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清詞三大家分別是誰?他們各自有哪些經典的作品呢?

    清詞三大家指: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於後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詞還與項廷紀、蔣春霖二人的詞被譚獻並稱為“清代三大詞人之詞”。(譚獻《復堂詞話》)

    納蘭性德(1655-1685):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遊,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現存349首,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雲:"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雲"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豔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北韓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朱彝(yí)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chá),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

    朱彝尊的作品有:《曝書亭集》《曝書亭詞》《經義考》《日下舊聞》《明詩綜》《詞綜》《食憲鴻秘》。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補遺200多首,總集1800首以上。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豔趍,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後出。”雖嫌誇張,但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清真嫻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縴夫詞》,寫清兵徵發10萬民夫替戰船拉縴,“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悽慘。〔南鄉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戶派門攤”,使賣屋納稅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兇惡卻“如鬼”。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詞。

  • 2 # 琴韻蓮心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於後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作品精選】蝶戀花 肆首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菸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菩薩蠻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閒教玉籠鸚鵡念郎詩。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  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作品精選】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洞仙歌·吳江曉發》澄湖淡月,響漁榔無數。一霎通波撥柔櫓,過垂虹亭畔,語鴨橋邊,籬根綻、點點牽牛花吐。紅樓思此際,謝女檀郎,幾處殘燈在窗戶。隨分且欹眠,枕上吳歌,聲未了、夢輕重作。也盡勝、鞭絲亂山中,聽風鐸郎當,馬頭衝霧。高陽臺吳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絕,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餘記以詞。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繫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

      陳維崧生於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早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為“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雲郎(徐紫雲)伴讀。  康熙元年(1662年)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詩文評價】  陳維崧亦能詩,其詩早年學習陳子龍,入清之後陳子龍殉國,轉而學習吳偉業,也有一定成就,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他的駢體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代表作品有《銅雀瓦賦》等。毛先舒為其賦作序,評為:“具龍跳虎臥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敘事則本末皆見。至於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與芝麓先生書》、《餘鴻客金陵詠古詩序》、《蒼梧詞序》等,都寫得跌宕悱惻,有很強的感染力。 【作品精選】虞美人 無聊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倚樓極目添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醉落魄 詠鷹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 3 # 青島小曼搞事情

    清詞三大家指: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

    納蘭性德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將自己寫作的詩詞編著成冊稱為《側帽詞》,1678年,納蘭性德再次將自己的詩詞刊成《飲水詞》,但是這兩本書都沒有能夠流傳到今天,後來有人將納蘭性德的這兩本詩詞增遺補缺編輯在一處稱為《納蘭詞》,一共有342首,今天我們能夠欣賞到的納蘭性德的詩詞一共有348首。

    朱彝尊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蘷,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山東桓臺縣人王士禎同為詩壇領袖,合稱為“南朱北王”。著述甚豐,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明詩綜》、《詞綜》等。(參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其醫著有《食憲鴻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於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興梅會里(今浙江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陳維崧詞選 《醉落魄·詠鷹 》《望江南·歲暮雜憶(十首選四) 》《南鄉子·江南雜詠三首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 》《夜遊宮·秋懷(四首) 》《點絳唇·阻風江口 》等

  • 4 # 江雪寒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於後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詞還與項廷紀、蔣春霖二人的詞被譚獻並稱為"清代三大詞人之詞"。

    納蘭性德作為詞壇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康熙時代乃至清代詞壇的傑出代表之一。

    王國維對納蘭詞真切自然的特點極為讚賞,贊曰:"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蝶戀花 肆首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菸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

    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沾衣況是新寒雨。

    --------------------------------------------------------------------------------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

    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朱彝尊

    清朝文學家朱彝尊(1629-1709),詩人、詞人、學者。字錫鬯,號竹垞,晚稱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明崇禎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10月7日)生。"少而聰慧絕人","書過眼複誦,不遺一字"。少年時肆力於古文,博覽群書。雖家境貧寒,常常斷炊,但他依然安坐書房讀書。每每他客遊南北時,一見到廢墟冢墓之文、祠堂佛剎之記,無不搜剔考證。由於他治學嚴謹,根底紮實,終成一代大學者。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歲時,以布衣身份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入選,任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參與修撰《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後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朱彝尊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蘷,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山東桓臺縣人王士禎同為詩壇領袖,合稱為"南朱北王"。著述甚豐,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明詩綜》、《詞綜》等。

    朱彝尊《靜志居琴趣詞》一卷,都是為《風懷》詩作的註腳。再細心推求《風懷》全詩,不難看出他倆的關係來。清朝時,江蘇太倉縣某姓家藏有金簪一枝,上刻"壽常"二字,朱彝尊的《洞仙歌》詞中說:"金簪三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也可旁證上面所說的應該是事實,而不胡亂猜疑。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高陽臺

    吳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絕,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餘記以詞。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繫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陳維崧出生於講究氣節的文學世家,祖父陳於廷是明末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對"閹黨",曾受迫害,明亡後出家為僧。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三鳳凰"之一。明亡(1644)時,陳維崧才20歲。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無法中舉人,因此無法得到官職,身世飄零,遊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長蘅、彭孫遹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併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並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

    虞美人 無聊

    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添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醉落魄 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

  • 5 # 清瘦客

    “清詞三大家”是指納蘭性德與朱彝尊和陳維崧三位清初詞人,因為有著清詞撰寫的最高水準,所以他們又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眾所都知,康熙年代的詞壇公認為清代詞壇最繁盛時期,所以後人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 1655---1685),字容若,滿州正黃旗人,其為清康熙重臣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參加鄉試即中舉人,而後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康熙皇帝的注意和賞識。22歲時,以進士考試二甲第七名的成績被康熙授以重用,曾多次隨駕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因隨皇帝唱和詩詞頗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和器重。雖然納蘭性德前途無量惹人羨慕,但他個性落拓無羈,對功名利祿淡薄。其內心深處充斥著困惑與悲觀。對俗世的厭倦,對富貴的輕視,對美好的渴望,對人性的悟頓,都在他的作品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所寫: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暗指秋風卻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應該肝膽相照,始終不渝。

    作為清代詞壇奇才,他的《飲水詞》在他去世之後受到了持續至今的歡迎,代表了清代婉約詞的最高水平,在當時社會上享有盛譽,並可與宋代婉約名家相媲美。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康熙時代乃至清代詞壇的傑出代表之一。曾有評曰:“容若情真性厚,小詞聲色窈麗,哀樂無端,非晏歐所能限,況方回乎?篇什既富,珠玉火昆耀,亦不當屈居李重光下。謂為唐五代來一大家,可以無忝。雲間詞派,方當消歇之時,忽有滿清華胄,遠紹弓裘,陳臥子地下有知,亦當蹙額。”此評雖略為誇大,但基本反應出人們對他的肯定和欣賞。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漢族,浙江秀水人,明代大學士朱國祚的曾孫。

    朱彝尊是清代詞壇領袖,其詞所作講求詞律工嚴,用字緻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淨亮,極為精巧且風格清麗。

    如《洞仙歌·吳江曉發》:

    澄湖淡月,響漁榔無數。

    一霎通波撥柔櫓,過垂虹亭畔,語鴨橋邊,籬根綻、點點牽牛花吐。

    紅樓思此際,謝女檀郎,幾處殘燈在窗戶。

    隨分且欹眠,枕上吳歌,聲未了、夢輕重作。

    也盡勝、鞭絲亂山中,聽風鐸郎當,馬頭衝霧。

    詞中靜謐的江南水鄉清晨,乘舟出發的風情,被描摹得十分細膩。一路月淡水柔,籬邊花發,樓頭燈殘,舟中人在吳歌聲中若夢若醒,那種清幽的情趣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領略到孤詣錘鍊的功力。

    作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在清詞中影響巨大。他和陳維崧並稱“朱陳”,執掌詞壇牛耳,開創清詞新格局。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幼迦陵,江蘇宜興人。其幼時便有文名偉業,因思作敏捷,詞采瑰瑋,曾譽之為"江左鳳凰"。出身於氣節之重享譽天下得書香仕宦之家,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遊食四方,接觸社會較廣泛豐富,並有喜好男風之癖。其作品多為動情感傷之句,詞句悽婉,令人傷感。如《賀新郎》:

    六年孤館相偎傍。

    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

    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

    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

    休為我,再惆悵。

    其作品描繪的相思依戀躍然紙上,耿耿秋情令人唏噓感嘆。

    由此可見,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並非徒有虛名。他們的作品無一不以清新筆調,寫優美風光和社會生活以及難解的情感心態。作為後人,我們夜讀清詞,欣賞他們的作品,領頓其文學意境,總能貫穿共鳴於我們讀者的心扉之中。

  • 6 # HLH王泓

    清詞三大家指: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

    納蘭性德代表作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

    朱彝尊代表作、《曝書亭集》《日下舊聞》《經義考》《明詩綜》《詞綜》

    陳維崧代表作:《湖海樓全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騎馬與砍殺2:霸主》應該怎麼玩?有哪些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