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瘞花秀士
-
2 # 河蟹養殖寶典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閩南語的受眾範圍太小了,而且跟不上現在流行的曲風,閩南語歌曲大部分都是講情啊,愛啊這類的不是很主流的,而粵語歌曲則都是在很火TVB阿電影阿背景音樂上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就拿最近的使徒行者2來說噹噹一首粵語插曲傳唱度就不是閩南歌曲可比的,畢竟閩南歌曲都在臺劇,而臺劇本身都不是很火,再加上當紅的閩南語歌手大多都是非主流啊,蔡秋鳳,江蕙,黃乙玲,洪榮宏等,出了臺灣就木有人認識啊。年輕一代的臺星又很少唱閩南語歌曲,所以閩南語要火過粵語,挺難的
-
3 # 戰狼No2
閩南語,主要分佈福建,粵東地區(廣東東部)以及臺灣省,閩南歌曲就似陝北名歌一樣屬於地方方言歌曲。
閩南歌曲為什麼不流行
1、首先是地域的限制,
閩南歌曲和其它地方戲曲一樣,客觀上都存在區域的限制這一點,不可否認。但話又說回來同樣是地域的粵語歌以其獨特、委婉、優美、膾炙人口的曲調,在上世紀80--90年代很快就被華人認可了。大批次的粵語歌曲風靡祖國大江南北。80年代末臺灣歌曲《愛拼才會贏》就是一首閩南歌曲不也紅遍了大江南北。由此可見,區域的侷限不是絕對的,關鍵是作品的質量以及推廣的力度。
2、就是語言的侷限性。
閩南方言主要分佈在福建閩南地區、臺灣大部分地區、廣東潮汕、雷州半島以及海南島等地區。各地方言本身都有其獨立性和侷限性,各自都有其詞性特點以及發音規律。比如粵語、日語、韓語歌都能被華人接受同樣閩南歌有好的旋律好的歌曲作品一樣也是會被大家接受的。關鍵是閩南話說起來好聽, 唱起來卻費勁. 原因可能是沒有規範的發音體系.
3、閩南語的發音規
閩南語共有七音,即: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也有學者分解為八音。即:將“上聲”細分為“陰上”,“陽上”。這就給詞曲作者以及演唱者限定了一定的框框。但不能說閩南歌沒前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浪子的心情》進入大陸,讓人耳目一新,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廣為流傳。原因就是臺灣閩南語歌曲大膽突破了傳統框框,引進全新的音型、節奏與配器方法。仔細分析找不出絲毫的閩南或臺灣傳統民歌音調,但仍不失閩南鄉味。
由此可見閩南語歌曲,具有特殊的韻味和魅力。關鍵是缺乏專業的團隊去開發打造和有打動人心的原唱歌曲和臺灣閩南音樂的溝通交流。
粵語為什麼很流行,香港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迅猛發展,文化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上世紀70年代許冠傑開闢了粵語歌曲的新天地,讓流行歌曲可以表達小市民的心聲,另外電視連續劇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很多以粵語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其中以香港優秀的音樂家顧嘉輝、黃霑、黎小田他們電視劇《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創作的歌曲最受到大家喜歡。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大陸逐步開放,內地透過廣東地區開始透過電視機、磁帶、錄影帶等渠道聽到香港的粵語歌曲了。羅文、甄妮的《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甄妮的《春雨彎刀》、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和《京華春夢》、關正傑的《大地恩情》、葉麗儀的《上海灘》譚詠麟《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張國榮憑《MONICA》《一片痴》、《風繼續吹》等。 逐步讓大陸人接受感到粵語歌題材更加豐富,也更貼近生活,自然受到大家的喜歡。
-
4 # 樹娃
關於閩南語歌曲為什麼紅不過廣東語歌曲這個問題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
首先是受眾群體。相對而言,閩南語歌曲的受眾群體還是較小,只是以臺灣、福建以及廣東小部分地區的聽眾為主。而粵語歌曲就不僅僅限於香港、澳門,還包括廣東以及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整個亞太區、美加這些都說粵系方言的地區,特別是海外有華人的地區,就以馬來西亞的華人為例,80%都通曉廣東話,畢竟他們的祖輩大多都是從廣東過來,受眾群體之大是閩南語歌曲所無法匹及的,這也是為什麼時常會看到很多香港歌手會飛到東南亞開演唱會的原因。
其次是影響力。廣東歌與閩南語歌都屬於地方方言歌曲,但是廣東歌的影響力就更大,不只是之前所提到的粵系方言地區,實際上在整個大中華區,廣東歌都有影響力。這一方面在於,文化上的影響,80、90年代是香港娛樂業最發達的階段,堪稱造星天堂,相關的產業包括電影、音樂蓬勃發展,並且形成相互影響的連帶效應,即香港電視劇的風靡連帶其主題曲、片尾曲的走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廣東歌曲的流行性;另一方面,香港樂壇在那個年代蓬勃發展,打造出的音樂緊貼潮流打造出的歌手風靡亞洲,更重要的是很多經典的廣東歌曲都具有人文的情懷,勵志的元素,音樂精神力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再加上,香港毗鄰內地,文化的輸出、流通相對容易不少。
而反觀閩南語歌曲,簡單來說,本土味較重,也就是非常接地氣,但是幾十年如一日,在音樂風格的發展步伐上沒有緊隨時代潮流,實際上今天聽到的閩南語歌曲還是會帶著一種很質樸的感覺,在這一定程度上會讓年輕人有所抗拒,加之閩南語作品沒有附著關係,即不會因為閩南語電視、電影的關係而有連帶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行性。
再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提到唱廣東歌的歌手,我們隨便能說出很多很多,可是提到閩南語歌手,恐怕更多人也就只知道江蕙,就更不要說具體的歌曲了。
至於,方言的關係影響歌曲歌曲的傳唱性,個人覺得這個也不是問題關鍵的所在,還是有很多人不知曉廣東話,卻依然鍾情廣東歌。然而卻沒有太多不知曉閩南語卻鍾情閩南歌的人,到底還是歌曲流行性、影響力的問題所致。
-
5 # 黃仲悅2
閩南歌曲絕對紅不過粵語歌,首先粵語歌曲用語廣泛,大氣磅礴,讓人唱起來時而柔情百倍,時而血氣方剛,沒有拖泥帶水,其二,大量港劇湧入內地,也帶來不少經典歌曲,從愛國影視劇大俠霍元甲,到古裝武俠劇射鵰英雄傳,以及現代電視劇大時代的笑看風雲,這些都是傳唱度極高歌曲,國內人隨便都能哼幾句,反觀閩南語就沒有什麼大製作歌曲影響我們,一首愛拼才會贏傳唱今,僅僅這一首勵志閩南歌而已。
-
6 # 環球旅館主人濛濛
回答: 幾個方面讓閩南語歌曲不流行,1.大部分歌曲曲調雷同,大多是情歌小調,序曲開頭基本一樣,副歌高潮部分驚人相似,很像現在流行的網路歌曲。2.編曲配器很差,總覺得土裡土氣。3.只顧本省,不顧大陸,沒有大中國市場及文化概念,不能引起華人共鳴。4.歌詞作者只會寫情歌,又卻缺乏國學意境,歌詞太膚淺。5.大量使用方言詞,比如歌歌都有按怎,知影。歌歌都有目屎,揸埔人,而廣東歌裡面很少出現,許冠傑的歌詞較多廣東方言詞,而黃霑,顧嘉輝,黎小田等詞曲作者就避免了使用方言詞,用大家看的懂的書面文去寫歌,對於推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6.臺灣過於注重國語歌曲,對於閩南語歌曲在大陸推廣過於保守
-
7 # 擰就擰吧
臺語歌曲有太多日寇殖民臺灣時期的‘’演歌”味,唱腔曲調都土得掉渣,現在對岸提倡說臺語廢除國語看鄉土劇(臺語劇)唱臺語歌,不僅土還有一股濃濃的漢奸味。
-
8 # 豔陽天452282
作為會講閩南語也會講粵語的我來發表一下自己的個人觀點:1.是政治因素,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化大都市,沒有限制去香港旅遊探親,而臺灣是這幾年才放開旅遊政策,華人真正接觸臺灣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2.地域因素,自從華人有電視機開始,廣東大部分地區有訊號的地方就收得到香港電視臺,廣州深圳改革開放比較早,大批南下打工的內地青年湧往廣州深圳,這一大批人就是熱衷並傳播粵語的超粉;而臺灣就不一樣,剛開始閩南地區雖然豎根天線就可以收看臺灣電視臺,但是那時候zf不讓看,經常設定干擾滿屏雪花,還要偷偷摸摸的看,加上閩南地區外來人口沒有廣東的多,因此傳播力度就沒那麼大;3.媒體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很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在國內上映,而裡面的主題曲也跟著火了,臺灣電視劇雖然也有一些很火,但是大部分是國語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但不管粵語有多火,我還是更鐘愛我的閩南語
-
9 # 好歌獻給你
閩南語歌曲的明天和未來,大概一直都會停留在臺灣吧,撐死也就是再輻射一下對面的福建、廣東部分閩南語普及地區。
閩南語歌想要跟粵語歌一樣,走出地域和語系限制,在整個華人世界有大批受眾,大殺四方大行其道,將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閩南歌的歌詞,遵循文化傳統是要用閩南語正字來填寫的,會閩南語的人能直接聽懂,而完全不懂閩南語的就算看著歌詞可能也無法完全理解。
掰著手指頭算算,我們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都有哪些?《愛拼才會贏》《世界第一等》,除此之外,還有嗎?
五月天也唱過,《志明與春嬌》《垃圾車》。陳昇、周杰倫、張惠妹、蘇打綠、徐佳瑩都唱過。
再往後數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黃乙玲、許景淳、謝金燕、林強,主打閩南歌的二姐江蕙也不得不提。
江蕙,25年裡拿了11次金曲獎,有著好唱功高成就而又樂於提攜後人積極傳承閩南語歌曲,這樣一位沒有黑點的藝人,比起我們如數家珍的香港藝人,知名度卻出奇的低。
江蕙的尷尬,就是閩南歌的尷尬。(只是藉此打個比方,二姐決計不會拿這當尷尬事的)
粵語歌曲的背後,是整個香港歌壇、香港電影、東方好萊塢,以及成體系的粵語文化作為強大後盾,以歌曲的形式對外界輸送。這股力量很強大,僅次於國語官話。
但如果把主語換成閩南歌,那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香港歌壇有時候也稱粵語歌壇,粵語歌壇直到90年代之後,才開始大規模引入國語歌曲,在此之前,譚張梅陳時期,更早的許冠傑、關正傑、徐小鳳時期,普通話歌曲少之又少。
試問,閩南歌曲哪有這樣的土壤?
-
10 # AA峰哥AA
閩南歌在閩南地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方還是很火的,還是比國語紅的,在我們中國沒比粵語紅我個人覺得是這樣,香港比較紅的歌手都有唱國語粵語帶動,那粵語在演繹的時候能用國語表達,大家能理解,能清楚的知道這歌的意思,反過來,臺灣等地區的歌手在唱國語的同時比較少唱閩南語,而且閩南語每一首歌都有主本地方言的土音字 所以不懂閩南語的人喜歡也沒用,不能理解其中之感情所表達的含義,所以由喜歡到無奈,也必須粵語紅過閩南語!
同樣紅火過一個時代,也有相應的影視劇作品,可為何如今的閩南語歌曲很少能像粵語歌曲那樣為大家所熟知傳唱,沒有了發展後勢,出現了頹勢?閩南語的明天在哪裡?
回覆列表
其實這兩種語言的歌曲我聽得都少,粵語稍多一點。
一種語言的流行,包括該語種的歌曲,基本上跟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的發展程度相關,例如英文歌在當今就是全球最流行的。而粵語歌的流行,跟香港領先於亞洲的商業文化不無關係,一是香港經濟發達,二是香港在文化的包裝上也領先於同為中華文化圈的國語和閩南語,香港的歌手無論大小,幾乎都被大陸歌迷視為天王天后,甚至連臺灣的音樂市場和包裝都遠遠不及。此外,國家從80年代率先開發粵語地區的廣東省,幾十年來數以億計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仔也為粵語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時間會說粵語彷彿成了一種時髦的象徵,會唱粵語歌更可在親友面前炫耀一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粵語順理成章地成為強勢語種,粵語歌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歌迷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