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4844511

    向敬之

    1

    康熙八年(1669)五月,名義上親政的康熙,下旨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特詔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核心區和衛戍權。《清史稿·聖祖本紀》記載:“五月乙未,以黃機為吏部尚書,郝惟訥為戶部尚書,龔鼎孳為禮部尚書,起王弘祚為兵部尚書。”這都是帝系。同時,皇帝安排兵部左侍郎黃錫袞,兼理兵部事務,從中協調。

    一場擒鰲的政治戰爭正式開場了——

    擒賊先擒王。

    康熙派親信太監召鰲拜入宮覲見。當然,康熙會叮囑太監如何敬畏,如何回答鰲拜對皇帝現情況的查詢。皇上愛上了摔跤不得了,看中了啥新玩意,不能出現半點破綻。這是關鍵性的前戲。

    鰲拜自恃“滿清第一巴圖魯”,照常入宮,看小皇帝給他什麼好處。康熙六年七月,他將四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滅門,皇帝很識趣,特地給他和戰友遏必隆晉封一等公。

    打鐵還需自身硬。

    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好夥伴,是怕朕,還是怕鰲拜?”

    大家磕頭山呼:“奴才們只怕皇上!誓死效忠皇上!誓死保衛皇上!”

    康熙於是一邊允諾封賞如何,一邊佈置逮捕鰲拜事宜。

    《康熙王朝》中的鰲拜被擒

    狹路相逢勇者勝!

    鰲拜一跨殿門,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康熙在一旁看戲,一邊心驚膽戰,畢竟這是生平第一回·勇敢的冒險。

    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雖有掙扎,也許有打鬥,但還是難敵群毆,束手就擒。

    《清史稿·聖祖本紀》是這樣記載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康熙八年五月“戊申,詔逮輔臣鰲拜交廷鞫。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於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

    擒鰲成功!

    2

    少年康熙快速反應,清洗與鰲拜來往密切的官員。對於這些人追隨鰲拜,被裁定為鰲拜結黨擅政。只有一網打盡,方能穩定朝局。

    《清史稿·聖祖本紀》記載:“庚申,王大臣議鰲拜獄上,列陳大罪三十,請族誅。詔曰:‘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裡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林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餘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嗣敬謹親王蘭布降鎮國公。褫遏必隆太師、一等公。”

    這段文字,傳遞出五個重要資訊。

    一、從抓住鰲拜到判決鰲拜一黨,前後只花了十二天時間。

    二、按律,鰲拜該被誅滅九族,但只殺了兩個弟弟和一個侄子(《清史稿》記載是三個侄子:塞本特、訥莫、瑪爾賽)。對於他,以戰功免死。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對濟世執師禮

    三、重點打擊了鰲拜一黨的核心成員。注意啦!《康熙皇帝》中取代魏承謨給少年康熙做師傅的濟世,在歷史上被砍了頭。《清史列傳·鰲拜傳》中給鰲拜整理罪狀時,就有一條是關於濟世的:“前工部尚書員缺,鰲拜以朕素不知之濟世,妄稱才能推補,通為結黨,以欺朕躬。”

    四、附和鰲拜的遏必隆,被革去太師官位和一等爵位。

    五、大學士班布林善被誅殺。論關係,班布林善是康熙的堂伯父,順治的親堂兄。

    3

    為何首犯鰲拜免死,而從犯班布林善被斬?

    康親王傑書受命整理完鰲拜攬權欺罔諸罪狀,向康熙報告,請求革職、立斬、籍沒,鰲拜和他的兒子那摩佛都要處死。

    然,康熙先說一番斥責鰲拜結黨專擅、紊亂國政、有負皇恩、欺君罔上的話之後,話鋒一轉:“但念鰲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職拘禁。”(《清史列傳·鰲拜傳》)

    鰲拜罪該萬死,但康熙給了他大功贖罪。

    康熙對鰲拜免死禁錮,一再強調他是三朝元老,屢立戰功,還搬出了先帝來說鰲拜罪不至死。事實上,鰲拜雖然專擅濫殺,但主要是針對原屬多爾袞、打壓兩黃旗的正白旗官員,而且史書上也未載明他有篡弒之跡。至於後來各種各樣的影視劇如《康熙王朝》《鹿鼎記》,大肆渲染康熙夜鰲府,窺破鰲拜穿黃袍、欲篡位,那都是毫無根據的虛構。

    如果鰲拜真有篡弒行為,哪怕是捕風捉影,也必然會成為他罪證中最大的亮點。史料所記的鰲拜罪行,不免有康熙大量注水,但康熙斷然不會忽視盡篡弒一條就可以把鰲拜一案弄成鐵案!

    也正因為鰲拜案主要執政權力之爭,康熙要真正親政,而鰲拜不情願還政,故而康熙在案發後鰲拜老死幽所,而且讓那摩佛回家丁憂、終老。四十四年過去,即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特地追封鰲拜為一等男,並以其侄孫和親孫襲爵。

    但是,康熙對於諂事鰲拜的堂伯父班布林善,給予了終極打擊。

    4

    《清史稿》給了班布林善一個簡單的生平介紹:“班布林善,太祖諸孫輔國公塔拜子也。初封三等奉國將軍,累進輔國公。康熙六年,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諂事鰲拜。及事敗,王大臣劾奏班布林善大罪二十一,坐絞。”

    班布林善是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兒子。崇德四年,塔拜卒,班布林善襲三等奉國將軍。皇太極對於這個六哥父子,也小氣,只給了一個小爵位,屬於清朝宗室爵位第十一等的第四級。

    代順治攝政的多爾袞,對親侄兒班布林善稍有優待,先是以功先晉二等奉國將軍,再升一等奉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

    直到順治帝親政後,大方地給這位堂兄一個輔國公,還索性對死了多年的皇伯塔拜進行一個輔國公的追封。

    班布林善當了十幾年的輔國公,不料在康熙五年因過失被革爵。至於是被哪位輔臣抓了小辮子,史料沒有記載。

    康熙對堂伯班布林善更慷慨,在康熙六年輔政首輔索尼死後,讓他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都是核心位,兩職一肩挑,不比輔政大臣權力小。

    《康熙王朝》中的班布林善對康熙的篡弒三策

    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總指揮、排程人。《清史稿》記載,皇帝侍衛處三旗領侍衛內大臣六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二人。正一品。

    秘書院為清初內三院之一,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札,摘錄各衙門疏狀,傳佈皇帝命令及草擬祭文等。秘書院設大學士二人,也是正一品。清沿明制,不設宰相,以大學士代之,直接參加議定國家軍政大計,掌握國家機密。

    然而,有了兩種機要大權集於一身的班布林善,與首輔鰲拜結黨營私,凡事即私下定議,然後施行。

    班布林善是真正有野心的。他是皇族,是開國太祖的直系孫輩。他與鰲拜走得近,也是在利用鰲拜為前驅,自己在後盤算如何篡位弒君。《康熙王朝》就給了他這樣的權欲表現,他在鰲拜被擒後,直接跳至前臺,率兵攻打康熙皇城,結果被吳六一統領的步兵殺得血染紫禁城。

    結果可想而知,班布林善被王大臣們劾奏二十一條大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若非查有實據,皇帝再有生殺大權,也不能對皇家王公一家進行如此嚴厲的懲罰。只有是血腥的謀逆,一個與皇帝還有不少血緣關係的皇家近支,才會被永遠開除出宗室隊伍的。康熙和後世之君一直沒使之復入宗室。

    鰲拜罪大,康熙不殺,甚至追封。這是罪不至死。

    班布林善惡極,康熙殺之,而且徹底。此為大義滅親。

  • 2 # 飲水思源--柳

    因為鰲拜是大清的權勢家族之一 康熙時代四大首輔之一 大清國第一勇士 位高權重 軍功顯赫

  • 3 # 伍哥148796913

    因為鰲拜還掌握著很多部隊,在還沒有瓦解他的忠於他的部隊之前而殺他,勢必引起鰲拜部下反抗,到時後果就無法收拾了。

  • 4 # 黎169622041

    自古成王敗寇,歷史都是成功了人物去寫,誰又能真正看透事實真相鰲拜亦正亦邪,都說功不蓋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 5 # 史家淺唱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位少年天子,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收臺灣、破準噶爾、驅逐沙俄侵略軍,大力發展經濟等,為大清的興盛打下堅實的基礎,開創了康乾盛世,被部分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鰲拜,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之侄,滿洲鑲黃旗人,大清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

    鰲拜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開始結黨營私,獨攬朝政,大有篡奪皇位之勢。後,在武英殿被康熙擒拿,老死於囚牢之中。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又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京師衛戍權。然後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毫無提防地來了。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就這樣,一代權臣,被擒。接著,康熙命議政大臣等審訊鰲拜。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

    “革職、立斬”,革職做到了,可“立斬”沒有做到。康熙為何沒有立斬令他恨的牙癢癢的鰲拜呢?原因有四:

      1、鰲拜自救

    根據法國傳教士白晉的描寫,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先皇而留下的傷疤。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

    關於傳教士白晉的說法,有記載。但是,他一法華人真不一定能說明白此事,他所瞭解的也只是其中之一。書生之所以懷疑傳教士白晉的說法,是因鰲拜此人的性格。他馳騁沙場大半輩子,怎麼可能為了苟活於世而去求少年康熙呢?所以,此事還有待查證。

    2、戰功赫赫

    皮島之戰,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松錦會戰,鰲拜升為護軍統領;西充之戰,鰲拜實居首功。

    鰲拜青年時代起效力軍中,屢立戰功。順治帝登基之後,多爾袞攝政,皇權受到威脅。在對抗多爾袞一事中,鰲拜也是立下大功的。

    面對這樣的鰲拜,康熙感到惋惜。由於鰲拜沒有篡弒的實際證據,又念在其戰功赫赫且年老的份上,康熙沒有殺自己的這位長輩,只是將他囚禁。

    3、敬重

    鰲拜

    網路配圖

    康熙恨鰲拜不假,但他是明君,雖然年紀輕,但也非常敬重當朝老臣。另外,孝莊文皇后雖然幫助康熙剷除鰲拜,但她對鰲拜也是有感情的,鰲拜是順治帝最信任的臣子,孝莊文皇后對他的評價也不會差。所以說,康熙和孝莊都敬重鰲拜,因此不殺,也在情理之中。

      4、無奈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在朝中的勢力根深蒂固,剷除鰲拜簡單,可想完全剷除鰲拜一黨難,總不能把鰲拜一黨的所有官員都株連進來吧。文臣還好說,可武將呢?株連的多了,容易造反。康熙即位之初,皇權不穩。所以,面對如此局面,康熙非常無奈。因此,面對戰功赫赫,自己又敬重的,且已經年邁重傷的鰲拜,康熙選擇了囚禁。這樣既能安撫人心,又能體現少年康熙的仁厚,兩全其美。

    被囚禁的鰲拜,生不如死,像他這樣的權臣,失敗之後,被殺比活著更好,活著代表了屈辱。

  • 6 # 初心不變i與孤獨為伴

    鰲拜被捉拿後,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後的康熙八年(1669),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 7 # 嗯哼嗯哼鞥

    鰲拜,生於1610年,卒於康熙八年(1669),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總所周知,鰲拜的前半生是戰功赫赫,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個讓人敬佩的漢子。可是,鰲拜的後半生,歷史對他的評價確實大奸臣,結黨營私,不幹好事。在周星馳版的《鹿鼎記》中,更是姦殺擄掠、貪財好色,無惡不幹。這也奠定了“鰲拜”在現代人心中的形象。但是,鰲拜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有人數:成王敗寇。但是,小編說這句話用在鰲拜身上就是大錯特錯了。

    鰲拜

    鰲拜,手握重兵,無論是京師衛士,還是駐疆將領,都甘願臣服於鰲拜手下。但一個“隱”字,揭露了鰲拜此人並沒有反骨,可以說是一個喜歡權勢,但是不喜歡被約束的人。這就是當5位大臣在秘密集會討論大清未來的時候,其他人都在掌心寫了“廢”,而鰲拜一人寫了“隱”的故事。

    鰲拜

    “隱”代表了什麼?華人崇尚大隱於市,“隱”並不代表鰲拜不崇尚權利,恰恰相反,鰲拜崇尚權利,但是不喜歡被約束。想想歷史上下的各個帝王,不論是吃飯睡覺遊玩,連同生孩子、做愛都要有著嚴格的限制。但是作為一個“勇士”,常年征戰沙場,他不喜歡被約束,而更喜歡權利。那怎麼辦?

    鰲拜

    鰲拜選擇的方式是做一個擁有比君王權勢更大的“臣”,這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放縱自己,去享受生活。但是他錯了,君王就是君王,是老虎而不是貓,及時很小很年幼,也早已習得帝王之術。擒獲鰲拜後,康熙憑藉“隱”字,赦免了鰲拜的死刑,但是生性放蕩,不喜歡約束的他,在監牢裡被活活氣死。而大清王朝,從此就進入了一個鼎盛期,可謂:鰲拜生性放蕩無帝欲,康熙御駕討賊迎盛世。

  • 8 # 見股識金

    【竟然自己打自己臉!康熙晚年為何要給鰲拜平反?】

    答案全在這篇文章裡,不滿意你們來打我!絕不還手!

  • 9 # 周夢良

    擒拿鰲拜可不是很隨便的事,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可以說,15歲的康熙那時候擒拿鰲拜是冒著非常大的風險的。甚至一直都為後人所稱頌,可以說是康熙人生當中的一個輝煌。當時的鰲拜,已經目空一切,甚至都起了謀逆之心,但在康熙擒拿住他之後,為什麼沒有直接殺死,而只是判了一個終身監禁呢?原因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他不敢這麼做。

    首先,我們來看看鰲拜是個什麼人。鰲拜的資歷可以說是非常老的,早在皇太極時代,鰲拜就是個領軍大將,長時間領軍南征北戰,因此也是戰功無數。1637年,鰲拜攻佔了皮島,而後松錦大捷,而後又先後率軍追擊李自成與張獻忠。所以,在滿洲正黃旗與鑲黃旗中,鰲拜的威望是非常高的。

    特別是鰲拜一直對皇太極是非常的衷心,在皇太極死之後,多爾袞參與到爭奪皇位當中,但鰲拜也是手握重兵,與當時的大臣索尼等一直支援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甚至一度拿著劍威脅多爾袞讓其退讓。當然了,最後的結果雖然是豪格也沒坐上皇位,但仍舊讓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康熙的父親。因此,順治能夠登上皇位,鰲拜也是出了大力的。

    而作為從龍之臣,雖然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朝廷的大權掌握在多爾袞手中,也多次迫害鰲拜,但鰲拜一直都沒有向多爾袞低頭。因此,孝莊太后與順治帝也一直都非常信任鰲拜。

    若康熙要是以謀反的罪名來對鰲拜進行處置的話,整個滿人都是很難說服的。而那個時候,康熙才剛剛拿到朝廷的大權,要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有功之臣,就會寒了廣大臣工的心。特別是當時,康熙很多的心腹將領在外地帶著兵,康熙也不能隨便動手殺鰲拜。

    所以,最後康熙還是決定了不殺鰲拜,這樣一方面能夠穩定住人心,另一方面還能夠給自己博得一個大度的美名。

    而且,這時的鰲拜已經有60多歲了,已經步入了老年了。這個從皇太極時代就領兵作戰的老臣,可以說,殺與不殺,已經關係不大了,最多不過10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不殺還能夠穩定住朝局,這何樂而不為呢!

  • 10 # 銳度何老師

    如果搞清楚當年康熙擒鰲拜的整個過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大家也基本都知道是康熙訓練幾十個小太監來制鰲拜。實際上最後這些小太監是沒打過鰲拜的。真正講能打還得是滿洲第一勇士!人家是上陣廝殺半輩子軍功卓著的巴圖魯,啥場面沒見過?這些練摔跤的小孩跟他打?這不扯淡呢嗎?

    鰲拜甩開這些小太監,跪在康熙面前,撕開衣服,露出渾身的傷痕:皇上啊,你要抓我下道令就可以了,你費這門心思幹什麼?鰲拜是權臣,但不是奸臣。他是為大清朝效死忠的。而以他的功夫,放倒太監們,弄死康熙個小屁孩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他沒有再反抗,安心領罪。

    這時康熙也算是明白了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了給自己個臺階,才將他弄了個終身監禁。而且康熙在60歲的時候親自為鰲拜平反。

    智擒鰲拜和平定三藩是康熙歷來被歌頌的事蹟,但可以這樣講,這兩件事錯都在康熙,都是他幼稚冒失造成的,如果他能安心等待,這兩件事都會雪化冰消,自己消失的。

    吳三桂造反時已經61歲,古人講人過七十古來稀,以吳三桂當年,基本上相當於咱們現在80歲的人。80歲老頭造反想當皇帝?而且在造反5年之後,吳三桂就死了。這說明他在造反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油盡燈枯,在熬日子。

    以吳三桂的年齡和身體狀況,自己想靠造反,重新打天下,這個可能幾乎等於:零。

    吳三桂跟鰲拜一樣,都是權臣重臣,都是飛揚跋扈,但他們都沒有反心的,大清朝安定才有他們的富貴。以吳三桂在雲南的勢力,比不上天子,比北韓國王還是要高出很大一截的,他作為一個降將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吳三桂是康熙逼反的,鰲拜是康熙誤傷的。如果他不是這麼毛躁,安心等這二位老死也就相安無事了。而這二位都是出了事沒多久就死了,康熙這事兒辦的純屬多餘。

  • 11 # 老照片

    鰲拜在清代史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權臣。

    鰲拜是滿清貴族之後,出生名門,很早就與皇太極並肩作戰,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在征戰時期鰲拜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的主僕情誼,鰲拜對皇太極忠心不二。

    皇太極像

    清朝早年並沒有立皇太子的傳統,1643年皇太極死後,偌大的江山由誰繼承,成了一個大問題。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起初,他們沒有父死子繼這一傳統。所以多爾袞也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多爾袞勢力極強,無論是在軍方還是政界都有一批人支援他當皇帝。鰲拜沒有被多爾袞的權勢嚇住,他堅定地站在皇太極長子豪格這一邊。兩方各有支援力量,僵持不下,最後各退一步。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但是不是長子豪格繼承,而是由九子福臨繼承,也即是順治帝。在多爾袞攝政期間,權傾一時。鰲拜秉承忠君思想,對順治帝護衛有加。順治帝親政後,對忠心的鰲拜極為看中,所以在死前任命鰲拜為顧命大臣。

    康熙繼位,三朝元老的鰲拜難免有些自大,過於誇大自己的力量。朝廷上下,他的巨大號召力是康熙親政路上的絆腳石。最終使康熙帝下決心除掉。總之,鰲拜是權臣,功高鎮主,難免不成為皇上的心頭大忌。鰲拜雖然被康熙除掉,但是並沒有殺他。

    一是,他畢竟是大清的功臣,對大清得天下立下過汗馬功勞。如果殺掉,其影響將是令朝廷上下的將士心寒,進而影響康熙帝的國事治理。

    二是,他不是奸臣,僅是權傾一時,影響了康熙帝的親政。鰲拜僅僅是勢頭與氣焰,至於謀反證據,並無歷史記載。可見,康熙智除鰲拜本質上是解除他手握的大權,壓制他的勢力。如此處理,可謂英明寬仁。既體現了皇家的權威又體現了康熙從政決斷、有分寸的一面。

    歷史證明,這一決策非常正確。康熙順利親政,成為一代明君,創下“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雍正帝繼位後,感念鰲拜的功績,不但恢復了鰲拜的爵位,並且追封鰲拜為“超武公”。

  • 12 # 貓眼觀史

    據說鰲拜有一次生病,康熙皇帝前去探望,進去之後卻被鰲拜的手下給攔住了,一怒之下進入房間,掀開鰲拜的被子,發現鰲拜手裡拿著一把匕首,康熙皇帝回去之後覺得鰲拜太囂張了,必須除掉,於是私底下訓練了十多位小孩作為摔跤手,有一次把鰲拜詔進宮,鰲拜剛進門就被一群小孩給制住了,正準備殺掉鰲拜的時候,鰲拜奮力掙脫,撤下自己的上衣,身上全是疤痕,說道:“我為大清立下諸多功勞,如今卻死在一群小孩手裡”。康熙見此情形,就決定不殺鰲拜而是囚禁。

    鰲拜的形象對我們來說就是驕橫跋扈、貪婪不法,這也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其實對皇太極來說,鰲拜的忠心天地可鑑;對順治來說也是堅守臣節;唯獨到了康熙這裡就開始變得目中無人,事實證明一個人權力提升是很難駕馭住自己不被改變的。此時的鰲拜已經目空一切,認為康熙只是個孩子,也不放在眼裡,甚至都有謀逆之心,可是為什麼康熙在擒獲鰲拜之後卻力排眾議不殺鰲拜而是終身囚禁呢?答案就是他不敢殺!

    康熙為什麼不敢立即殺了鰲拜?

    首先:我們得了解鰲拜的前半生,鰲拜從皇太極時期就已經是將軍了,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先是公元1637年一舉攻下皮島,松錦大捷又立下功勞,最後帶兵追擊李自成和張獻忠,鰲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當時的威望是很高的,如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對皇太極的忠心,當時多爾袞參與奪位之戰,順治能即位鰲拜的功勞也不可磨滅。

    其次:鰲拜也是個忠貞耿直之人,在順治即位後,大權全部落入多爾袞手中,很多大臣都開始巴結多爾袞,可是鰲拜卻絲毫不怕,面對多爾袞的多次迫害,鰲拜也都從容應對,絕不低頭,這樣的做法可以說對於當時順治皇帝來說,是非常信任他的,孝莊太后更是信任無疑。面對對祖父、父親都如此忠心的人,康熙至少也會心有不忍吧。

    最後:康熙才剛剛大權在握,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穩定下來,如果此時又殺了鰲拜這個有功之臣,怕是會讓其他將領心寒吧!要知道武官都是心心相惜的,不殺鰲拜也算是穩定人心的一種好辦法了,再說此時的鰲拜已經上了年紀了,殺不殺關係也不大,何必非要殺死,不殺還可以留個好名聲。

  • 13 # 五味社

    因為康熙的不忍心。

    康熙治罪鰲拜是經過謹慎部署的,鰲拜是權臣,其勢之大已經形成和皇帝相持的局面,稍有不慎可能會有權力的更替。

    鰲拜被治罪後,康親王傑書羅列鰲拜三十款大罪,議請立斬等處分,康熙親自審問,情罪俱實,但念及鰲拜為大清效力已久,又是順治親定的顧命大臣,不忍心加誅,對鰲拜拘禁,鰲拜後死於拘所。可見康熙仁義。

  • 14 # 我是越關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先是將鰲拜重要的親信派出了京城,在掌控了京城的衛戍權後,在一次平常的召見中以身邊的少年侍衛一舉擒獲鰲拜,之後鰲拜束手被擒。

    擒獲鰲拜後,其黨羽或被殺,或革職。鰲拜也被宣佈了30大罪狀,定刑為革職立斬,但是最終沒有執行,反而是改為終身囚禁。而鰲拜沒有死是因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戰功赫赫

    在滿清崛起的路上,鰲拜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太極時期,鰲拜在在戰略意義極為重要的皮島之戰中率先登島,身先士卒的進行肉搏。最終奪取了這一戰略要地。鰲拜也因為首功被皇太極嘉獎,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在關係到明清生生死存亡的松錦會戰中,鰲拜進行了多次戰鬥,且多次立下了大功,最終在此次大戰之後,成為了護軍統領。

    入關之後,追剿李自成的大順軍團,連戰連捷。滅亡張獻忠更是立下了頭等功。

    立下了無數戰功,所以身上傷痕無數,據說鰲拜在被康熙擒獲之後,請求覲見康熙,之後脫下了衣服。康熙看到了這滿身的傷痕,所以心生惻隱,才決定了留下鰲拜的性命。

    忠心耿耿

    鰲拜是忠心的,雖然對康熙有著越權的行為,但是在對待大清政權上,根本沒有反叛的意願。換言之,他只是一個權臣,不是奸臣。並沒有篡逆之心。

    康熙的老爹福臨之所以能夠繼位當皇帝,鰲拜功勞極大。在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而鰲拜極力的擁護豪格。迫使了多爾袞沒有辦法即位稱帝,轉而擁立了福臨。

    入關之後,鰲拜極力的擁護福臨,多爾袞也因此多次迫害鰲拜,甚至被三次論死。因此被孝莊和福臨視之位心腹之臣。

    孝莊意見

    多爾袞時期,孝莊視鰲拜為心腹,所以在鰲拜受到多爾袞打擊之時,多次保護。

    順治掌政時期,孝莊因為不喜歡漢臣和漢人,所以和重用漢臣的順治產生了矛盾,而鰲拜義無反顧的站在了孝莊的一邊。這也是後來鰲拜在圈地運動中迫害漢臣,整治重用漢人的蘇克薩哈,孝莊沒有意見的原因。

  • 15 # 煙雨如墨m

    據史書記載,鰲拜入獄後,康熙曾前往探視。人在大牢的鰲拜已食不果腹,衣衫破爛,露出了身上的道道傷疤,這些正是他當年追隨皇太極馳騁疆場,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留下的印記。康熙見後,於心不忍,遂下令:“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 由於康熙的一念之仁,鰲拜得以平安終老,避免了身首異處的下場。

  • 16 # 民族歷史

    鰲拜在滿清打天下時期立下過汗馬功勞,軍功赫赫,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對滿清也是忠心耿耿。崇德二年(1637),清軍進攻牽制遼東的明軍重要基地皮島(今北韓椵島),明軍嚴陣以待,炮火齊發,形勢緊急。鰲拜憑著蠻力奮勇衝殺,第一個登島,與明軍展開近身肉搏。皮島被攻克後,鰲拜以此戰役的功臣,皇太極封他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入關以後,鰲拜又率軍追擊闖王的軍隊、馳騁疆場,奮勇殺敵,衝鋒陷陣,為滿清打了許多勝戰 ,鰲拜在康熙登基的時候 是輔臣 有很多的人都聽命於他 有很大的權利 加上鰲拜為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 加上並沒有明顯的謀反 殺了顯得康熙不大度 所以就關押 沒了權力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王朝第一集主要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