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哥雜談
-
2 # 平湖市惠遠針車行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 英雄招納人才,志士選擇明主,這有點像現在某些單位進行的雙向選擇。 好處在於,打破鐵飯碗,有為者有位。很顯然,徐庶徐元直就是一個很善於選擇的人。但不幸的是,本想從此幹一番大事業。卻不料中途變故,改弦易張,搞得徐庶一身本領無法施展,徒令人空悲嘆。 想當年,徐庶先練武,後從文。殺人之後,流落天涯。飢一頓飽一頓,日子過得不舒服。面對天下大勢,徐庶想還是
乾點正事
,一者施展抱負,二者青史留名。但遍觀天下諸侯,能入其法眼者不多。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從來不缺人才,自己去了也顯不出水平;孫權“官二代”出身,視周瑜、魯肅為寶貝疙瘩,沒有引薦,自己貿然去投,未必就會得到重用。剩下來的這些,大多碌碌之輩。自己去混碗飯吃沒問題,只是擔心不能長久。 環顧左右,徐庶就把劉備盯上了。 這人雖然暫時落魄,但來頭大、名聲好,況且正是用人之際,自己去了肯定能得到重用。從來奇貨可居。為了引起劉備的重視,徐庶就換了一種覲見的方式,先是隱姓埋名,接著在劉備經過的地方唱了一支山歌。 這山歌唱得好,直接把劉備的煩惱給唱出來了。 劉備本惶惶落魄之人,見此高人,頓時有了接納之心。一番寒暄之後,徐庶就跟著劉備走了。徐庶細心,臨走之前還不忘試探劉備。看到劉備所騎“的盧馬”,就說此馬妨主,建議劉備轉送他人,等妨死別人之後再騎。劉備一聽,這是什麼話,立即下了逐客令,說你這人不地道,我不敢用。徐庶見此,果然沒看錯人,是個忠厚長者,於是更增強了追隨的決心。 從此以後,徐庶不僅成了劉備集團第一個被招聘進來的專業人士,而且也成了劉備帳前首屈一指的業務骨幹。因為是骨幹,待遇自然不菲。劉備對徐庶是言聽計從,極盡關愛。當然,徐庶也不負眾望,一再將曹軍殺得大敗。 既來之,則安之。老母已死,徐庶再也沒有了掛念。想從此穩下心神,乾點實事。但曹操不擇手段的行徑卻讓徐庶深惡痛絕,走又不能走,留又留得不安心。 以前在劉備集團自己是業務骨幹,劉備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如今身陷曹營,曹操達到了削弱劉備的目的,對自己也沒有以前那麼看待了。曹營之中,有他不多,無他不少。 徐庶脫離了老圈子,也進不了新圈子,只好選擇沉默,一言不發,最終成了曹營中最孤獨的人。 -
3 # 小白推房
首先我要說的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出自於《三國演義》的一個典故。徐庶透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後來後與“關羽降曹”事件演化為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其次,徐庶並不是一言不發,他對曹操發誓的是“一計不獻”,並不是說他啥都不做,啥都不說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到曹操陣營裡面就成為曹操的手下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由於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特殊性,在他的陣營中不僅僅有曹操的手下,還有一大批官職不下於曹操,甚至剛開始官職高於曹操的人,其中的典範就是荀彧,雖然荀彧為曹操做了很多的謀劃,但是荀彧其實是漢朝的官員,並不是曹操的手下。而徐庶也是,在他進曹營以後,是不對曹操獻策、不對曹魏獻策,但是他投降的是漢朝,做的是漢官,和關羽當初投降的方式是一樣的。最後,徐庶在漢朝滅亡後,才開始做了魏官,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官職,首先是右中郎將(東南西北中郎將),在三國時期,因為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成為了中下級軍官,地位是略高於雜號將軍,他的上面還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徵、四鎮、四安、四平、前後左右將軍;再御史中丞,很多人以為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官,而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官職、地位肯定很高,其實不然,三國時期曹魏時期,御史中丞的主要職責是糾彈百官朝儀,並不是什麼大官。因此在諸葛亮率軍北伐之時,聽聞徐庶與石韜官職都不太高,才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第一,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徐庶都算是“主動”來降的。只是因為不肯效力就隨手殺了,如何面對天下人?曹操的陣營裡一大半都是降將,這麼做顯然跟曹操的性格不大相符。第二,按演義來說,就算不能讓徐庶為自己所用,能夠不讓大耳用也就足夠了。曹操的智囊團一大把風雲人物,多個少個徐庶影響都不大。劉備一直在吃缺沒有高階智囊的虧,少了個徐庶影響比較明顯,還好臨走前把諸葛亮推上了前臺。第三,按正史來說,徐庶到後來依然在魏國任職,雖然官職並不是很高(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後來也發出過這樣的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徐庶,石韜)不見用乎?”
-
5 # 小貓遊俠
其實徐庶在曹營那邊 也行了 不吱聲 也不會搶了他人的風頭 不會招嫉恨 不會成眾矢之的 官不大 他也依然賴著不走 也不會被人防備 而且 有吃有住有花 還不操心 還有個公職 挺好的 不像跟著劉備 東奔西跑的 到處吃砂子……
-
6 # 沒事叨兩句
謝謝邀請,徐庶進曹營這事還真不熟,只能從曹操用人的習慣猜測的說,曹操呢是個特別聰明的人,他呢也就喜歡用聰明人,他用的人光聰明還不行,還得知進退明得失,不能是仗著聰明持才傲物,情商特別低。“雞肋的典故”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愚蠢的人才在陌生環境裡顯擺自己的才能,聰明人一般都是先觀察一下,再製定自己的言行,從這樣來說徐庶算是個聰明而且情商高的曹操喜歡用的人。
徐庶進曹營是《三國演義》小說裡虛構的情節,正史上貌似沒有這樣的事記載。
-
7 # 泊圖泊途
劉備曾經謀主徐庶一言不發是不可能的,頂多承諾“不獻一計”。還有不僅是劉備有謀士旁走的遭遇,曹操身上也發生過“某某進某營,一言不發” 的事情,就是曹操手下跑別的集團了,發誓不獻計。知名度比較低,賣個關子,一會說他。
徐庶挺倒黴的,他胸懷大志,“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不甘於平庸,劉備正適合他,不僅是劉備會用人,還因為劉備人才少,後者相當關鍵。
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控制後,他只得去北方,留下劉備在風中凌亂,後記載徐庶官職御史中丞,連蜀漢當時實際掌權者都說,魏華人才多啊!為徐庶感到惋惜。
御史中丞大概就是檢舉官,檢查官這樣的職務,實權視帝王的側重而定,這應該是對徐庶人品和能力的一種肯定,但是重大決策方面,確實見不到他的身影。
這或許也是他當年的承諾。
番外說曹操。
曹操手下一人叫畢諶的(chen二聲),曹操做兗州牧,他做別駕,就是益州張松那個官,張邈叛亂時劫走了畢諶的母親,曹操說:“你走吧,你的母親在叛賊手裡。”畢諶發誓對曹操無二心,曹操感動的哭了出來。
之後歸順張邈。呂布被滅後,復歸曹操。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徐庶應該是一流謀臣,當然前面還有超一流的諸葛亮、龐統、郭嘉等人,徐庶因犯事改名單福,投奔劉備後,幫助劉備打營了幾場戰,得到劉備賞識,同時也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先禮後兵,最後綁了徐庶的老母,徐母一生忠於漢室,為鼓勵兒子忠於劉備,自殺了。徐庶是個孝子,發誓終生不謀一計。這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由來。
曹操之所以花大力氣弄來徐庶,說明徐庶有真才實學,謀得高官是自然的。赤壁之戰時,龐統獻連環計,被徐庶看了出來,但徐看破不說破。龐統為此教徐庶一計,讓其脫離赤壁前線,免去了火燒之災。此後,徐庶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不再提及。真實的徐庶是怎麼樣呢?
曹操追擊劉備時,徐庶母親被俘,不得以歸曹。其在魏國先後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職位不算太高,連諸葛量都感嘆曹操為什麼不重用徐庶。幾年後,徐庶病死。終其一身,在當時波瀾壯闊的三國曆史上並沒有大的作為。但卻留下了一言不發、方寸大亂、身在曹營心在漢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