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237508379
-
2 # 中醫師老索
最聰明、最可愛、最可憐、最可恨的皆屬林黛玉。拋開嫉妒、愛鑽牛角尖、糊塗不說,就是黛玉的冰雪聰明瞭,博古通今,伶牙俐齒,出口成章,詩詞歌賦,隨手拈來,有時調皮起來也是無人能比,想挖苦調侃哪一個也是句句到位、入木三分,這也黛玉最可愛之處。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卻傷了卿卿性命!
最聰明、最可愛、最可憐、最可恨的皆屬林黛玉。拋開嫉妒、愛鑽牛角尖、糊塗不說,就是黛玉的冰雪聰明瞭,博古通今,伶牙俐齒,出口成章,詩詞歌賦,隨手拈來,有時調皮起來也是無人能比,想挖苦調侃哪一個也是句句到位、入木三分,這也黛玉最可愛之處。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卻傷了卿卿性命!
《紅樓夢》書中最常看到的兩個詞語是主子和奴才。
大家可能都看過2006年播出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劇中和珅向乾隆彙報都稱呼自己為奴才,劉墉彙報的時候稱呼自己為臣,就是劉墉被罷官了自稱為草民,也不稱呼自己是奴才,這稱呼上的差異是因何而起呢?
因為主人和奴才這兩個詞語是滿人的專用名詞。
“奴才”是指待奉主人的僕人。
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但到雍正時期,這些風氣開始蔓延,一些家臣也開始自稱“奴才”,一是自我貶低討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而關係也比一般人更加親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對皇帝及皇帝的妃嬪時也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的邀寵的專用名詞。
奴才”一詞,雖含鄙意,卻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著其一個特殊的位置。清朝規定,給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滿臣,便要自稱“奴才”;如果是漢臣,則要自稱“臣”。漢臣如果自稱為“奴才”就算是“冒稱”。 “奴才”與“臣”這兩個稱謂,誰尊誰卑,以今人的眼光,無疑是“奴才”低於“臣”。但這種判斷,與清朝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奴才”一稱,從表面看,似不如“臣”字體面、尊嚴,實則“奴才”要比“臣”金貴得多。
“奴才”,實際是一種滿洲人主奴之間的“自家稱呼”,非“自家人”的漢人是沒有資格這樣稱呼的。漢臣稱“臣”,並不是皇帝為了照顧漢臣的面子,而是為了與“奴才”一稱相區別,以顯示漢臣的地位低於滿臣。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共同上了一道關於科場舞弊案的奏摺,因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稱為“奴才天保、馬人龍”。乾隆皇帝看到奏摺後,大為惱火,斥責馬人龍是冒稱“奴才”。於是,乾隆帝做出規定:“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一體稱‘臣’”。這個規定,目的就是不讓漢臣稱“奴才”,為此,寧肯讓滿臣遷就漢臣也稱“臣”。滿族統治者不肯讓漢人稱“奴才”,這是為什麼呢? 魯迅先生的雜文《隔膜》裡提
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嘉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奴隸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這就是“思不出其位”。可以看出大清時期,滿人內部保持著很濃厚的奴隸制習氣。
滿洲等旗下官員,覲見皇帝、皇后時,自稱奴才。在奏摺中也使用奴才這一自稱,無論官職尊卑,甚至官居大學士、尚書之職,仍然自稱為奴才。而漢族官員無論在覲見還是奏章中,都自稱為臣。
《紅樓夢》書裡主子和奴才這兩個詞可以說出現的太普遍了,看看大清朝的歷史,誰家的大院裡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的說呢,只有一家別無二家,那就是皇宮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