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6年12月,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Amazon Go無人便利店,儘管是內測中,但還是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自助收銀、無店員。國內一些無人便利店(如繽果盒子BingoBox)陸續開張。7月8日,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現場,阿里巴巴的“無人便利店”也正式對公眾亮相。所以無人便利店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4
回覆列表
  • 1 # 和尚憶潘婷

    不僅僅是無人便利店,無人非處方藥售賣機,再以後一般病症的診斷網路醫生診斷和常規檢查(血常規,血糖等等)藥品售賣機也會出現的。服務性質行業無人化智慧化是趨勢……

  • 2 # 放飛心情42876850

    對!你只要站對了風口!你就能飛起來!但是,這個風口不多,到目前為止也僅限於平均人口素質較好的一線城市!這個情況可以參考現在比較火的共享單車!

  • 3 # 愛合夥

    創業新寵無人便利店究竟是怎樣的商業零售黑科技?

    近期的創業風口一波接一波,無人便利店這個詞莫名其妙火了起來,零售業滿滿的黑科技讓人們羨慕不已,繽果盒子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24小時無人值守、全自助線上支付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眼球,掃碼進門“拿了就走”的消費體驗使得購物流程非常簡單,還在創業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怎樣的黑科技零售吧。

    無人便利店購物基本上要經過四個步驟:1.掃描二維碼智慧識別開門;2.進門後選購商品放在指定收銀臺檢測區;3.多種方式線上付款;4.取走商品後系統控制大門自動開啟。這樣依靠人工智慧技術和後臺管理系統構建的無人便利店極大地減少了人力成本,而且門店擴張可快速批次複製,邊際成本也隨之遞減,單位面積盈利能力達到最大化。

    無人便利店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青睞,當然也還有處於觀望中的,畢竟創業風口太多,商業模式還有待驗證。不可否認的是,無人便利店解決了傳統便利店的痛點,租金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激烈等等,事實上很多傳統小型的便利店已經走在淘汰邊緣逐漸被連鎖品牌便利店所取代,若無人便利店成為未來商業零售趨勢,傳統便利店將無容身之所。

    無人便利店最大的好處就是面積小、成本低、空間靈活和選址方便。相比於現在的自動售貨機,無人便利店的商品種類更加多樣化,不僅可以放置食品飲料,還可以是日化用品,這樣的便利店更加貼近生活,放置地區更傾向於高階小區、商業園區和寫字樓等場所,有調查顯示,無人便利店使用者復購率接近80%,效果非常好。

    無人便利店如此吸引消費者的原因在於運用黑科技將便利店的‘使用者購物場景’淋漓盡致展現出來,加上滿足了消費者高頻發生的基礎民生需求,真正讓消費者得到方便和實惠。當然,零售最大的關鍵點在於供應鏈管理,無人便利店也一樣,補貨,配送和運輸等問題需要透過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測,這一點是無人便利店發展到後期需要攻克的難關。

    說到技術手段,無人便利店需要用到的黑科技非常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應該是最基礎的應用,包括對商品的分類、標籤、識別和支付,另外AI全息技術,無人機技術,人臉識別也有可能應用,但最關鍵的技術之一還是智慧安防,畢竟魚龍混在難免會有心懷不軌的消費者,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為造成的損失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儘管運用了這麼多黑科技,無人便利店仍然需要考慮使用者群的問題。目前進入無人便利店購物的主要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的特點就是喜歡追求新穎時尚的消費體驗,但現實情況是,平常上街購物消費的都是大叔大媽這樣的中老年人為主,他們都習慣了現金支付,很多老年人連掃碼都不會,更別說線上支付了。所以,支付方式上兼顧方便和人性化也頗為重要。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創業風口也是一個接一個,資本跟風越來越快,許多逐步走向沒落的傳統行業結合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和創新又將煥發新的生命力,無人便利店換一個角度思考其實就是自助零售+020+移動電商的結合,發展初期也是在不斷試錯,時機成熟後一定會迎來一波創業小高潮。

    那麼,從創業的角度來分析,當下是不是進入無人便利店最好的時機呢?在吃螃蟹的階段最好的做法是積極觀望, 甚至可以進行小嚐試。但是無人便利店畢竟是新零售+黑科技,如果是外行人最好不要輕易試水,專業性還是比較強的,如果你一定要小試牛刀,不妨先從找懂人工智慧的技術合夥人和有零售或者電商供應鏈經驗的市場合夥人開始。

    其實,無人便利店非常適合傳統零售門店的轉型,尤其是連鎖加盟這樣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對零售業供應鏈、商業佈局、運營管理套路已經有多年豐富的經驗,加上多年行業資源的積累,即使技術手段上稍有欠缺,相比外行者仍然具有先天性的優勢,所以在沒有足夠的資本和經驗之前,千萬不要盲目進軍無人便利店。

    如果無人便利店的商業模式可行的話,傳統零售將會被黑科技徹底顛覆,與此前呼應的無現金時代離我們更進一步,作為一名消費者,對比傳統便利店和新型無人便利店,你更喜歡哪一種?

  • 4 # 人工智慧分析

    這個盒子在商業邏輯上就是一個說不通,技術含量低成本高不說,使用者體驗極差,根本不具備市場推廣價值。 當然,你要去做公益,沒意見。

  • 5 # 舞哲

    謝謝邀請!我們現在一定的角度去分析,無人超市或許是一種打破傳統模式的經營模式嘗試。但是目前興起的無人超市絕非我們之前或者侷限性的理解狹義的無人超市。它是結合線上線下的一種網際網路新零售模式,線上支付,線下體驗式購物,省去了眾多繁瑣和人工干預的環節。所以,無人便利超市目前也可能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哪家能從這個過程中完全創造出一套新的模式來,那無疑是可以一家獨秀。如果可以理解為新的風口,從投資的角度上來說,也是可以這麼說的。

  • 6 # 韋人小子

    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對新生事物有這樣一個觀點:

    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

    “面對一個新生事物要看其主流,是否造福與社會和人民,如果造福與社會和人民就要任其發展,與其相牴觸的法律法規都要加以修改為其讓路”

    事業:你不做、他不做、總有人做!誰也阻擋不住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潮流和趨勢面前、誰先接受新的觀念,誰就可能把握住了先機!

    每一次新的商機的到來,就會造就一批富人。每一批富人的造就的就是:當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他明白他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的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握機會,弱者錯失機會,愚者害怕機會;面對機會,愛拼才會贏!

    無數事實證明:

    只要把握一次機會,就能改變人的一生!

    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2018年馬上到來了,不管你接受與否,無論你是否喜歡,不管你是愛還是恨…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個人的喜好阻擋不了歷史的發展潮流,在2015年,中國的國門已經為世界經濟開啟,無論是外中國產品、服務、管理還是其專業化的市場營銷體系都將蜂擁而至…

    針對無人超市這一看法,我認為未來趨勢化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新生事物的發展難免會遇到問題,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正規,走向全面化!

  • 7 # 一起學連鎖

    進入新零售時代,線下購物體驗不斷重新整理著人們的認知。在一個無人值守的便利店或小超市,你掃碼進門,拿起東西就走人……這一切,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已經實現了。繼共享單車之後,無人便利店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

    無人便利店究竟有多火?在剛剛過去的一週,無人零售領域發生了兩起融資,金額超1.3億人民幣。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也來給無人便利店加了一把勁,將落地無人零售計劃呈現在名為“淘咖啡”的快閃店中。此外,娃哈哈也宣佈要3年開10萬家無人店。

    無人便利店的出現重新整理著消費者的認知,使未來商業場景又多了一種可能,甚至被認為是未來與實體零售、電商比肩的“第三零售”業態。無人便利店的消費體驗真的好嗎?技術問題如何解決?“無人”是噱頭還是發展趨勢?風口之上,質疑頻出。業內人士認為,對於無人零售來說,技術尚不是最大的問題,必須滿足“低成本”和“高穩定”兩個要素才能真正促使無人零售從概念落地為“使用者購物場景”,而打通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場景是無人零售長久生存下去的關鍵。

    市場

    無人便利店被資本看好

    6月28日,“F5未來商店”對外宣稱,獲創新工場3000萬元A+輪投資,融資將用於產品、供應鏈的進一步打磨和快速布店。此前,F5已獲得創大資本2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1000萬元Pre-A輪融資。據公開資料顯示,F5試圖依託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後臺管理系統來構建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並計劃在3-6個月內開出30-50家門店。

    繼“F5未來商店”後,另一家無人便利店企業繽果盒子日前也宣佈已完成A輪融資,金額超1億元。據瞭解,繽果盒子於2016年8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專案測試,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開啟針對一線城市的大規模人流測試。在超過十個月的試運營期間,繽果盒子接待顧客數萬人,使用者復購率接近80%。據繽果盒子官網顯示,目前盈利點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銷售利差收入、渠道變現價值、現金流再利用。

    不久前,娃哈哈和阿里巴巴支援的研發無人零售店鋪技術的深蘭科技簽訂了一份“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 Go無人店協議。隨後,乳業巨頭伊利也計劃在2000多個社群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

    而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宣佈將落地無人零售計劃,首先呈現為“淘咖啡”快閃店,“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米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可容納使用者50人以上,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官方宣傳影片顯示,消費者首次進店需要開啟“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資料使用、隱私保護宣告、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然後透過閘機開始購物。而離店前,消費者需經過“結算門”:第一道門感應到使用者的離店需求會自動開啟;第二道門開啟後就將完成扣款,此時一旁的提示器會告訴使用者“支付寶共計扣款 元”。結算時,若消費者試圖作弊,例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毀電子識別碼,則被視為不良記錄,並會影響下次購物。

    不到一週時間,兩家無人便利店企業獲得融資,資本相繼入局,加上娃哈哈和阿里“助陣”,這把火徹底被點燃了。資本為何熱衷進入無人零售領域?創新工場華南區投資總監熊昊表示,當前中國處於便利店的快速成長期,無人值守便利店可以差異化切入並且競爭,市場相對空白,無人便利店在保證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大大縮減了人力成本,單位面積盈利能力較好,模式和產能均有利於快速擴張。

    體驗

    多種商品補貨不及時

    從亞馬遜的Amazon Go到阿里的淘咖啡,無人便利店似乎已成“香餑餑”,那目前被資本力捧的無人零售的消費體驗究竟如何?7月2日下午,南方日報記者來到廣州塔下新開的“F5未來商店”,進門左手邊是一面由各式飲料和零售組成的商品牆,牆面頂端寫著兩行大字:“全自動機器廚房封閉無塵環境內現做鮮食,每件食品獨用生飲水蒸、煮,杜絕人為與環境汙染”。

    總體來看,“F5未來商店”主要由四臺機器裝置構成,一臺快消品售貨機,主要售賣罐裝飲料等標品;一臺鮮食商品售貨機,售賣車仔麵、魚蛋等鮮食;一臺衝飲售貨機,售賣咖啡等飲品以及一臺自動餐桌清理裝置,看起來科技感十足。記者在選單看到,店內提供的鮮食品種豐富,包括車仔麵、餃子、廣式點心流沙包和牛肉球。

    “F5未來商店”目前提供三種購買方式,一種是透過移動端下單,到臨近的F5門店取貨;第二種是透過店內的自助終端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第三種是透過店內的商品牆掃碼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三種購買方式均由使用者自助完成。記者掃描商品右下角的後,自動跳轉到了“F5未來商店”的微店頁面,但記者嘗試掃碼5件產品,每件商品都因為沒存貨導致交易失敗。“什麼都沒貨,還想來體驗一把呢。”店內另一名消費者也遭遇了這一尷尬,他想購買的三款木糖醇都沒有貨。

    成本

    約為實體便利店四分之一

    “未來商店選址廣州塔未必是最合適的地方,開在鬧市的這家店更適合做商業推廣,而生活設施沒有完全配備的社群附近反而更需要無人零售店。而且這些新樓盤裡住的大多是年輕的白領,對於無人零售這一消費方式是樂於接受。”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據其調研,無人零售是充滿活力的市場,背後的驅動力包括三方面:第一,零售業態的演變到了無人零售登場的時間,電商出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零售領域已經被幾大零售集團壟斷。同樣,目前電商的流量紅利漸漸喪失,利用無人零售消化碎片式消費的體量其實不少。第二,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系統為無人零售的出現提供了基礎。最後,商業具有逐利性,無人零售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本,資本願意在這一領域嘗試。

    根據繽果盒子的測算,無人便利店在成本方面約為傳統便利店的四分之一,佔地15平方米的盒子SKU與40平方米的便利店基本持平。由於採用無人方案,因此每月運營成本約2500元,低於傳統便利店。

    “無人零售目前有兩種形式,一是自助販賣機,現在自助販賣機上除了可以買飲料零食外,還增加了流食,可以看到其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品類;二是無人門店,比如無人便利店、無人咖啡館等,目前也非常火。”從事零售行業多年的百聯諮詢創始人、商性學院院長莊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一線城市的主要商圈裡,例如廣州的天河城商圈,開一間面積為100平方米的便利店,鋪租為70萬-80萬元,店內配備一名店長和2名店員,店長工資在5000元左右,店員工資大概在3000元,每月人力成本超過一萬,加上水電費、維護費用,運營一家便利店的資金起碼需要在100萬元以上,其中人力成本所佔比例為15%,在鋪租不太高的三四線城市,人力成本所佔比例為30%-40%。

    可以發現,無人便利店所節約的人力成本大概只佔到15%,而剛起步的無人零售店在科技投入成本巨大,360度感應的攝像頭、人臉智慧識別系統都造價不菲,兩廂抵消之下,無人零售基本是沒有賺頭的生意,那為什麼還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呢?對此,莊帥表示,資本看重的是規模連鎖經營,在連鎖經營的模式下,不能從單店模式去看店鋪的成本了,這將會涉及多重管理成本,這一成本將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技術成本卻是在逐年下降的,“比如去年2800元的手機,由於零配件造價的下降,今年就只值1500元了。”

    在節約人力之外,品牌、電商、資本界相繼加碼無人零售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商家對消費核心資料的把控以及品牌自建零售渠道的需要。

    “傳統便利店裡一般是店員報數,由店員記錄銷售情況,當店員受限於教育水平和市場經驗,對這些銷售資料並不能做出有效的分辨,這是傳統零售的瓶頸所在。”張毅表示,在新零售時代下,各方都在探索如何變現消費資料,無人零售的價值之一是真正利用了大資料做消費分析,在產品上架、貨架陳列等方面提供更精確地解決方案,透過這些消費資料實現智慧補貨,日後功能更完善後,甚至能為消費者進行定製化提貨服務。

    “此次娃哈哈和伊利投資無人零售,很重要的一點是飲料品牌在電商上不具有優勢,飲料客單價低、質量重、體積大,在電商上銷售毛利非常低,而在商超銷售成本又太高,而且娃哈哈有擴充零食產品線的戰略,電商和品牌是推進無人零售計劃是雙贏的選擇。”莊帥表示,自建零售渠道是這些品牌一直想做的,但品牌在渠道管理上並不擅長,透過無人零售實現線上線下流量的捆綁,管理精簡的同時多了一個供貨出口。

    莊帥認為,未來無人零售、電商、零售實體店將成為未來並駕齊驅的三種的業態。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序加速,無人零售店將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作為功能補充。對於電商來說,無人零售店有可能在會充當物流配送站的角色,而在寸土寸金的當下,便利店想開進去在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裡很難,而“無人零售”“未來商店”等概念式的店鋪有助於購物中心吸引客流,這一點是使得無人零售可以在各大購物中心迅速拿地的原因,在重點商圈佔有資源後,無人零售店可以一步一步改善所遇到的問題。

    打通使用者接觸場景

    儘管看起來前景無限,但處於起步階段的無人零售,仍面臨較大的風險和挑戰。根據亞馬遜申報的Amazon Go相關專利內容顯示,Amazon Go透過特殊的貨架來計算使用者的購買,比如感知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和貨架上商品的移動,來計算是誰拿走了哪一件商品。但這項技術曾出現無法準確識別的問題,比如無法在20人以上同時進入時保持正常工作,且無法識別出商品被放到錯誤的貨位,Amazon Go在2017年3月就打算在海外開店,也是因技術問題有所延遲。

    除開目前尚未能解決的技術難點,產品品類組合也是無人零售要面臨的問題,張毅就指出,無人零售店更適合標準化的商品,但無人便利店未來要發展就要強化鮮食類產品,而無人便利店在鮮食的銷售、加熱服務方面,還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此外,信用問題也是無人售貨商店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比如顧客惡意弄亂商品,破壞店內衛生,或者有人故意遮擋住攝像頭,Amazon Go的系統就沒辦法識別出來。

    “在一些鮮食需求不大、流動客流大的地區,無人便利店也是存在著不小的發展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技術能夠對上述問題加以解決的話,無人便利店也將會得到大面積的發展。而大面積的發展,才能夠大幅度降低現有的技術成本,就目前的技術成本而言,還只是賺吆喝的階段。”羅森中國董事副Quattroporte張晟指出,自動販賣機出現的時候,曾被人當成垃圾箱,或者動歪腦筋取貨,後來演變成了自動販賣機前面還要有專人看守,無人零售的發展將面對和自動販賣機類似的風險,如果運營方需要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監督、管理、整理的話,為便利店節省人工這一美好願望就會落空,因為目前大部分便利店除了高峰時段,平時每店也只有一位工作人員。“我認為無人便利店不是下一個風口,而是 下N個風口 。如果便利店不從現在就開始探索、實驗、取得經驗、對現有的技術加以改善與進化,那麼無人便利店的普及永遠無法實現。”

    業內人士認為,便利店的功能在於滿足顧客既定的消費需求,因為其生存模式的要求,對於效率要求更高,無人便利店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無疑有著更大的優勢,但是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技術不是最大的問題,打通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場景才是這種長久生存下去的關鍵。“除了銷售外,服務也是進店消費的一部分。人本身的一些作用其實是無法替代的,比如店員的講解,對身體不方便顧客的照顧等,更為現實的問題是,消費者在無人零售店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如何進行退換貨也是很大的問題,無人零售還要經歷較長一段的市場培育期。”莊帥表示,無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必須滿足高頻發生的基礎民生需求,“低成本”和“高穩定”兩個要素是真正促使無人便利店從概念影片落地為“使用者購物場景”的關鍵。

  • 8 # 漫談二手房

    短期內比較難。零售發展的方向是更好的商品質量、更便宜的價格、更方便的購買體驗。無人化並不是目的,只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而當前各類無人店看上去熱鬧,但實際上成本沒降反升,體驗不佳,那麼這樣的無人化是不成熟的,不適宜大規模拓展。

    無人化要想真正做好,那真的在體驗和成本上都是極大進步,是極有前景的。這就需要巨頭們在這個領域的持續投入,但這個領域目前並沒有短期看到明顯收益的可能,因此讓巨頭們短期試水簡單,但要長期持續投入難度非常大。

    因此短期內無人便利店更多的還是資本市場或者品牌宣傳的噱頭,還難以稱得上是風口。

  • 9 # 福睿絢彩魔盒

    仔細觀察能夠發現,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無人零售終端,例如智慧售貨櫃,娃娃機,無人便利店,無人唱吧等等,投資者熱愛無人零售終端以低成本獲取高流量的模式,消費者更熱愛自助消費的便捷。

    1、無人零售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無人零售已經是當下的消費主流,更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增長,勞動力將變得異常的珍貴,快速上漲的用工成本將加速零售業的無人化發展。

    此外,人工智慧,大資料,移動支付等新型技術的出現,無疑也在推動無人零售的快速發展。無人零售能夠做到365天|24小時全天候營業,開啟夜間市場。

    2、無人零售實現智慧化運營

    先進的技術應用對無人零售的運營效率帶來了巨大影響,智慧化的運營是對傳統零售業的補充與最佳化。

    智慧化管理消費者。實時的資料分析,能夠幫助商家瞭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分析消費者潛在的購物需求,做到精準營銷。

    智慧化管理商品。當下時代商品的豐富度與消費者的需求多樣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商家可以透過智慧化手段對商品進行管理,針對性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購物需求。

    智慧化管理供應鏈。無人零售形成了從家門店零售,客戶三點一線的供應鏈智慧管理體系,沒有層層的中間商,降低了商家的經營成本,提高商家的利潤。

    3、無人零售業務豐富、多元化

    近兩年,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拓展了無人零售業務所能銷售的商品範圍,國內無人零售涉及的業務領域和內容正在持續豐富多元化。

    現在國內的無人零售業務分類已經達到18大類,60個小類以上,器中包括快消品牌、傳統運營商、物流服務商、傳統零售商(便商超)、農業企業、電商企業等等。

    顯然現在無人零售業務商品內容的豐富化程度已經超出了原有預期。在未來可預見的是,整個無人零售行業其覆蓋場景會更加緊密,商品品類會更加多樣化。

    無人零售正在搭建一個消費者、品牌商、渠道商互動共贏的新平臺,在供應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實現便捷、高效的全新購物體驗。

  • 10 # 絢彩魔盒

     七月,淘寶造物節上亮相的淘咖啡,為原本就蓄勢待發的無人便利店,打響發令槍。從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到源自中山落地上海的繽果盒子,再到廣州的EasyGo無人便利店,在資本競逐的畫面中,無人便利店已經成為繼打車軟體、網路外賣和共享單車後,最新一個橫掃大江南北的風口。

      隨之而來,無人便利店的資本熱度越來越高。繼歐尚、大潤發之後,沃爾瑪也推出了自助雜貨售賣亭,北京居然之家也不甘落後玩起了“跨界”。

      “關於無人便利店,國外很早就有構想,像2016年亞馬遜Amazon Go的落地。”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斌指出,我們的消費在幾年的積累和培育後,被細分成三大類場景---體驗式消費、便利性消費和價效比消費。第二種消費場景就是圖方便,便利店和社群店就恰恰踩在這個場景上。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有超過500萬家便利店,銷售額超過10萬億元,市場空間極其廣闊。可以預期,無人便利店甚至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成為下一個超級風口。

     從目前的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線上的流量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這讓線上的產品和線下的場景結合也變得越發重要。巨頭們利用新技術開發無人店,可以使更多的消費者在網上購買貨物,而在網下進行更好的場景體驗。

      另外,零售巨頭們紛紛涉足無人超市的目標,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大資料的獲取。可不要小看這些資料,透過使用者的零售資料,可以帶來精準的營銷,而在資料領域創造的價值可比零售的利潤高得多。

      能解決傳統零售的痛點嗎?

      來了許多新的盈利方式。自無人便利店興起以來,人們一直給它打了方便快捷以及節約成本的標籤,但技術考量的背後,無人店真的能節約成本嗎?顯然還不能馬上下定論。

      在傳統的零售模式中,存在著繞不過去的幾個痛點。如店鋪的租金、僱傭人力的成本,以及需要承擔的可能的運營成本。而這些痛點恰好是無人便利店能夠解決的。

      近年來,線下零售普遍面臨租金成本高企、人力成本上升、排隊現象嚴重、服務質量下降等問題,消費者體驗降低。2016年以來,實體零售關店訊息頻傳,這恰恰是無人便利店應運而生的背景。一方面,無人便利店面積小、選址靈活、租金成本低;另一方面,在中國勞力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機器人(17.300, -0.09, -0.52%)的價效比越來越高。多重因素驅動下,無人便利店似乎將成為未來零售業的主力軍。

    除了人力成本外,無人便利店的成本優勢還表現在:試錯成本低和運營成本低。能隨時移動位置;相比傳統便利店,減少了裝修和拆遷所造成的成本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涼,腳冷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