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浙江省楊梅鄉土專家
-
2 # 悅悅自媒體論談
獼猴桃~有的地方叫奇異果,果形橢圓形,皮黃有絨毛,果肉黃綠色,半透明,汁多味香,果肉酸甜可口。果鮮食,加工成果汁、果醬、果晡均可。獼猴桃營養價值特高,含有果糖、脂肪、蛋白質、葉酸、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A、碳水化合物和人體必須的磷、鉀、鐵、鈣、鎂等礦物質。具有:超級水果、水果之王、維生素水果之美譽!
中國是獼猴桃生產國,但總產量仍然很小,全國種植地偏少。中國獼猴桃總產量去年約33萬噸,水果總產量為6300萬噸,只佔水果產量的0.52%,華人口大國,每人一斤獼猴桃,這筆數驚人!
因此,作為人人喜愛的新興水果獼猴桃,市場前景十分樂觀,市場潛力很大,巨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友友,你縣種植獼猴桃不必愁銷路,近幾年來,獼猴桃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優質的獼猴桃可銷往全國各地各大水果貿易中心,各地超市等,市場潛力特別大哦!
/
-
3 # 一路風一路景
現在 大家都是聽到,什麼 、什麼賺錢 就做什麼? 不能盲目跟風種養殖,市場總有飽和度 ,總會供大於求 ,您應該選擇,特殊的稀奇古怪的種植,特別適合當地發展需要的栽培種植,調查市場 ,現在什麼品種 ,發展形勢前景?自己能不能耗得起時間 ,資金投入的成比 ?
-
4 # 6059642541李明周
產業的發展,產品有沒有市場。中國是消費大國。關鍵是農產品的品牌,緣色而生態的食品提供給消費者。所以發展獼猴桃種植,立地條件的選定,優值品種的選優是關建。好銷不好消是人的智慧。這就是農民發展產業之道。
-
5 # 駱正興945
盲目的跟風,後果會很嚴重。最好做一個全國性的資源調查,據目前的市場來說,獼猴桃這個東西全國已經很多了。產業化的步伐又跟不上。如果非要上這個專案,那麼就要追求一個,品種,品質差異化。還要有很好的市場策劃,推廣能力。
-
6 # 毛氏部落
你好,這種思維是杞人憂天,純屬多餘。下面解釋原因。
一、生存法則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只要消費群體還在,獼猴桃的消費就在,需求量就在,至於消費你的還是消費他的,那就看你怎麼種植,怎麼銷售的問題,也就是你的綜合競爭力的問題,與種植多少沒有直接的關係。
2、良性的競爭才能提高行業競爭力大家應該有體會的,即使沒有競爭,你的產品也未必賣的好,但是從多到競爭到淘汰,留下的都是行業內有競爭力的,能適應的存活下來。
良性的競爭能提升整個獼猴桃展業的發展,整體的進步,也許就是因為這麼多年我們的溫水煮青蛙,才造就了我們與國際市場的差距,不論在種植技術還是產業配套,有一大截的差距。
二、梳理思路1、樹立正確的觀念
多與少不是政策干預,或某個人可以組織或阻止的,都需要在市場的大熔爐力液化,真正市場需要的,符合市場需求的自然就脫穎而出。
2、市場需求是一個變數
我們國家既是獼猴桃的生產大國,也是獼猴桃的進口大國,但是我們目前不是獼猴桃的生產強國,至於為什麼,在之前的回答中說過,大家應該都明白,即使飽和也是區域性的飽和,總的市場不會出現飽和。
飽與不飽和,不是人為定義的,市場自行會調節。也許有你的這個觀點的人,就是被市場所無形所調節。
3、集中精力搞生產
如果已經種植了獼猴桃就把注意力放在生產上,放在種植上,放在獼猴桃產業的規劃上,摸索如何銷售,怎樣提高銷售,如果還沒有種植,那你就衡量自己是否有周全的種植計劃,從栽培到銷售的計劃是否可行。
結束語:該來的總要來,想幹的拉不住,不想幹的拉也拉不上來。
-
7 # 老易侃品牌
按正常的商業邏輯來說,當一個產品的供過於求的時候,也就是產品銷售困難的時候。不過就你的問題來看,只是一個縣的產量未必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產量。
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品牌是一個很好的抗風險的東西。建議從當下開始,包裝自己的品牌,這樣容易從眾多的獼猴桃中跳出來。
當然還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那樣相對來說容易避免與縣裡統一建立的銷售渠道。
以上意見供參考
-
8 # 果香滿園W
謝謝友邀請,這個問題說不好,市場決定一切。現在獼猴桃很吃香的,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的,你先發展一些。再多,只要科學管理,務出優質果子,會有市場的。就像蘋果一樣,不賣錢的不賣錢,有的地方的果子高價還銷的快。農民只能賭,有時候好好努力還要看運氣。農民難呀!發展不起來的東西值錢,多了就掉價了。祝福你能夠搭上順風車,一帆風順,財源廣進!
-
9 # 果王食品1
獼猴桃種植面積在全國範圍內都屬小眾種植,現在還不到鮮果過剩之說。只是看你地種植的什麼品種?管理投入能否保障?以及其他配套服務咋樣?
-
10 # 手機使用者67044376474
按城市人口算有一半沒吃過,還有一半本來就不喜歡吃水果,產量在增加以後就算吃的人多了價錢也高不那去,不打農藥長的小按個買,果商按斤收,以後就真不好說了
回覆列表
如果該縣在推廣獼猴桃種植,我認為更不要去種,可能會導致面積大,一旦盛產會過剩,市場前景不會很好,另外,即使你品質提高,價格也上不去。
我建議,可選擇適合該地種植的其他水果品種,在周邊縣市沒有的新品種,適當規模種植,用逆向思維去發展名特優品種,可能會帶來效益。希請大家關注,相互交流農產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