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嬋媛復何極
-
2 # 失眠小思
看到理科類的專業知識會有點吧,但是並不太影響你對於這本書的感受。《三體》中有宏大的世界觀的架構,也有對人文哲學方面的思考,文科生讀起來也不會太費勁。
-
3 # 牧影計劃
與其他小說不同的是,科幻小說會融入作者一些科學方面的知識點和對科學及未來的種種暢想。
有人可能會覺得,畢竟是一篇科幻小說,裡面涉及了那麼多科學理論,理科生閱讀起來可能就會比文科生更加的得心應手。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閱讀有角度的區別。
如果說理科生看《三體》,關注點更多的是黑科技,比如他們更關注的是智子。想找尋關於智子的可行性,那麼,過分執著於這種黑科技,他很有可能會更頭疼,覺得《三體》更費解,難以實現。
那麼,如果從文科生的角度,他們忽視《三體》裡面晦澀難懂的黑科技,連科學家都搞不懂的東西,他們何必去糾結?他們愉快的只閱讀這個故事,跳過黑科技部分,或許他們批判葉文潔、理解羅輯、反感程心……
當然,以上這些,理科生在關注黑科技的時候,他們早就獲得。因為,劉慈欣本身就是一個理工男。有一種說法,理工男,可能才是最懂浪漫的。
文科生或許“浸淫”批判文學著作多年,多少會對劉慈欣塑造的人物有些質疑和詬病,發出類似於,劉慈欣所創作的人物過於扁平,不夠飽滿,好吧,我雖然也同意這種說法,但也贊成大劉的這種設定和描寫:他筆下的人物為故事服務,而不是故事為人物服務。
在浩瀚的宇宙,地球已經渺小如絲,何況人類呢?
如果都沒有,那麼很遺憾,他們確實沒讀明白《三體》。
簡單的談一下,我對《三體》的理解,我認為大劉創作《三體》的框架是基於人類歷史發展史,尤其是近代歷史發展史,比如黑暗森林法則的設定,你會發現,這個理論與人類族群在資源搶奪上的如出一轍。
當然,大劉還描寫了關於人類群體的一些特徵,可以用社會學的理論來進行解讀,比如在面壁者計劃裡面,羅輯的起起落落,成為英雄時又瞬間被拉下臺,真的,在看到這一點時,我看得傻樂,也不禁感嘆:人啊,人!
回覆列表
其實最開始接觸三體是在高三,一個充斥著文科氛圍的時間點,而《三體Ⅰ》又是整套書最偏理科思維的一本,看到三體定律、費米悖論、奈米材料、粒子加速器等等真的把我繞暈了,而且一開始我並沒有看懂那個所謂的三體遊戲,於是便很無奈的棄文了。
第二次接觸是在圖書館,看到一本《三體Ⅲ》,我又試探性的看了一點(畢竟是雨果獎),結果無可救藥的愛上劉慈欣大佬了。《三體死神永生》開頭描述了四維碎片穿過三維世界的景象,在後面也出現了四維空間。作為一個文科生,我真的想象不出來站在四維空間的情景,就是覺得非常震撼,四維相對三維來說就像我們相對於二維,即只有平面沒有厚度,俗稱紙片人,在書裡面描述四維是無限細節,在四維空間裡,我們三維空間的人是散開的,內臟和血管相對於他們都是平展開來的。是不是非常有趣,在小說結尾,一個更高文明對地球定點打擊,丟擲了二向箔,讓整個太陽系都二維化了,一切都將寂滅,只有死神永生。
看完了三我又找了《三體Ⅱ.黑暗森林》來看,可以說,這本書是最貼近文科生思維的了,它所闡述的宇宙社會學和黑暗森林理論,冷酷而完美。在我看來,其實黑暗森林理論和絕地求生這款遊戲非常相似。
黑暗森林理論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公理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基本概念
1、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2、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
絕地求生生存是第一需要。100人的遊戲開局必須在不斷縮減的生存空間中廝殺到最後一個或一隊。猜疑鏈,除了自己的隊員,不能相信地圖上任何一個人,每個人必須隱藏自己,狙擊敵人,就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手。技術爆炸,任何人都有可能拿到訊號槍獲取裝備。總而言之,這本書無論是對文科生還是理科生來說,都非常具有吸引力,親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