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番茄要開心

    “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開頭第一句就讓人有內心被一種溫柔的美填滿的感覺,為什麼是梅花呢,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悔”和“梅”在字音和字形上都很相似,而“悔”總被認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刻骨銘心,甚至有人說悔恨就像一座壓在心上的墳,無法擺脫。可是張棗卻把它描寫得無比美麗和輕盈,像梅花一樣紛紛墜落,哀而不傷,不再是濃重從喘息,而變成一聲美麗的喟嘆。

    那麼詩人在後悔什麼呢,我們再看下一句,“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登上一株松木梯子”,這兩個動作都意味著遠離“我”所在的此地,意味著“她”的離開,“我”為愛人的離開而感到後悔。

    再往下看,“危險的事固然美麗”,危險的事指什麼呢,就是上兩行的,“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有溺水的危險,“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又有掉落的危險,這些危險甚至可能威脅到生命本身,因此“遠離”也可能就意味著永遠的失去,於是“我”的悔恨也會變得無法挽回和刻骨銘心,也就十分沉重。可是在“危險的事”面前,出於好奇心忍不住想要去冒險和嘗試,這是“固然美麗”的一種體驗,但在說話人看來,“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慚。”這是“我”的一番想象,想象她只是暫時離開一下,只是一個遊戲,捉迷藏,玩累了就騎著馬回來,為給我帶來的這份虛驚一場臉紅和羞慚,但這只是一番“不如看她騎馬歸來”的想象,因而更顯深深的惋惜。

    低下頭,回答著皇帝。這句詩第一次讀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突然冒出來一個皇帝??為啥要低下頭回答著皇帝?有人說皇帝借指她原本的愛人,或是青梅竹馬,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是她對於和我之間的曖昧關係,出軌於我而向原本的愛人內疚的表現。我比較喜歡另一個版本,說的是皇帝這個大詞在此處一方面突出了她因讓我虛驚一場之後的愧疚、害羞和愛而表現出來的順從,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男方的蠻橫控制以及由此帶來的沉重後果,也許正是因為接受不了那樣被束縛的、令人窒息的愛,所以她選擇了離開。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做的地方”,詩人在此以鏡子自比,“我”也像鏡子一樣永遠等候她,我的感情並不因為她的離開而發生變化,當她望著窗外,想起自己曾做過這樣危險的事,棄我而去,便後悔和羞慚,她那紛紛揚揚的悔恨也像梅花一樣落滿了南山。

    然而這一切都是虛幻,是出於“我”的想象。在對往事的追悔中,我虛擬了她的迴歸和後悔,其用意在於凸顯“我”所懷有的悔之深之長之重。從開頭的我的悔到結尾她的悔構成一個封閉結構,希望在悔中鎖住愛,這注定是不可能的,到此這首輕柔美麗的小詩下面深藏的沉重和哀愁昭然若揭。

  • 2 # 禾木兮

    先來看看張棗的全詩

    《鏡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張棗的這首《鏡中》應該是作者意念的一種表達,而意念這種東西,除了作者有明確的指向範圍,其它人僅能作為一種猜測,而且,意念這種東西最好的欣賞方式還是無聲勝有聲,一旦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但要欣賞作者的這首詩,我覺得還是要藉助於想象及對比來理解。

    以下是我理解的這首詩的意思,一已之見,不喜勿噴:

    如果把這首詩分作兩部分來看,前半部分: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前半部分正象作者所描述的一樣: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因梅與悔相近,又或者作者作此詩時,正是梅花開放的季節,因此,開頭便用了這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用落梅表示其心有慼慼!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此兩句用優美輕盈的意境描述出喜歡的人離自己遠去,或是高入雲端。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這一句,也是用意念的想法表達自己對此事的一種看法:美麗的事也都相伴有危險。

    緊接著,話鋒一轉,由危險的事固然美麗,轉入到另一種美好的設想,進入下半部分: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什麼是最美好的呢,無疑是回到古代,她騎著馬緩緩歸來,沒有危險還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而皇帝正代指作者本人,那個離他而去的她又回來了,回來後的她,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後兩句,作者重回現實,但卻依然沒能把自己的身份置換,於是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後兩句雖只多了個南山,卻又多了一種古意的文風!

    (以上只是本人對這首詩的一點粗淺看法,具體還要各人去品讀理解,不喜勿噴,僅供參考娛樂!)

  • 3 # 一縷陽光9667

    現代詩人張棗的《鏡中》一詩,憑心而論,我並沒有讀過。因此,寫不出心中的感受。不過,可以肯定,必是一首好詩。

  • 4 # 九畹幽蘭93920082

    張棗最精美玄奧的代表作之一《鏡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張棗是融合中西詩歌意象的妙手,對西方現代主義詩歌詩論更是情有獨鍾,是浸淫困在西方詩歌詩論魔鏡中的天才詩人。其形而上的元詩創作曰,詩不必是詩人一己情感的表達與現實境遇的傾訴,不必是對時代及社會的對映,而是向語言內部的傾注與投身,將語言當作唯一終極的現實。

    《鏡中》,並非是作者肉身經驗的直接創作,亦沒有明確而實在的主體。在空間維度上,“她”在鏡中是看“她”自己的主體,“她”在現實中又是看“她”自己的主體,在“她”之上存在“皇帝”的觀照層次,在“她”和“皇帝”之外,更存在敘述者“我”的觀照層次,如此凡四維。而鏡子則將四維擴充套件成無數維。在時間維度上,既存在著“她”和“皇帝”的歷史時間,又存在敘述者“我”的現實時間,但“我”的人稱轉換成了“皇帝”,故歷史時間與現實時間交織糾纏不清。“她”和“皇帝”以及敘述者“我”之間,形成了一個彼此折射的鏡式時空。

    鏡式時空的幽魅之處,在於其中所有的形象和事物,都失去了重量而極為輕盈。《鏡中》的“她”的實在性,從肉身的存在性和作為追憶物件的實在性亦似乎消失了。

    鏡系連線虛實世界的最佳媒介,從銅鏡延及史鏡及人鏡,萬物皆可為鏡。令人返觀內視,明心見性。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張棗將後悔的事情與自然現象融合在一起,世界也就有情了。“悔”和“梅”在《說文解字》中都是“每聲”,借用“悔”和“梅”字形的相近,發聲的互諧,借代人事,使“悔”具有了“梅”的輕盈,梅則帶有了“悔”的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似曾相識,諸如“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以及“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後悔,它是對生命不可復得的本質最內在的體驗。生命的不可復得性,既是生命美麗魅力的源泉,也是後悔這種本體性的生命經驗的根源。誰在深陷往事,後悔什麼?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觀照她,是否尋找她的極樂淨土及桃花世界,是否為了愛不顧一切遠走高飛。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更令人好奇或欲窺探什麼秘密。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剎那間將作者、情境、讀者、作品編織進歷史時間,將詩歌情境歷史化,令人有一窺探秘密的暢快淋漓。“皇帝”突如其來,是全詩輕重的轉折點,開疆拓土,進入歷史文化的意境。在至高無上的智慧觀照下,她的一切徹頭徹尾,洞徹骨髓、一覽無餘。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鏡鑑讓她自省,日月芸芸其不淹,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少年心事當挐雲,終究不過是黃粱一夢,情何以堪。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最後的迴環往復,後悔的慨嘆,既是她,也是和她相對的我或他,亦是皇帝,它是屬於人類,關乎生命本質的經驗。首尾重複對稱的一唱三嘆中又有所變化,即是南山一詞的延宕,陶淵明的南山,給人以悠然、寥廓及昇華。

    張棗的《鏡中》即使飄浮在空中,亦不會離我們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周潤發要裸捐全部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