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然不著調
-
2 # 江郎說史
首先感謝邀請,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名臣,曾鎮壓過太平天國、平定捻軍、開辦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水師,為清廷續命幾十年。但是因為他曾簽訂過《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還有大大小小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割讓中國領土,讓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所以有人也說他是賣國賊。可是當時的清廷沒有給老人談判的機會,列強也沒給老人緩衝的餘地,如果單單就此判定功過就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
首先看一下他一生的功過,他一生曾和他的師傅曾國藩鎮壓了太平天國,並且平定了捻軍。無數的歷史證明國家要富強發展就必須要政權穩定,之後李鴻章就開始主張洋務運動,富國強兵。在當時清廷固守祖宗之法不肯變法的情況下,李鴻章毅然站出來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說法來使中國早日進入近代化。不管洋務運動的成果如何,不管洋務運動最初的動機如何,但就是這樣中國有了第一支海軍-北洋艦隊,就是這樣中國近代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
再說他的過,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後,無奈去日本和談。當時老頭在日本多次談判就是為清廷爭取更多的利益,但也正是因此李鴻章在第三次談判的時候被日本左派開槍刺殺。之後李鴻章就帶著槍傷去談判,硬是把之前要求的三億五千萬白銀賠款降到了2億5千萬兩白銀。之後再無奈的情況下,簽訂了《馬關條約》。
也正是因為馬關簽約的強烈刺激,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兩年後他出使歐美各國回來,途經日本橫濱,再也不願登岸,當時需要換乘輪船,要用小船擺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麼也不肯上,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75歲高齡老人,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騰騰地挪過去。
當時日本為了羞辱清廷就用漢字寫了一副對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獨戰!”這個時候老頭看見,那可真是氣的不輕。轉身想都沒想就寫了:“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擒拿!”就憑著護衛清廷尊嚴這方面,李鴻章毫無疑問勝出了。
八國聯軍侵華當時清廷再度授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連續電催其北上。你們想象老頭八十多了還要從廣東哪裡坐船到北京來,部下及親屬也都勸其以馬關為前車之鑑,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為替罪羊。但是清廷敗了,慈溪帶著光緒跑了,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李鴻章收拾。當時李鴻章到北京後就病倒了,原本以為這次可以漫天要價的聯軍一下子沉不住氣了,唯恐沒人來收拾爛攤子,就定下了議和大綱。華人聲討又起:“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李鴻章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盡快結束談判。李鴻章就在病榻之上,指揮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一開始提出的10億兩白銀降到4億5000萬兩。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
-
3 # 佳興世尊鄒
李鴻章的一生是縱橫清末政壇令人矚目的一生。從曾國潘的幕僚起步,創辦淮軍擁有自已的軍事力量,湘軍式微以後,利用剿捻淮軍迅速壯大。長期以來,建立並直接掌握北洋水師。官居直隸總督,軍機大臣。處理清朝政府的內政外交事務,被清庭視為股肱之臣。是繼曾國藩之後的最為出色的能臣幹吏。李鴻章的一生是小心冀冀甚至卑躬屈膝令人同情的一生。其起步之初,須看曾國藩的臉色,事事顧及湘軍顏面,有事不敢為,有功不敢取。獲得高位以後,為了權力和地位,處心積慮巴結慈禧太后,謹小慎微,沒有主見,沒有大事大非,事事聽命於慈禧太后,喪失了讀書人的骨氣和擔當。在處理外交事務的時侯,裝聾作啞,裝瘋賣傻,洋相百出,卑躬屈膝醜態畢現,實在是可悲可嘆可憐!李鴻章的一生是充滿矛盾令人悲摧的一生。他深知清政府腐敗不堪,他也希望改革時弊,富國強兵,他參與發起洋務運動,創辦新式學堂,興辦軍工企業,學習西方組織留學生出國深造,按造西方模式組織北洋海軍。但是他作為封建衛道士,不能從制度體制上根治弊病,甚至抱殘守缺竭力維持清朝統治,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標誌著西學為用中學為體腐朽思想的全面破產,也造就那個時代及李鴻章個人的悲劇。
-
4 # 八一菜刀7
感謝邀請,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晚清政府無論是從政治體制上,還是軍事模式以及經濟體來說都已經遠遠落後於當時經過二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各國(包括日本)。更何況再加上極為嚴重的腐敗,使整個清朝已經搖搖欲墜!李鴻章最大爭的爭論點就是他幾平參與了所有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客觀公正的看待,比如一家公司出現決策性失誤時,你不能把所有的過錯歸咎中層負責執行的員工一樣。那麼有的人說了,他就沒有錯的地方了嗎?有,比如李鴻章帶兵平定太平天國時就曾經下令殺掉成千上萬的降兵。但是我們也應當看一下他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特別是他做為詳務運動的代表,開設新式學堂,公派留學生,建立兵工廠和造船廠等等一系列措。所以我個人認為功大於過是對其比較貼切評價。
-
5 # 歷史雜貨鋪
李鴻章的一生會譭譽參半,嚴格的說是兩極化,民間認為他是罪大惡極,將其罵的狗血淋頭,提到晚清,人們總是先罵慈禧,接下來便是李鴻章了。但是真正瞭解那段歷史的都知道,李鴻章只不過是個背鍋俠罷了。
李鴻章此人曾經拜在曾國藩門下,曾國藩在那個時候是湖南大儒,李鴻章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奠定了一生的事業,還有他的思想。他在朝廷之中,雖然代表的是封建階級,可是他的思想是非常的開明的。他清楚的知道,大清朝已經變得非常落後,急需要向西方學習來改變現在的局面。
他做了許多的事情,創辦江南製造總局,上海輪船招商局,天津機器製造局等等一系列軍事以及民用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抵制了西方各國的經濟侵略。他的北洋水師,更是增強了清朝國力。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年代中第一批留學生,也是慈禧點頭,他親自選的人。培養了先進的人才,總的來說,他辦的事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那麼為什麼普通百姓對他的評價這麼低呢?
原因很簡單,此人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給清朝帶來了災難,似乎沒人去思考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條約是李鴻章想籤便籤的嗎?國家的東西是他說給就給別人的嗎?那麼還要皇帝做什麼?慈禧只是擺設嗎?說白了,李鴻章只不過是代表清朝代表慈禧去籤條約罷了,即使沒有他這個人,清朝依然會籤這些條約。
俗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清朝就是不折不扣的弱國,但是西方各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卻非常之高,可見此人是非常有本事的。他對歷史是有很大貢獻的,絕不能因為背了幾次黑鍋,就徹底否認他的一切功績。
如果說感慨,似乎歷史這些大人物,只要稍微哪裡做的不對,都會被罵的狗血淋頭,殊不知人無完人,並且看待事物只看一個面,很多人似乎從來沒有自己的思想,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實在是可笑之極。
-
6 # 是阿維啊
李鴻章的一生可以說是陪著清廷走完的,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以淮軍起家,以洋務揚名,以馬關條約當了清廷的背鍋俠,同時也把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面。
李鴻章當年入京時曾做詩云三百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一個矢志報國的青年人的滿腔熱血就以這種方式表露了出來。而在他初入政壇之時,他也的確做到了。無論是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還是對捻軍,他為了維護清廷的統治可以說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了。
在當時晚清那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李鴻章作為封疆大吏,一直殫精竭慮的為大清朝縫縫補補,開展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海軍,師夷長技,這些方面他是處處敢為國家先。雖然最後都沒能有什麼大的作用,但是毫無疑問的的確確的給清政府注入了強心劑。
李鴻章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揚名四海的卻是以他外交家的身份,當時的清廷官員都說洋人欺負華人欺負習慣了,但是洋人卻都怕李鴻章,李鴻章無論在清廷是什麼身份,洋人都願意和他談,不管是他作為直隸總督還是兩廣總督,無論是馬關條約,都是這樣。一方面,他可以利用洋人幫助自己實施洋務,在另一方面卻也為他簽訂那些不平等條約埋下了基礎。
關於那些不平等的條約,許多人都把罪責歸咎到這位中興名臣的身上,這一點我就搞不懂了,籤這些條約是有他的一部分責任,畢竟他是清廷的高階官員,但是這是他的本意嗎?只要是個華人,誰也不願意幹這種事,說到底都是最高領導層的直接指示。他作為一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臣子有拒絕的權利嗎?就算他不去,總有人要幹這種事,沒有了李鴻章,還有許鴻章,張鴻章。
李鴻章在晚清無論是內政外交他都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中國近代許多個第一都是在他手中產生的,他的洋務也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程序。但是他作為一箇舊時代的政客,有些方面他也不能跳出自身和時代的侷限性,比如他擺脫不了清廷的政鬥,在甲午海戰時,一味地保船自守,消極避戰。但是還是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要優於當時清廷絕大部分官員的。
八百年來傷國步,三千里外弔民殘。李鴻章是位限於時代的忠臣,能臣。
-
7 # 參知正史
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的李鴻章出生在合肥農村,經過自己的努力,24歲考中進士,並拜在恩師曾國藩的門下,深受曾國藩的賞識(以曾國藩的看人水準,能得到他的賞識自然不是一般人)。之後,李老自建淮軍(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基礎還是淮軍),先是跟著曾國藩剿滅太平軍,後是鎮壓捻軍,實至名歸的晚清“中興之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李老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建立北洋水師,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早期洋務運動。他首創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然後又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涉及礦業、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一生代表清廷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是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也因此背上了賣國的罵名。他一心救國強國,但當時搖搖欲墜的清朝,已是無可救藥,不籤這些條約還能怎樣?他只不過是替主子背黑鍋。再看看外國對他的評價,這可能更加公正!
英國及美國對李鴻章的評價:不僅是中國在當代所孕育的最偉大的人物,而且綜合各方面的才能來說,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紀中最為獨特的人物。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做出了有價值的服務;以從政三十年的政治家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其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最後,再看看李鴻章的自我評價:“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
8 # 用事實說話37725538
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有他的侷限性,整體來說是過大於功。因為之前教科書簡單粗暴的批判李鴻章、袁世凱等,現在人為了標新立異群起翻案,凡事教科書批判的都是對的,凡是教科書褒揚的比如孫中山都是錯的。凡事都有兩面性,不能從極左到極右。李鴻章有功與朝廷不假,但也做了很多損害中華的事。
李鴻章功勞:
1.洋務運動,增強了清廷的財富,使清廷續命最少30年。也開拓了華人的見識,加速融入當時的世界!
2.一系列外交左右逢源,以夷制夷初期有成效,使清廷國際地位有所提升,使他成為與格蘭特、俾斯麥起名的外交政治家!
3.正如他所說的裱糊匠,對清廷縫縫補補延年續命!
以上簡單大體概括他的功勞,以下是他的過錯:
1.門派黨爭嚴重,為了鬥倒政敵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例如鬥左宗棠放棄新疆、越南。聯合外商鬥胡雪巖等。
2.錯誤的高估外國的實力,一味的妥協。中法之戰再有利的情況下籤訂條約,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放任法國佔領。左宗棠怒斥“十個法國將軍也沒有一個李鴻章壞事”!甲午之戰的伏筆是在10年前李鴻章簽訂的《天津會議專條》。1884年底,北韓爆發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而當時的清朝應北韓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並且讓北韓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的方針,簽訂內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北韓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等於承認了日本對北韓有一樣的權利。
3.對清廷一味的妥協,只想順風順水的縫縫補補,從來不會主動提出大拆大建。一味逢迎慈禧,沒有左宗棠力爭的氣節,更沒有帶著棺材出征的勇氣!
4.甲午戰爭指揮失誤。不能說甲午戰爭失敗全是他的責任,但七成是他的失誤。一味自保本錢,最後拒絕北洋海軍出港葬送艦隊!
5.個人對日本的好惡從而影響國家的政策,不惜出賣東北去勾結俄國對抗日本,險些釀成千古罪人!
6.個人品格修養。宰相合肥天下瘦!
綜上所述李鴻章功過六四開吧,過大於公,而且對中國歷史程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可以說歷史建樹並不大!
縱觀李鴻章一生,應該說是成功與失敗交織、喜劇與悲劇摻和的一生。在他的倡導,或者說引導下,清朝總算是掙脫了幾千年的傳統束縛,在學習西方的道路上,邁著艱難而蹣跚的腳步緩緩前行。然而無論我們持何種觀點,從何種角度看待、評價李鴻章,都大可不必將“漢奸”、“賣國賊”之類的語彙加諸其身,將近代諸多過錯與災難歸咎於他,他為清廷做了一輩子的替罪羊,最起碼在我們眼裡,他仍然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
回覆列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是在其位謀其職而已,在那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年代,換做別人估計國家早都被瓜分完了,褒貶不一也只能說做的太多也就難免錯的太多,現在只是放大了他的一面而縮小了另一面,所以看待事與物不能一看一面,應當分開看,這樣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