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火
5
回覆列表
  • 1 # 斯蒂芬157028686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體內溼氣大,多喝些生薑紅糖茶,但其實,生薑是陽氣之物,提升體內陽氣,而紅糖是補血活血,二者一起喝的話 就是養血溫陽,與去除溼氣並不是對症的,可以說是意義不大的。

    到底什麼溼氣?

    人們常說的溼氣,在中醫理論中有外溼、內溼之分。外溼比較好理解,就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居住環境潮溼等外在溼邪侵襲人體。內溼則多是 由人體自身的臟腑功能協調失衡所生,最常見的是由脾虛失其健運功能,水溼停聚體內後形成內溼。內溼常見於素體肥胖,痰溼過剩之人,或貪食生冷,過食酒肉, 損傷脾胃。

    溼氣怎麼排出去?

    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而脾負責化溼的,脾不好,溼氣也去不掉。因此,祛溼要從健脾和排溼兩方面入手,推薦一個食療方:

    馬齒莧薏仁茶——芡實10g、薏仁10g、赤小豆10g、馬齒莧10g、淡竹葉3g、槐米5g。

    做法:將薏仁炒熟,去除寒性;赤小豆和芡實難煮,提前泡水2小時;材料備好一起下鍋,熬煮至赤小豆爆裂開即可,濾渣取水飲用,每天2~3次。

    食療效果:赤小豆、薏仁和馬齒莧是祛溼黃金搭檔,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祛溼消除浮腫。芡實和槐米是健脾養胃的食物,淡竹葉清熱利尿。常飲此方,可健脾養脾、祛溼消腫減肥。

    溫馨提示:排溼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起碼要堅持4周以上才能清除完體內溼氣,具體還要看個人的體質,不可一概而論。

  • 2 # 創意生活有你更完美

    一、艾灸

    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溼的作用,

    1、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

    2、中脘穴這個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線,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

    如果是食用艾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三、運動也除溼

    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儘量為身體制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迴圈代謝後,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餘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動一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區域性運動,能消除溼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四、避免運動後即吹空調

    因為人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毛孔會張開,散發熱量,驟然遇冷,毛孔會收縮,熱量以及汗液散發不出來,滯留在體內,形成溼氣,繼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兒推拿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