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臺美大小事

    捐發票、隨手做愛心,這是臺灣的一個獨特公益活動!

    臺灣政府為了讓商家開發票(繳稅),所以鼓勵民眾在消費以後,向商家索取發票,因此,設定了統一發票的開獎,每兩個月開獎一次,最高獎金達臺幣一千萬元,最小的獎有臺幣200元。

    不過,民眾買了東西之後,尤其是便利超商等只消費了10幾或幾十元,發票也不需要作為報銷之用時,發票不是丟了就是揉到口袋裡,最後丟了、忘了,即使中獎也不知道。

    因此,臺灣登記有案的社會福利團體,就在便利商店、商場、車站等人潮多、開立發票多的地方門口,設定了發票募集箱,希望民眾走出消費的商店,就把發票投入募集箱裡。然後,這些公益團體定期收集這些發票、整理,在開票時兌獎,如果中獎了,獎金就可以作為公益團體的運作經費。

    這個鼓勵開發票、鼓勵捐發票,順手做愛心的美事,在臺灣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了!而有不少的公益團體,光是兌獎發票得到的獎金,就可以支應公益團體相當的費用。例如,華山基金會每一期發票開獎時,募得的發票大約都可以中獎100多萬臺幣,一年也就有800-1000萬臺幣的獎金了。

    這就是在臺灣到處可見的發票募集箱,隨手捐發票、順手做公益的整個故事。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減少開紙質發票,改成雲端的電子發票從2012年實施,臺安官方開始推動將發票電子化的綁到消費者的手機等相關帳號,或是超市、賣場的會員卡上,這樣,就不需要拿發票了,中獎了也會自動通知,200元的小獎更自動存入消費者繫結的卡里,連去領獎都免了。

    但,電子發票月多,相對的捐贈給公益團體的就越少了,例如,公益團體的華山基金會,2012年以前,每年可以募得1600萬張發票,而從電子發票推廣以後,每年減少100萬張。這就對公益團體,尤其是原來大量基金來自發票獎金的團體,影響很大了。

    而在2017年,臺灣立委更提案,要求1000臺幣以下的消費免開發票,如果這個修法透過,那減少非常大量的發票開具。

    所以,財政部門又推動,讓公益團體取得"愛心碼",這是一個四位數的數字,消費者在開發票之前,可以將愛心碼報給收銀員,這張發票就直接捐給了這些公益團體的電子趙帳號了。所以,公益團體在2017年,得努力的宣傳他們的愛心碼,才能保證募得更多的發票,有機會獲得獎金的捐款。

  • 2 # 呱

    2013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因公司的事情出差去趟臺灣,有幸去了我們的寶島臺灣,當時也再很多景點,便利店,商場見到過很多地方都有捐助發票的箱子,上面寫著捐助發票,救救老人(具體的不大記得了),當時也問了當地的導遊,捐助發票怎麼能救助別人?導遊給講了講,大致是這麼說的,因為時間太長了記不大清楚了。臺灣的發票上除了金額以外還有個是編碼,這個編碼最大的用處是可以用於兌獎,好像是有個具體時間公佈兌獎號碼。獎金好像是從最小200多臺幣到一千萬臺幣,臺灣開發票是很普遍的,各個便利店到小吃店,這種習慣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所以,救助別人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來兌獎。

  • 3 # BrassEye

    在臺灣就算是買個茶葉蛋都會給發票的,每張發票上都有個號碼, 每個單月25日開獎後, 創世基金會就需要大量的志工幫忙核對每張發票是否中獎。

    中獎金額與發票上的消費金額無關, 最小獎200元, 最高獎金1000萬元, 像彩券一樣, 對中的號碼越多, 獎金越高,獎金屬於發票持有人(意思就是誰拿著發票,獎金就是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5200和佳能sx60都是兩千左右,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