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官方史料有記載嗎?
21
回覆列表
  • 1 # 今古武陵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萬曆帝令司禮太監李恩,到北京正陽門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帶一,四幡龍袍一,黃牌一,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加封岳飛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嶽聖帝君。」

    詔書原文:【諮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洩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

    同時封關羽、岳飛為帝君,其實這也是關羽首次被朝廷封帝號,和岳飛同時建廟合祀。

    而且因為很大程度是萬曆帝個人的宗教行為,所稱尊號更非諡號,宗教色彩濃厚,所以並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太常寺也沒有接到旨意,和留下官方檔案記錄。

    因此明朝官方並不認可這個帝號,《明實錄》無載,孫承宗《重修漢前將軍關壯繆公祠記》,仍然按蜀漢的諡號稱呼,修廟祭祀,僅在民間開始同時流傳“關帝、嶽帝”之稱。

  • 2 # 時光深處

    正史《明史》中並沒有關於關公封帝的任何記載。《明史·禮志》也無有關祭祀“關聖帝君”的禮制,關於祭祀關羽的記載,在《清史稿》中才出現。在清代,正史對關公封帝有很詳細的記錄。《清史稿·禮志三》記載了清代八個帝王敕封或加封關公為帝與追封關公三代公爵的情況。順治九年(1652)敕封關公“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按照常理,順治應在野史記載的明萬曆四十二年封帝的基礎上加封,而不是另行敕封。但這個卻是新的封號,顯然以前並沒有帝王的加封,傳說中明萬曆四十二年給關公封帝是不確切的。

  • 3 # 小白推房

    關於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在萬曆四十五年,為了振奮民心,關羽被冊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關羽是因為清朝才被尊為武聖人的,認為岳飛才是名副其實的武聖人,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對關羽的冊封從宋徽宗就開始了,他追封關羽為忠惠公,而到了明神宗之時,因為邊患不斷,國力衰退,明神宗為振奮民心,於萬曆四十二年,冊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遣官奉九旒珍珠冠一、玉帶一、四蟠龍袍一,黃牌一面,上書封號一十六字。至京都正陽門廟供訖”。同時,第一次加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部將周倉為威靈惠勇公,並賜左丞相一員,為陸秀夫;右丞相一員,為張世傑。其實,在冊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之時,還冊封了另外一人,那就是岳飛嶽王爺,冊封他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嶽聖帝君”,他們兩人都已經上升為武聖人的高度了,而到了清朝,因為岳飛抗金的緣故(金人為女真族,而女真族是滿人的祖先),取消了岳飛武聖人的稱號,只供奉關羽一人。而且,關於這件事還有另外一個證據就是“三界伏魔大帝廟”的存在,它位於承恩寺以東,與承恩寺一牆之隔,當地俗稱承恩寺關帝廟。該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佔地1450平方米。山門上赫然刻的“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廟”九個大字告訴我們這件事的真實性。

    而關於第二個問題,《明史》應該是沒有記載的,因為《明史》主要記載的是明朝之人及之明朝之事,關於冊封這件事情應該是另有記載的。清朝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關於關羽的“成神之路”有明確的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高犬打獵厲害嗎,三隻杜高能搞定一頭野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