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盒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諸葛是複姓,本姓葛,因遷居時本土已有葛姓,故稱“諸葛”。較正式的說法來自秦末葛嬰,漢武帝封其後人為諸縣侯,子孫遂改姓諸葛。

    我們拋開《三國演義》中的文學形象:“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魯迅語),正史中的諸葛孔明與上一節所述,相差無幾,形象完美而高大。首先,長的很帥,稱的上“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三國志》載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漢代一尺約為現代23公分,可知諸葛亮身高1.84米,比曹操(身高7尺)高出20多公分,無論古今,他都是大帥哥。當時諸葛亮的許多同僚仍然健在(比如譙周),經常談到他,所以陳壽的記載是可信的。“容貌甚偉”,絕不是一般的帥,顏值相當的高。其次出身世家。諸葛亮出身琅琊望族,祖上諸葛豐是西漢司隸校尉,父親任郡丞,他的叔父為郡守,是官宧世家,家教良好,他和兄長諸葛瑾、族弟諸葛誕分別在三國曆職顯赫。第三學問淵博。諸葛亮天資聰穎,博覽群書,學識深厚,幾乎是個“全才”。劉備三顧之前,其學識才華即備受推崇,有“臥龍”之稱,其出山之後的功業,證明了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八陣圖)、外交家、發明家(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文學家,歷史記載,他還是優秀的書畫家、音樂家。諸葛亮“明其大旨”的讀書方法,經常被後世讚賞學習。第四品德高尚。諸葛亮用法公平,清正廉明,勤勞政務,忠貞不渝,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被世人敬仰的主要原因,乾隆皇帝譽其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

    乾隆皇帝這樣說,主要是從忠和公兩個方面,讚美諸葛亮的政治品格,作為帝王,很顯然他非常渴求諸葛亮這樣的賢臣良輔。從蜀漢創業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諸葛亮的決定性作用。應該說,劉備在三顧茅廬訪到諸葛亮之前,仍然在“黑暗中探索”,隆中對話使他撥雲見日,找到了戰略方向,才有了清晰的奮鬥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蜀漢是諸葛亮規劃創立出來的,應該更準確些。先主劉備在他人生和事業的鼎盛之時,御駕東征,兵敗身死,將弱國幼子託付於他。他只用了五年時間,睦鄰安內,百廢俱興,舉國大治,不僅恢復了元氣,第六年即能出兵北伐。諸葛亮治蜀,法制與教育並舉,“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可以和歷史上任何盛世相媲美,確屬“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軍政大權集於一身,權侔人主,能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對劉氏竭盡股肱之誠,效忠貞之節,與王莽、司馬㦤、劉裕、楊堅等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應該是被後世廣泛讚賞的主要原因。

  • 2 # 唯美內涵短片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是若論第一謀士則郭嘉當推首位!郭嘉,字奉孝,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1、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2、賈詡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在魏國屬於非常厲害的謀士,他一開始是董卓手下的謀士,董卓死去以後,他又給李傕,郭汜出謀劃策,進攻了長安,李傕他們失敗以後,賈詡又成為了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經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了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時候,他勸張繡輸給曹操。賈詡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非常厲害的軍師。

  • 3 # 詩詞與美文欣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謀士一般是指那些沒有在朝廷做官的知識分子。在稱呼上,謀士也可以被稱作“門客”、“軍師”、“幕僚”等。就謀士這份職業的崗位要求,主要是為自己的主公或者主人提供智力支援,也即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甚至在必要情況下,謀士要用生命來回報主人。

    在三國時期,動亂的天下不僅需要強硬的軍人將領,也離不開謀士的出謀劃策。在筆者看來,謀士這個行業的工作者,首先要為自己做好謀劃,然後才能替別人出點子。好比一個算命大師連自己的命運都測不準,那也就沒有必要去忽悠人了。進一步來說,謀士先從具體的戰事開始謀劃,逐步上升到一個地區的戰略規劃,最終達到謀取天下的境界。

    對於三國這個生產謀士的年代,賈詡無疑是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那一個。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永漢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不久,牛輔遣李傕、郭汜、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向孫堅,在梁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

    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後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計程車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拜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

    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賈穆襲爵。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賈詡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荀勖: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裴松之:①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程式設計、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②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遊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李嶠: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

    李翰:陸玩無人,賈詡非次。

    白居易: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何去非:“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賈翊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

    蘇轍:公不用其計,以兵入吳境,遂敗於赤壁。夫詡之所以說曹公,則李左車之所以說淮陰侯,使乘破趙之勢,傳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時,孫氏之據江東已三世矣。國險而民附,賢才為用,諸葛孔明以為可與為援而不可圖。而曹公以劉琮待之,欲一舉而下之,難哉!使公誠用詡言,端坐荊州,使辯士持尺書結好於吳。吳知公無併吞之心,雖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陳亮: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蕭常:董卓,國之賊,天下所共仇,而詡為之報怨。東京之亡禍,根於此。及辭李傕尚書之命,則以朝廷為解,是欲以虛辭蓋實,惡將誰欺邪?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皆一時之人傑也。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慧自效。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郝經: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

    陳普:崩奔堯後一孤兒,蹠狗成群共肆欺。賈詡未設曹操日,自為漢賊已多時。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瀕死不悔,不盡其用不止者,張子房、荀文若、賈詡之流是也。

    朱明鎬:賈、荀合傳,尤為不倫,賈詡為傕、汜謀主,身代董卓,報仇元兇,甫夷逆禍重結,致使行在兩辱,郎官採穭,閱《獻帝本紀》,髪恆上衝,則賊漢者文和,忠漢者文若,忠逆同區,何以垂訓。

    王夫之:迨於子桓之世,賈詡、辛毗、劉譁、孫資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

    韓慕廬:文和周旋群雄,晚歸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機速過人,故能不受牢籠。

    王鳴盛:賈詡地望無可言,然觀其處父子之間,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則尚優於諸人,離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

    何千里:詡之識略,實蓋一時。

    何焯:養威持勝之善謀。

    王士禛:餘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溫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

    獨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陳元龍、賈文和之流皆一時之魁奇俊傑也。

    易中天: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曾經作為亂賊董卓部下的他,在董卓去世後,成功策動了李傕、郭汜攻打長安城,逼迫呂布逃離。在李傕等人遭受重大失敗的前提下,賈詡不僅成功自保,而且成為了另一大軍閥張繡的謀士。在還沒有歸順曹操時,張繡藉著賈詡的計謀,痛擊了曹阿瞞兩次。在官渡之戰前,賈詡預料到袁紹必將敗於曹操,於是勸說張繡向曹操投誠。

    官渡之戰的時候,賈詡是少有的主戰派。赤壁之戰之前,賈詡則反而建議曹操不要急於出征。結果,這兩次戰役的一勝一敗,和賈詡之前的預測相一致,也為自己在曹操面前加分不少。當曹操和馬超大軍殺得難解難分時,又是賈詡的離間計幫助曹操奠定勝局,從而拿下關中並統一北方。

    後來,由於間接幫助曹丕成為曹操的世子。在曹丕登基並論功行賞的時候,賈詡被提拔為掌管軍事的太尉之職,爵位魏壽鄉侯。在曹丕糾結是先攻打蜀漢的劉備還是東吳的孫權時,賈詡高瞻遠矚的般提出了休養生息,再行征伐的方案。但是急於求成的曹丕沒有聽進去,從而在伐吳戰役上吃了癟。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就謀士來說,賈詡歷任幾位主公,不僅沒有被貶低或者引來殺生之禍,反而官位越做越高,在這一點上,張昭、田豐等人顯然不如他。相對於過勞死的諸葛亮、郭嘉,活到七十七歲的賈詡,無疑技高一籌。至於死於非命的周瑜、龐統,就更不能和賈詡相比較了。簡而言之,智謀處事一流,而且又能善終的謀士,筆者只服賈詡。

  • 4 # 狸想書齋

    三國時期將星璀璨,人傑輩出,在談賈詡能否稱得上一個頂尖的謀士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三國著名的其他謀士。荀彧 (字 文若)人物介紹: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生平事蹟: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郭嘉 (字 奉孝)

    人物介紹: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以上是曹操麾下兩位謀士的介紹,一為“王佐之才”,一為“世之奇士”,無論是在歷史上的評價與功績上都屬於三國時期的翹楚,那麼賈詡的人生軌跡又是如何的呢?賈詡 (字 文和)

    人物介紹: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那麼對於這三位謀士,雄才大略的曹操又是怎樣評價?我們分別看一看

    曹操評價荀彧:吾之子房也。

    曹操評價郭嘉: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曹操評價賈詡: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曹操對於賈詡的評價很有趣,翻譯過來就是:能夠讓我以信義道德名揚天下的人,正是先生你啊。

    我們都知道,曹操徵宛城,後來張繡反叛致使典韋戰死,曹昂、曹安民死於亂軍之中,當時張繡的謀士就是賈詡!後來賈詡投於曹操帳下,我們曹老闆這句話就顯得很有趣了,我以德報怨,接納與你,如此天下人就能看到我的胸懷和氣度!

    曹操不是聖人,他是一位奸雄,他想殺賈詡麼?心中肯定是想的,但是當時的曹操要收天下人心,就不能殺賈詡。

    賈詡此人,陳壽評價其為“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長安之亂,宛城之戰,官渡之戰,渭南之戰......這幾場戰役是賈詡比較出名的參與的戰役,赤壁之戰和後來曹丕的出征,都未被採納他的建議。

    所以,賈詡的謀略無可置疑,這在他前期長安時期就能看出,但是在進入曹魏集團之後,賈詡出彩的地方少了,為什麼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賈詡善於自保韜光養晦的策略。

    “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這句話說得很精闢,對於洞察人心揣度君主的心思,賈詡的能耐無人能比。

    正是由於這一點,賈詡在曹操手下為官的時候,總結起來就是:善於藏拙自保,自身有一流謀士的手段與韜略,卻往往不能施展全部的本事,可以說是遺憾,但是正因如此,賈詡方能善終,其子孫也受餘蔭享有富貴百年~

  • 5 # 金卯刀007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英才輩出,名臣猛將燦若繁星,自繼春秋戰國以來人才噴湧的時代。

    縱觀歷史,凡成大事者,皆離不開人謀和計策,三國亦是如此,出現了一大批極具戰略、軍事、政治眼光和智慧的謀士,鼎鼎大名的就有臥龍、鳳雛、家虎、鬼才、幼麒、毒士等等。

    自古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謀士們同臺競技,各為其主,本沒有高低之分,更何況三國謀士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古人智力也無法測量,所以就沒有絕對的第一。

    如果我們以《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發生事件為主要依據,文學作品形象和後世推崇程度為輔,結合同時代人物的評價,著重以謀士的本領即“專業能力”為考量標準,試著從戰略眼光、戰術制定、事件預測和判斷能力、歷史成就四方面來入手分析和比較,三國謀士“相對第一”人選如下:

    一、戰略規劃(縱覽天下動向,審時度勢的能力)

    第一名:諸葛亮

    代表作:隆中對-提出“連吳抗曹,攻略荊蜀,三分天下”

    第二名:荀彧

    代表作:提出“奉天子以令諸侯”

    二、戰術制定(根據戰場形勢出謀劃策的能力)

    第一名:荀攸

    代表作:平張繡,滅呂布,破文丑,燒韓猛、官渡之戰-四勝說。曹操曰:“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三、預測判斷(對事件走勢的預測和對環境、形勢及人心的判斷能力)

    第一名:郭嘉

    代表作:1、預測孫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看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2、官渡之戰:十勝十敗論、北征烏桓、緩攻袁紹二子

    第二名:賈詡

    代表作:裹挾漢帝、勸降張繡、離間韓遂、擁立曹丕

    四、歷史成就

    第一名:司馬懿

    代表作:奪取曹魏權力,為司馬家族統一三國、開啟晉朝搭橋鋪路。

    一句話總結:三國謀士沒有最厲害,只有更厲害!

  • 6 # 老白的歷史課

    三國第一謀士爭議太大,不敢妄言。

    但曹魏第一流謀士首推郭嘉,苟彧,賈詡。

    苟彧有大局之觀,識人之明,總攬後方,有蕭何之能,以正破敵。郭嘉深謀遠慮,臨敵制變,料敵先機,有張良之謀。賈詡人老成精,謀劃見機,過於范增之險。

    要論謀士,賈詡自然排得上號,毒士之名不是白來的,不過賈詡善於自保,感覺其才未能盡出。

    賈詡一生最會用勢,借段熲之勢,威嚇叛氐,得以存活,同行之人皆死。

    董卓之死,獻計李傕,郭氾,擁眾攻長安,導致天下大亂,觀其言行,只為救命之計,感覺賈詡是完全的利己主義。

    投靠張繡,立馬讓小張變成最難啃的骨頭。後借張繡之勢,投靠曹操,看得清天下大勢,可惜難對主公掏心掏肺。

    投靠曹操亦受重用,官渡四勝論,與荀彧相似,、潼關離間計,立嗣勸言都很得曹操欣賞。

    但賈詡志在自保,退無深交,不喜名聲,但天下人談論智者都推崇於他。

    賈詡老謀深算,謀士中也屬天下一流,應勢而起,享名天下,簡直不要太牛,但我感覺他仍有保留,非曹操問計,不會主動開口,應該是怕功績太高惹別人嫉恨,不僅毒而且圓滑的很!

    第一謀士個人傾向太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其實看大家扯嘴皮子也挺開心的!

  • 7 # 湘水微波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各路梟雄身邊的一流謀士就有一大幫。如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鬼才郭嘉、毒士賈詡等等。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誰是第一謀士真還難說,各有各的眼光。我心目中的第一謀士是荀彧,一個才幹非凡又不失原則的人。但此問答中暫不提及,題主要問的是賈詡。

    說到賈詡,同樣也是一流謀士,他有很多獨具的特質。

    一、獨到的毒士謀略

    早年王允用貂蟬作連環美人計,終使呂布殺董卓,朝廷得到了暫時的安定。董卓餘黨李傕、郭汜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但王允大赦天下獨不赦李傕、郭汜。

    當時李傕郭汜準備逃亡,作為謀士的賈詡說,你離開了隊伍又能逃多久,他馬上為李確獻上一條毒計:先散佈謠言說王允要屠殺西涼軍民,引起恐慌,然後讓李確郭汜乘機擴充軍隊,聯合張濟樊稠殺向長安。

    僅這一條毒計,使李催郭汜攻破長安城,造大多朝臣被殺,王允被滅族,長安民眾十室七八空,其慘烈無比。

    二、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李傕郭汜失敗後,賈詡投靠了張濟的侄子張繡。曹操征討張繡,但袁紹乘機襲擊許都,曹操只得退兵。張誘率軍欲追,賈詡制止說不可追,追則必敗。張繡不聽率軍追擊,結果大敗。張繡回來面對賈詡說,不聽你的勸果然敗了。賈詡說再去追擊必勝,張繡猶慮,賈詡一再鼓動,張繡追擊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後張繡問他為何能料敵如神,賈詡說,曹操並未失敗就撤退,肯定後方出了問題,是有秩序撤退所有重兵佈於後掩護,所以追擊必定會失敗。但曹軍獲勝後,曹操不再重兵在後,而是在前開路,後面軍隊弱而且缺少警惕,所以追擊就獲大勝。張繡聽了非常欽佩。

    這雖然是一場小規模戰爭,在歷史上也算得上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典型案例。

    後來張繡兩次反曹兩次降曹,每步都在賈詡的策化中,張繡言聽計從居然安穩如泰山。張繡投降曹操後參與了官渡之戰,後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賈詡成了曹操的重要謀士。

    三、顧左右而言它

    曹操晚年對兒子繼承問題進行了長時期考查,但一直不能確定。這一類問題對外人來講十分敏感,誰都不敢進言,怕將來惹禍。曹操私下徵求賈詡意見,賈詡故意低頭思考不作回答。曹操不高興了,問他在想什麼,賈詡回答說我在想袁本初和劉景升的事。曹操一愣,馬上哈哈大笑。

    原來袁紹和劉表在子嗣上立幼不立長,造成了兄弟相殘,最後徹底滅亡。賈詡不作明言只作暗示,看似什麼都沒說,其實意思全部都表達了,顧左右而言它,意在言外,可謂典型的老狐狸。

    後來曹操果然立了曹丕為世子。

    賈詡叫毒士還與他的眼光獨到有關,他總是在最複雜的情景中找到最佳的位置,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8 # 微客阿樸

    三國時期,謀臣輩出、智將如雲,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動一動腦筋江山易主,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這個“頭腦風暴”席捲的時代,賈詡因為把握大勢的犀利眼光、尖銳獨到的戰爭策略,成為始終屹立朝野的常青樹,名動四方的一代“毒士”。想客觀評價他的實力和排名,必須要弄清楚賈詡到底“毒”在哪裡。

    1、賈詡的“毒”,表現在高超的保命本領和對別人生死的漠視。亂世之中,人命如同草芥。賈詡早年因病辭官回家,路上被叛亂的氐族俘虜,眼看就要成為蠻夷的刀下亡魂,命懸一線之際,他想出一番說辭,自稱是太尉段熲的外孫(段熲是威震西陲的戍邊名將),段熲知道後一定會不惜重金來贖人,這番話唬的氐族人不敢輕舉妄動,權衡得失後只能放人,而同行者全都殞命。這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穩和隨機應變的機敏,實在是不可多得;但他只顧自己,眼看著同行人命喪黃泉,自私冷漠由此可見一斑,哪怕他多說一句“這些人都是段太尉的家奴”,興許也能挽回幾條性命吧,而對蒼生性命不屑一顧,賈詡幹了不止這麼一回。董卓兵敗之後,賈詡作為李傕郭汜的謀士,聞聽王允要清算董卓餘黨,他獻計散佈謠言,說長安要把涼州斬盡殺絕,李傕郭汜遂放棄逃跑計劃,轉而一路收束殘兵、擴充軍備,殺進長安,一時間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長安城每一個冤魂,都有理由向賈詡索命,賈詡步步高昇,腳下踩的是長安無辜百姓的森森白骨。

    2、賈詡的“毒”,表現在一生智計萬端,卻從未盡心輔佐過一位主公。三國裡講到不忠不義,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呂布,那個被曹操下令勒死買白門樓的三姓家奴。同樣見風使舵、朝三暮四,賈詡侍奉的主子更多,換主子如同換衣服,卻屢屢能在大廈傾倒之時逃出生天、另攀高枝,不管輔佐誰,都被奉為上賓,這種夾縫裡求活的功夫令人歎為觀止。輔佐董卓,他眼看董卓自封相國,目無君上、禍亂宮廷,也未曾勸止,任由他活活把自己作死。看來,只要自己脖子上還有腦袋,能少操一份心是一份心;輔佐李傕郭汜,不過是失去董卓這個靠山之後,臨時找的職業跳板和護身符;輔佐段煨,認識到自己已經被主公猜忌,一言不合、另謀他路,投靠張繡麾下,既保住了自己,更保住了家眷,再次展示了“變色龍”一般的生存技能;輔佐張繡,面對曹操突然撤退,因時而動把握戰機,把曹軍後衛部隊打的七零八散,最後勸張歸曹,很可能是看到曹操愛才,為自己以後跳槽做準備;最後輔佐曹操,雖然在擊敗袁紹的作戰中偶有建樹,但最讓後人記住的,還是他擁立曹丕的故事,與其說立太子,不如說立自己,立的是自己能在新皇登基後繼續安享榮華富貴,立的是封妻廕子、澤被後世。賈詡終年76歲,在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三國時期,那可是不折不扣的長壽翁了。

    3、賈詡的“毒”,表現在與同時期傑出謀士的情懷抱負相比,差距巨大。同樣作為曹操的良佐,郭嘉可謂殫精竭慮,官渡之戰、北征烏桓、十勝十敗之論、緩攻袁紹二子,每一條計策足以攪動乾坤,可以說,助曹完成統一大業,就是郭嘉念茲在茲的價值追求,也可能是因為勞神過度,導致英年早逝。為了工作而搭上性命,這樣的虧本買賣,賈詡絕對不幹。再說荀彧,荀彧最擅長內政,大軍前線作戰,他把後方打理得井井有條,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最終功高震主,為曹操所忌,憂鬱而亡。想一想,如果是賈詡處在荀彧的位置,主公猜忌,換個主公不就完了,何需在一棵樹上吊死。如果把賈詡和其他派系的謀士對比,忠誠度相比就更不止十萬八千里。諸葛亮輔佐劉備,隆中對道破天機,點醒夢中人,而後臨危受命、奔走驅馳,東聯孫吳、西奪益州、輔佐幼主,孔明之於劉備,亦師亦友,從屢戰屢敗、四方打游擊到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從白帝城託孤到六出祁山,也許蜀國最後的敗亡令人唏噓,但他倆一主一輔之間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的故事,足以流芳千古。《出師表》裡諸葛亮自陳:“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如果諸葛亮能有賈詡的養生術,我想也一定能長命百歲。還有周瑜輔佐孫權,食君之祿、鞠躬盡瘁,雖然只活了36歲,但他開拓江左、聯劉抗曹、火燒赤壁,曹操八十萬大軍壓境,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江東一班文武嚇破了膽,除了魯肅幾乎無人主戰,周瑜臨危不亂、面陳得失,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最終留下了火燒赤壁的功績,難怪死後孫權痛哭流涕:“公瑾王佐之才,今忽短命,孤何賴哉?”賈詡比兩個周瑜活的時間還長,卻在進入曹營之後端住鐵飯碗、穩坐釣魚臺,並沒留下多少值得稱道的業績,“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賈詡宦海浮沉悟出的生存之道。

    最後說兩句,三國時期是中國戰爭心理、戰爭謀略、戰爭藝術大發展、大爆發的時期,毛主席就曾被戲稱靠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直到今天,當時的很多戰術思想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到底誰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我想,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重情者可能會選擇諸葛亮,因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蠟炬成灰淚始幹,為後世樹立了忠誠勤謹的典範;重名者可能會選擇郭嘉,因為他行軍打仗的謀略無人能及,走一步看十步,算無遺策、無往不利,每一戰都是大手筆,每一戰都彪炳千秋、名垂史冊;重實者可能會選擇司馬懿,雖然在《三國演義》裡處處受制於諸葛亮,但實際上是大智若愚、韜光養晦,以靜制動、以逸待勞,最後是他統一了三國,為開創一代王朝做了鋪路石。我們作為後人,真的沒必要在誰強誰弱上糾結,單單只是銘記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對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未嘗不是一種裨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進入推拿按摩行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