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搗蛋鬼的養成記
-
2 # 大悅悅麻
首先要具體化就是用具體數字代替時間。比方說你跟孩子說“等一會兒”時,告訴孩子就是“從1數到100”;“短指標(時針)指向5的時候”就放學了;分最長的指標(秒針)跑60步就是1分鐘;讓孩子能直觀看到和感受到,這樣利於孩子記憶和認識時間。我家孩子就是看《米菲認時間》和《分針大冒險》這兩本書非常好。
當然父母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利用故事來說時間
太陽出來後,媽媽出門,小白兔在家畫畫;媽媽回來了,小白兔幫媽媽做家務;星星出來,媽媽跟小白兔一起看電視。
小孩子喜歡唱兒歌,父母可以用兒歌教他認時間。
太陽公公起的早,寶寶起床做早操。
做完吃早飯,吃完上學校。
或者
太陽下山了,月亮對我笑。
已經晚上了,寶寶要睡覺。
這樣的兒歌,是不是更容易讓寶寶,知道早上和晚上呢?
還可以用掛曆教孩子玩“畫時間”遊戲。一個數字代表一天。
晚上臨睡時,把數字劃掉,表示這一天過去了,等一覺醒來,就到了下一個數字——明天。劃掉的那個數字就是昨天。
每一行七個數字就是一週,
從1到30都劃掉,就到下個月了,
所有的數字都劃掉時,就到了新年。
-
3 # 親子陪伴蘭怡C
讓孩子失識時間首先要讓孩子有一個時間概念,一個小時是什麼感覺,一分鐘是什麼感覺,一秒種是什麼感覺,認識時間可以找一個鬧鐘然後是時針,分針,秒針是在哪裡一個小時是60分鐘,一分鐘是60秒等等,這樣推理孩子對時間 就會有一定的概念。
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去吃早餐,幾點去上學,幾點做作業,慢慢的孩子就有一個時間概念,認識時間的重要性。
-
4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首先先讓孩子感知一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讓孩子做一件一分鐘能完成的事情,或者數60下感覺一下時間的概念。媽媽不妨用蛋糕紙盤給寶寶做一個“假表”,方便孩子學習。有點時間的概念後,再教寶寶去仔細觀察觀察鐘錶,提問孩子“看看錶盤上都有什麼呀?”再指著錶盤給孩子慢慢講解,讓孩子熟悉錶盤上有三個部分,數字、指標和小格子。讓孩子懂得表上有三根針,大小粗細都不一樣,並且表就是靠錶針的動態轉動來實現時間的記錄的。教孩子認識鐘錶上的數字,首先要學會看整點和半點,然後再看別的點。最後逐步教孩子認識比如說現在分針走一圈,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
5 # 貼心媽媽
說段時間我立馬就會想到你學習的楷模海迪姐姐,每間屋子裡都掛著表,她在和生命賽跑。我們教孩子認識時間:從孩子懂事開始,動聽的報點音樂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今天許多家庭都是掛的萬年曆,其實還是標有數字和時針,分針,秒針的鐘表易於孩子認識時間,感受時間的流逝。對於小一點的孩子,教會孩子認識整點就不錯了。然後告訴孩子早上7點我們洗手吃飯,九點鐘我們玩玩具……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
6 # 爸媽寶貝一起成長
哪些字可以用來代表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等等……比如可以讓孩子知道一分鐘有60秒,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聲音,這時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仔細看鐘表,表上都有什麼?可以看到三個部分,數字、指標、小格子。都有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用來幹什麼的?還有3根針,這3根針有什麼不一樣?小格子一共有多少個?這是讓孩子瞭解表上的主要圖形,孩子自己能發現一共有12個數字,3根指標和60個小格子。在動手撥時間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知道其中的奧妙:矮的叫時針,高的叫分針,最小的叫秒針。它們走一圈有表示60分鐘有表示60秒,仔細看了以後,每個指標之間的關係和感覺,這是直接經驗的積累 , 孩子會更感興趣的。最重要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比如列個時間計劃表,幾點幾分幹什麼事。
既鍛鍊了時間的書寫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認表。這個時間該做的啥,有意識的去出完成作業和時間要求。
-
7 # 果味童年時光
2歲左右的孩子,時間意識不強。用生活中的息息相關的事情提醒孩子,更容易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規律的生活作息想要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我們也要適當的調整好自己的生活作息。規劃出哪個時間段做哪些事,這樣有助於孩子形成穩定的生物鐘。例如:早上起床後要洗臉刷完牙後才可以吃飯,中午午睡,講睡前故事。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習慣,早上洗臉刷牙後吃早餐,中午聽完睡前故事就睡覺。透過在一定的時間內做一件事,引導孩子做下一件事情,養成規律的生活,加強時間觀念。
從生活中認識時間有一天中午,讓孩子睡午覺。他突然對我說:“天還沒黑,晚上才睡覺。”平時給孩子講故事的內容,都是晚上天黑後,孩子要睡覺,讓他有了天黑後,才睡覺的概念。同時讓我意識到,孩子雖然只有2歲多,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時間。例如:“早上孩子看著窗外已經亮天,說早上要起床。””晚上,看著窗外漆黑的天空,孩子會說到晚上要睡覺。“
這些時間的認知都是從生活經驗中體會得來的,透過生活中的點滴更能加深孩子對時間的理解,從而認識時間。
多說時間用語儘量規劃好孩子一天的活動安排,這樣可以實時的提醒孩子,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多和孩子說一些時間用語。例如:”中午,吃完午飯後半小時準備睡午覺。“,”爸爸早上出門上班,晚上才會下班回家。“多和孩子說時間用語,加強孩子的時間概念。
讓孩子從懵懂不知到聽懂了解,需要家長耐心引導。當他能理解,就會下意識的等待時間的到來,並形成時間概念。
做事要有時間順序讓孩子明白做事的先後順序,加強時間概念。例如:”回家要先換鞋再進屋。“,”聽會音樂再睡覺“等等。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教會孩子按照合理有序的順序來做。
讓孩子認識時間,有時間觀念,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當孩子去幼兒園上學後,就會更好的適應環境。以後長大,才能更快的適應工作等社會環境。
-
8 # 江蘇知嘛
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想要讓孩子理解時間,是需要按照孩子的理解能力,從大時間觀出發,從大時間開始,逐漸深入到小時間概念。
認識大時間一開始教孩子理解時間概念時,可以玩一個“我長大了”的遊戲。將家裡所有人小時候的照片找出來,給孩子看,讓他找出對應的人。
孩子一般在接觸到這些照片時,都會非常詫異,因為在他們眼中爺爺一直都是老人,爸爸一直都是青年人,小表姐一直都是少年人的模樣。
用這個遊戲,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會經歷出生、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老年以及死亡,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輩子的時間。
只有當孩子理解的了大時間之後,才好開始學習一天、一週、一年這些小時間節點。培養小時間觀這裡可以推薦一個媽媽,在教孩子培養時間觀的方法:
她家孩子經常上學的時候遲到,無論多早叫他起床,最後總是遲到。
這位媽媽的解決辦法,是在前一天晚上,和孩子確定早上所有要完成的事項:刷牙、洗臉、去洗手間、吃早飯、換校服。
同時規定好每件事的完成時間,利用沙漏作為時間節點標誌,當沙子漏完,一項事情必須完成。
選擇沙漏而非時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沙子的流逝是具體的,可以看見的,要比手機上數字的變化更有刺激性。
當所有的事情都被規劃好,但是孩子依然遲到,家長就可以明確指出到底是哪裡浪費時間,讓孩子認識到守時的重要性。
從大時間到小時間,孩子對時間的理解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家長要學會使用方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讓孩子從聊天遊戲中,就能學會新的知識。
-
9 # 一學堂王老師
對於學齡前和一年級學生來講,時間概念相對抽象,不好理解。家長在教的過程中儘可能的聯絡生活實際,採用鐘錶等實物來教。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下面我詳細介紹下該如何深入教孩子認識時間相關知識。
時間認知① 生活中的時間
讓孩子找身邊和時間有聯絡的事物,加深認知。
② 鐘面認知
看看鐘面上都有什麼東東,多啟發式提問代替說教,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一圈有多少大格?有多少小格?哪個指標走的最慢?
轉轉手錶觀察下,時針一小時走幾格,分針一小時走幾格,他們有什麼關係?
④ 認識"分"
時針過幾,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格就是多少分。
結語秒是比較小的計時單位,生活中也比較少精確到秒,低年級重點認知時與分。多結合生活應用場景,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目標是能根據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正確說出幾時幾分。
學習更多好玩的數學知識。
-
10 # 幼師寶媽說育兒
時間這個概念具有流動性、不可逆轉性、週期性和抽象性。對孩子來說不是很好的理解,剛開始教孩子認識時間,應該從這四部開始:
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先來認識一下表示時間的詞彙: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鐘、秒。
比如給孩子做一些這樣的遊戲,讓孩子感知一分鐘有多長,孩子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答答流走的感覺。
還可以告訴孩子大的時間,比如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幾日,一個星期有幾天,一天有幾個小時,一個小時有幾分鐘等等。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瞭解認識時間的工具——鐘錶和孩子一起來仔細的觀察鐘錶,告訴孩子這鐘表上的指標分別代表時、分、秒。來一起認識三個長相不同的針,最粗最矮的是時針、高瘦瘦的是分針、最細的叫秒針。
運用手工遊戲:製作鐘錶,來讓孩子更進一步的認識鐘錶,用手來體驗一下,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鐘,分針走一圈就是一小時。
進而讓孩子知道,一天等於24小時,一小時等於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一一對應的認識時間先從整點、整分的來讓孩子認識
認識整點,時針指向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鐘指向數字12的位置。
認識整分,時間指向2個數字之間,跟小不跟大,分鐘走了多少個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鐘。
簡單的推算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推算的遊戲,比如:現在是2:00,再過一個小時是幾點?
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兩點整的時候,時針要指向2,分鐘指向12,過一個小時,時針走一小步,從2走到3,分鐘轉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過一個小時是3:00.
爸爸媽媽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列一個時間表,滲透一下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吃午飯、幾點睡覺等等。
父母多在日常生活中去給孩子滲透時間,鍛鍊孩子慢慢的認識鐘錶,給孩子一個有規律的時間表,慢慢的孩子就對認識時間就不再是困難的事情啦。
-
11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們現在接觸鐘錶,比較少,因為家長們大多是透過手機來看時間的,即使給孩子們買表,也都是電子錶或電話手錶,孩子無法直觀感受鐘表盤,瞭解時、分、秒的概念。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們來認識時間,並快速記住鐘表盤呢?
這有個規律,鐘表盤分為12大格,60小格,從1開始,一直到12結束。
在教孩子認識鐘表盤時,先要了解,一小時等於六十分鐘。
然後,再瞭解,短的是時針,轉一圈12小時,一大格等於一小時。
長的是分針,轉一圈一小時,60分鐘,一大格等於5分鐘,一小格等於1分鐘。
另外,可以幫助孩子們用5的乘法口訣來記憶鐘表盤的分鐘數。
1大格5分鐘,那麼,分針指在2在,就是二五一十,10分鐘。分針指在3上,就是三五十五,15分鐘。以此類推,分針指在9上,就是五九四十五,45分鐘。當分針指到11上時,就是11個5,55分鐘。
如果能抓住這些竅門和規律去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和鐘表盤,那麼時間這部分內容,就容易接受了。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認識時間需先認識時鐘!
1.先教孩子數5的倍數:5、10、15……一直數到60。為了幫助孩子記憶,你除了可以經常在他耳邊不厭其煩地“嘮叨”著,還可以再次藉助道具——把蠟筆倒出來,5個一堆,讓孩子把它們分成幾準,這樣更直觀。你們也可以玩數字接力,父母先說一個5的整數倍,然後孩子試著向前和向後數其他的5的整數倍。
2.學會了數數,父母可以把牆上的鐘表拿下來當道具,不過我們更推薦的是用卡紙+圖釘DIY的鐘表玩具。先來告訴孩子,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鼓勵孩子自己發現兩者“長相”的不同。從整點開始講起,分針指向12的位置就是幾點整,這個“幾”,就要看此時時針所對準的數字。
3.教會認整點了,以後就可以對孩子說:“時針指到12的時候我們就開飯”,甚至告訴他:“週六早晨6點鐘起床太早了。”熟悉時針後再來教他稍有些難度的分針,告訴他這次不是看針所對準的數字,而要從最頂端的數字12開始,順時針5個5個的數過來,如果分針落在了兩個數之間,還要數清到底落在第幾個小格子上。
4、要做一個鐘錶的錶盤模型,要有刻度,有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分針,什麼是時針。
5、告訴孩子錶盤上的每一個小格和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區分時、分、秒的概念和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等量代換關係。
教孩子認識鐘錶步驟
1、先教會孩子認識整點(時針撥動,而分針一直對準數字12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2、教會孩子認識幾時半(如:6:30,8:30等):時針撥動,分針對著6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3、教會孩子認識隨意時間(如:6:25,8:55等):時針與分針相應的波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讓孩子更快地認識時間
1、用一個有鬧鈴的鐘表,對好計時器,然後對孩子說:我們來收拾房間吧,5分鐘以後,鬧鈴響了,我們就可以停止了。
2、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畫一個小鐘表,指標指向7點,然後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表示早上7點起床。然後,7點半吃飯,等等。 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裡會發生什麼,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 3、長途旅行的時候,把時間和地點的聯絡起來,有助於孩子認識時間。比如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汽車長途旅行,每個小時或者間隔一段時間就向孩子說明又到了什麼地方,下一段時間還將看到什麼,或者可以和學校聯絡起來,告訴他我們要走的時間相當於每天待在幼兒園的時間。
4、經常把兩件事情進行比較,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訓練,例如:“誰單腳站立的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