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用20
-
2 # x郭媚燕
難道不是嗎?誰擴大矛盾了?農村老人每月只是100元多點的生活補貼,他們生活在嚴冬,在冷宮。他們曾用汗水和辛勤種田養了城裡人。養了我們的軍隊,養了我們的科研人員。上世紀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國內吃糧很緊張,是5億農民節衣縮食,勒緊褲帶,為了城裡人有飯吃,為了我們的邊防軍不斷糧,是他們,把自家小雞生的蛋都捐賣給了城裡人,這都是有記載的,誰瞧不起農村人,誰就沒良心?現在也如此,沒有農民種田,活該你吃轉基因,活該你吃地溝油,活該你吃殭屍肉。
-
3 # 葉先生2679
人類一進入商品社會就已經不存在誰養活誰的問題了。都是需求與供應的關係現代農民你用的水電化肥生產工具都是工人制造的,工人需要吃飯是農民提供的。
即使追朔以前也沒太大區別。所以農民養活工人是偽命題
-
4 # 黃詩祥766
新中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成立的,那時四萬萬五千萬同胞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第一個五年計劃在蘇聯的幫助下開啟工業化建設,城市擴張,在農村大量招人進工廠。所以1953年以後糧食統購統銷,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組織農民走合作化道路,一化三改造後,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工業國企化,農業集體化。實現工業化需要大量的原始資本積累。國家一窮二白,又經過抗美援朝,負債打仗。沒有原始資本積累,貧窮落後,全華人民只有艱苦奮鬥,勒緊褲腰帶搞建設。農村集體化可以統一組織生產活動,可以統一分配排程糧食,農民打下的糧食按先國家後集體再個人的分配原則,把大量的糧食源源不斷地上交給國家,運進城市,支援工業。城市居民,工廠工人,幾百萬軍人…吃農民種的糧食。行業分工不同,工人做工,農民種田,軍人衛國,科教文衛等各條戰線的人們都在為建設強大的祖國奮鬥奉獻。那時上至毛主席黨中央,下至普通貧民百姓,同甘共苦,克勤克儉,每一分錢都用在建設上。工人苦,國家公職人員苦,農民苦,軍人苦,科技人員苦…國貧家窮,要創業,要立於不敗之地,“窮則思變”,只有用人力勞動創造財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高強度的勞動,低物質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全體新中國創業者真實的生活寫照。毛主席內衣幾十個補丁,一雙拖鞋穿了十幾年…領袖如此,何嘗百姓?五六七八年代華人硬從苦日子中挺過來,用智慧用汗水用無私的奉獻創造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幾百年所走過的道路。艱苦奮鬥的三十年,成就輝煌的三十年,激情燃燒的三十年,人人奉獻的三十年。農民為國家工業化作出犧牲,工人為國家工業化作出奉獻。淮海戰役是百萬農民用小車推勝的,國家工業化是農民工農商學兵共同奠基的。說農民養活城鎮居民,這話說偏激了些。說這話的我認為這是挑撥離間工農關係,人為製造工農對立,是別有用心的人說的。工農聯盟是我們國家穩固的基石,一些人想挖基石,想動搖我們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我們要戳穿他們的陰謀。
-
5 # 孤竹國人1
只是居住環境和職業分工不同,談不上誰養活誰。你打的糧是有償供應,不是白送的,怎麼能說城鎮居民是農民養活著呢?
-
6 # 如是雲水
不敢說養活城鎮居民,但農民以低於水價的米供給城裡人吃,這種貢獻是功不可沒的!不要以為大米賣不了幾個錢就否認農民的價值。
-
7 # 如意如來
說農民養活了城鎮居民是典型的小農意識,只記得自己做的事,全面否定別人們付出,貪天之功為己有,城鎮居民搶你的了?騙你的了?賴你的了?還是白吃你的了???都沒有!!!我們吃的任何一粒糧食都付出了我們自己的血汗錢!之所以我們比你們過得好,是因為我們遇到困難時從來不怨天尤人,不象你們這麼喜歡把精力放在胡攪蠻纏之上,是因為我們比你們努力,付出比你們多,對國家的貢獻遠比你們大!你們以為象怨婦一般反覆哭訴養活了誰誰就能解決問題嗎?否!只能引起別人的強烈反感,把別人本來的同情心清空得一乾二淨!繼續做糧價提高到一千元一斤吧,懶得理你們!
-
8 # 小小寶外公
真正養活城鎮的人,是市場經濟交易起了主要的作用,而不是說誰養活誰。城鎮人和農民都用錢來雙方交易而生存,城鎮人用自己的錢購買糧食和食品,農民用賣糧食油料瓜果蔬菜的錢,拿來開支生活所需,用這錢去買種地所需材料,再去生產或擴大發展,這是雙方交易互通互利共享生活的成果。人類自有了社會,都是用這樣傳統的方式交流交易而生存,我說的就是這樣的普通和簡明。
-
9 # 夏日之冰1
不存在誰養活誰的偽命題,因為商品在等價交換後大家才各取所需活著。糧食農產品,冰箱電視機等工業產品,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國家就是一個大的機器,各行各業就是上面的零件。
-
10 # 說實話的傻瓜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至於說誰養活了誰應該是不存在的。
倒是現實生活中不管你是農民還是城鎮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被一些不法資本家、奸商以及那些只靠巧取豪奪、不勞而獲的一類人層層盤剝是真實存在的。
但不管你是農民還是城鎮居民,只要是靠雙手勞動的人,理應互相尊重。
-
11 # 心向火焰山
這話只是在建國初期而言,對改革後的農民就不太適合了。因為六七十年代的農民種地就是在″幹革命"。那時農民打下的糧食是不準隨便動的,它是國家的一類戰略物資,你想動用是需要糧票的。交給國庫也是低於市面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價格的,就拿玉米來說私下交易都在八角至一元一斤,而交給國庫的價格僅僅七八分錢!相差甚遠!而這個價格還要″三提五統",上交各項稅費後所剩無幾!如此說來說農民養活城市市民是不無道理的了!
-
12 # 平安喜樂1998
這話不正確!城市人也憑兩手吃飯,是自已養自己!
農民所為的貢獻是產出的糧棉油沒得到應有合理的回報!是國家用統購統銷的辦法,以底的不夠成本的價格。全部以拿稅的方式收去了,用於國民吃飯了,國家健設去了。城裡人吃了賤糧食!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農村人餓死!城裡人保基本口糧!這是事實!哪幾十年對農村農民是有極大的不公!這塊基石承受了極大壓力和委屈!現在有人罵他們農鬧!長人心了嗎?有人腸子嗎?
-
13 # 春韻劉姥姥
有人說是農民養活了城鎮居民,你認為呢?
我從來沒有聽別人說過這樣的話,今天看了你的提問才知道有這個問題!
不知道你從哪個方面總結出來這個結論!
我覺得說這個話:人為地製造矛盾不利於團結!
社會分工不同,工農兵學商各就其位!
說農民養活了 城鎮居民口氣不小!
我記得小學課本一篇文章:工人做工,農民種田,學生讀書,商人做生意,解放軍保衛祖國!
一般正常人都能理解社會分工這個問題,不存在農民養活城鎮居民這個問題!
不能在網路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根本就不存在誰養活了別人,別人也不需要誰養活!
昨天晚上國家主席新年賀詞:全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人口大多數都是農村人!
你種好承包的土地就行了,別操心別人!
今天是2021年元旦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2021.1.1.
-
14 # 123賢普
是的我們農民交公糧一識交到九十年代一百穀子才貼上十多元!請問公糧油都到那裡去了,難到這習公糧油都是農民自己吃嗎?許多城裡人忘恩以為糧食是從天而降的,就不知道農民朋友省吃儉用交上的公糧,我很清楚我十八歲去參軍二十四歲退伍看著母親送公糧到糧站排著隊伍按號碼交,同志說說從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未期農民才有好了一點點,不是農民永遠講不出來這種辛苦的同年話題。謝謝大家共同考。時間2021年元月二日
-
15 # 關中食者
此問題問的太狹窄;就好像七十年代有: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創造歷史的問題。答案是:英雄和奴隸共同創造了歷史。
人類生存的社會,只所以能生存,是人類共同作用的結果,各行各業,互相依賴,互相融合,和諧共存,資源共享,缺一不可。
是誰養活了誰?農民種地生產糧油蔬菜,可你的生產工具,你穿的衣服,又是工人兄弟製造;工人能造出精美的產品;你不吃不喝也不行;工人,農民想住高樓大廈,還得建築工人一磚一瓦砌成;孩子從小上學得有老師的教誨;人生了病還得看大夫;車行千里得有人築路;外敵入侵,防洪抗災,保家衛國少不了子弟兵……所以說,人類社會是一個多元化構成的有機整體,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裡,人們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得以生存,同時也有服務社會的責任,行業之間,就應該人人平等,不分貴賤。說誰養活誰?都得益於社會。
-
16 # 開窗君
這種說法是片面而不準確的,不存在誰養活誰的情況。
工農商學兵,社會分工各有不同,各個行業的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勞動,並取得相應的報酬。在現實中農民為城鎮居民提供了農產品,但不是無償提供。城鎮居民透過購買農產品來生活,但也為包括農民在內的人們提供工商業產品和服務。大家是平等互利合作的關係。
團結就是力量!
不管是農民還是城鎮居民或者是其他群體,大家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必須緊密的團結起來,平等互助,共同奮鬥,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
17 # 楊永湘203
普通的城鎮居民和農民,都是透過靠自已的體力勞動來生存,工農是一家。如果拿農民和城鎮居民對立起來說事,是為分化工農關係,破壞工農團結。
應該問的是:
城鎮和農村大批的體力勞動者,他們共同養活了哪一個階層的人。
-
18 # 權品七湯進來就健康
我認為不妥,我現在倒是很羨慕農民。有些人或許要噴我,農民辛苦你沒有看到呀,是的,農民很辛苦,但相對比較自由,有宅基地,你不知道現在城鎮居民買一套房子,要花多少錢,多少年的積蓄一下子就沒有了,如果在農村有一塊宅地基,自己蓋的話,要省很多錢,另外一個,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髒亂差的情況,水泥路通到自然村、村莊環境得到很好的整治,有些新農村更是和城鎮差別不大,天然氣、太陽能等設施都很好。農村的種地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農閒時候,可以外出打工,收入也不低。
農民養活了城鎮居民,那是一種老的觀念,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民要交四項提留,就是我們說的交公糧,辛辛苦苦操勞一年,農民除了上交的公糧,餘下的也只夠自己吃的,所以收入不高,再加上,有時候農產品價格偏低,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想當農民,種地不划算呀,而城市居民,有國家政策調控,有各種補貼,包括就業和醫療等等,所以,城鎮居民比農民有優越性,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以農補工,大家羨慕城鎮居民,不願意當農民。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重視三農工作,四項提留取消了,農民也有了醫保,農民外出打工也有了相應的政策,農村的環境也得到改善,我感覺,現在當農民很好呀。
現在各行各業發展的很好,各行各業雖然行業不同,但都很重要,農民種糧食,保障人民有糧食吃,工人生產產品,保證人民有東西用,醫生看病,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士兵保家衛國,保證人民的安全,各行各業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農民養活了城鎮居民,這句話不妥。
-
19 # 文字領域工作者
要想講明是農民養活了居民,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弄明白糧食是從哪裡來的,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了,我們就知道了是不是農民養活了我們。
-
20 # 朱得
如此之說很是差遲!城鎮居民都是用血汗錢買米買面,油、肉、蛋、菜、……那個是你養活的?你們用的農具,身上穿的衣服、手裡拿的紙和筆……那一樣不是工人制造?
社會的發展是各行各業同時進行,怎的就胡謅八扯?
回覆列表
講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基本概念:說農民是被城市人養活的,也可以說城市人是被農民人養活的,從經濟角度來講就是供應與需求關係。食物和商品還有服務都有供應鏈,互相為了上下游的關係就搞活經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