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衡水人
-
2 # 大概是神
這是根據巡航導彈的作戰特點決定的。
巡航導彈為了保證打擊突然性和隱蔽性,飛行高度通常在百米上下,甚至幾十米,這樣可以保證防空雷達只有幾十秒的發現鎖定時間,高炮只有十幾秒甚至幾秒的射擊視窗。
不過在這個高度上,高一點的建築物,山丘甚至樹木都可能造成阻礙。所以精度越高的地圖,就越能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當然如果沒有高精度數字地圖也不是不行,不過需要飛得高一點,留給地面防空火力的射擊視窗就會大一些。到了一定高度上,幾乎就不可能不被攔截了。
以上。
-
3 # 虹攝庫爾斯克
從“沙漠風暴”、“沙漠之狐”、北約空襲南聯盟到阿富汗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巡航導彈向世人證明了其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超低空突防能力強、隱身效能好等優點,是摧毀嚴密設防目標、實施縱深打擊的重要精確制導武器。
而巡航導彈所具備的較高命中精度,與其制導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目前來看,地形輔助制導是近幾十年出現,並且逐步成熟的一種制導方式,也主要用於巡航導彈的制導系統。
地形輔助制導分為兩種主要方式:地形匹配製導和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器制導。
地形匹配製導是指在巡航導彈發射區和目標區之間選擇若干特徵明顯的標誌區,透過遙測、遙感、人力情報等手段,按照地面座標點標高資料繪製成數字地圖(高程數字模型地圖),預先存入彈載計算機。數字地圖的繪製誤差與網格大小有關,網Grand SantaFe小,精度越高,巡航導彈飛臨這一區域時,彈載雷達高度表和氣壓高度表聯合測出地面相對高度和海拔高度資料,彈載計算機將這些資料與預存的數字地圖進行比較,算出修正彈道偏差的指令,彈上飛控系統接收指令,控制巡航導彈準確飛向目標,這種制導方式不受射程和氣候條件的影響。
景象匹配製導,該制導方式多用於巡航導彈的末段制導,其制導原理與地形匹配製導類似,利用彈載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器獲取目標區域景物影象數字地圖(灰度數字地圖),將其與彈載計算機預存的參考影象(灰度數字參考影象)進行相關處理,確定巡航導彈是否偏離預定的航路,並且發出修正指令,修改航路。當發現實時獲取的目標景象資料與預先儲存在彈載計算機的目標景象資料完全匹配時,立即發出指令,控制巡航導彈結束中段飛行,開始俯衝,直至命中目標。這種制導方式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使用效果最好,景象匹配區域的面積通常大到幾平方公里,小到幾百平米。
-
4 # 重大現場
這個是由巡航導彈的技戰術要求來決定的,它主要用於打擊陸上目標,一個大橋或建築物等,屬於一種遠端打擊武器,通常要打擊1000公里以外的目標,而且它要求打擊具備突然性,這就要求它全程隱蔽飛行,通常飛行高度只有幾十米,至多100多米,不可能飛更高了。低空飛行,沒有多高的速度,只是依賴於超低空飛行為規避雷達,這樣對於制導的要求就相當高了。
我們常規的紅外等制導方式用不上,雷達制導也受到限制,而且在巡航導彈興起時,現在的GPS導航技術等也是剛剛興起,應用於制導也沒有開始。由於導彈深入敵人,與已方控制系統的聯絡是中斷的,現有的技術可不能保證追蹤到上千公里外的巡航導彈,更不要向其發達制導資訊什麼的,甚至這種聯絡都不許可的,那等於告訴對方:我來了!
所以人們想到地形匹配技術!先透過偵察衛星等手段,製成電子地圖,制定攻擊方案時,選下目標及沿途航線的地形地貌特點,再輸入導彈攜帶的計算機中。導彈在飛行過程中,透過雷達來測繪地形,所得資料與計算機儲存的資料進行對比,從而確定導彈的方式,這樣就可以引導導彈飛向目標。
既便目前衛星制導已相當普及,但是巡航導彈依然可以依賴於地形匹配製導,因為衛星制導也存在問題,很容易被幹擾,地形匹配將不好乾憂了,實際為幾種制導方式聯合到一起!
至今高精度的電子地圖,依然是保證巡航導彈命中目標的保證!
-
5 # 阿加
巡航導彈能在無人導航的條件下,飛行幾千千米,準確命中目標。它如此神通廣大,靠的卻是一種在電子計算機的磁帶和穿孔帶裡特別的地圖。首先用偵察衛星等獲取預攻目標及沿途航線的地形地貌,並製作出標準地貌數字地圖,將其輸入導彈攜帶的計算機中。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測高雷達可自動連續測出每一瞬間的飛行高速,將資料傳給計算機。計算機透過分析、比較,判斷每時每刻導彈的實際飛行軌道是否和預先程式編排的軌道一致;如果不一致,計算機能自動地計算出實際軌道與預定軌道的偏差,發出指令調整導彈的飛行姿態,修正偏差。這樣,巡航導彈就像長了眼睛似的沿著預定的航線翻山越嶺,準確地擊中預定目標。
回覆列表
巡航導彈都是長距離飛行,一般射程在兩千公里以上。在飛行過程中,主要依靠衛星的導航和數字地圖。飛行路線,以衛星導航為主。但是地形的規避必須有非常詳盡的數字地圖,因為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低空飛行,如何避開高山,高大的樹木,高大的建築,都離不開軍用數字化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