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兜兜會笑
-
2 # 所謂學館
當有一天上面認為你的存在會折損他的利益的時候,就是你被整的時候。
因為人都有自私的心理,不然那是聖人、完人。
劉邦就是做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人。為了自己長久,世代永傳,必須滅了一切妨礙者。
不懂得“柔和”解決,也讓後輩為統治埋下了禍根。
手段之殘暴,只剩下乞丐朱元璋可以與之相比。二人同樣出身卑微
不過,同樣是消除威脅,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就做到很好。
但他這樣做也使得宋朝官員越來越腐敗,機構越來越臃腫。雖然自己兵力足夠強大,卻沒有將帥之人可用。
-
3 # 機械師大地主
劉邦沒有自信,殺害功臣恰恰說明其是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的主子,卻不是個可以同富貴的人,側方面也說明其在馭人之術方面還欠火候,“功高震主”的臣子任何朝代都有,可處理這方面問題最好的還是“秦皇漢武,唐宗宋主”這四位皇帝。這就是為什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裡面竟沒有漢高祖劉邦的緣故。
-
4 # 南朝居士
劉邦殺了哪個功臣?異姓諸侯王?那是功臣?那些只是盟友而已,也不是臣子,而且獨立的王。
何為諸侯王?有王,就是封建,“封邦建國”,建國,懂嗎?他們是半獨立國家,不是自己臣子,那快土地也不是自己的,
王國內的軍隊、官吏、賦稅、土地、人民,都是諸侯王私人的,(當然,大漢派了個人擔任諸侯王丞相),其他的呢?有人民、有賦稅、有軍隊,你說你是皇帝,你能容下?
康熙滅三藩,被稱為“聖祖”(祖有功而宗有德),說他開疆拓土,到了劉邦就是殺功臣,三藩不是滿清的功臣?
而劉邦封的143個侯,有哪一個被劉邦殺了?
-
5 # 文史垂釣
劉邦和朱元璋在這點上很一致。為什麼他們要殺那麼多功臣。主要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第一,擔心自己的權力和皇位不穩定,被人奪權。這些功臣要麼手握兵權,要麼政治上能呼風喚雨,能力極強。如韓信手握重兵,劉邦一直擔心他謀反,所以必須除之心安。蕭何,政治上太有才能,萬民景仰,有點渲賓奪主。後來,蕭何因看到一大批跟隨劉邦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被殺,意識到危險,就想了一招:強徵百姓土地,加重賦稅,一時有些民怨。有人攔住劉邦告蕭何。劉邦大怒,準備殺了蕭何。轉念一想:蕭何在百姓心中已不行了,沒必要去殺他了。而彭越最慘了。被剁成肉醬。
第二,天下己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第三,呂雉弄權,需要殺掉那些阻礙自已的權臣,借劉邦刀殺殺人。
-
6 # 慕良論史
嚴格來說,劉邦殺功臣不多。細數下來有韓信、彭越、英布三個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這個邊將,其他基本沒有了。
我的看法是這些人對於劉邦來說該殺,不是他們功勞多該殺,而是他們幹了該殺的事。
就以最冤枉的彭越來說,鴻溝之盟後,項羽已經是強弩之末,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計劃調動韓信和彭越的隊伍合圍項羽,以求全殲之。可是韓信和彭越這兩是裝傻充愣,不管劉邦怎麼派人去說就是不出兵。這是什麼?這叫擁兵自重。你說他們的做法放在哪個朝代能善終?
再說名氣最大的韓信,和彭越乾的好事上面說了,關鍵他更狂。劉邦要抓鍾離昧,韓信敢把人藏自己家養起來。鍾離昧是什麼人?項羽手下大將,韓信養這種人想幹嘛?再後來,韓信竟然方面說劉邦只能帶十萬兵,而自己是多多益善,這就過分了吧。恨得劉邦直接說你這麼能怎麼被我抓了?韓信又賣萌的說:陛下不善將兵,善將將才把事情糊弄過去。你說你要是皇帝,碰到這麼狂的人你怎麼辦?
英布和陳豨更是直接起兵造反了。劉邦問英布:天下初定,何苦造反呢?英布說:我想當皇帝了。這就是擺明作死啊。
所以說實話,劉邦殺得功臣並不多,而且都有他的道理!
-
7 # 鳶飛九天2018
劉邦殺功臣,確有其事,如韓信、英布等開國大將紛紛被殺。對於開國皇帝殺功臣的現象,大家通常批判居多,比如認為劉邦、朱元璋等等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心胸狹隘,容不得功臣,“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
但對於開國皇帝殺戮功臣的行為,不能單方面的去考慮,大家同情被殺的功臣,往往覺得因為他們是失敗者,先天容易得到同情。
首先,作為跟隨劉邦起家或中途加入的開國功臣,他們親眼目睹著劉邦從一個小混混兒成為皇帝,他既沒有“天命”,也並不“神聖”,不過是能力加運氣罷了。而能夠在亂世中混成開國功臣的,沒有一個能力和運氣差的。因為能力,運氣差的早已死在戰亂裡。
因此,功成名就,封無可封,位極人臣卻又手握重權的功臣們會不會想:“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當如是?”再進一步?我想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恐懼這種行為並試圖將它扼殺在搖籃裡。
其次,無論是皇帝還是功臣,他們都是統治階級,無論是皇帝殺功臣還是功臣造反,都屬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功臣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功勞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因此驕傲自滿乃至驕奢淫逸都很尋常。平定戰亂建國後的劉邦,希望國家休養生息,但是往往這些功臣們不知收斂,給了劉邦以藉口。
最後,打天下不等於坐天下。打天下時,劉邦為了籠絡功臣們,往往表現得十分平等和親切。但是坐天下後劉邦需要一言九鼎,需要功臣們的絕對服從,而往往習慣了打天下時平等的功臣們,不能適應或不願意改變。
他們認為劉邦的天下是由他們打下來的,他們功高勞苦,理應得到特權。這與劉邦治理天下的政策相違背。自然得不到劉邦的容忍。
-
8 # 青言論史
怎麼看?說實話,劉邦殺的人真的很少,也就三個,而且真正死在他手裡的只有英布和彭越,韓信是被呂雉殺掉的。更何況這三個人不能算功臣,從地位上看只是他的盟友而已,哪怕是韓信,也是如此。
搞清楚這個問題,那麼“劉邦殺功臣”這個問題就好解釋了。劉邦並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人,蕭何、陳平、張良等一系列和他出生入死的功臣沒有一個意外殞命的,陳平和周勃、灌嬰還是此後幫劉家子孫重奪大權的功臣。因此,說劉邦不信任他那幫沛縣出來的老哥們兒,不現實。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們呢?原因很簡單,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這些異性諸侯王,雖說在劉邦奪天下的時候也立有一些功勞,但是在得天下以後,他們的身份是王,而且是手裡有地盤有軍隊的王,這就無異於在漢朝國境內獨立了幾個國中之國了。
所以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以及劉家的長期統治,劉邦必須弄死這三個異姓王。但是他也實在只弄死了這幾個諸侯王,就連那個曾經和他關係極好後來又背叛了他的盧琯,他也沒對其家人下什麼狠手。只是出於政治目的,必須弄死他們幾個王而已。
-
9 # 泰山7001
劉邦殺過一些功臣,絕大部分都是異姓諸侯王,韓信、彭越、英布,也包括像陳欷這樣的大臣,總體來說,劉邦殺功臣就是兩個原因:一是謀反,或者說認為其謀反;二是剷除異己,一家獨大。
高祖劉邦雖然沒多少文化,也沒有深厚的貴族背景,但其眼光、膽略絕非同時代其他頂尖人物可望其項背。在我看來,也只有始皇帝能和他的亭長有共同語言,尤其是在國家制度建設上,二人可惺惺相惜。
在劉邦和秦始皇的設想裡,國家就應該是大一統的帝國制,其下各級官吏由中央政府指派。但是囿於當時時代、人文背景的限制,這一先進思想不能得到普遍接受,因而始皇帝吃了一隻螃蟹就被噎死了;劉邦更聰明一些,他一國兩制,既有異姓諸侯王,也有中央集權,慢慢來,一步步的演化,逐漸的將諸侯王的土地納入到直接管轄的範圍內。
在這樣一種策略之下,中央政府勢必會和異姓諸侯王們產生衝突。威脅小的,能力差的諸侯王就被各種原因或罷免,或逼走,如趙王張敖,韓王信這些人。那些能力超強或是與自己本無從屬關係的則找茬殺掉,像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不管他們是否真的想造反還是被逼無奈亦或是無中生有,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從肉體上消滅之,真正的做到一家獨大,天下唯一。劉邦與大臣們一起搞的白馬盟誓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非劉不王,非功不侯,誰還敢違背這兩條,天下可共擊之。
-
10 # 靜夜史
這可以算作劉邦為新王朝做的一次洗牌。
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屢見不鮮,前有越王勾踐幹掉文種,後有朱元璋幹掉大部分功臣。相比之下,劉秀和趙匡胤就顯得溫和和人性了太多。
文臣武將跟隨者劉邦打天下,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選擇劉邦站隊,無非是一次豪賭和投資,他們的目的無非是在劉邦建國後能夠獲得一個開國功臣頭銜,自己及後代能夠享受榮華富貴罷了。
如果單單是想要榮華富貴也就罷了,但是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
1、文臣武將戰鬥力爆表,功高震主威脅皇權
這是劉邦屠戮工程的最直接動機,跟隨劉邦打天下,毫無疑問劉邦可以鎮住他們,但是劉邦總會老,遲早會駕崩,如果後繼者無能,那麼這幫臣子誰可以鎮住?君不見,劉邦繼位上朝時,下面大臣動不動就拔刀亂砍,場面一度很難控制,史料記載“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要不是儒生孫疏通改革禮儀,劉邦還不知道要鬱悶多久。所以本著為孩子未來考慮,劉邦希望這些功臣死在自己前面,省得禍害大漢的未來。
2、外戚和功臣的激烈鬥爭
韓信是被呂后等人幹掉的!可以說韓信成為功臣與呂后鬥爭的犧牲品。
縱觀漢朝四百年的發展,外戚專權始終是漢朝政治的一大特色。根據《亮劍》中創始人對團隊未來的深刻影響來看,正是劉邦和呂后的關係影響了大漢未來的走向,從呂后亂政之後,外戚專權愈演愈烈。
外戚上位,除了猛踩劉邦同姓王,更要對功臣大開殺戒。因為功臣們絕大多數都是擁護和認可劉邦的,換句話說,他們心中的正統思想使他們容不得呂后等外戚奪取劉邦的勝利果實,因此他們和外戚的鬥爭也更加激烈!
呂后之亂最後也是被陳平等功臣搞定的。
3、劉邦出身草莽,性格敏感狹隘,眼界粗鄙短淺
後人說起楚漢相爭,無不感慨項羽的功敗垂成,鄙視劉邦用不光彩手段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隨著漢朝的建立,宣告了軒轅氏數千年來的貴族政治走向了終點,平民出身的劉邦成為皇帝家族的新成員。
不過雖然劉邦做皇帝了,但草根出身的他不可能一下子擁有貴族的胸襟,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在平民時期的性格習慣不可避免地會在以後的生涯中得到恢復甚至強化,這一點在朱元璋身上也有體現。
加上劉邦的眼界不夠長遠(如想著恢復分封制),所以做出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1 # 三日軒主人
首先要明確的是,劉邦的目的不是殺功臣,而是對“異姓王”這一爵位的擔心,而客觀的說,有封地有實權的“王爵”確實是對中央統治極大的威脅,要知道,這些王爺有封地,有子民,有軍隊,絕對是國中之國的存在,當一個王朝的統治者比較強勢的時候可能還能夠順服,一但朝廷比較弱勢或者遭遇變故,這些土皇帝勢必要攫取更多的權利,對朝廷造成威脅。
所以,劉邦的做法包括後來晁錯的削藩,漢武帝的推恩令都無可厚非,如果不這樣做,漢朝很可能成為又一個短命的王朝。
-
12 # 翻滾吧腦洞君
奇聞異事蒐羅天下故事,我為皇帝代言。楚漢爭霸時韓信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劉邦的頹勢,攻必克戰必勝,最後垓下之圍徹底擊垮項羽,可以說是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做皇帝后,對韓信一直猜忌,先是奪了他的兵權,然後降了它的官職,最後還是不放心,索性就將其殺了。
韓信臨刑前發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
這句話也成了古往今來無數謀臣良將的寫照,理政大臣文種,戰神白起、變法功臣商鞅、軍事奇才吳起、開國功臣徐達等等等,無不是被當朝皇帝所殺。為什麼這麼多皇帝喜歡殺功臣呢?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點:
一、皇帝的自卑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有些人總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長的比自己漂亮,文采比自己斐然,談吐比自己風雅、出身比自己高貴等等,只要是別人比自己優秀的自己通通看不順眼,看不順眼咋辦呢?殺,誰讓我是皇帝呢。
二、皇帝的害怕
好不容易做了皇帝,我能讓任何人威脅到皇帝寶座嗎?絕不可能!哪怕是傳言也不行!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大將軍你不是功高震主嗎?你不是威望很高嗎?你不是還能走的動嗎?你不是很忠心嗎?那請你為了我能安心,為了我能睡好,為了我兒子的皇位,去死吧!三、皇帝的威嚴
雖然打仗時我和你們一個炕上睡,一個鍋裡吃,你叫我哥,我叫你弟。但現在你也太囂張了吧,朝堂之上還是哥弟稱呼,走路還是和我並肩齊走,見面也不下跪,你當你是誰呀,我跟你熟嗎?我現在可是皇帝,天之子,你們都要匍匐在我的腳下。你既然毫無規矩,那就去死吧,也讓別人長長記性,這樣的大功臣我都敢殺,你們這些螞蟻以後就規矩點吧。
-
13 # 文星7815505
“打天下靠的是武將,治天下靠的是文臣”,可是先有打天下,才有治天下。打天下的時候武將是難能可貴的,誰都想自己身邊有大量的能征善戰的將帥,可是開國以後這些將帥就成了每一個王朝的一塊心病。不同的朝代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處理這些功臣的方式,宋朝的杯酒釋兵權,明朝的貪汙案,清朝的八旗制度……劉邦作為第一個由農民出身的帝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他絕對有著自己自卑心的體現,當然也有著長遠目光的見識。打敗項羽之後,他似乎是沒有了敵人,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可是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王朝走的更加長遠那是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第一要考慮的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陳勝吳廣的金典臺詞,劉邦正是透過造反改變自己的命運,王權的誘惑那是不可抵擋的,劉邦稱帝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對於那個時候的人來說已經是知天命的時段了,如果不能採取措施,有誰能料定將來的某天會有人興兵造他的反。因此他需要解除其他有武裝的人,那麼誅滅異姓王將是他接下來所有工作中必須做的一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劉邦是小人,打天下的時候跟人稱兄道弟,當上皇帝以後卻又“狡兔死走狗烹”了。如若不然,該如何處理?像周朝一樣,分封土地給每一位功臣?那樣在不久的將來又會出現長達幾百年的“戰國”。秦朝,?那是他內心中最不願效仿的一個朝代,短短十幾年便將帝國大廈崩潰了。如果他活的長久一些,像宋朝那樣杯酒釋兵權?可是他所面對的異姓王都不是那麼容易聽他的話,更可以說在很多時候這些異姓王在心底就沒有真正瞧得起劉邦。所以只有剷除掉,使得朝廷一心,才能讓王朝走的更加長遠。
回覆列表
劉邦快冤死了。講真,兩漢開國的皇帝,劉邦、劉秀再加三國蜀漢的劉備都不太喜歡殺人。比之後來唐太宗、洪武帝等等,漢高祖在這方面差遠了。
劉邦殺的功臣主要是異姓王。漢初封了7個異姓王,6個對西漢中央王朝有直接威脅。劉邦之所以要封這些人是沒辦法。翦伯贊在《秦漢史》裡說:“這種封拜,不過是對於同盟軍的佔領,予以承認而已。實際上,上述諸人,封亦王,不封亦王也。”七人中,被殺五,倖存一,長沙王吳芮因為忠心且沒啥實力,一直活得歡蹦亂跳。剿滅異姓王實際上是楚漢戰爭的收尾工作。
漢初封的137位列侯中,以謀反罪名誅殺的只有2人。一個是陽夏侯陳豨,一個就是淮陰侯韓信。陳豨於漢高祖十年九月公開反叛,自立為王,兩年後被樊噲宰了,這叫平叛,不能算殺功臣。只有韓信是劉邦活著的時候被被殺的,但韓信的下場只能說咎由自取。
對比一下朱元璋,藍玉案、胡惟庸案動輒幾萬幾萬的殺,跟老朱打天下的功臣一半死在他屠刀下,大明朝不一樣挺了300年,這又找誰說理去?
太祖說過,劉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人家劉邦7年時間從鄉派出所所長進化成皇帝,絕不是靠飛鳥盡良弓藏這種下三濫手段坐穩天下的。試想劉邦連項羽的大多數親屬部下都放過了;為了穩定人心,連自己仇人雍齒都封了候;對他有恩的項伯、酈食其的弟弟兒子、周苛的堂弟兒子以及當年跟他打天下的老鄉50多人各個封侯拜相;甚至,他家鄉豐沛的父老鄉親終有漢一朝都不用交賦稅……這算哪門子忘恩負義?跟著這樣的老闆才真是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