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昇
-
2 # 蒼耳子78413762
我不知道這個周圍環境指的點什麼?空氣:水:土壤等自然環境還是社會道德-法律:工作等社會環境。或者指心理上與社會主流意識的脫節?
的確有少部分人在意識上是與社會與普世觀念脫離的。許多年輕人生活在(意識)網路中,平時並不去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也不找物件。除了上班就是宅家。在意識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維範疇中。具體的不得而知。
另外一部分全心在關注自己利益與追逐金錢。並不關心環境等(自然)問題,多數的是從眾心理,反正你們過得,我也過得。這不能講是脫節,而更多的是無奈。比如霧霾,國家的事情,老百姓有何辦法?
真正的避世破紅塵者極少的。厭世情緒多半是由挫折引起。
眾所周知,我們今天的自然環境不容樂觀。大氣汙染,水汙染,食品質量,衣食住行等等問題,都是包圍我們並使我們為之倍受困惑的問題。生活條件好了,但各種突發性疾病,慢性病也接踵而來,我們發現醫院的生意是最好的,每天都有人進進出出,連個停車位都找不到。生活水平提高出行車輛日益增長,城市規劃不合理或趕不上這種步伐,造成街道擁堵,出行都擔心會不會被撞到。這些存在的自然環境你避免不了,那麼就積極改變,尋找出路。想辦法去解決。空氣不行就是買淨化器,飲水不行就買淨水機。積極去了解哪些是對我們的健康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規避這些給健康帶來的風險。
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以前支付寶剛推出的時候,一些群體,包括銀行是不認可的,認為是不會長久的,但現在逐漸靠近和使用它。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迫使你不願改變到積極改變。那麼還有一些你以前不認可的事物,你認為是錯的,但將來是對的,你認為不存在的,也許將來就擺在你的面前。你怎麼辦?躲避?不可能!只能順應發展,不是被迫而是必須。
心理環境。這個就很重要了,自然環境和發展環境都離不開心理環境。現代人因為生活節奏加快,家庭、工作、社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有可能使浮躁、衝動、厭倦、憤怒、消極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有些問題不是心理醫生能解決的。市場經濟下,信用、信譽和信任成了重要的一環。但西方利己主義造成金錢觀至上,造成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罔顧他人,刁鑽圓滑,把這些當成處世寶典。傳統的東西,仁義禮智信,反而棄之如敝屣,如果一個繁華的都市只有高大的冰冷的混凝土建築物,卻展現不出五年來一絲半縷傳統神韻,卻聞不到五千年來一絲一毫傳統文化的氣息,那麼,心中的浮躁喧囂就會影響到自然環境,同時制約發展環境。人是環境的產物。逃避環境,脫軌環境是不可能的。只在網上看到,有人選擇去深山,去了美麗的什麼地方。但那也不叫脫軌逃避,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潛在思維,只不過是從一個環境搬到了另一個環境。
我還是比較欣賞這句話: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於市。無論你身處何種環境,一定要有強大的內心。環境的好壞那都是外在的,如果自己的內心世界,內心環境崩塌敗壞那才是可怕的。即便身處優雅別緻,事事可人的外部環境,你也享受不到一絲樂趣,也不會沐浴到一絲Sunny。人意識形態的轉變會促使周遭環境隨之改變。只有認請環境才能改變環境,要使周圍的環境變好,那就從我們的內心世界改變吧。也只有這樣才會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