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模擬飛行
-
2 # 長沙身邊事
10月6日,比亞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的工廠正式竣工,是美國首家中國獨資大巴工廠,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電動大巴工廠。以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Kevin McCathy、加州參議院議長Kevin De Leon和蘭卡斯特市長Rex Parris為代表的約20名政要人士出席。而18年前,比亞迪登陸美國,卻差點被“趕出去”。
比亞迪電動大巴工廠擴建竣工儀式
1999年,比亞迪進入北美市場。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比亞迪主要依靠與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等公司的電池業務合作。
直到2010年,比亞迪建立北美總部,開始發展新能源產業,開拓電動車市場,作為一個成熟的市場,要在乘用車領域與本土品牌和歐日韓等車系競爭並不容易,比亞迪選擇了競爭程度稍小的純電動大巴。但是因為海外市場長期對中國製造的偏見,要贏得訂單並不容易。
2013年3月,比亞迪得到了一次機會,獲得來自美國長灘運輸署的10臺電動大巴訂單,但接踵而來的卻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同年10月,有美國企業惡意狀告比亞迪違反該國勞動法,洛杉磯勞工局對其位於加州的工廠和辦公大樓進行了查處。2014年3月,在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的壓力下,長灘運輸署董事會不得不宣佈取消給比亞迪的訂單。
比亞迪透過Altoona測試
為了向美國市場證明比亞迪技術上的優越性,比亞迪挑戰了被稱為“魔鬼測試”的Altoona測試。包含整車安全性、結構完整性、耐久性等關鍵指標測試,要求車輛在顛簸路面上持續行駛約2.4萬公里。在經過116天的“錘鍊”後,比亞迪純電動大巴K9成為全球首輛透過Altoona測試的12米純電動大巴,同時也獲得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頒發的整車生產資質。
2014年9月,長灘運輸署重啟電動巴士招標。次年4月,長灘運輸署董事會在進行了2個小時的爭論後,宣佈比亞迪獲得60臺大巴的訂單,除了此前的10臺訂單,又追加了50臺。比亞迪終於在北美市場站穩了腳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期。
據瞭解,自2013年以來,比亞迪在美國電動公交市場累計投資約2.3億美元,佔美國純電動大巴80%以上市場份額。擴建後,預計年產能將提升至1500臺、創造上千個就業崗位。
蘭卡斯特市長雷克斯·帕里斯曾說:“爭取到比亞迪大巴和電池工廠落戶蘭卡斯特,是我職業生涯最大的驕傲!”本次竣工典禮上,他欣喜地表示:“到年底前,將會有超過1000人在這裡工作,而一年前,這1000個家庭還在失業的困境之中。”
目前,比亞迪電動大巴已經駛上美國東西海岸30個州的街頭,今年7月,比亞迪一舉斬獲美國曆史上單筆最大的純電動大巴訂單——洛杉磯大都會交通局的60臺。
除美國工廠外,比亞迪還在巴西、匈牙利、法國等多個國家建立巴士生產基地,並通過出口方式向日本、英國、澳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交付了數以萬計的純電動巴士。
相比於比亞迪的轎車,比亞迪的電動大巴似乎並沒有遇到太多的競爭對手,不僅在國內市場有很高的佔有率,而且在海外市場也贏得了不少的訂單,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市場,這幾乎是唯一能在發達市場站穩腳跟的中國產車,也說明了其不俗的效能。未來也希望比亞迪能以電動大巴為跳板,把電動轎車也賣到海外去,這塊蛋糕可比大巴市場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
3 # 孟德說
2015年初,比亞迪5臺純電動大巴K9正式在日本京都運營,直到現在為止,整個京都一共只有10輛純電動大巴,其中有5輛都是我們的中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的車型,並且佔據這個城市公交車的細分領域的50%的市場份額。這是多麼的難得啊!
2017年8月底,比亞迪再次斬獲日本沖繩10輛純電動大巴訂單,每臺單價不低於400萬元。很多人可能會說訂單數量為何如此的少,其實這10臺電動大巴訂單,幾乎已經佔領當地電動大巴100%的市場份額了。
要知道,日本本土車企就很多,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鈴木,馬自達……一個如此厲害的汽車強國,為啥還要採購比亞迪的車型呢?因為比亞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引領者,在電機,電控,電池等核心技術領域,都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產權,並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技術領先。
比亞迪電動大巴一次充電可以續航250-350公里之間,這樣的技術,讓豐田,本田等傳統汽車巨頭,都自愧不如。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經運營在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地區運營著。在美國有30多個州區在使用,在巴西有20多個城市在使用,在國內,有30多個城市在使用……中國產汽車品牌,這樣的成績,竟然還被部分人吐槽?
比亞迪用成績證明了自己,同時,也有自信力的喊出了“強大中國車”的口號!
-
4 # 唯電徑話
10月6號
比亞迪在美國幹了一件大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如這個問答的標題所說
比亞迪北美工廠三期擴建竣工
美國兩黨政要同時為比亞迪站臺
比亞迪為什麼這麼牛?
我們把眼光放到美國另一方的亞特蘭大
看看比亞迪這幾年參展的變化
就能得出答案了
2017年10月9-11日,三年一度的全美最大公共交通大巴展APTA EXPO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比亞迪攜35英尺純電動雙層客車、60英尺純電動鉸鏈式客車、40英尺純電動客車、45英尺純電動大巴、T5純電動貨車以及純電動叉車等車型參展。
最大的亮點,一定是這輛“全球首臺45英尺純電動大巴”。該車為13.7米三軸純電動旅遊大巴,續航里程超360公里,可搭載57名乘客,配上黑色前保險槓,外形極具美式粗狂風格。
在三年前休斯敦舉辦的APTA EXPO上,比亞迪帶來了首款於美國設計製造的超長續航里程鉸鏈式純電動大巴,震撼全場。這款鉸鏈式18米純電動大巴,是比亞迪於美國設計、製造的第一臺鉸鏈式純電動大巴,以比亞迪美國工廠所在地“蘭卡斯特市”命名。
時隔三年的2017APTA EXPO,比亞迪的陣容更加龐大,而在6年前的展覽中,比亞迪參展的還僅僅只有一臺12米純電動大巴。
2013年5月,比亞迪正式宣佈將在蘭開斯特成立兩家生產工廠,比亞迪美國子公司BYD Motors在美擁有了首座生產工廠;2016年9月,比亞迪正式開啟了其在蘭開斯特二期工廠的建設;如今,比亞迪三期擴建工程已經竣工,綠色足跡遍佈美國東西兩岸超過30個州,洛杉磯交通運輸局、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長灘運輸局等均為比亞迪客戶。
比亞迪“為什麼這麼牛”,不是一步達成的,比亞迪在美國從“被貼標籤”到“製造標籤”,歷經道路艱辛,多年腳踏實地研發,換來成就夢想。
-
5 # 麼空3
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在全球幾十個大城市作為城市公交來用的,技術世界領先,效能好又環保,因為他們掌握了核心技術。
-
6 # 迪迪答答
在所有汽車法規標準中,歐美國家一直以來都是最嚴格的,對汽車品質、安全及服務等方面的門檻都要高於其它國家及地區,但是比亞迪不僅能讓自己的產品打入歐美市場,而且先後在法國、美國、巴西、匈牙利等多個國家建立新能源大巴工廠,不斷在中東、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的投資,加速全球化佈局戰略的實現,那麼比亞迪到底有什麼實力或技術優勢呢?
目前國內的客車製造廠商能夠掌握先進電池技術的廠家恐怕也只有比亞迪這一家了,比亞迪成熟的三電技術(電池、電機、電控)讓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相信很多迪迷都知道,比亞迪的在電池領域的造詣遠超同行,並在2019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製造及其應用過程關鍵技術”專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個獎項足以凸顯比亞迪在動力電池技術及品質、智慧製造、推廣應用等方面的行業標杆地位。而比亞迪純電動客車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正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據悉,以電池供應商出身的比亞迪,對電池品質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為了提升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比亞迪電池需要透過過充、短路、擠壓、針刺、火燒等“煉獄級”試驗專案,且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透過針刺實驗的動力電池廠家。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研究從未停止,比亞迪一直走在動力電池技術及工藝不斷改進的路上,比亞迪的純電動客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也在不斷提升,動力電池容量從原來的200Ah提升至320Ah,提升了60%的增幅,也因此,比亞迪的K系列純電動客車電力電池的續航與品質也在不斷的提升,例如比亞迪K9續航純電續航高達250公里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日常客運需求。
不僅於此,比亞迪的純電動客車在出廠前也同樣需要經過很多嚴酷的測試,包括高/低溫測試、EMC、NVH、鹽霧、制動操控、電氣系統測試、路試等,比亞迪純電動客車具有耐高寒、耐高溫、高安全、易維護、適用廣、壽命長等特點,可滿足高溫、高寒、高海拔等不同地區及使用環境的需求,將整車安全性及可靠性推到了行業新高度。
比亞迪堅持“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的信條,更是得益於產品品質的不斷提升,讓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將大大提升,所以,也不難想象,為什麼比亞迪能夠受到國外市場的高度認可了!
回覆列表
國慶節當中的 10 月 6 日,在加州,一家中國公司建立了一座生產電動汽車的工廠,吸引到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政要代表團同時現身和全城民眾的高度關注,這算不算是一次“中國的勝利”呢?這家公司就是比亞迪,而在沙漠小鎮蘭卡斯特即將投產的這家工廠,將專注於生產電動大巴。亞迪方面表示,蘭卡斯特工廠的產能可以保證每年 1500 臺電動大巴的生產,而資料顯示,美國現在運營的公交大巴數量約為 4000 臺,這當中純電大巴的 80% 的市場份額已經被比亞迪佔領。從產能上看,比亞迪工廠不僅可以滿足未來幾年美國電動大巴換代的市場需求,還具備向周邊國家出口的產能實力。比亞迪電動大巴已經可以方便地在美國城市應用中見到,短途的如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用車,長途的如長灘運輸署和洛杉磯郡大都會交通局等的批次採購,全部使用了比亞迪的解決方案。與中國電動乘用車主要服務於有新能源補助的國內市場不同,電動商用車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輛重要的組成部分,類似於電動叉車、封閉區域內的電動卡車、電動擺渡車等,已經成批量出口,甚至是向傳統發達國家出口。除去產品形態固定的原因外,這些商用車輛一方面需要生產商具備包括電池、充電、維修保養在內的全服務體系支援,另一方面也需要儘可能地降低全體系的價格,而中國企業在這兩方面都能提供更高的競爭力。將生產工廠建至國外,可以有效的提升關鍵零部件的供應能力,並且大幅縮短提供服務的反應時間。
在國內高企的土地成本面前,很多國家對於引入汽車工廠反而給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土地和資金補貼,一邊是距離國際人才更佳的地理位置,一邊是可能相對下降的建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