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hoebecl
-
2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現在最普遍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不接納,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大人也鬧情緒,不接納孩子的感受,反而還會讓孩子自己在那邊哭個不停,我覺得這算是冷暴力了。還有語言暴力,比如說,你真討厭,煩死你了,你天天真煩人,再不聽話話就不要你了等等這些語言暴力有時候對孩子的傷害真心很大,比肉體上的打一頓還厲害,所以父母儘量平和的對待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要用任何的暴力行為。
-
3 # 十八線mama
首先,家長假裝拋棄孩子就是冷暴力。孩子不聽話,家長通常說,你再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這樣子,對於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其次,當孩子心心念念父母回家陪伴的時候,父母玩手機看電視的陪玩,也算是冷暴力。身雖在,心早已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
4 # 悅雨育兒
我覺得不理會就算是一種冷暴力了,他會讓孩子喪失熱情,本來人家興高采烈的和你分享,結果你理都不理,孩子會傷心的。
或者告訴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說時間來什麼的,再或者是告訴孩子你再這樣我走了,我不管你了,都算是冷暴力了。
-
5 # 壹壹柒柒冬夏之初
1、我不打你不罵你,我晾著你
2、你爸爸在外面應酬不理我,那麼我也不理你
3、我的人在陪你,我的眼睛在看手機
4、小黑屋裡的冷處理其實也是冷暴力
1、所有的矛盾不要過夜,一定要講清楚。孩子的錯要糾正,但即便是懲罰孩子也要告訴孩子是因為愛。
2、不要將夫妻間的情緒或者外界的情緒轉嫁給孩子,無論多不高興也要對孩子笑著說話。
3、請專注的陪伴孩子,如果忙,可以給孩子劃出時間點,告訴孩子自己玩半個小時,家長陪玩半小時,但陪玩的時候,一定要專心。
4、冷處理可以,但一定要有度,儘量不要在幽閉的空間,避免讓孩子產生恐懼。
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萬點傷害的,可能會讓孩子一生都生活在自卑,膽小,壓抑的情緒中,而且這種傷害無法修復,會一直伴隨著孩子。所以,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傷害,所以請給你的孩子,溫暖的愛。
-
6 # 陪蝸牛散散心
說到冷暴力,首先想到的是很多家長可能存在的語言暴力,雖然沒有打罵孩子,不過各種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嚴重的。可能家長只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刺激孩子,希望孩子能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不過也不得不指出,有時候家長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只是他們自己發洩的一種途徑,這時候孩子就是最無辜的受害者了。
其次,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花在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有的甚至和家人的溝通也是透過手機,說的嚴重點兒真是被手機控制了。而原本有限的親子時間也就所剩無幾了,孩子在家裡越來越感受不到關心和愛護,慢慢就會越來越怨恨家長,而家長對此卻全然不知,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不理解越來越嚴重,如此惡性迴圈,最終可能會導致孩子的一些心理疾病或是更悲痛的家庭悲劇。
對於冷暴力,希望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要避免。我們在孩子的心裡就是一切,一旦從我們身上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關心,孩子很容易走上歧途,那時我們再懊悔也無濟於事。希望我們從自身做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我們都擁有一個歡樂不斷的家庭氛圍。
-
7 # 積木育兒
(1)冷漠的家庭教養方式
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要求性和反應性。冷漠型的家長對孩子沒有愛,也不教孩子規矩。冷漠型家長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質,而不會在精神上提供支援,總是忽視、漠視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比如孩子在幼兒園學了跳舞,想在爸爸面前展示下,爸爸卻只顧自己玩手機,根本不關注女兒。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 長大後可能會沉迷網路或者加入社會不良團伙,以其他方式滿足對渴望父母關注的需求。
(2)表面的陪伴
其次,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許多家長在陪孩子玩耍的時候心不在焉,看電視,玩手機,看上去是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實際上是在應付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下,孩子容易養成“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這樣的行為模式,不願意與人交往。所以,我們提倡高質量的陪伴,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堅持20分鐘,遊戲時要與孩子多互動,觀察孩子的玩法,跟隨他的做法,並鼓勵他的進步與努力。
(3)忙於工作顧不上孩子
當然,很多家長可能工作比較忙,有時候回到家還有處理公務,實在是沒有時間陪孩子玩。但是孩子特別需要你陪他玩,會在你工作的時候來打擾你。家長面對孩子的呼喚,可能會迴應幾聲,有時可能會不耐煩,故意當孩子不存在。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4)父母有情緒,不理孩子
最後,有時家長因為與伴侶吵架或者其他原因不開心,但孩子還不知道,可你不願意搭理孩子,或者對他不熱情。孩子不知道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呀,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其實,父母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的對孩子說,是因為自己的一些原因,現在不開心,和寶寶沒有關係,我只是想自己待一會,過會兒再來陪你玩,孩子就會明白不是自己的錯,並且能夠理解你,說不定會給你一個安慰的抱抱。
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與別人交流溝通,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可能學會用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有愛,有邊界的家庭氛圍。
-
8 # 遊戲爸和學霸媽
先看看我們和孩子溝通是不是經常用到以下的方法?
責備和問罪
“你怎麼又不吸收就抓東西吃?”
謾罵
“看看你的手,你真髒”
威脅
“我數三下,你再不起床,我就不管你啦”
命令
“快去寫作業,現在就去”
說教
“你知道你應該聽話一點麼,聽話的孩子都更有出息”
警告
“你再不起床,上學遲到了,老師又會懲罰你”
控訴
“你能不能安靜點,別吵了,想讓我犯心臟病麼?”
比較
“看人家家孩子學習多好,多乖”
諷刺挖苦
“哼哼,明天考試,還不復習,你可真厲害”
預言
“你對我撒謊,以後沒人再會相信你啦!”
這些溝通方式,最後的結果如何?孩子能很好的配合麼?
結果應該都不是很理想,即使孩子配合執行,也有負面情緒,並不利於親子關係。
想要孩子更積極地配合你,可以試試這個溝通的方法:
描述你看到的事實,給予提示,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並說出你的感受,孩子就會配合你了。
“寶寶,7點了,起床了,如果沒按時你送你上學,我會很焦躁和自責的。”
有些事,寫個簡單的便條提醒他,效果可能更好。
如果你們之前已經陷入不好的溝通相處模式,那你需要花點時間和耐心,重新引導孩子,和他建立良好的溝通相處模式。
親子教育無小事,育兒得當靠父母。
-
9 # 黃師傅說婦兒
這一點真的很觸目驚心,因為這說明冷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殺傷力是致命的。
那麼,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用過“冷暴力”呢?
1、你很忙,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顧不上孩子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無意的忽視孩子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孩子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
不良後果: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正確做法: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迴應: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
2、你在生孩子氣時你不想理他,想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孩子,以示懲罰。
不良後果:孩子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正確做法: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的對孩子說,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道歉獲得我的原諒,在獲得我的原諒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會。
3、當你帶情緒與孩子相處,對孩子提出的建議拒絕
不良後果:孩子無從瞭解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歸結於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確做法:忘記其他與孩子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孩子的活動中,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孩子的奇思妙想。
-
10 #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媽媽
寶貝5歲了,昨天晚上我在鋪床,他滾到床單下面,對著亂亂的床單,我大聲的說了聲,你怎麼這麼搗亂,媽媽這麼半天床都白鋪了。誰知,孩子的反應是立馬站起來,站到床邊,一臉的委屈。我見狀就說,你是要哭嗎?因為媽媽大聲說了你?他抿抿嘴,說,我才不要哭呢!聲音裡帶著哭腔。我沒有理他,因為我都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我發現他搗亂的時候我一大聲說他,他就十分害怕,我覺得一方面他還比較小,另一方面他可能比較敏感,所以對於他這樣的小孩,很多不經意的舉動都會成為對他來說冷暴力,值得深思啊!
-
11 # 芝麻育兒
應該如何避免對孩子“軟暴力”呢?
從心裡真正地尊重孩子
即使年齡再小,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選擇權。孩子的良好成長,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爸媽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讓孩子去決定一些事和承擔相應的後果。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如孩子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款式等都可以讓孩子自行決定。爸媽可以給孩子建議,但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便有時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爸媽也不要阻攔,跟孩子一起體會從錯誤中獲得經驗的快樂。
不過多地參與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爸媽實施軟暴力的機會就會減少。
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孩子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中,現在不會的東西,等時間一到,孩子自然都會掌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有的孩子大動作發展的快,有的孩子語言發展的快。爸媽要全面綜合地看待孩子的發展,不要對孩子每一方面都要求太高。如此,就不會發現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抱怨和嘮叨就會少很多。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很多時候,孩子做的事和我們看到的情況,可能是有出入的。當你覺得孩子犯錯了,務必要心平氣和,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急著責罵孩子。
孩子都是特別純真有愛心的,有時候你覺得孩子在給你惹麻煩,其實如果好好地跟孩子溝通,就會發現,孩子其實是想幫你。就比如有一天,小藝醒來發現衛生間都是水,然後問怎麼回事,小藝女兒主動承認是自己開的。小藝並沒有立即責罵女兒,而是問為什麼想要開水龍頭。一問才知道,早上小藝說自己頭疼,小藝女兒知道媽媽每天都會給太陽能上水,於是想著幫媽媽把這活幹了。結果開錯了水龍頭,弄了一屋子的水。如果小藝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地罵女兒一頓,女兒心裡會怎麼想呢?
-
12 # 可愛的嚶嚶醬
有時候父母的一些行為和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未來的人際關係。有些父母會不知不覺對孩子有冷暴力的情況,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父母對待孩子的三種冷暴力有哪些?
父母對待孩子的三種冷暴力
1、很忙,沒有時間理寶寶
不良後果:寶寶感覺自己被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
正確做法: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寶寶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答一句:“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ps:要看著寶寶,並做出正面的回答。
2、帶著情緒與寶寶相處
不良後果:寶寶不知道大人有情緒的原因,會誤以為是自己的原因,或者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這會讓寶寶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感。
正確做法:解決其他與寶寶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寶寶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寶寶的活動中。另外,還要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寶寶的奇思妙想。
3、應付性陪伴
很多父母在陪伴寶寶時常常看電視、玩手機,看起來是在陪寶寶,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應付。
不良後果:寶寶會模仿這種心不在焉的行為,用這種方式與人相處,養成不良的社交習慣,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正確做法:如果跟寶寶一起玩,就一定要高質量,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寶寶,就告訴他,爸爸/媽媽現在有點事情,稍後再來陪他,獲得寶寶的理解。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中國向來講究家教,家庭教育可以決定一個孩子將來的人格和價值觀。那麼,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行為都會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這裡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2、適當的批評。在評判的時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靜。可以先表揚其好的地方,批評差的地方。或者先進行自我批評再評判孩子,畢竟也有子不教父之過的錯誤。
3、表揚獎勵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也是教育中一種很好的激勵手段。在孩子表現的好的時候可以給與口頭的表演或者動作的親暱,但是要對事情本身進行表揚。可以透過書籍的獎勵,或者興趣愛好的獎勵為正確引導。
4、個家庭要良好的發展,就需要一個好的氛圍,同意的好的氛圍也有利於教育。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活動,比如郊遊,逛街,進行興趣活動。這樣家長就可以在活動過程彙總加深與孩子的關係,也能發現孩子的需求。
5、交談。交談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最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切記交談的場合與方式。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13 # 稻梁菽
孩子犯錯後,給孩子拉臉,孩子叫爸爸或者媽媽,爸爸或者媽媽假裝聽不見,孩子反覆叫,還是不理。跟孩子對視的時候馬上把頭扭過去,故意假裝看不見。冷暴力對孩子來說傷害很大,希望爸爸媽媽調整心態,給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生活環境。
回覆列表
孩子是脆弱的小生命,我們經常說,不能打罵孩子,不能暴力對待孩子,但是,冷暴力,同樣不可以。
父母的這5種冷暴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致命傷!
1、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不迴應孩子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之時,無意地忽視孩子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孩子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
不良後果: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正確做法: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迴應: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
請注意,迴應孩子的時候請看著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2、你在生孩子氣,不想理他,想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孩子,以示懲罰。
不良後果:孩子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正確做法: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地對孩子說,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道歉獲得我的原諒,在獲得我的原諒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會。
3、你帶著情緒與孩子相處,拒絕孩子提出的建議。
不良後果:孩子無從瞭解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歸結於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確做法:忘記其他與孩子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孩子的活動中,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孩子的奇思妙想。
4、表面與孩子玩耍,其實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會處於這種狀態,看著電視,低頭看著手機,看起來在陪伴孩子,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應付孩子。
不良後果:孩子會模仿這種做事方式,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並且會模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正確做法:要麼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質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孩子,那麼就告訴孩子現在有點事情,稍後來陪他獲得孩子的理解。
5、孩子犯錯後道歉,父母直接拒絕或者冷漠對待。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怒氣沒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還想繼續懲罰孩子的做法。
不良後果: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夠認識錯誤,並且能夠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 自尊心很強。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出積極響應,孩子對於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產生質疑,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處理。或者導致孩子過於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不能自拔,影響身心健康。
正確做法: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給出正面的響應,告訴孩子犯錯就改是很好的行為,能夠用勇於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對孩子做出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心理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冷暴力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其危害有三:
1、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
2、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
3、這些孩子長大後,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相應障礙。
請爸爸媽媽們改變自己日常中的冷暴力行為,Sunny、積極、正面、專注地陪伴和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