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協和血液科韓冰醫生
-
2 # 品佳
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命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胃腸道等疾病所致營養物質吸收較差的患者。現代兒童得病原因
一.食物搭配不合理致使各種營養素的比例不合適
1.有的家長會經常買娃哈哈、速溶奶粉、牛奶、樂百氏奶等,認為這些東西都是“高階”營養品。其實這些恰好缺乏鐵,或含量極微。兒童每日需鐵約6-12毫克,以供造血之需。這些營養吃得過多時,一方面可使食慾降低,以致從食物攝入的鐵勢必減少;另一方面,這些“高階”營養品本身又無鐵可供,沒有足夠的鐵作為造血原料,就容易導致貧血。
2.另外,有一部分孩子偏食、挑食造成了營養素攝入的不平衡。如常吃巧克力、奶油點心等一類高熱量食品,會使孩子缺乏飢餓感,減少進食量而無法得到其它必需營養素,這類食品所含蛋白質和鐵也很少。所以,常吃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會導致貧血。
3.再者,鐵的吸收常需要一定的酸度。而維生素C系酸性的,它能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而很多家庭,父母常不注意給孩子搭配一定量的綠葉蔬菜,即使有蔬菜上桌,也沒有注意勸導孩子多吃點蔬菜,以致維生素C供應不足,從而影響了鐵的吸收。維生素C缺乏時,體內葉酸常代替它參與核酸代謝,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細胞核中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若缺乏了,就會嚴重影響紅細胞核的成熟,勢必發生另一種貧血——營養性大細胞貧血。
二.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嬰幼兒身體發育較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較迫切,尤其是已經超重、超高的孩子,對營養素的需求更加增多,如果不適當地予以補充,容易發生營養性貧血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要想使孩子不發生營養性貧血,必須注意合理的加工和烹調、飯菜多樣化,如紫菜、海帶等海產品,蝦、芝麻、磨菇、木耳、豆製品及豬肝等都含有豐富的鐵質,可以經常調換著吃。特別是要多多鼓勵和勸導孩子多吃點綠葉蔬菜,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使各類營養物質得到平衡,孩子自然就不會發生營養性貧血了。
日常注意事項1、貧血病兒需改善營養,缺鐵性貧血的嬰兒應新增含鐵多的輔食,如蛋黃,肝,
瘦肉,豆製品、菠菜等。大細胞性貧血的嬰兒應多喂新鮮綠葉蔬菜,動物的肝,腎瘦 肉等。改善哺乳母親營養,嬰兒及時新增輔食,年長兒要防止偏食等可以預防營養不良性貧血。
2、營養不良性貧血導致的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並非少見,應引起人們的重
視。所以要注意營養平衡,切忌飲食單調,以免導致貧血性心臟病或其他營養不良性
疾病的發生。
3、對於營養不良性貧血的小兒,應適當控制活動量,同時因為貧血小兒抗病能力下 降,父母要注意居室溫度,及時增減衣被,嚴防感冒,避免合併感染以加重病情。
-
3 # 剪遍巴爾坦
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命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胃腸道等疾病所致營養物質吸收較差的患者。
關注胸毛哥,給你不一樣的呵護
-
4 # 使用者102106334615
什麼是營養性貧血呢?也許很多的患者會這樣的問,其實就是營養物質的缺少,對於這樣的情況,只能是吃點含鐵的食物了,其實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這些都是影響貧血的因素,所以對於貧血的情況是需要慎重的對待的。否則也是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的。
其實對於營養性貧血的情況雙休要慎重對待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是可以吃點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的飲食,這樣對自己的病情也是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的。對於一些特殊的患者的話,是可以吃點米粉的,喂點果汁也是可以的。
可以適量的吃點獼猴桃、鮮棗、柑橘等都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在飲食上進行營養的補充也是很關的,在治療營養性貧血的時候。其實有時候發酵食品中的鐵比較容易吸收,所以也是可以吃點饅頭、發糕、麵包的。
對於貧血的情況建議是可以多吃點含鐵量高的食物,蛋黃,牛肉,海帶,豆類,這些食物都是可以的,建議是可以很好的使用的。最好是可以使用我們現在比較傳統的鐵鍋炒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我們的味覺,也是可以補充很好的營養的。
最後,營養性貧血的情況最好是先去醫院確診一下,然後再治療,針對性的治療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就是營養的補充了,食療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但是也是可以透過藥物的效果來治療自己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的情況,就是需要積極的治療好了。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治療的效果才會更好。
-
5 # 陶然之道
就是因為例如鐵、葉酸、維生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
一般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
一、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不足:
在生長快速的嬰幼兒、兒童、月經過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鐵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飲食中缺少則易致鐵性貧血。
二、鐵的吸收不良:
因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缺鐵性貧血者比較少見。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最多見、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癌、鉤蟲病、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楊酸鹽後發生胃竇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婦女月經過多和溶血性貧血伴含鐵血黃素尿或血紅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是一個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鐵耗竭期,貯存鐵耗盡,血清鐵蛋白減低,此時並無貧血,若缺鐵進一步加重。貯存鐵耗盡,血清鐵蛋白和血清鐵下降,總鐵結合力增高,出現缺鐵性貧血。
再有就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
6 # 桂花芳香77105282
什麼是營養性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內紅細胞數目或血紅旦白含量低於正常。(男性血紅旦白低於12.克%,女性低於10.克%)。
營養不良性貧血主要由於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紅細胞成熟障礙所致。患者常有飲食失調或長期腹瀉史;嬰兒多見於單純母乳餵養而未加輔食者;亦見於孕婦。臨床表現為:貧血的一般症狀(頭暈,耳鳴,眼花,疲乏,勞動後心悸,氣促等),食慾不振,腹瀉,常有明顯的舌炎等。嬰兒還有嗜睡,頭髮紅色無光澤,舌震顫,舌繫帶潰瘍等。血紅旦白與紅細胞數均減少,骨髓象呈巨幼紅細胞顯著增生。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有顯著療效。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1.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多見於鉤蟲感染;其次是小兒及孕婦,由於需鐵量增多而食物的含鐵量不足;亦見於一些慢性失血者(月經過多,痔瘡,潰瘍病等);胃腸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和慢性腹瀉等)。有貧血的一般症狀,常有反甲(指甲凹陷不平,呈匙狀,無光澤);毛髮乾燥易脫落。血紅旦白減少較紅細胞減少明顯,紅細胞大小不均,中心染色較淺;骨髓象呈正常幼紅細胞增生,中幼紅細胞增生更明顯。鐵劑治療效果顯著。
臨床症狀包括出血,貧血,感染等;周圍血象和骨髓象有相應改變;治療效果較差。
3.溶血性貧血:①先天性較少見,溶血期和緩解期間歇出現。溶血期出現貧血可伴黃疸。②後天性多由於嚴重的細菌或瘧原蟲感染,藥物中毒(磺胺,伯氨喹啉,砷等);輸血不合或食用蠶豆所致。臨床特點為急進性貧血伴黃疸及血色素尿等。
4.急性失血性貧血:各種急性大出血後,均可引起貧血。
應該注意的是:平衡飲食,不偏食;治療腹瀉,調整胃腸功能;嬰兒適時加用輔食;孕婦更應加強營養;有貧血者及時就醫等。
以上關於營養性貧血和鑑別診斷的科普知識,可供參考。
回覆列表
我們所說的營養性貧血,指因營養攝入不足、營養不均衡導致的貧血,包括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貧血,多見於兒童,育齡期、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
營養性貧血分類有哪些?1、缺鐵性貧血
是指人體內鐵元素缺乏,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繼而導致的貧血,鐵元素缺乏原因主要有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
●常見症狀:
乏力、頭暈、心悸、頭痛、面色蒼白、出血、視物不清、食慾不振、面板指甲無光澤、低熱、胸悶等,有時會伴有原發病表現。
●鐵攝入不足:
如兒童、青少年、節食減肥人群,多因挑食、飲食不當,導致鐵攝入不足,繼而引發缺鐵性貧血;對於育齡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月經量過多的女性來說,在這期間需鐵量增加,若不及時補充高鐵食物,也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對於節食減肥的人來說,長期單一吃某種食物,會造成營養失衡,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建議:
改掉挑食、偏食的習慣,多食瘦肉、蛋類、海產品,以及含鐵量高的蔬菜,來增加鐵元素攝入。
●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
多因一些疾病導致,如腹瀉、腸炎、胃切除、胃酸分泌不足等,都會導致鐵吸收障礙,出現缺鐵性貧血;至於鐵丟失過多,多因長期慢性失鐵得不到糾正導致,如胃腸道出血、消化道腫瘤、月經過多等,需明確病因後,治療原發病灶,同時給予補鐵治療。
2、巨幼細胞性貧血
主要因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貧血,多見於老年人、素食者,多出現頭暈、心悸、乏力、感染、出血、肢體麻木、食慾不振等症狀。
對於維生素B12缺乏的人,多見於長期不吃肉的人群,也就是素食者,而葉酸缺乏的人群,多見於不愛吃蔬菜、或蔬菜加工有問題的人群。
例如老年人牙口不好,會將蔬菜煮的軟爛後食用,而這個過程會丟失很多營養成分,此時可適當增加一些水果,搗爛後食用,來補充營養物質,就診後可透過給予藥物治療後改善,不過對於內因子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需終身用藥維持。
日常如何預防營養性貧血?1、均衡飲食,可多食補充鐵、葉酸、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綠葉菜、堅果類、豆類、蛋類、瘦肉、海產品、動物肝腎等。
2、可多食補充維生素C的食物,如獼猴桃、柑橘、橙子、青椒、鮮棗等。
3、對於育齡期、妊娠期、哺乳期、生理期女性,要重視葉酸、鐵劑食物的攝入,適當遵醫囑補充鐵劑、葉酸等。
4、嬰幼兒在輔食的選擇上,可適當新增肉類和蔬菜,素食者應注意補鐵,或使用營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