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賴丐

    割席是典故割席斷交的簡稱,出自《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華歆本來是一對好朋友,但是因為多次的意見不同,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古人席地而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佈:"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蓆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 2 # 青島小曼搞事情

    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卻不同:管寧對富貴榮華看得很淡泊,一心鑽研學問;華歆卻羨慕權勢,不願讀書。一次,他們在一起鋤地,翻出一塊金子。華歆喜出望外,想據為己有;

    管寧卻無動於衷。又有一次,一個大官坐著車子路過,車子裝飾十分豪華,管寧照舊讀書,而華歆趕緊丟下書本出去看,回來後對管寧誇個不停。正全神貫注看書的管寧卻越聽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使兩人分開坐,表示從此同華歆斷絕朋友關係。

  • 3 # 飲水君

    割席斷交是《世說新語》裡的一個典故。

    東漢末年的故事,有兩個小同學,一個叫華歆、一個叫管寧,兩人一起同讀書、同勞動。

    話說有一天,兩人一起鋤地,挖出一塊金子(其實多半就是青銅)。管寧連看都不看,視為糞土。華歆撿起來看了看,估計也不好意思揣起來,扔掉了。但是,管寧從這一刻起就有點看不上他了,品行不夠高潔啊。

    話說又有一天,兩人正在讀書,門外傳來了車馬喧鬧之聲。華歆沒忍住,跑出去看熱鬧了。而管寧卻不為所動,照常看書。等華歆回來之後,管寧對他說:我們不是一路人,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絕交。於是,割斷了兩人同坐的席子,劃清了楚河漢界。道不同,不相與謀嘛!從此,“割席”變成了朋友絕交的代稱。

    這件事情,在現在也常常發生,特別是在小學。倆人鬧掰了,拿鉛筆在桌上劃個道道,不得越界。當然,小學生可能是為了雞毛蒜皮,但是管寧,人家是事關品行,行為類似,境界不同。

    這個小故事裡,有幾點有趣的地方:

    一、管寧是不是小題大做?不就是撿了塊金子,看了看熱鬧,誰沒有個貪財的心、八卦的唸啊。這要從管寧的為人說起。管同學生逢亂世,學問高,品行也高,志向高潔、心性淡泊。他曾多次謝絕朝廷的徵召,紮根鄉野,教化民俗,徹徹底底的做了一個山野隱士。在他的眼中,高官厚祿、美女寶馬,可都是導致道德墮落的東西,避之不及。

    二、華歆是不是很衰?因為管寧“割席”,華歆顯得非常不堪,在這樣的思路下,《三國演義》更把他寫的劣跡斑斑:抓捕伏皇后、逼獻帝禪位、設計害曹植……這些事件中,華歆都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但演義畢竟是演義,實際上,華歆也是三國的一位名士,位高權重,名聲也不錯。

    三、為啥割的是“席”?因為,東漢沒有椅子,更沒有沙發,直到唐代才才引進了椅子這種傢俱,人們的坐禮才發生改變。管寧他們,就像日本人一樣,跪坐在席子上,臀部放在腳跟上。這個姿勢其實挺累的,但管寧從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坐,姿勢端正,而且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威嚴坐姿,可謂自律到了極點。

  • 4 # 口袋裡的喵

    割席的意思是指把席子割成兩半分開而坐,用來比喻朋友之間一刀兩斷絕交的意思。

    這個詞語又被稱作管寧割席、割席斷交等,它出自南朝宋時期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世說新語》一書。它主要記載了一些東漢末年到晉直至南朝時的一些名人軼事。

    割席這個故事是被收錄在了《世說新語 ·德行篇》中,原文是這樣的: 管寧與華歆,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講的是管寧和華歆他們兩個是東漢末年的人且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次他們二人在園中鋤草,看到了地上有塊大金子,管寧繼續鋤草當做什麼也沒看見的樣子,把它當做瓦片石頭。華歆看到後非常開心,撿起金子之後看了看又扔掉了。後來他們兩個又坐在同一張席子(那個時期沒有椅子)上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著華麗的馬車從門前經過,管寧當做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繼續讀書,而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了,管寧見此便將席子割斷和他分開而坐說:你在也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這個故事透過兩件事可以看出管寧和華歆對待金錢和權利的態度不同,區分出他們品德高下,而管寧透過這兩件事情看出了與華歆志不同道不合,早晚有一天會絕交。

    管寧品德高尚,為人清廉不戀權勢這就不必說了。但華歆也並沒有像世說新語這本書或是一些戲曲當中說的那麼不堪,歷史上的華歆為官清廉深得民心,三國時期依歸於曹操,後世對他德行有虧的看法大約是來源於華歆參與了漢禪位於魏這樣的重大歷史事件。後世認為華歆助紂為虐逼帝禪位,但是這件事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只是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出現過,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可能會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以增加讀者的可看性。《世說新語》也只是一本記錄名人軼事的書,不能被當做正史,相反正史中對華歆的評價是極高的。

    不管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從這則故事當中可以看出管寧是一個非常有定力的人,對待金錢和權勢不為所動,但僅憑這兩件事情管寧便要同華歆割席斷交未免顯得有些武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釉下墨彩始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