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天我寒夜裡看雪飄過

    我們幼兒園學前班都是直接在幼兒園就做完了,現在一年級,作業也告訴孩子也發簡訊,專門有個小本 培養他們記東西的習慣

  • 2 # 柚柚柚子00

    首先學前班想鍛鍊鍛鍊孩子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幼兒園佈置作業讓幼兒去做,那麼這個作業大部分應該是和家長有關的,需要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孩子等家長來一起完成是沒有錯的,其作業應是手工等方面

    實際上在幼兒園,孩子情緒、習慣、行為等培養更為重要。在幼兒階段,情緒、情感、習慣、行為的培養肯定比知識、技能的培養更重要。而有些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甚至孩子兩三歲時就開始讀拼音、認漢字,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大部分私立幼兒園過於小學化,幼兒手部小肌肉並沒有完全發展,握筆等作業都是錯誤的。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父母知識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目前年輕的父母極其容易把生存的一些壓力轉變成期望轉嫁給孩子。

  • 3 # 咚咚的小幸福1

    女兒大班,現在老師會告訴他們作業,同時也會把作業發到班級群裡面。我通常是讓她按她記得的先做,記不清的再讓她看手機。聽說小學的作業也都是發到群裡的。

  • 4 # 小布點mami

    我孩子今年上大班,但我們這沒有學前班,基本大班就等同於學前班。老師也是基本會把作業發微信群裡,做完作業也不用帶去學校檢查,只需要發圖片到群裡。可能老師認為給孩子佈置的作業,孩子會記不住,在群裡發家長就能催促孩子完成。但這有一個弊端,每個孩子的作業所有家長都能看到。因著自己孩子的作業沒有別人的完美,必然無形中有一股力量促使我們逼迫孩子變得完美。這會讓孩子感到做作業是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幼兒園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到完美,只要盡力就行

  • 5 # 兜媽育兒園

    學前班剛開始老師一般會把家庭作業寫在黑板上或者在學校的平臺如智慧樹,微信群等通知,包括格式,但是作業量都是比較小的,最主要的讓孩子養成能夠放學回家就先做作業的習慣,並不是說一定要做多少才可以。這樣才能夠很輕鬆的過渡到小學生活去,如果學前班作業量太大了,會容易導致孩子厭學,因為大班沒有作業,突然學前班了有作業很多孩子不適應。剛開始也是要讓孩子和家長都適應,也是要讓家長透過黑板這些地方學習正確格式,正確輔導方法,到後面才會告訴小朋友,剛開始肯定有很多小朋友記不住,一次家長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兩次也可以,如果次數多了,家長可以不用問了,讓孩子第二天自己去學校問了老師再寫。學前班的目的最主要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和幼兒園不一樣了,很多習慣都要慢慢的改變,之後才能夠很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 6 # 愛讀童書的小靜媽媽

    原來想來大概是孩子太小,識字量不夠,表達能力不是太好,怕孩子記不住,所以直接告訴家長!

    我覺得讓孩子記一些簡單的作業,把完整詳細的告訴家長,看上去比較繁瑣,但是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也不會錯過任何資訊!

  • 7 # 塔姐幸福說

    題主是位懂育兒的好媽媽!

    不知道您是在哪個城市?我想可能存在地域或者是機構之間的差異吧。

    或者是老師告訴孩子了,孩子還記不住吧。

    因為我兒子在幼兒園和學前班的作業都是老師直接告訴孩子,然後再在群裡釋出的。

    在幼兒園時,都是生活類或手工類的作業,譬如讓孩子早上帶瓶子啊、蟲子啊上學,或者做一個美術手工作品。孩子記得的話,回來一定是會說的,只是有的時候說得不全面。然後家長會在群裡看到具體要求,再去配合孩子完成就好。

    當時主班老師還是非常負責任的。尤其是繼續留在園裡上大班的孩子不多了,老師特意強調,不談知識,上一年級應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記作業”。 所以,老師會時不時地安排些作業,訓練孩子。

    兒子五週半了,剛上學前班,基本每週會留2-3字書寫作業。我基本不用去看群裡的資訊。目前每天老師的具體要求兒子也會記得清清楚楚。我想也是受益於幼兒園的訓練。

    建議題主,學校老師沒有做到,我們可以給孩子安排,訓練孩子“接收並反饋指令”的能力。 如,“你去廚房左手邊第一個抽屜裡拿個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

    不要著急,讓孩子記住指令,並分解,陳述,做動作。 如果老師還是不給孩子留作業,你就將每天收到老師的指令,直接電話告訴孩子,慢慢的,孩子一定會有進步的,自然不用太擔心上學記不住作業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比較詳細的兒童安全座椅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