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OPROBLEM1
-
2 # 樂森lucas
運動後疲勞是難免的,畢竟人又不是機器,而且運動量並不一定和疲勞感成正比,今天分享一些關於運動疲勞的成因及疲勞緩解的方法!
運動後的疲勞感有這樣的幾種...最常見的是很久不運動的人在運動後出現強烈的肌肉疲勞和酸脹感,還有經常運動的人在高強度運動之後出現的乏力精神不振的疲勞感,這也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種,還有一些特殊人群、特殊時期運動後會出現疲勞感;
很久不運動的人突然運動後一般會出現明顯的強烈的肌肉酸脹感,這是因為能量代謝過程中形成的乳酸堆積所致,發生在肌肉組織當中,是肌肉的適應性不足所致,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在很久不運動之後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這個情況,所以不必驚慌;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很久不運動開始恢復的第一次訓練,強度一定不要太大,多做一些有氧運動,少做一些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以基礎訓練為主,一定不要急著上強度;緩解痠痛的方法有5個:1 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自己恢復;2 有氧運動,促進乳酸的消耗代謝;3 溫水浴,溫水浴可以加速乳酸代謝;4 補充維生素,多吃一些蔬果;5 按摩,拉伸、筋膜放鬆、按摩都可以加速乳酸代謝;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後都會出現不同原因所致的疲勞感;
有氧運動後出現的疲勞感一般是由於能量不足所致,有氧運動一般用於減脂和體能提升,所以在運動強度和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強度越大,時間越長,能量的消耗就越多,越有利於減脂;那麼在能量的消耗過程中,就會從身體的血液中拿走糖分,分解脂肪和蛋白質拿走能量,當身體血液中的糖分減少自然會出現疲勞感,尤其是我們的大腦對低血糖的反應特別明顯,甚至容易出現頭暈昏厥的情況;訓練者一般只有要在運動後補充適當的糖分就能得到緩解;
力量訓練後出現的疲勞感一般來自於肌肉,力量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圍度;只有在一定標準的強度之上才足以刺激肌肉的生長,那麼在運動後肌肉可能會因為能量代謝出現乳酸堆積,也可能因為強烈的收縮或拉長導致肌肉“微創傷”出現酸脹感,“微創傷”也是肌肉生長的前提條件;緩解的方法有這樣幾種:1 訓練後及時拉伸或者筋膜放鬆,2 補充營養,保證睡眠,休息靜養;3 休息1天之後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
以上是運動中最容易出現的疲勞感的分析和解決方法;除此以外還有運動後因為大量流汗缺水導致的疲勞比較常見,所以運動前中後都應該適量補水,只要補水的量不給運動中的消化系統帶來負擔就好!
回到提問,為什麼運動量不大卻容易感覺疲勞,我覺得應該是一些特殊時期人的狀態低迷所致;就像女性在例假前期會因為內個分泌失調容易感覺身體疲勞,情緒煩躁一般,如果這個時候運動也是很容易感覺疲勞的;男性也是如此,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是不想運動,容易疲勞的,這是人體內分泌或者生物鐘控制的結果,主觀上很難去改變,那就只有適應了;
所以我也會建議訓練者在持續運動的週期中找到最適合自己運動的時間,在你狀態好的時候多練,狀態不好的時候少練或者休息,你覺得白天訓練舒服就白天練,晚上練容易出效果就晚上練,根據自己的訓練狀態來做訓練計劃是最好的,沒必要把別人的計劃套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人讓你那麼做,一定是不夠專業的;
-
3 # 有武
首先去醫院看看有沒有病,有病看病,沒病進入下一條
然後看看睡覺狀態,睡眠是人體自我修復和精力量再現的源泉,睡不好覺就是鐵人也頂不住
再後看看飲食狀況,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沒有飲食的保障,所有的鍛鍊都是耍流氓,要根據鍛鍊的強度和目的調整飲食結構
……
-
4 # 範享樂動
我們的肌肉,對於一個反覆、相同的動作,會漸漸“記住”它所帶來的運動強度跟消耗,而出現反射性、習慣性的承受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肌肉的記憶性”。 因為我們的肌肉有“記憶”。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做相同種類的重量訓練或者有氧運動,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疲憊程度就會降低,健身或瘦身的績效也連帶降低。 這種肌肉的記憶性,是很多人重量訓練越做越重、運動越做越累的主要原因。因為相同分量運動的邊際效益呈現“遞減”的狀態,為了達到同樣的運動效益,大家只好拼命地把運動的分量、重量、時間“遞增”。
-
5 # 大智若愚研究員
我希望鍛鍊的人都先想一想幾個問題,我們鍛鍊身體目的是為了什麼?我們是求一時還是求一世身體健康?到底我們是需要養生練內還是健身練外?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我們傳承的中華文化都是內外兼修,可是現在很多人很少全面考慮,不否認,健身好處很多,目前也是最火,比如keep,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練出形態,吸引異性,可是我們大家仔細思考一下,我們大部分人真的直接適合去健身麼?
我以前文章寫過,我們看待任何答案方法,都必須站在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故而異的角度來分析。
我們和外華人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飲食習慣,我們的飲食一貫以蒸煮為上,煎烤烹炸為下,因為這樣對胃的損傷最小,容易消化。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吃的多以蒸煮為優的原因。所以我們的胃功能真不強,而且隨著年齡增大,胃的能力就會退化。那怎麼辦呢,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就研究出來鍛鍊五臟+練體的方法,就是現在所說的健身氣功,比如站樁、打坐、六字訣、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各種武術來讓我們學習。(我猜想古代養生是不是富人的需求發展起來的,窮人啥都吃,胃能力槓槓的)。
外華人的飲食一直都比較粗,所以他們的胃消化力很強,而且空氣質量好,健身鍛鍊還增加肺呼吸能力,他們的作息大部分也比我們好,這樣可以很大提高五臟的能力,所以他們絕大部分可以直接去健身房鍛鍊,我們很多人胃能力不強,空氣質量差,呼吸能力也差,作息不規律,五臟已經很虛弱了,直接去鍛鍊身體一旦過度,哪怕就是簡單的跑步,也會導致我們身體出問題,用中醫說氣血兩虛,五臟都不夠,還去供養肌肉,五臟豈不更加虛弱。
哲學上講,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是第二位,它能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程序。區域性改變事物發展的面貌,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能否實現起決定性作用。外因必須透過內因而起作用。外因對事物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有時能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須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所以我希望大家最好先調整好身體,起碼作息時間規律一些,飲食規律一些,早飯一定要吃,多走走路,時間太短可以練練我說的呼吸和八段錦,五臟達到一定程度再健身,這樣呼吸+靜功+動功,才可以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運動量不大覺的很累,往往是沒休息好,或者平臺期,建議保證充足的睡眠,或者乾脆休息二天讓身體徹底放鬆一下再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