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互金小偵探
-
2 # 小小1344
只能相對而言,要說安全P2P是個人信譽和公司信譽,安全性不如銀行信譽,否則給你比銀行2-3倍以上收益幹嘛。
-
3 # 道君說財
最近很多看官在跟本君抱怨,自己鍾愛的幾個平臺都在降息了……
看著收益硬生生地每天在減少,難免心裡有些不快。
而平臺紛紛降息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或許跟萬眾期待的銀行存管有關。
銀行“獅子大開口”
你既然要銀行為你提供服務,銀行肯定要收費,而這筆費用目前沒有透明的報價,只有上不封頂。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除了存管上線速度加快,存管報價也正隨著整改大限的臨近而水漲船高。據一些業內還在對接的平臺負責人稱,現在不少銀行都“獅子大開口”,一些銀行直接上調存管費用和浮動費用,也有一些銀行以打包服務的方式變相提高報價。
本君一位在某平臺工作的高管朋友前幾天還抱怨,他們家的銀行存管上線很久了,銀行突然要求漲價……漲幅高達80萬……
而公開資料也顯示,銀行現在的報價動輒百萬、高至千萬,甚至出現“上不封頂”的描述,而且一般是根據平臺的年交易額按比例收取……
除了最基本的存管費用之外,備案、電子簽章、法律意見等各種合規手段都需要平臺繳納不低的費用,這些七七八八的合規成本至少也得200-300萬元。
這些幾百上千萬的費用誰來買單呢?
平臺如果想長期活下去,勢必只能轉嫁給咱們了……
而降息就是最直接的節約成本的方式,這一點無可厚非,也別無選擇。
銀行存管不是“免死金牌”
在本君看來,能上線銀行存管系統的網貸平臺實力一定不差,但是銀行存管只是合規條件之一,並不是“免死金牌”,更不會為你的“收益保障”
早前就有人爆料,上線不足三個月的網貸平臺“滬金貸”用與徽商銀行進行資金存管合作為噱頭來騙取使用者投資,最終卷鉅款跑路。
據本君瞭解,網貸平臺資金真正實現接入銀行存管這個過程極其繁瑣,短則耗時半年,長則一年。
所以你一旦看到上面這種剛上線不久就宣佈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就要十分警惕了!或許離錢包受傷就不遠了……
就算平臺真的簽約銀行存管也不能太得瑟,因為銀監大大也明令禁止了,不準拿銀行做營銷宣傳:
《網貸指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在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監管要求外,委託人不得用“存管人”做營銷宣傳。
銀行存管:不保證專案的真實性
對於“資金存管”的官方解釋是:P2P平臺將交易資金或平臺相關備付金、風險金等放於如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的賬戶上,第三方機構只負責資金的保管。
換人話來說,就是銀行只負責管理,至於你的錢投到哪裡去了他們不管,所以不能保證你投資專案的真實性,當然也不會保證收益。(攤手)
可以說,在本君看來資金存管制度並不是解決網貸行業的靈丹妙藥,不要命的依然可以進行各種灰色操作。
之前就有簽訂資金存管的平臺出現問題的情況,比如徽金所和信東創贏。
而且有些平臺可能只是風險備用金拿去存管,企圖魚目混珠,所以各位看官真的得擦亮眼睛!
網貸投資風險的把控,其實更多在於平臺自身的風控能力和你自己。
-
4 # 浮力吖衣
我認為存管後主要避免了平臺挪用客戶資金的道德風險,不能解決平臺的運營風險,技術風險和不良資產端的風險。銀行存管和理財風險沒有線性對應關係。不能誤解成存管=無風險。
-
5 # 清請情感
給你個形象的解釋,P2P就如同,私人借款,你借錢給別人,現在呢,一群人借給平臺,然後又一群人向平臺借錢,看著很安全,其實是和你私人借款出去一樣,如果借款人不還款,那麼p2p平臺資金週轉不開,就跑路倒閉,現在p2p就是詐騙的代名詞。
-
6 # 戰勝自己內心
上海拍拍貸公司,一個完全騙人公司的,大家不要在這個平臺借錢,披著看似合法的外衣,利息高得蝦人,比任何一間高利貸公司還要高,,本人的經歷,在網路上也有非常多人上當受騙了,後臺會給你自動放款,就是賺我們的利息,太可惡了、搶錢公司,本人己報警了,希望國家可以打擊這些平臺,不要害其它人了
-
7 # 喵喵保錢
P2P平臺安全與否跟是否上了銀行存管,實際上並沒有直接關係。沒有上線銀行存管的不代表不安全;上線銀行存管的也不一定就安全,只是增加了一點跑路的難度,僅此而已。
最近的暴雷小高潮,想必大家都還心有餘悸吧。不可否認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監管推進,又逢年底,跑路潮只會愈演愈烈。雖然很殘酷,但不得不提醒小夥伴們認清現實
銀行存管是P2P網貸合規的硬性指標之一,即使上了存管依然會因為風控不嚴、經營不善、惡意跑路等淘汰出局。
也不用過度恐慌,好平臺仍然很多,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上車前確認一些細節...接下來就只需要繫好安全帶放心上路了!
1. 開車的是否是老司機,新手上路很可能是個馬路殺手-平臺股東/高管。
2. 車有沒有經過年檢,不然很可能半路拋錨-風控措施。
3. 有沒有行駛證,否者很可能遇到黑車,被拖進小黑屋-ICP/備案。
4. 清楚行駛的路線,崎嶇山路,很可能造成翻車事故-平臺業務。
5. 免費的車慎坐,沒有免費的午餐,小心是人販子-持續羊毛/高返。
...
關於如何避雷,扒姐之前也寫過相關文章,可以重溫下。P2P圈天雷滾滾,如何提前逃離...
今天簡單聊聊銀行存管這件事...
一、存管進化史(充當下歷史課老師~)
原始社會:2015年之前
監管層不知道網貸是什麼,沒有明確一行三會的誰來監管,銀行也並未過多介入存管業務。
萌芽階段:2015年7月
明確銀監會為網貸的監管者、由銀行來做資金存管,各家銀行開始接納這個新鮮事物。但是平臺爆雷會造成銀行信譽受損的風險,銀行存在顧忌,很多銀行“萎了”
爆發增長階段:2017年2月
《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給銀行吃了顆定心丸,幫銀行撇清平臺跑路的責任-“存管行不對網貸資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證或承諾,不承擔資金管理運用風險”。銀行對接P2P進入一波小高潮。
質疑階段:2017年9月
9月以來,已有十多家上線銀行存管的P2P平臺逾期或停業,投資者炸毛了。接連的存管雷已經突破了大家的心裡防線,不是我們過度迷銀行存管,而是沒有了“安全感”!
有一種孤獨叫做“只能靠自己”。安全感這東西,別人給不了。
二、學會識別假存管
很多銀行宣稱已上線銀行存管,但卻存在一些存管亂象,監管層也注意到此現象。近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正式下發了徵求意見稿,對銀行存管作進一步規範。
有哪些亂象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部分存管
很多平臺雖對接銀行存管,但實行雙系統,意思是存管系統和非存管系統並行。實行雙系統的平臺,一般會放少量標在存管系統,大多數標仍在非存管系統進行。
平臺也有個冠冕堂皇的託詞,“銀行存管剛剛上線,為了最佳化使用者體驗,平穩過渡,部分標的未接入存管賬戶,到XX之前,會把所有的標的納入銀行存管賬戶。”事實上很多平臺雙系統實行半年有餘也未見進一步改進。
部分存管,不能完全達到銀行存管的目的。
2.存而不管
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新使用者註冊/老使用者再次登陸時會提醒註冊存管賬戶,在充值、投資過程也會在存管系統進行,並會收到銀行傳送的簡訊驗證碼。
事實上,某些聲稱已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並沒有以上過程,銀行存在感很低。當然也不排除平臺代為開戶的可能,最好的辦法是打存管銀行的電話進行核實。
3.聯合存管
第三方支付單獨開的虛擬賬戶,總賬戶在銀行進行存管。此模式已被監管部門叫停。
如果投資人開立的子賬戶為虛擬賬戶,不顯示具體賬戶資訊,其支付通道往往為第三方支付。那麼這類很多都是聯合存管。
三、牢記:存管不代表安全
對於投資人來說,平臺上線銀行存管,意味著離安全性更進一步。存管,絕不意味著安全!只是增加平臺觸碰使用者資金的難度,極大程度上避免平臺自融和資金池,對於標的的質量,銀行並不做任何稽核。
近兩月暴雷不乏一些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甚至有著“國資”背景。海河金融,華興銀行存管,國資參股,提現困難;酷盈網,徽商銀行存管,國資參股,提現困難;
所以,我們廣大投資人千萬不能盲目迷信存管表象,還是得深入平臺的業務及風控層面進行分析。
凜冬將至,守護好我們的本金,準備過冬咯~
管理收支,聰明花錢,感受錢生錢的魅力!
-
8 # 雲霧19653256
金融詐騙滿天飛,現在這些什麼外匯什麼微盤這些都在做詐騙勾當,套路深,外匯這些風險本來就大中國投資者適應這樣高風險不多而且國家也沒批准都是不合法,這樣這公司為了開發市場,就僱傭美女或者帥哥,冒充白富美,高富帥,來和投資者感情交流編故事,又說什麼匯率保值,誘惑他們做,經常在朋友圈裝逼炫富,旅遊照片放上去讓人感覺他們生活很好,如果有人不做直接把他拉黑刪除,所謂分析師都是冒充假的,剛開始給你點甜頭讓你加大資金,後面直接就慢慢讓投資者虧沒,也有可能一個晚上爆倉,看這些詐騙公司策略,都在做詐騙勾當,要麼就是僱託到處拉人建群洗腦,先談股票後面談外匯這些東西實施圈錢或者頻繁操作刷手續費詐騙
-
9 # 乖胖
銀行存管到底是什麼?P2P平臺接入銀行存管有什麼好處?
銀行存管早就應用於證券交易裡,券商在接入銀行存管後,使用者的錢就 在銀行賬戶中,券商接受客戶的委託,進行劃款。全程的資金都在銀行託管的賬戶中,券商並不會觸碰到資金,這樣可以做到資金與交易分離,避免券商挪用資金,這樣做可以使得交易更加的安全!
那P2P裡銀行存管,和券商銀行存管也是相似的!簡單的來說就是:銀行存管就是投資人和借款人之間的資金往來只會透過銀行進行劃撥,而網貸平臺只作為中介機構,不會直接接觸到資金。等於銀行存管對使用者資金做了一道防護牆。
那很多人會問P2P平臺接入銀行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銀行存管是國家對P2P行業的一種監管手段,也是對投資人保護的一道屏障!簡單來說,如果P2P平臺碰不到投資人的使用者資金,就不可以形成資金池。
-
10 # 是帥哥1
我覺得投資理財要想掙錢,選擇合適的品種很重要,你可以去恆泰證券開戶,他們有投資顧問,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幫你選擇合適的
回覆列表
會比一些沒存管的平臺靠譜些,畢竟進一步符合國家監管要求。
銀行存管上線後,每個投資人會在銀行有自己的專屬賬戶,每筆資金的去向都要得到本人確認、授權,類似股票賬戶的資金劃轉,銀行和網貸平臺每天還要核對投資人的賬戶,保證每筆資金有跡可循。這就相當於銀行給投資人的資金上了一道保險,能杜絕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但需注意的是,銀行存管只是使交易過程更透明,存管銀行並不對交易負責,只監管資訊流和資金流是否一致、銀行的賬目和網貸機構賬目是否一致,至於平臺背後是假是真,銀行不過問。所以,更重要還是看網貸機構本身的資訊是否真實可靠,風控實力能力是否強等等。總之,選擇投資平臺,考察參考因素較多,還需要投資者自己去仔細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