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願無雙
-
2 # 北雨寒
袁紹又不蠢,如果能合圍曹操,他不把曹軍圍個水洩不通才怪。
參考袁紹滅公孫瓚。公孫瓚在易京高牆深壘,屯糧三百萬斛固守。袁紹包圍易京後打了整整三年,最後透過地道戰攻入易京。
回過頭來說官渡之戰。
本有機會合圍曹操田豐早在官渡戰前便給袁紹出了主意,讓袁紹選輕騎兵四處出擊,和曹操打游擊戰,消耗後者的兵力和糧草。因為曹操處於四戰之地,而且彼時糧少兵寡,此戰法最有可能幹掉曹操。
但袁紹沒有采納。
回過頭來,陳琳釋出討曹檄文。劉備響應號召,帶領兵馬數萬攻佔下邳,兵屯沛縣。
若此時袁紹聽從田豐建議,配合劉備一同出擊,則曹操面臨南北兩線作戰,打到後來必被包圍。但袁紹不知怎麼想的,藉口小兒子袁尚生病不戰,坐等曹操消滅劉備大軍。
然後才揮師南下,攻白馬渡黃河,進逼許昌。
野外合圍,不是鬧著玩的先來看下官渡的地理環境。
官渡,位於許都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有200裡之遠,是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這裡不是縣城,而是兩軍擺陣的開闊地帶,也就是野外作戰。
怎麼理解呢?如果曹操在縣城堅守,那麼袁紹只需分兵圍住四門即可。換句話說,十萬大軍只要把東南西北的籬笆紮緊,曹操軍隊根本出不來。
但這是在野外,袁紹如何包圍曹操,把十萬人圍個圈麼?
那恐怕曹操睡著了都會笑醒,因為袁紹軍隊果真圍圈,則處處都是薄弱點。曹操可專攻一點,而袁紹十萬大軍便一觸而潰了。
所以,從野外陣戰來說,層層推進比包圍要好上太多,除非你的兵馬是敵十倍之多,恐怕方能採取合圍戰術。
按正史載,袁紹10萬兵馬,曹操也有2萬多人,所以合圍不可能實現。
層層推進攻佔許昌才是正道官渡之戰,袁紹不會指望一戰而斬曹操。他的目標是許昌,曹操的老巢。
按袁紹的計劃,只要將曹操地盤全數收入囊中,則是大勝。
因此,合圍曹操並一戰而斬並不在袁紹計劃當中。
看下雙方陣型,袁紹這邊是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
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
話句話說,雙方拉開陣勢擺出一字長龍的兵營。誰都沒指望此戰就能徹底消滅對方。
所以,這樣的戰陣說白了就是消耗戰。
從雙方官渡戰的進展,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雙方交戰數次曹操皆敗,於是退回營內堅守不出。
期間,袁紹堆沙射箭,曹操以霹靂投石車對應。
袁紹又掘地道,曹操則以壕溝阻擋。
如此,雙方在官渡鏖戰一年有餘,直至曹操襲破烏巢糧草,才最終打敗袁軍。
-
3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因為歷史是曹操一方書寫的!袁紹也是在亂世中拼殺到半決賽的高手,個人能力與曹操相比,即使有差距,也是省冠軍與全國冠軍的差別,您能想象全國象棋冠軍讓省冠軍一個車嗎?
首先,看控制的地盤大小、人口多少,就可以估計雙方實力對比,曹操大約是袁紹的七八成。如果袁紹的兵力真的十倍曹操,袁紹多路分兵,曹操就直接崩盤了好不好?
歷史書對真實歷史動的刀、擦的粉,遠超影視明星那張臉,我們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盤接受。
回覆列表
紹連營稍前,依沙縋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
此句出自《三國志》,官渡之戰,袁紹十里聯營,曹操分營相當,能做到如此對抗,袁曹真的是兵數10倍之差嗎?
大機率資料不對。
原因1,<<三國志>>,突出曹魏,以少勝多,顯示曹操用兵如神,符合撰寫規則。
原因2,曹操此戰前,破呂布,敗袁術,收服青州兵30萬,大小戰役不間歇,中間又屯田治兵,養精蓄銳,沒必要賭以少勝多,不符合曹操熟讀兵法的性格。
原因3,曹操無糧之際,許攸投降,曹操分兵5000去燒糧,按三國志說,大營也就剩5000來兵,袁紹舉五萬兵攻大營大機率能拿下,但張頜到了大營投降了。若說曹操燒了糧食,張頜等部看不到希望也不至於,畢竟曹操也沒有糧食了,應該是,留營的人數也不少,一時間無法攻克。
所以猜測不可能10倍,但多應該是多的,畢竟袁紹這一戰使出了不少小動作,搞得曹操焦頭爛額,差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