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因為有你世界才有愛

    一樣的,大晚上了,我剛罵完,罵的很難聽,罵她的時候,她已經不是我女兒了,我是被氣毒了,口已經不擇言了。

    我也很恨我自己為什麼這麼粗魯,像只惡狗,這一刻,自己的優雅,教養都不知道去哪裡了。

    我不是沒有鼓勵,不是沒有好好說,不是沒有一次又一次的講道理。。。。我只差點變成唐僧了。說的時候像個人,轉過身去立馬就顯出原形!

    有人說,孩子教不好,是做父母的無能,天下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老師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醫生沒有治不好的病人。

    我只想說,就算是我無能吧!但那套言論那就是在放屁!說這話的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熊孩子是他自己沒遇到!遇到了估計比我們還沒有形象可言。

    我已經不報希望了,我都看不到希望,還報什麼。今晚我和她說了,以後吃喝用度不虧她,但是隻要老子看到不入眼的事,浪費我時間的事,我不會再說半句,再罵半句!既然說教都不起作用,那就動手吧!我和她說了,打到我打不動為止,打到她能反抗為止!能反抗的那一天,她就給我從這個家裡滾出去,老子眼不見心不煩!

    我就不明白了,同樣的一件事情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我天天說,週週說,月月說,年年說,為什麼就那麼難?就那麼難以做到?不浪費時間,做事情稍微快點,做作業專心點不去三心二意,不要人總是提醒,自己把自己管理好,就那麼難????十次八次幾十次上百次的教,都教不出來?我是傻逼還是我生了一個傻逼!

    我都快被氣瘋了!!!

  • 2 # muma麻辣

    你有病,不用想了,不管孩子怎麼樣,你沒找到辦法帶孩子,你覺的管不住,自己沒面子了惱兇成怒,然後就動手了,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

  • 3 # 劉珍珍育兒分享

    什麼是懲罰?懲罰就是透過施加心理或者身體的傷痛進行控制。如果總是透過懲罰管教孩子,會導致很多問題,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感覺不到被愛和被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是影響深遠的,言語的傷害比身體傷害更持久,更難以癒合。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愛和尊重,孩子也很難相信他人。孩子天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是透過觀察父母如何解決問題來學習去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首先,先調整自己的心態。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陪伴者,而不是控制者。養育過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過程。父母需要透過自身的示範,引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成長過程中是不可能不犯錯的,懲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學會用愛來管教。

    其次,學會如何溝通。說話是本能,溝通是能力,是需要通過後天學習的。不但要學會溝通,還要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要用命令式語言溝通,比如“上床睡覺去!”“閉嘴!”。也不要用提問語句進行溝通,比如“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不如嘗試用陳述句進行溝通,比如“我覺得如果早點做完作業會更好。”。不如今天就試試看陳述語句和孩子溝通。

    最後,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讓孩子把話全部說完,父母不要打斷,或許你會聽到一個不一樣的結果。可以一邊點頭,一邊說“嗯”“是的”“媽媽理解”這樣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的話。

  • 4 # 誠哥43937275

    我以前也有打罵,但現在基本不會。償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要跟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臨下發布命令式的談話。做起來確實有難度!但習慣就好。

  • 5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首先,這位家長已經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了問題,正努力地尋找正確的教育方法,這是良好的開始。

    提問中看出家長想教育引導孩子,希望他能健康發展,但是跟孩子的對話中無法平心靜氣,認為孩子的狡辯,惹怒了自己,才會情緒失控。

    對於“狡辯”一詞如何理解呢?首先孩子“狡辯”可以理解為是在為自己辯護,站在孩子自己的角度說明情況,而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就無法理解接納他的辯護,認為明擺著是錯誤還不肯承認,這就是狡辯!

    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前不久某中學副校長,為了教育糾正一名學生的錯誤行為,情緒失控大罵出口,結果呢?兩敗俱傷!教師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那名學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如果換一種冷靜理智的方式呢?

    我們是否可以學點心理學,好好地分辯清楚,孩子犯錯可能有各種情況:

    (1)孩子面臨的場景是以前從沒有得到遇到過的,第一次有人指出錯誤,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2)有時孩子聽到別人指出錯誤時才有所察覺,但是已成事實,又害怕受到批評,想極力維護自己的一點自尊,而不願意承認。

    (3)犯錯時,家長會過分批評擴大後果,但是孩子沒有體驗到,無法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危害性。

    (4)當家長指出錯誤時帶著一定的情緒,自己沒有覺察,而孩子卻感受到了,傳染了不良情緒就故意頂撞抵賴。

    我覺得正確的應對辦法是:

    (1)理解接納孩子犯錯的事實,耐心地傾聽,讓他感受到愛的前提下重新描述事情的經過,從中找到引發出錯的原因,真正瞭解事實,才能展開公平的“辯論”。

    (2)尊重孩子那個年齡階段的感悟,站在他的角度,陪伴他去發現錯誤,比你直接指出行為問題有效,更不能上升至人格高度去否定孩子。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多種不良後果的可能性,提升發散思維的能力,一起整理應對預案。

    (4)控制自己的情緒,練就我們的辯論水平,給孩子樹立理智的榜樣。我們要冷靜下來,摸準他的心理,跟他進行一場公平的“辯論賽”,讓他心服口服,而不是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

  • 6 # 書法的人生

    有問題孩子就有問題家長,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是畫筆,怎麼畫就出現什麼,所以說目前的狀況出現也是好事,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談心,多多關心,仔細分析分析,不要總是責怪,鼓勵孩子要勇敢,要有責任。關鍵你也要做的好,給孩子一個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價效比高的秋冬防曬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