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咪寶貝傳媒
-
2 # 大漠蒼狼76980738
多吃果蔬,做到營養均衡杜絕挑食偏食,勤洗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少去人口密集空氣流通較差的場所,平時可以喝些板蘭根。
-
3 # 老春開聊
1、居室保持通風換氣
2、儘量不帶孩子去人流大的地方
3、一定要督促孩子外出回來、飯前便後、吃東西以前洗乾淨手
4、常曬太陽
5、不吃生食
-
4 # 內丘全得利三層
馬上就要到手足口病高發時期了,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首先室內要經常的通風,最好每天早上能保證有半個小時的通風時間。
然後就是多注意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曬被褥。
飯前便後要洗手
勤曬被褥,多換洗衣服
多吃瓜果蔬菜,不挑食
不往人多的地方去,如:商場啊,公園啊!如果要是去的話記得給孩子帶上口罩避免傳染。希望大家都要做好保護措施,以防感染手足口病!
-
5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導讀:“手足口”是指由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那麼在手足口高發期如何避免寶寶中招?
外出回家及飯前便後,父母一定要注意給寶寶用肥皂或洗手液認真地洗手,同時,父母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手部清潔,以免將手上的病毒透過餵飯、喂水、擁抱等親密動作傳染給寶寶;注意飲食衛生:要讓寶寶養成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的好習慣,生食的蔬菜、水果時一定要徹底清洗乾淨,寶寶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後,都要進行充分進行清洗和消毒。剩菜剩飯要進行充分加熱;注意居室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最好上下午各一次,通風時間應在30分鐘左右;此外要勤曬衣被,寶寶的玩具和用品要經常消毒;不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場所:疾病流行期間,家長不應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同時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出現症狀要及時就醫:寶寶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不退,手、腳、咽峽和臂部有皮疹或隱形皮疹,家長應當懷疑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建議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
6 # 健康之路家庭健康管家
春季到來後,各種細菌病毒也開始躁動,這個階段的高發傳染病就是手足口病。
此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其中3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每到此時,
家長們就特別擔心自家的寶寶會患上此病。
那手足口病到底對兒童有什麼危害?
又該怎樣做才能有效避免呢?
今天管家就說說這個“肆虐”兒童的手足口病~
兒童為什麼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稱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以下渠道傳播,比如:
1、透過呼吸道傳播:空氣中的飛沫、周圍人的噴嚏、咳嗽都有可能讓寶寶受到感染。
2、透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面板或粘膜皰疹進行傳播:比如寶寶接觸到了被病毒汙染的手、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而引起的感染。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格外留意,
避免自家的寶寶患上此病。
那要怎麼判定寶寶是否被感染了手足口病呢?
寶寶患了手足口病會有這些表現:
主要分為兩種臨床表現,家長們一定要認真觀察喲~
1、輕度症狀
①急性起病,身體開始發熱;
②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
④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
2、重度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當出現以下症狀時表示病情嚴重,應儘早就醫,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如:
① 持續高燒39℃以上不退;
② 精神狀態不佳:肢體發顫,站立不穩;
④ 病情反覆:比如面色不好,四肢發冷,面板顏色發暗等。
那若是寶寶不幸有以上症狀,
確診後是手足口病,那要怎麼辦?
寶寶若患上手足口病最好這樣做:
“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屬於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護理得當,寶寶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一般1周就可痊癒了。”
但寶爸寶媽都是愛孩心切,怎麼可能置之不理。因此,寶爸寶媽可以在家做這些護理:
日常護理
1、進行隔離
如果發現寶寶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馬上進行隔離(需隔離2周),比如留在家中不讓其出門,以免引起手足口病傳播。
此外,寶寶的用具也要做到徹底消毒,同時房間也要保持通風。
2、注意飲食
由於口腔皰疹,寶寶的胃口會不佳,可以多喂稀飯、蒸蛋等清淡、半流質、易消化的食物,也要多讓其喝開水。
飯前飯後,注意讓寶寶用鹽開水(待有點溫後)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潔。
3、觀察體溫
當孩子出現低熱時,可多喝熱水;體溫在37.5℃-38.5℃時可進行物理降溫;出現嚴重症狀時,儘快就醫。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
寶寶穿的衣物一定要柔軟,避免粗糙的布料劃破皮疹。
寶寶的指甲也要剪短,如有必要最好用紗布包裹住寶寶的手指,防止抓破皮疹。
當然,要想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
最關鍵的就是要防範於未然~
如何有效地預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
讓寶寶養成洗手的好習慣,飯前便後,接觸汙染物後都要洗手。洗手時最好要用流動的水,手心、手指縫、手指尖和大拇指是重點清洗的部位。
附上:洗手的正確方式
2、常消毒
寶寶的餐具、奶瓶等要專用,使用前也最好高溫蒸煮消毒;玩具、衣物、被席等生活用品要常換常洗,最好經過太陽的暴曬。
3、多通風
房間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通風時,可以讓寶寶去別的房間,避免著涼。
4、護腸胃
寶寶的腸胃弱,飲食還應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另外,不要喂寶寶生食、別人吃過的食物,更不要喂大人嚼過的食物。
5、注意環境
避免接觸患手足口病的寶寶,疾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動差的公共場所。
總之,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家長和寶寶都要做到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等,以防手足口病的發生。
-
7 # 臨床營養藥師蒲娟
夏初是嬰幼兒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嬰幼兒,首先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 ℃以上,同時有頭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在口腔內頰部、舌、軟顎、手足心、肘、膝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整個病程大約在一週左右結束。多數患者可以自愈,少數病例可併發腦膜炎、腦炎等重症。
手足口病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第1周傳染性最強。病毒可透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傳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飛沫形式,經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皰疹液、糞便中的病毒可經手或藉助被汙染的毛巾、手絹、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經口傳播給他人;與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飲用被病毒汙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毒在56℃以上高溫環境下會失去活性,對紫外線和乾燥敏感,所以做好家長自身、寶寶和家庭衛生及消毒是防控手足口病傳播的關鍵。
預防手足口需要注意:
一、家長和寶寶都要做到飯前便後、外出歸來後用流動水及肥皂、洗手液洗手,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及與他人共用餐具,預防病從口入。
二、流行期間不宜帶孩子到人群繁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去,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三、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勤曬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Sunny是最好的防毒劑,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經常暴曬,每次不少於4 小時。
-
8 # 醫醫來道
→什麼是手足口?
手足口是由腸道病毒(EV)引起的常見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三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多發病於夏天和初秋。
→手足口傳染源
主要傳染源:患兒和隱性感染者
→手足口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臨床症狀及分期
1期(出疹期) 發熱,手、足、口、臀部等可見皮疹,部分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絕大部分患兒在出疹期痊癒。
2期 (神經系統受累期) 發病1-5天,可有精神差、嗜睡、頭痛、易驚、嘔吐。屬於重症病例重型,大多可痊癒。
3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前期) 多發病程5天類,心率及呼吸增快、四肢末梢發涼、皮膚髮花等。需積極治療,降低病死率。
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由3期迅速發展而至,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口唇發紺,可有抽搐、嚴重意識障礙等臨床表現,病死率較高。
5期(恢復期) 逐漸恢復。
→如何預防手足口發生在寶寶身上呢?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手足口病,希望家長們在遇到此類疾病時不要過於緊張,大多數小寶寶可一週內痊癒,且無後遺症,病情輕時一般門診治療,家中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面板護理。但少數發病後進展迅速,有生命危險,家長們應該注意密切觀察寶寶的情況,及時住院治療。
-
9 # 菁媽育兒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指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傳染病,而且是急性的。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為腸道病毒,主要透過患病者的糞便、唾液或口鼻分泌物排出,所以寶寶感染這種病毒一般都是從嘴裡“吃”進去的。
這種疾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寶寶活潑好動,拿到什麼東西,總愛往嘴裡湊一湊,當然增加了足口病的發生率。如果寶寶感染了這種病,輕度症狀是急性發熱,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物缺乏等症狀,手、足、口腔等部地方出現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症情況,會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等,所以家長們都不可以小看這種疾病。
那家長怎樣做才能避免孩子中招呢?
1、洗手,認真的洗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要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這看似很小的一個行為,卻能夠消滅掉手上大部分細菌和病毒,所以洗手,我們是認真的。
2、消毒,徹底的消毒對於寶寶的玩具、餐具等,應該定期清洗消毒。消毒的時候當然要注意根據種類和材質進行不同的清洗和消毒,材質允許的話,煮沸消毒法和日光暴曬4小時是最簡單的方式。
3、防護,減少出門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儘量不要帶寶寶到公共場所,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必須要出門,要做好防護措施,帶好口罩,及時洗手。
4、免疫,增加寶寶免疫力平時生活中讓寶寶加強鍛鍊,增強機體抵抗力。給孩子充足均衡的營養,也可增強免疫力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孩子擁有了有了強大的免疫力,很多疾病都能夠避免了。
-
10 # 路前的燈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傳播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幼兒。在手足口病高發期,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不帶小孩去人多的公共活動場所及遊樂場;
2.儘量阻止小孩吃手指頭,勤洗手,玩具勤消毒;
3.不吃不潔或不熟的食物,幼兒餐具及輔助工具也要勤清洗消毒;
4.成人往往為隱性帶毒者,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前應嚴格洗手消毒,不要隨便徒手給孩子喂吃的,掉下去的食物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撿著吃;
5.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要督促幼兒園做好晨檢,一旦發現感染幼兒建議回家休息治療,以免引起幼兒園內傳播,同時對幼兒園公用物品及設施進行消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暫時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
11 # 華西健康小衛士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雖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狀都比較輕微,7-10天就會自愈。不過得了手足口病,長了皰疹會讓孩子比較痛苦,寢食難安,而且該病毒傳播速度快,極易傳染給他人。所以,秋冬季的這個手足口病發生高峰,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哦!
● 避免接觸病人:
避免親密接觸生病的病人,不要擁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從而避免感染。
● 洗手:
洗手對預防手足口病非常關鍵,孩子們喜歡到處亂摸,手上就會有腸道病毒,之後手抓食品時,或者孩子吃手玩時,就會感染生病。
建議在飯前,便後,孩子在外遊玩回家後都要洗手,並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時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懷疑接觸病人後,因為腸道病毒對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選擇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 注意食品衛生:
被糞便汙染的蔬菜、水果、肉類上會含有腸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最好去皮後再吃;不要給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沒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 不要亂舔東西:
小寶寶都喜歡舔玩具,而留在玩具上病毒可能存活數天,健康寶寶舔到有病毒的玩具時,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了,所以不要讓寶寶舔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哦。
● 生病後要隔離:
不僅要預防孩子感染,當孩子生病時,也不要出去感染別的小朋友,建議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裡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皰疹裡面的液體都幹了才能出門,等孩子完全恢復正常後再出門更好。
● 大人回家洗臉、洗手後接觸孩子:
大人也會感染腸道病毒,多是無症狀感染,但是有傳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著,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後,一定要洗臉、洗手後再接觸孩子。另外,再強調一點,家長們給孩子換完尿布後,也一定要洗手後再去照顧孩子,準備飲食哦。
● 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
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議在疾病高發的季節,一定不要湊熱鬧,別帶孩子去擁擠處玩耍。
回覆列表
預防手足口病和一提前接種手足口病疫苗,但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手足口病疫苗是接種後就能避免寶貝發生手足口病嗎?
不能完全避免手足口病發生
只能預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明顯降低患病率,即使患病也能夠降低患重症機率從而降低死亡率。眾所周知,導致手足口病的有眾多腸道病毒,EV71只是其中一種。所以,接種目前手足口病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手足口病的發生,對其他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無預防作用。
為什麼科學家研究半天,孩子挨一針只預防EV71這一種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
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很多,很難全部徹底免疫,研究所需週期長。但據統計,在所有手足口病例中,82%的重症、93%的死亡病例都是由EV71引起,其他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大多是自愈性疾病。媽媽們之所以提及手足口病就肝顫,主要就是怕寶貝發展為重症手足口而危及生命。所以,接種EV71疫苗後,保護率達97.3%,寶貝得手足口病的機率總體會下降,特別是得重症手足口病機率下降,患手足口病導致死亡的機率下降。所以寶貝還是值得挨這一針的。
打進口的還是中國產的?
目前沒有進口的,均為中國產疫苗。
多大寶貝應該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EV71疫苗接種物件為≥6月齡易感兒童,而且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1週歲)前完成接種程式,以便儘早發揮保護作用。5歲以上兒童暫不推薦接種(5歲以上的寶寶不是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重症患者少,不推薦接種)。
得過手足口病的小於五歲的寶貝,還需要打針嗎?
建議接種。因為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所以還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如何接種?打幾針?
EV71疫苗屬於二類疫苗,自願自費接種。≥6個月的寶寶,基礎免疫程式為打兩針,間隔1個月。推薦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
過了高峰期了還打嗎?
建議打。手足口高峰期只是說,在此期間患病寶貝會多,該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病可能,所以建議≥6月齡易感兒童,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一週歲)前完成接種程式,以便儘早發揮保護作用。並且,EV71疫苗和流感疫苗不同,不需要每年都打,今年打了,明年也有用。
接種後有哪些不良反應?
目前臨床實驗中未觀察到與疫苗接種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少數人接種後可能發生反應如下:
區域性反應:接種部位區域性疼痛、發紅、腫脹、硬結、瘙癢等,一般症狀不超過48~72小時;
全身反應:發熱、腹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48~72小時。
是否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種?
目前暫不推薦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種,具體聽取接種疫苗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