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如生氣、傷心、灰心喪氣之類的情緒。哪怕孩子生氣的原因與父母沒有絲毫關係。為何一旦孩子將負面情緒表現出來,父母就會比孩子更生氣並進行口頭教育或者指責?
9
回覆列表
  • 1 # 二妞媽

    生活中我經常有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一旦表現出生氣憤怒或者傷心的情緒,家長就比孩子更生氣更憤怒,幾乎處於完全失去理智的狀態。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在中國,買一國內新汽車,都會有4S店的SALES教我們如何使用一輛汽車,買一部新手機,也會各種琢磨新功能按著說明書比對。但是獲得一個新生命,父母卻直接上崗了。

    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這個用正面管教的理念來處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我們需要做到傾聽和共情。

    如何做呢?傾聽就是不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把話說話。

    共情呢?說簡單一點,就是讓孩子感覺到你理解他,同理心。比如:孩子說“媽媽我很難過。。。。”家長只需要重複孩子的話:“嗯,是的,媽媽看到了,你很難過”。

    不管是大人還最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正確面對 並接納就是了。要多看看心理學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書,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這樣孩子才能獲得一個幸福的童年。

  • 2 # 小公主變形計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表現出零容忍的態度,我只能說,這樣的父母還需要對情緒進行學習和了解。

    其實,人活著,就會有情緒,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可當了父母,我們卻只想要乖乖聽話的小孩。這是我們的執念。

    因為這樣的執念,我們不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當孩子的情緒被父母壓制時,就會形成內在的淤堵,他會覺得自己那樣是不對的,他會自我指責,慢慢地他就不肯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真實感受,會產生內心的掙扎和自我分離。孩子會有無力感。、

    正確的做法是:要允許孩子表達情緒,給孩子創造安全的氛圍。要和孩子一起,給情緒命名,比如,這是憤怒,這是尷尬;更要教孩子的是“表達情緒”,即讓孩子正確表達“我怎麼了”。

    只有情緒自然流動,並被我們接納,才會給我們賦予能量。才能讓孩子從情緒中得到積極體驗和成長。

  • 3 # 阿娥你好

    筆者覺得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表現出零容忍的態度,原因有兩點。

    一、父母是自身情緒管理的失敗者。

    案例,好不容易來姥姥家玩一次的婷婷專心致志地玩兒抽屜裡的各種玩具,彼時婷婷4歲,一會兒拿起個娃娃,一會兒又拿起個汽車,一會兒又拿起個皮球,一會兒又拿起個沙包,婷婷饒有興致的拿起這個放下那個。

    一不小心手擠到抽屜縫裡,疼的大哭起來,一旁的姥姥早就看不順眼了,可能因為婷婷每樣玩具都拿起來擺弄不一會兒就放下,姥姥嫌婷婷沒長性,婷婷一哭給了姥姥發作的藉口,姥姥在旁邊大罵:“哭啥哭!玩兒啥也沒個長性,自己夾手了還有臉哭!”

    正在廚房洗碗的婷婷媽媽趕緊跑到廳裡看情況,看著眼淚汪汪的女兒小臉脹的通紅,可憐巴巴的看著媽媽,婷婷媽媽趕緊抱起女兒問情況。

    婷婷的小手指頭有點泛紫紅色,婷婷媽媽安慰女兒的同時也告訴女兒抽屜哪個部位不能伸手以防夾到,把抽屜全部抽出來放在地上讓女兒繼續玩兒,婷婷才重又開心的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婷婷媽媽深知自己母親的脾性,婷婷姥姥平時就是個喜怒無常的人,一不如意就生氣,根本不懂什麼情緒管理還有情商什麼的,平時表現就是“怨+怒”,婷婷媽媽的幼年、童年、少年、結婚以前這些人生階段就是在雞飛狗跳的家庭環境裡成長的,深受其害的同時也深感無奈。

    二、父母是生活困擾難題面前的逃避者。

    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面對生活的種種難題,強者想方法解決,弱者用情緒發洩。

    父母對自己的問題尚不具備冷靜理性解決的能力,潛意識是不願面對更多的困擾和煩惱的。

    可孩子表現出的負面情緒做為父母是逃避不了的,所以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父母不願意面對更無力解決時,只好透過打壓孩子情緒的方式來壓制煩惱。

    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因為父母沒有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施以有效的幫助,孩子只能隱藏真實想法或向外求助,更多的麻煩也可能由此產生。

    最後,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零容忍的態度還有由此產生的後續隱患。只有父母是自我情緒管理的高手,孩子才能在心平氣和的家庭氛圍裡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由度,才能耳濡目染形成溫和從容的性格,學會理性面對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胎剖腹產,二胎再剖腹產的話,會不會對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