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漂泊圖譜
-
2 # 東方神駿
剛畢業前4年,自己也曾經情緒低落,生活無趣,前途渺茫。
當時單身一人,奮鬥在一線大城市,在工廠做著的技術員的活兒,拿著一份一份不高不低的工資,居住在嘈雜髒亂的城中村,生活真是糟透了,心情鬱悶到了極點,很多時候,深夜了遲遲無法入眠,站在陽臺外面,點燃一根香菸,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感覺自己真的是很失敗,孤獨和漂泊感心底油然而生。
後來,自己開始排解這種負面情緒,方法很多,比如說,不開心的時候,就看看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搞笑橋段,或者看看趙本山經典的小品,讓自己在開懷大笑中,暫時忘掉生活的煩惱。
有時候也會上一些論壇看看,瞭解一下同齡人的想法,其實也發現很多同齡人,日子過得不見得就比自己好,但人家卻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有時也會瀏覽一些社會負面新聞的網頁或者圖片,在看這些悲傷的圖片,自己的眼淚也會悄然留下來,間接的排解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痛楚,能借助眼淚釋放出來,免得給自己太多不好的心理暗示。
其實,情緒低落的時候,很難看得進去那些雞湯類的書籍,反倒是一些雜誌,花邊新聞等八卦雜誌,容易讓人入目閱讀。
所以,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改一下,男人清洗低落,鬥志全無時,應該怎麼樣排解,怎麼樣保持奮鬥的激情,這樣的題目或許更好一點。
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很難靜下心來看紙質版的書籍了,都是閱讀電子書多一點。在心情鬱悶或者低落時,不建議看書,看不進,沒有效果,倒不如像我說的那樣,看看電影,追追電視劇,讓生活充滿喜樂,豈不更好!
-
3 # JeanLeong
對症下藥病可愈,
但卻總帶難嚥苦;
失信失心為何故,
心知肚明何處堵;
人生總有幾回輸,
路途似近卻崎嶇;
書能治病神救世,
還需汝等用何途?
靜觀心神擇正路,
最懼無非志已逝!
和一個智者閒聊的時候,他告訴我,中國的科學著述暫不妄加評論,但文學、做人處事的道理、哲學、生活的觀點等都能在古書中找到論述,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很能節約我們的時間,透過讀書來穿越文化,及時得到答疑解惑,清源勵志,也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所以,我的體會就是,當你無聊的時候、低落的時候或不知道幹什麼好的時候,那就讀書。一段時間以來,魯迅、柏楊、朱光潛、餘秋雨、王國維、王陽明、馮友蘭、許倬雲、傅佩榮、曾仕強、康震等的主要代表作,在各種假期、輕軌、夜間、書法間隙,竟然窺得一二,這些書有對人性的思考、對國學的理解、對文化的體味、對哲學的總結、對文明的對照、對歷史的批判,不同地域的特色,既無古文的晦澀,又有生活的共鳴。忽然回想一下,沒有想到居然會和這麼多大家憑闌處瀟瀟雨歇拜望過,正如計劃臨一百遍蘭亭序,五十遍之後,如今已默然於胸,邊寫邊誦,怡然自樂也。
中國的文化太深,讀書不過是竹籃打水,加上我是通讀瀏覽,對感興趣的勾劃一番而已,但是籃子也許也有打溼的一段,把手也有磨亮的感覺,那就足矣。你可能只記住了隻言片語,它的意思或許你一點兒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閱讀的過程中,那些文字,以及氣氛,它會影響你,會淨化你的心靈。而情緒低落的時候,排除干擾、進入不一樣的世界,努力靜心才是第一位的事情,也是思考自己、啟發心智、整理行裝、再度出發的開始。
於是我想,“讀書”、“求學”是件終生的事,即便畢業了,工作了,有些追求與獲得都是永不可能消失的。所以,無論你當年的學業怎樣,哪怕你就是繼續就所學專業展開科研工作,你曾經那幾十門專業課中的絕大多數內容也都會被忘記。你記住的,只不過是一些你隨時可以用到的知識點,以及你仍舊在鑽研的那部分業務。然而,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卻總有一些東西是無法忘記的——比如那些你在讀書過程中所掌握的學習方法、所鍛鍊的歸納能力、所養成的學習習慣、所培養的理智目光甚至待人接物時的心態……而這些,其實才是你在這個世間從容生活的根基,才是重拾志向、面對生活的基本方法。
情緒低落的時候,是最不容易做成一件事情的,即使是讀書,也有可能手中有書,心中無書。所以我想,一定要明白堅持讀書有什麼好處、給你帶來什麼變化、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快樂,實在要想清楚,才不至於虧欠了那些大家名士的文字。
一是可以養成學習的慣性。那是一種如飢似渴的感覺,好像不吃飯會餓、不喝水會渴,而一段時間內如果沒有讀一本可以引領你去思考的好書或者一段時間內沒有動腦鑽研業務,便會感覺自己的大腦似乎生了鏽,心裡也覺得空落落的。這時候倘若能有知識、課題、工作來塞滿這種空蕩,整個人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很滿足。說實話,在輕軌上拿一本來讀,別人都在看手機,我一個人看書,我開始是很怕捱打的,不過,碎片化的時間,每個人都有處置的自由權利,除了自己的利用外,還感謝我們社會越來越多的包容,所以這種慣性帶來的或許也算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角度。
二是給自己一個客觀的定位。沒有鬥志的根源,其實就是無知,不能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或者是不知道怎麼樣去知己知彼,只能順應自然,得過且過,沒有自己的思考和靈魂,這樣難免會失敗告終,一次次的失望,自然就情緒低落了,很多事情都是迴圈往復的。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無知,整個人才能從骨子裡謙和起來,不會咄咄逼人,不會恃才傲物,不會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些年來透過讀書,加上身邊有很多直言不諱的良師諍友,才不至於一直浮躁下去,彼此鞭策,一起成長,現在想來真是幸運和感懷。
三是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豁達從容。堅持讀書,用心讀書,心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似乎很抽象,沒法去形容,但經歷過的人可能都深有體會。尚未經歷的,看看大家都知道的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大師,想必也能領會其中意蘊,他們的著述其實也是生活中的閒言片語,一件細小的事情,也能折射出溫暖和智慧。說到底,快樂不是別人眼裡的,而是源於自己內心的。內心快樂大抵也分兩種,一種是傻樂,這是天生好心態,可遇不可求;一種是淡然,真看開了就不容易拘泥於對某些小事或既得利益的追求,也能對一些不涉及原則問題的反對意見予以包容和尊重,這是大智慧。
於是,只要讀的是好書,我們心裡,便有了一隻越來越清爽快樂的籃子。至於“好書”的定義,一開始也提到了,我想,未必一定是大部頭——哪怕是那些淺顯小文,只要能給與閱讀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溫暖的慰藉,我們的籃子裡,便會漸漸盛滿充盈的靈魂。願你我都能有這樣一隻籃子,時常盪滌,清心寡慾、降噪明理,直到成為我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那才是怡情雅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