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唐槮

    這種鳥我個人稱它為船長鳥,對於風向,海洋氣候非常瞭解,捕食海魚為生。

    在飛渡海洋時嘴裡會銜一根樹枝以做船用,船長鳥對於攜帶的樹枝很專業,會選用高於自己體型略長的紅鐵木樹枝。那位大神補充一下。

  • 2 # 林業傑o00o

    這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謠言”。

    這個典故來自這則作文材料:

    有一種鳥,它能夠飛行幾萬公里,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樹枝。在飛行中,它把樹枝銜在嘴裡,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後飛落到樹枝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誰能想到,小鳥成功地飛越了太平洋,靠的卻僅是一小截的樹枝。

    當然最早的出處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確認的是,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而虛構創作的“寓言”性質的“故事”,並非描述了一種真實存在的鳥。

    首先有物理大神進行了嚴密的推算,如果那截樹枝的浮力要足夠支撐一隻鳥的話,那麼這麼大的樹枝會太重以至於鳥沒辦法叼著飛起來的。具體計算過程可以搜搜看,我這裡就不贅述了。

    從生物習性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為完全沒有必要。

    “能夠”飛越大洋的鳥是存在的,但是他們有更科學的策略來完成:

    1:找海島礁石休息,或者乾脆飄在水上休息。

    舉個例子:北極燕鷗。

    然後它的遷徙路線是這樣的,紅色是繁殖區,基本在北冰洋沿岸,綠色是遷徙路線,非繁殖季節飛到南極棲息。

    它可以利用遷徙途中出現的任何小島、礁石、漂浮物來休息,並扎入水中捕魚補充能量,雖然不愛游泳,但是完全可以飄起來不會淹死。所以並不用擔心沒法休息。

    與此類似的還有各種海鷗,鸌,信天翁等海鳥,尋找海中的礁石或者乾脆漂在水上來休息。

    2:真的不休息,一口氣飛過去。

    說起來這樣很難,但是真的存在。

    鴴鷸類的鳥,多像這樣長腿長嘴,大多種類並不會游泳,而且覓食要求這種淺灘,不會在深水捕魚,所以就不能像前面的燕鷗那樣呆呆礁石遊游泳了。一來不會游泳,二來海中的孤島礁石也沒有灘塗來找吃的,停下也用處不大。所以它選擇一口氣飛過去。

    2007年9月,一直攜帶衛星跟蹤器的黑尾塍鷸,從下圖右上角的阿拉斯加出發,用了8.2天,一口氣不停歇地飛行7200英里(11587公里)到達的了紐西蘭。從衛星跟蹤資料來看,它中途完全沒有停歇,不吃不喝,連續飛行。然後到了春天,它又從紐西蘭一口氣飛行6300英里到了北韓鴨綠江。

    綜上所述,銜著一根樹枝飛過太平洋的鳥在自然界完全找不到原型,而且從遷徙行為上面也完全不合理。

  • 3 # 雨默天邊

    第一,工具的使用。自然界生物的進化,迄今為止只有人類能夠利用工具降低勞動強度。人類使用工具是意識進步的體現,鳥類進化到今天還沒學會鑽木取火。它叼著一根樹枝,也許只是為了溫飽,至於意識到樹枝有浮力還是利用樹枝浮力,再等一萬年吧。

    第二,這個提問的可行性。即便小鳥能夠意識到樹枝有浮力,咱們就算一下。一隻體重1000克的小鳥,需要站在多大的樹枝才能漂浮在海面上呢?根據浮力公式,海水的密度,這根樹枝至少要排開一升海水才能保證小鳥站在樹枝上浮在海面上。這跟樹枝體積足夠大,密度足夠低,這隻小鳥叼不了。橫跨太平洋也沒食物補給,還要考慮海水不存在波動,這幾乎沒有可能。

    第三,這問題的含義。如果強調精神方面我不反對,艱苦奮鬥,自立更生也許能夠實現。但作為一個命題一定要依附於現實,不能憑空想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實踐都不存在了,命題又有何意義?

  • 4 # 沫之雨兒

    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才可以讓一隻鳥浮在水面上?鐵絲一樣粗的?筷子那樣粗的?關於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載動一隻鳥,那麼需要符合如下條件:木頭產生的浮力=(木頭本身的重力+鳥的重力)為了能讓木頭髮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木頭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鳥的質量×重力加速度)合併同類項並簡化之,得出:木頭的體積×(水的密度-木頭的密度)=鳥的質量水的密度約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頭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間,我們權且當這個鳥很聰明,找了比較輕的一種,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鳥的質量/木頭的體積=500千克/立方米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結論:如果鳥是1公斤重,那麼,木頭的體積=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2立方分米什麼概念呢?——我們常見的磚頭,大約兩塊!!!一公斤中的鳥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隻小雛雞。一隻小雞那樣大小的鳥,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木棒嗎?就算可以,風對木塊的阻力,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總之,科學告訴我。不管是什麼鳥,都不會選擇叼著樹枝飛太平洋。如果一定要這麼幹,肯定是隻傻鳥——淹死在太平洋裡餵魚的傻鳥。對於建立在這個傻鳥故事上的傻鳥道理,只有傻鳥才會信。

  • 5 # 古菁書畫

    一個美麗的傳說。擬人化的修辭,一則當代寓言。可以當文學作品讀,但的確不是知識。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鳥做任何事都是生存使然。這隻鳥為什麼要飛過太平洋?它也想去美國旅遊嗎?

    我們知道候鳥有遷徙的習性,避寒趨暖,故南北飛行,未見東西向橫飛越洋的。

    如果有那麼一隻鳥,它真的很想去美國看看,它可以出身在軍艦鳥的家庭,再找到去美國的一艘船,伴它飛行,既可歇腳,又可在船尾浪跡中吃到被螺旋槳暈翻的魚。

    謝友邀。此答。

  • 6 # minecraft153

    經過分析,是有可能的

    之前看有人懟過,但他那不嚴謹

    每個鳥體重和力氣不盡相同

    我的分析:

    首先他是個吃魚的鳥

    然後他吃的魚還必須在太平洋上有分佈

    飛行能力還得強

    然後呢,經過一系列篩選,篩選出來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依靠暖流飛行,而阿拉斯加暖流上正好有大馬哈魚分佈

    計算一下,海水密度1.05kg^3/m^3,木塊密度0.5*10^3,白頭海雕體重3~6kg,按4.5kg算

    也就是說,木塊重量大約為4kg

    然後要算白頭海雕可以釣多重的東西

    估算一下,L=1‎/2 *空‎氣密度*速‎度的平方*‎機翼面積*‎機翼升力系‎數

    升力係數按其他文章的,取0.9,空氣密度1.2250kg/m^3,翅膀面積約為1.5m^2,抓魚(釣樹枝)時候速度13.3m/s

    計算出來,約為146.24N

    白頭海雕體重4.5kg,木塊4kg,加起來8.5kg

    總重力就是85N

    146.24N>85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樓觀臺名稱的來歷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