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各位大神們,清代有哪些大臣留有日記和文集~
7
回覆列表
  • 1 # 霄落非笛

    有清一代 大臣有文集和日記的很多啦

    協辦大學士 紀曉嵐、協辦大學士徐桐、陝甘總督畢阮、湖廣總督林則徐、太子太師翁同酥、兩江總督曾國藩、閩浙總督左宗棠、北洋大臣 李鴻章,另有官名不祥,戴震、龔自珍、魏源等等 都有自己日記文集啦 一般來說 清代晚期大官僚都有文集日記滴

  • 2 # 三鹿娛樂

    陶澍(shù)

    (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號雲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經世派[1]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年),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並設義倉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於兩江督署,贈太子太保銜,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陶文毅公全集》等。

    張之洞

      張之洞其人“以文儒致清要,遇事敢為大言”,是晚清有名的清流,而最終成為一代重臣。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張之洞已經是當時的名臣了,1895年,張之洞積極支援康有為發起的強學會。1896年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曾發官方檔案要求湖北全省公費訂閱梁啟超主筆的《時務報》。  但當他發現《時務報》連續發表批評朝廷的文章時,張之洞警覺了。1898年,張之洞開始撰寫《勸學篇》。此著作堪稱張之洞為自己後來的仕途危機預設的一丸“解藥”,此是後話。《清史列傳》卷六十四載:“是年刊佈所著《勸學篇》,以示天下學者。”

      《勸學篇》共二十四篇,四萬多字,“……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所謂“本”,指的是有關世道人心的綱常名教,張之洞認為不能動搖;所謂“通”,指的是工商學校報館等事,張之洞認為可以變通、舉辦。他主張在維護滿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國家的技藝,並以這種新技藝“補”專制、舊制的“闕”。

    紹英

    紹英(1861-1925),滿洲鑲黃旗人,馬佳氏,字越千。初入仕途,以廕生資格任職於工程處。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侵華前後,任職於步軍統領衙門,辦理警政。光緒二十八年(1902)任京師大學堂提調,次年授商部左參議,不久升任右丞。光緒三十一年(1905)奉派與載澤、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憲政,臨行遇刺,未能成行。隨後署理商部左臣,擢任戶部右侍郎、度支部左侍郎。宣統三年(1911)七月,署度支部大臣。清帝退位後,在溥儀小朝廷中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紹英政治態度平和,為官有清廉的名聲,處事謹小慎微,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稱紹英“恭順”,是“出名的膽小怕事的人”。他勤奮好學,畢生留下日記40冊,現存33冊。紹英長期位居清廷核心,親身經歷了晚清皇族內閣、五大臣出洋、清帝退位、張勳復辟等重大歷史事件,日記中對事件經過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述。

      庚子事變前後,紹英任職於工程處與步軍統領衙門,他的日記中對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有簡略的記載。紹英《光緒庚子年避難日記》七月廿三日條記載:

      闔家在西北小院暫避,日本兵八名來搜,索銀表等物而去。

      滿族親貴紹英的家,在七月二十三日(8.17)遭到日本軍隊的搜查與搶劫。其他民居市肆,所受驚擾、劫掠與破壞,可以推知。

      紹英雖然並不負責外交事務,但對清廷與各國交涉的情形多有所聞,在其1901年的日記中有多處相關記載。比如:

      (二月)十四日。敬齋翁來,談及各國已將二次禍首單交出,共九十餘人,內有松鶴齡、俞廉三、榮伯衡、延錫之,又有胡廉訪、長繼超,皆革職,尚有發遣者、交中國檢視者。又洋界地段事已派瑞良、烏珍暨順天府派員會同查辦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中的你們知道你在對方心中佔多大的分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