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死有多遠
-
2 # B子彈電影
粗粗看上去,就是有錢任性
但你再認真細算下,就發現不會那麼簡單
我們來做兩個算術題
第一道題:
簡單算筆賬,按照網路資料顯示,京/滬、滬/杭、京/合、滬/合等多線路的動車組年度冠名費為240萬元/車次,其他線路的年冠名費分別在210萬元、180萬元、150萬元、120萬元不等
題目中並沒有更多詳細的介紹,比如有沒有指定車次,或者規定車次必須達到多少里程或者多長。那麼我們取個冠名費的最高值:240萬(實際應該低於該值)
一年進貨要超過2000萬,我們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利潤率是多少,但茶葉眾所周知,毛利率比較高,尤其是鑑茶門檻較高、坑又多又大的普洱茶,保守估計假設淨利潤率是15%的話,那麼2000萬的進貨能給這家企業帶來300萬的純利潤,刨去240萬的高鐵冠名費,依然還有60萬的純利潤可掙
當然,我們都知道,利潤率不可能那麼低
但從營銷角度而言,這算是一個還不錯的打雞血般的營銷方案,畢竟總有人一聽到高鐵,立馬在腦海裡就會呈現春運人山人海的景象,然後在腦海裡自動就將那些人貼上都是自己的客戶的標籤,覺得這筆廣告費真值!!!
第二道題
一列動車組車體滿員是1200人,以京滬為例,一個動車組車體一天只能往返一次,覆蓋人群2400人,剔除列車檢修等因素,一年實際線上運營大約300天,這意味著一列動車組一年可覆蓋的人群是72萬人次,如果年冠名費240萬元,對企業而言,千人的廣告成本就是3333元
據說年度客戶可享6折,優惠後的CPM(千人成本)也接近2000元
這個成本不可謂不高,當然,千人成本的計算方式是有不足的,但依然是一種可參考的計算方式
況且,高鐵的乘坐人群有百分之多少是普洱的目標客戶或潛在客戶呢,剔除老人小孩,還有多少呢,如果將這個百分比也計算上去的話,估計千人成本會更高
還是那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這裡,就不聊中國茶產能過剩,普洱尤其過剩的話題了
——公號:梳茗敘茶
-
3 # 環球商情
一次買下22列高鐵冠名,這當然是從側面體現企業實力。一輛專列冠名官方報價是1166萬元
但這其實是另外一個高階演算法,很多笨蛋企業跟業務員談的時候都是儘量少的拿東西,他們這樣一次拿很多,起碼可以拿到很低的價格,簡單來說就是零售變成批發。
久韻騰香這家人一直都是這樣的,對他們有過一些瞭解,坐飛機的時候剛好在他們機場貴賓廳喝過茶,坐在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同樣的位置享受過,當時的確感覺這家人的品牌做的好。
機場這麼高階的地方都有建設貴賓廳茶室,然後坐飛機在機上雜誌《鳳凰週刊》上也看見久韻騰香的廣告,心裡的印象又被拔高一個層次。
然後出門做高鐵,在高鐵上的雜誌《商旅》上又同步看見久韻騰香的宣傳,感覺這家人的實力簡直了。
回家搜尋了一下,然後才發現他們跟鳳凰和商旅是一次拿下1000個版面這樣的手筆,按一年12期,每期兩個版來計算,夠用50年。這應該是目前國內滿具有品牌思想的一家人了。
據說這家公司的老闆叫杜萬山,是個道士,出家人玩市場的思想可能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道家思想裡是先付出,得到的是額外的獎勵。
為了答這道題,搜尋了好幾個題目才總結出來:這是在用道家思想經營市場的一家人。注意是進貨量。不是零售量。這就意味著品牌商的確是在貼錢為經銷商做市場。如果不是把自己做成傻瓜,他們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能做出那麼多成就。
感覺這是一個品牌共榮的概念,研究一下杜萬山的歷史,發現他在出家之前2005年就是中國十大營銷人之一,中國當時很有名的愛多DVD,拉芳洗髮水都有他的影子,軍人出身,在部隊裡的作風應該是能影響到他的行事風格的。然後又在溫州,樂山,普洱這三個城市做過政府顧問,所以對他來說,我認為他是把資源集中起來,在送給了與自己有利益連結的夥伴們。
回覆列表
謝友抬愛。
一舉兩得的營銷策略。
既是對做出成績的經銷商予以獎勵。為各經銷商打雞血。又是給自己打廣告,增加知名度。
淺見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