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衛青?霍去病?還是李廣?
12
回覆列表
  • 1 # SGT軍士長

    如果論功,這事只能是漢武帝劉徹本人,馬邑之謀是他指示下屬策劃的,衛青霍去病都是他提拔的,他本人才是真正的統帥。衛青領導了漢武帝前期和匈奴的大規模會戰,憑藉強大的國力和衛青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重創了匈奴的民族信心,使他們看到了一個全民動員的大漢民族並非是他們想的那樣的綿羊個性;後半場由霍去病主導,他才是真正打出了漢武帝的期望,開啟了漢軍閃電戰千里奔襲打擊敵人主力的新作戰局面,霍去病的最大功勞是,他透過三次騎兵閃電戰,徹底打通了河西走廊,實現了漢武帝鑿通西域,斬斷匈奴臂膀的戰略意圖,把帝國的影響力向西推進。

  • 2 # 苦茶庵

    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統治時期抗擊匈奴侵擾的重要軍事將領。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他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家的女奴。衛青少年時在家裡放羊,受盡了欺侮。二十歲左右,在平陽公主家做騎奴。公元前139年,衛青的同母異父姐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召入宮,立為夫人,後又立為皇后。衛青因是貴戚,先被拜為太中大夫,又因抗擊匈奴有功,很快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霍去病是衛青姐姐衛少兒的兒子。他十八歲時被武帝任命為侍中。後來也因抗擊匈奴建立殊勳,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

    衛青、霍去病登上政治舞臺,正是西漢政府對匈奴政策的重大轉變時刻。西漢王朝經過劉邦、文、景幾代,到了漢武帝時,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軍事力量也得到加強。這時,政府擁有的馬匹已達到幾十萬匹。漢武帝就在這個基路礎上組織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不但足以防禦匈奴侵擾,城而且能夠深入塞北,主動進行反擊。

    但與此同時,匈奴“數為邊害”,仍然不斷擾邊。漢武帝便決定改變和親政策,“師遣將”,開始發動全面反擊匈奴的大規模戰爭。衛青和霍大去病,正是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著名戰將。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遣馬邑人聶一以獻馬邑城為名,引誘匈奴單于率領十萬騎兵深入武州要的塞。漢軍三十多萬人則預先埋伏在附近山谷裡,準備一舉圍殲匈奴主力。匈奴單于親自率軍深入後,發覺了漢朝的擊誘兵之計,急忙引兵退回。漢朝的“馬邑之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大規模反擊匈奴戰爭的序幕,卻從此拉開了。

    西漢與匈奴戰爭,共有三次重大戰役。大戰之前,年輕的衛青初試身手,便顯露鋒芒,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前129年,匈奴騎兵南侵上谷郡。漢武帝派遣四路軍馬同時出擊。其他三路或敗或散,無功而返。只有衛青一路,率軍萬騎,直搗龍城,首戰成功,深得武帝賞識,從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127年,第一次大戰役爆發。這一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漢朝上谷、漁陽,殺遼西太守,虜去二千餘人。漢武帝決定避實就虛,派於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衛青等人引軍北上,發動突襲,擊敗了匈奴的白羊王和樓煩王,收復了秦時蒙恬所闢的河南地,在這裡設定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築了朔方城,又從關東移民十多萬,到此屯田戍邊。從此,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年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進西漢騎兵俑一步反擊匈奴的前進基地。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又派衛青率領騎兵三萬,配合其他幾路大軍,深入塞北六、七百里,掩襲匈奴右賢王王庭。右賢王措手不及,僅帶幾百隨從,倉惶北逃。這次戰鬥,俘匈奴男女一萬五千餘人,裨王十多人,進一步打擊了匈奴的軍事力量。為此,漢武帝特意遣派使者,拿著大將軍印,前往邊塞迎接衛青,就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讓他統帥所有抗擊匈奴的漢軍。

    公元前121年,第二次大戰役開始,鬥爭焦點是爭奪河西地區。霍去病在這次戰役中,勇敢善戰,是首功之將。霍去病十八歲時便已初露頭角,曾在衛青部下,以八百精選騎兵,奔襲幾百裡,殺死匈奴單于的叔祖父。因此,這時漢武帝便大膽提拔他為驃騎將軍,委以領導進軍河西的重任。霍去病率精兵萬騎,賓士千餘里,連敗匈奴騎兵,殺傷俘獲過萬,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不久後,他又指揮幾路精騎“出隴西、北地二千里,過居延,攻祁連山”,取得了更大勝利。這次戰役,使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切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絡,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通道,進一步發展了第一次大戰役的戰果。霍去病也因之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和重用,其地位幾乎可與大將軍衛青相比了。

    經過第二次戰役,匈奴受到嚴重挫折,在漢軍壓力之下,其內部日益不穩。匈奴單于要把負有失去河西之責的渾邪王等人治罪,渾邪王等決意投歸漢朝。漢武帝便命霍去病派兵接降,擊殺不肯歸順的一部分匈奴將卒,保護渾邪王到達長安。

    第三次戰役,開始於公元前119年。這是規模最大,征途最遠,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役。漢武帝的目的是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漢軍的主力部隊,由衛青與霍去病分別統帥,各有五萬騎兵。另外組織了隨軍馬匹十四萬匹,步兵和馱夫幾十萬人,一起配合行動。這時,匈奴單于聽從降將趙信的計謀,移軍漠北,嚴陣以待,準備乘漢軍疲敝,一鼓全殲。雙方都擺出了決戰的態勢。

    霍去病率東路漢軍出代郡,深入一千多里,與匈奴左賢王接戰。霍去病的騎兵,奮勇衝殺,連續作戰,殲滅了左賢王的精銳,俘獲了匈奴三個小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左賢王和手下一部分將官,敗逃而去。霍去病率軍追殲,直抵狼居胥山,才勝利回師。衛青率西路漢軍發於定襄,出塞一千多里,與匈奴單于主力相遇。衛青立即將戰車“自環為營”,並指揮五千騎兵向匈奴戰陣衝鋒。匈奴的一萬騎兵也立即猛撲過來。雙方鏖戰到黃昏,大風驟起,飛沙撲面,兩軍陣容錯雜,不辨彼此,繼續拚殺搏鬥。這時,衛青派出兩支輕騎,分左右兩翼,迂迴包抄匈奴單于。匈奴單于急忙率幾百騎兵,衝出漢軍包圍,飛馳逃走。匈奴軍隊,全軍潰散。衛青西漢步兵俑派輕騎連夜追趕匈奴單于,沒有趕上。衛青的主力部隊也乘勝追殺,到達寘顏山的趙信城,屯留一天,燒光匈奴儲糧,奏凱而歸。經過這三次大戰役,尤其是第三次的漠北之戰,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氣大損。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貴族很難再牧馬中原,“匈奴自衛霍度幕以來,希復為寇,遠徙北方”,漢朝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

    衛青和霍去病,一舅一甥,都是抗匈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衛青出身奴隸,在軍中關心士兵疾苦,善於團結部眾,作戰時指揮若定,有大將風度。霍去病則少年顯貴不恤士卒。但作戰勇猛,動作神速,所率騎兵,疾馳草原,屢建奇功。霍去病死時年僅二十四歲,武帝深為惋惜,命葬在自己的茂陵之旁。衛青墓也在茂陵旁邊。

  • 3 # derman

    打敗匈奴不是哪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功勞,是從漢朝建國之初到漢武帝時期幾十年間數千萬人辛勤勞作,夯實了經濟基礎,完成了物質積累,再加上幾十萬軍人誓死效力,團結協作才完成的,不然就人們說的衛青李廣霍去病這些人,單個上去估計一個匈奴騎兵都打不著就被人弄死了,所以他們有功勞,但是隻是滄海一粟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突然遭遇惡劣天氣,機組人員該怎麼辦?或者說要有什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