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鴨梨心理
-
2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每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要做一些調整,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喜歡錶現自我,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而此時家長的批評和控制行為就會讓孩子產生很強烈的逆反心理。那麼,當孩子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叛逆,做家長的該怎樣來應對呢?兒童心理諮詢專家告訴您如何是好。
一、家長需要控制好情緒,尊重孩子,定下規矩,表達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喜歡和大人們爭論、頂嘴,當大人也用同樣的方式迴應時,孩子會鬧得更兇,而且,慢慢會把這些行為變成一種溝通習慣,並且越來越惡劣。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來一些逆反行為是很正常的。家長首先需要認識到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常見的行為反應。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陷入無休止的爭論當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規則,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冷靜而有威嚴地告訴他,什麼是可以爭論的,什麼時候爭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爭論,什麼樣的問題是不可以爭論的,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家長要尊重孩子,但不是遷就孩子,對他們寬鬆一些,但不是放任他們。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一些反抗。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動怒,那樣於事無補,反而會使矛盾激化。但家長一定要堅定地闡明自己的立場,制定相關的規則和懲罰措施,說出自己的期望,然後要嚴格地執行規則。當孩子再犯時,他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趨利避害,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二、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孩子覺得有自己的權力和自由。
有些家長很喜歡控制孩子,幫孩子做好所有的決定,幫孩子鋪好以後的路。而這個時候孩子便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不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是被控制的,這會讓孩子感到強大的無力感和窒息感。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
這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多個可行性比較高的選項,讓孩子在這些選項中自己做決定,這樣家長既能為孩子前路有所考慮,也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種決定自己的權力。例如,如果孩子放學回來不想做作業,作為家長的你就可以讓孩子進行選擇,是先完成作業再接著玩吃完晚飯後再看最愛的動畫片,還是現在先看不太好看的電視然後吃完晚飯後繼續做作業,給出一些有利害關係的選項,孩子自己也會懂得趨利避害,做出判斷。
三、根據行為主義原理使用冷處理或消退法。
有的孩子平常得不到家長們的關注,唯有和家長頂頂嘴、跳跳皮、打打架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對孩子而言,即使父母打他罵他,都比不管他要好。生活中很多孩子會用逆反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但也有一些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表現自己能夠獨立,希望脫離控制。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家長對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不予注意,裝做沒看見。孩子的逆反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消失。
但是,做家長的也應該注意,孩子發生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僅僅只對孩子的逆反行為採取冷處理方法,則會使孩子覺得可能是自己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不理自己了,心理上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到更加無助和沮喪,這對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在採用消退法來矯正兒童的逆反行為時,還要從正面表達對孩子的關注,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讚美、鼓勵,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樣一來,兒童的好行為得到了正強化,自然就會增多。
四、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時候,孩子會對長輩特別是父母的建議產生牴觸情緒,即使他們也明白父母的建議是好的,但是就想逆反一下。這種牴觸情緒所代表的含義是: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樣做更好。而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握好時機,利用孩子潛意識裡面的牴觸心理,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這和存在主義裡面的矛盾取向技術是同樣的原理,利用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去做他們很想做的事,那麼他們可能就會放棄去做了。例如,孩子回到家顧著看動畫不去上書法課,如果家長這時候只是對著孩子咆哮讓他們去上書法課的話,肯定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家長跟他們說:“今天我們就不去上書法課了,就看電視吧。”這時候孩子或者會立馬就拿起書包去上書法課了呢。
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家長要體諒孩子的這種心理發展需要,尊重孩子,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才會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在這方面感到疑惑,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
-
3 # 成長路上有鵝娘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所謂逆反也許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父母無法改變孩子,只能改變自己。和孩子平等溝通,尊重他,他馬上就要長成大人,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維,父母要真正把他當成男子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父母要真的改變才可以。改變很痛苦,不改變更痛苦!
-
4 # 水晶時間
剛剛被兒子從房間裡"趕"出來,就看到這個問題。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普遍存在,也是成長過程裡的必經之路。要求他不逆反是違背成長規律的,但是,如果能夠認真去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還是能夠減少親子關係中衝突事件的發生。
青春期的男孩兒由於心理和生理上發展的不平衡,很多時候的逆反是由於身體內荷爾蒙刺激而導致的衝動,就是說,他對父母的抗拒是隨機產生的,並不是有意的。但是如果家長的應對措施是以暴制暴,那麼就會形成一種不健康的溝通習慣,也就是孩子變壞了,打罵都管教不了了。在我的文章裡有寫過應對的策略,有興趣可以翻看下。
比較而言,我自己的孩子算是很不逆反的了,但還是會強烈要求他的獨立空間,他可以拉著你談天說地,古往今來的聊好幾個小時,但是你在他房間裡多待一會兒,都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領地被侵犯了,很無奈,這就是青春期。
其實應對青春期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從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那麼到了青春期不妨放放手,在他的行為不出格的情況下少去評判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親子關係並不好怎麼辦?那就只能父母做出些"犧牲"和改變,為了孩子的將來。我所說的犧牲,是指父母要放下面子,很多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都是父母不懂得表達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學到正確的表達方式,所以每次溝通都起於善意,終於暴力。在一個家庭裡,父母永遠是榜樣,所以要先做出改變,才能帶動孩子去改變。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也很明白事理,所有的衝突事件裡都是因為缺少和解的契機才會對抗下去,如果你肯先放下所謂的自尊,孩子自然就會配合著去做,相信我。
不要覺得這是件沒面子的事兒,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你是在教孩子怎樣做人,怎樣解決衝突呢,對吧。
-
5 # 心理諮詢師秀美
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青春期,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父母的叛逆,父母的潛意識裡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和獨立,也可能伴隨有分離焦慮,被拋棄的焦慮,擔心孩子獨立了,就會拋棄自己的,所以要對孩子各種管束。
如果父母抱持性的心態,接納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就不會有很困擾了。
-
6 # 肯定式教養
首先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不對,逆反這個詞體現的是家長出於主要地位,而孩子處於次要地位,從屬地位。是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需要,想要控制孩子,而當孩子有不同的意見的時候,就是家長所謂的逆反了。如果是面對朋友,相信家長,就不會用逆反這一個詞吧。
而之所以在青春期發生孩子逆反問題,只不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反抗家長,所以只能受家長的控制指揮。而現在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無論是體力,還是心理。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可以做到,不依賴父母而生存。因而孩子轉而追求獨立性。但是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還在用以前的控制的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孩子開始逆反,開始抵抗。
所以,對於有孩子逆反的家庭來說,首先要改變的是父母的心態。父母不要總是想控制孩子,指揮孩子,命令孩子。而是把孩子放到平等的位置,相互尊重。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朋友一樣對待,遇到問題徵求孩子的意見,相信這樣改變後家長就不會覺得孩子逆反了。
-
7 # 鵜鶘心理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和苦惱,發現孩子們長到12-16週歲時,總是顯得特別不聽話,特別反常,幾乎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和家長對著幹,逆反情緒特別強烈,愁死人了!
現代心理學認為,青春期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速度極快但絕不同步,心理發展跟不上生理的發育。大部分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建立並一步步成熟,他們不再希望受到家長的“捆綁”與“束縛”,在人生道路上謀求獨立自主。但是,如果孩子的逆反情緒過於強烈,終究是對他們的生活學習不利,為此家長應該儘可能地化解處理孩子過度灼熱的心理:
改變父母的心態。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首先要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孩子心理。而後為了主動作出適應性調整和改變。比如將心比心,向孩子表露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愛心,相信懂事的孩子能夠體諒不會產生逆反情緒。
保持適當心理距離。就是適度的放手滿足孩子的獨立性。在生活照顧方面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已完成,家長在青春期孩子面前剋制一部分感情,因為是到放飛的時候了。當孩子逆反情緒強烈、言語衝撞的時候,家長宜採取冷處理,不能為對方情緒所左右而發生衝突,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再作教育指導。
調整教育方式。將往日居高臨下的教育改為平等尊重的人生指導。身處青春期的孩子,對於絕大部分是非善惡的道理都懂了,如何去做也大概知道了,相對欠缺的只是人生經驗。聰明的父母們可以以平等地商量、親切地指導為主教育你們的孩子。
-
8 # 人生難題解答
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
1、主要鑽了我們思維認識上的一種漏洞,即難於得到的東西,都比能輕鬆得到的東西好,所以,我們會根據一件東西獲得的難易程度,來判斷他的質量,而且,大部分時候這種判斷都是正確的。2、機會越來越少見的話,我們的自由感也隨之喪失,而我們又痛恨失去本來擁有的自由,保護既得利益的渴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因此,只要選擇自由的權利受到限制或威脅,我們保護自由的願望就越發強烈,例如商場的限量銷售,最後一件,我們就會比以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佔有它,跟這種妨礙對著幹。
孩子逆反現象的形成孩子在兩歲時,你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管教,不讓他亂拿家裡的工具類,他非拿;不讓亂翻抽屜,結果把所有抽屜的物品扔了一地;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時,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人,自己有選擇的權利,自由開始形成。所以,看到2歲的孩子故意和我們對著幹,我們不必驚訝,因為在他們的內心裡,正體驗著一件令人無比興奮的事,那就是關於選擇、權利和控制的關鍵性問題,他們迫切地需要知道這些權利的廣度和深度。在家庭裡,將男孩的反抗和逆反看成是對這些資訊的求索恐怕是最合適的。測試過自由的極限在那裡,孩子們就會明白,那些是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逆反現象嚴重的青春期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義務想的較少,對權利關注較多,父母若強加控制的話,孩子要不陰奉陽違,要不公然對抗。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時間不長,怎麼就發展出如此熾熱的濃烈愛情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強加控制帶來的逆反心理所致。剛開始,她們還處於好感階段,後來父母對她們的關係設定了強大障礙,面對有可能失去的自由,她們表現出了強大的抗爭,對有可能失去心中戀人的恐懼,讓她們採取了極端行動。如果父母不對她們嚴加控制的話,說不定她們就是初戀衝動罷了。在如今的青少年戀人中,家長的干涉有可能會讓她們更加相愛,愛的體驗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時,爛漫的感覺也開始冷卻。
逆反心理的特點1、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從前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們就越發地想要得到它,感覺到他更有價值了。我們不知道這是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我們只知道自己心裡就是想要,而別人還會給其賦予一些優秀的品質,例如:他很勇敢,很膽大,很有自己的主見。所以,要想讓一件東西賣得更快,可宣稱工藝複雜,限量生產,買完就沒啦。
2、自由這種東西,給一次又拿走,比完全不給更危險,因為到手的自由,不經一戰是沒人願意放棄的。 在家庭裡,父母隨便許諾一些權利,給孩子一些自由,過後又想拿走的話,孩子必將反抗不休。所以,管教前後不一的家長,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強的孩子。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出現這種問題,並不意味著父母必須接受、包容自己的孩子談戀愛。愛情是一種微妙的遊戲,剛入場的玩家免不了頻頻犯錯。因此讓有經驗的大人指點一二是非常有好處的。那就是不反對你們交往,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晚上早點回來就行。
父母一旦意識到孩子由於自己的的控制,而產生逆反心理時,要認識到在孩子的心裡,並不是他的交往物件更有魅力了,只是自己的嚴厲禁止,讓孩子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孩子已經得到過這種自由,而現在父母想要將其奪走,孩子就會強加反抗,而且覺得交往物件更可愛了。此時,不要限制他的這種自由,但有一定的條件,比如早點回家,不要去一些非正規場所等。
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時?直接告訴即可,不可帶什麼威脅之類的,比如,要孩子做作業時,就說:去寫作業吧。不要說:快去做作業,否則我揍你,此時在孩子的心裡就會想,如果自己去做了,豈不顯得我是怕你才去做的,就算礙於家長的權威去做的,孩子也老大不高興,這件事就在他心裡有了一個小疙瘩,時間長了,就開始逆反。
正確的是,說:小麗,去做作業吧,如果孩子不去,第二次再這樣說一次,第三次就可以嚴厲批評啦,因為你已經明確告訴過他,現在處罰她她也無話可說,處罰時嚴厲批評即可。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渴望和外界區分開來成為獨立的個體,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傾向於對任何事都呈批判的態度。也正是因為青少年的這些表現,他們被冠上了“逆反”的標籤,但實際上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一步,透過這些行為,他們進一步摸索對自己的定位和自己存在的意義。
很多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如臨大敵”,一方面孩子的自主性增強,沒有那麼聽話了;另一方面青少年矛盾的心理和行為在父母看來是荒唐的,有的父母會認為,既然我已經告訴過你這樣不行了,你為什麼還要非得再嘗試一遍呢?!其實,這些看似“奇特”的行為雖然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但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理解孩子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需要。
青少年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慾望,面對他們的問題,父母需要真誠地、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即便是那些你刻意想要回避或是並不瞭解的問題,你也可以嘗試把自己的擔憂、疑惑以不帶批判性地語氣表達出來,而不是直接的否認或拒絕。
尊重孩子的觀點和想法。不用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孩子的想法和興趣,不管孩子提出怎樣的要求或觀念,哪怕它真的是荒謬的,也先聽孩子表達完,再耐心的孩子一起分析利弊。
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適當的忽略,給孩子獨處的空間,相信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獨立的心理和行為方式,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獨自行動的願望,讓孩子嘗試獨自思考,解決問題。即便出了差錯,也不要過分的責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強,希望可以向外界展現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們更容易和父母對抗。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父母需要明白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過程,對待孩子要真誠,懇切;可以經常與孩子交談,交換彼此的想法,以平等的態度來互相溝通。如果父母採用“專制”“高壓”的方式來面對孩子,那麼對孩子而言自己的父母是沒有辦法理解自己的,一方面他們的內心會因為父母的不理解和不認同自己而感到憤怒、受傷;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轉而尋求其他人的認同和幫助。但是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社會經驗不夠豐富,辨別能力不夠強,這個時候會更容易交上“壞朋友”,甚至可能會出現說謊、逃學等不良行為。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逆反期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表現出破壞性和鬥爭性,這樣難免會傷害到他自己和周圍的人,父母需要再適當的時候向孩子說明愛心,同理心的意義和重要性,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這樣孩子傷害的行為和程度會大大減弱。
青少年的心理活動會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要僅把目光放在學校上,還要關注社會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幫助孩子提高心理適應的能力,以更好的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