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匠心智造齒輪

    略輸文采,這就是輸的地方。秦從商鞅變法到一統天下,只做兩件事,獎農耕和促戰事,所有的治華人才都靠招聘,從商鞅、張儀、蘇秦、範睢、李斯等無一例外,統一六國後,管理人才嚴重匱乏,只能暴政!至於漢武,為了鞏固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固化、曲解、改造!從春秋的大儒降維到漢儒,輸在格局,自此一路降格,將以愚民,極大扼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唐宗宋祖,也稍巡風騷!

  • 2 # 文字領域工作者

    個人感覺、秦皇漢武,不是沒有文彩,不是沒有智慧。他們不懂得像毛主席那樣;"放手發動群眾、狀大人民力量,他們怕人民怕群眾。是說的這種文彩!

  • 3 # 南村群童701

    這是毛澤東的看法,普通人且莫跟進,且莫自以為是。毛主席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博覽群書的大知識分子。因此,從文韜方面講,很難有人在文化知識方面能入毛主席的法眼。接下來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個“風騷”也是指文化。就是這4個帝王都少文韜。再一個成吉思汗,在毛主席看來,更是一點文化都沒有:“只識彎弓射大雕”。其實,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看,除了成吉思汗,上述帝王都是很有文化的。讀毛主席詩文,只有欣賞、佩服的份,只有茅塞頓開的份。如果以毛澤東的眼光代替自己的眼光,那就容易拔高自己。

  • 4 # 開心98302

    文是指治國武是指安邦,秦皇雖然統一了六國四海臣服,但在治國方面卻是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陳勝吳廣被迫揭竿而起,更有甚者孟姜女竟然感動上天哭倒長城八百里,在這樣水深火熱的生存環境下,除了略輸文采簡直就是亳無文采

  • 5 # 使用者9684969430364

    秦始皇統一六國,功在千秋萬代。他和毛主席比,輸在只顧自己的“大業”,不關心民間疾苦,過度透支民力財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全國響應,原六國舊貴族乘機而起,秦國二世而亡。漢武帝犯了同樣的毛病,一生征戰匈奴,過度透支國力,百姓苦不堪言。但漢武帝晚年也認識到自己的過失,頒發了《輪臺罪己詔》。

  • 6 # 草根愛蜂苑

    毛主席的"俱晚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眼裡的風流人物,不是標榜他自己,也不是身邊幾個人。毛主席搞革命,搞建設,治國,治黨,治軍,都是充分調查研究,一切聯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從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毛主席始終把出發點放在國家安全利益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民群眾生活平等幸福上。他老人家一生都在波浪壯闊中生活,鬥爭的工作經歷中。

  • 7 # 王永y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他們輸在了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面,沒有以人民為中心。沒有毛主席把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起來的智慧。

  • 8 # 手機9999999999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這兩句,說的是:過去的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都不及“今朝”的風流人物——被動員起來的廣大人民群眾。

  • 9 # 葉金梁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文采上略遜毛澤東主席,主席非常謙虛,評價準確,略遜,稍微差那麼一點點。那他們輸在哪裡呢?我認為他們沒有毛主席那寬廣的胸懷!

  • 10 # 宋公明5

    沒有比做糞土就是客氣的了,在“沁園春.長沙”裡,主席說“糞土當年萬戶侯”,是藐視一切權貴。但是在這首詞裡,主席曾說,是批判封建社會的一個側面,是對歷史人物進行評說,所以口氣就不一樣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對中華民族和歷史的發展都有重大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這些歷史人物都具有歷史侷限性和個人的侷限性,因此主席用了略輸,稍遜,只識,是指出他們的侷限性,這是從歷史和全域性加以高度概括,主席說,這是寫詩,只能如此。就如當前對秦始皇的評論,也應當從歷史的角度看,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郡縣制,是有偉大的功績,當然也有歷史的侷限性,用現在的眼光看甚至有很多罪悪。但是我們不能苛求古人,所以主席用略輸文采,指出他有歷史的侷限性就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抽菸真的是一種時尚和氣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