就像那位總是挑釁的女同學一樣。

    從新用理性的思考方式評估我們自己非理性的思考,是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的階段。只有當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個從新的認識,才會發生轉變,轉變的另一種說法就是療愈了,完全好了。一個內心充滿Sunny的人和你溝通你是能夠感受得到的。自我監控最初也許只是讓你的情緒和自身聯結,但是透過分析事件引以及事件所引起的感受是我們更好的處理自己情緒的有效方法,畢竟情緒在我們和他人的溝通中是不容小覷的。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從新回顧一下,成為一個溝通高手需要必備那些技能。首先我們要有多元化的溝通能力,比如沉默,幽默,坦白,直接說,借用第三方來澄清等等。其次是跟我們的溝通情境和目的來決定我們應該使用哪一些溝通的能力。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可以直接的表現出我們的情緒,像我們在和家人溝通與和同事溝通的方式顯然是不一樣的,工作場景是需要我們抑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的。當然我們在學習任何已將技能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從意識的覺醒期到笨拙期,再到熟練期、整合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說到和做到之間,看明白和能做好之間需要長時間的練習,這也是為什麼10000小時的說法被人們廣泛的接受的原因。再次溝通的成敗在於你是否能夠感同身受的理解對方的感受,畢竟受到自利偏差的影響人們更願意從自己的立場來看待事情,“枕頭法”對於提高我們的認知複雜度有很大的幫助,從認為自己是對的,到覺得對方是對的,最後從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詮釋同一件事情所引起的那些感受是溝通高手必備技能。最後自我監控是透過我們對事情的從新詮釋改變我們的行動,因為只有意識到,並且願意改變,在付出相應的行動,習得一些技巧才能夠真正的轉變。

  • 4 # 晴天客棧780

    只要是在溝通範圍內的人都還好。要是碰到不在溝通範圍內的人,就非常痛苦了。一種是:不講理。一種是:沒緣分。主要講第二種,這類人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親戚,同事或者其他。他們往往都不是帶有惡意,但是你們之間的溝通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就是以不愉快的結尾收場。雙方往往都是好意,但是很可能由於一個開始,對方會錯了意,一下子就陷入僵局,以一種不一樣的結果呈現。更鬱悶的是,你還會為此傷神,失眠,嘆氣。而對方卻不以此煩惱。當你在乎的事情對方不在乎或者說並沒有用你想要的方式給予安慰時,那種心裡憋的氣是沒有辦法發洩的。你也想過要道歉,或者自己主動和好,但是每次這個事情都是你主動,而對方毫不在意,甚至不覺得這個是問題。

    這種的確讓人心累,但是又能怎麼樣呢。人的不可控範圍被可知,就是產生奇蹟最好的時候。如果一腔不平還是沒有辦法被解決,那就學會饒了自己,因為麻煩還有的。不算了,更自己較真,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明星紛紛試水網路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