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貿Andy

    英語好的人,學習德語有絕對的優勢。

    你可能也發現了,很多老外的母語不是英語,比如,德國的母語是德語,法國的母語是法語,歐洲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語。但是這些歐洲國家的人大部分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他們花在學英語上的時間要比華人少太多了。

    1.德語和英語同屬日耳曼語系。英語和德語詞彙存在相當多的同源關係,特別在詞彙方面,英語和德語的詞根完全是同一詞形。雖然書寫不甚相同,但是發音規則和單詞讀音大部分都差不多。舉個例子:英語的 CONTACT 和 德語的 KONTAKT, 書寫不同,讀音完全一樣。這就為西方國家的人說英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英語和德語構詞法大同小異。德語除了沒有轉化法之外,其他構詞方法和英語完全一樣,即合成法和派生法。所以,一個具有中級英語水平的人,在掌握了構詞方法 之後,學習德語就會遊刃有餘。

    3.思維方式大同小異。既然是一個語系的,那語言的表述和說話的思維方式都是差不多的。不像我們中文,和英文的表達方式完全相反。特別是時間,地點 方面的,我們都是先說大的,然後再說小的。西方國家的語言都是先表述小的,再表述大的。我們常說,想要學好英語,首先要有英語的思維能力,一旦具備了英語的思維能力,在說話表達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了。西方國家的人學習語言具備這個天然的優勢。

    總之,利用所學英語語法,詞彙,構詞法的相關知識,利用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特點,進行有條件的遷移,從而能更好的理解德語的語法,詞彙和構詞法,這樣學習德語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 天外來客3289

    有不小的幫助,但是可能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大。

    按照傳統功夫,我們可以從這四個大的方面去分析:語音(phonology),詞法(morphology),句法(syntax)和詞彙(vocabulary)。

    先說語音。

    德語子音音位

    這是德語所有的子音音位。學過英語的國際音標的人幾乎都能理解。發音難點主要在幾個地方:

    1,字母“r”的讀音。這點上說,通常德語的“r”是小舌音(uvular),但是,初學者發成類似英語的r或者類似頂音的齒齦顫音也是可以的,所以可以循序漸進,不會很難。

    2,軟顎擦音/x/,這個音類似於北方方言中“喝水”的“喝”的聲母,同時出現的位置也有限制,只能在詞尾和詞中,絕不會在詞首。

    3,然後就是/pf/和/ts/看起比較陌生了。/ts/基本上就對應漢語拼音的c,有時候對應z。而/pf/也並不難。

    母音:

    德語的雙母音和英語類似,只有細微的區別:/ɔʏ̯/的發音類似英語的/ɔi/。

    德語的單母音比英語稍微複雜一些,不過漢語中本身已經有ü,這是一大利好。然後/ɛ/和/e/的區別相對沒有那麼重要。而真正有難度的是ö,這點對於會不會英語都一樣。

    詞法(morphology)

    德語的名詞有三個詞性(Genus):陰性、陽性和中性。並且這些性並沒有明確的詞尾標記。這和西班牙語中-o表示陽性、-a表示陰性還不同,需要專門去記憶。

    同時還有變格(Deklination):主格(Nominativ)屬格(Genitiv)賓格(Akkusativ)和與格(Dativ)。這些特徵是英語沒有的。

    在構詞法上,德語倒是和英語有些交集,不過更像漢語:

    比如“盲腸”這個詞:Blinddarm,就是“盲”(blind)加上“腸”(Darm);

    還有“牙醫”:Zahnarzt,就是“牙”(Zahn)加上“醫”(Arzt)。

    英語詞彙量大的話,早期就能夠認得好多這些構詞的部件,學期德語來肯定會更方便。不過對於變格那就沒什麼幫助了。

    句法(syntax):

    德語臭名昭著的“框型結構”(Klammerstruktur)對於大多數外語學習者都是個考驗。例如:

    Ich habe einen Kuchen gekocht. 如果換成英語單詞就成了:

    I have a cake cooked.

    而在有從句的情況下則更加兇殘:

    Er hat mir gesagt, dass er wollte in die Buchhandlung gehen, um ein Buch zu kaufen.

    要是換成英語單詞就是:

    He has me told, that he wanted to the bookstore to go, a book to buy.

    更別提從句中反人類的不定式堆疊:

    Ich habe das Auto kaufen wollen.

    本來按照正常的想法應該是用haben加上wollen的過去分詞:gewollt:

    Ich habe das Auto kaufen gewollt.

    不過德語就是這樣。這和英語也不同。

    詞彙(vocabulary):

    德語和英語同樣屬於西日耳曼語言,所以很多的基礎詞彙是相通的:

    但是德語經歷了一場高地德語子音推移(Hochdeutsche Lautvershiebung),所以和英語又拉開了距離,即使是同源詞也未必能一眼認出。在抽象詞彙上,德語和英語的區別就更大。英語在1066年的諾曼征服之後吸收了大量法語詞彙,在造詞上也被羅曼語化,而德語在造詞上要保守得多,例如字尾“-ung”的使用(和英語的“-ing”同源)。英語的”-ing“,雖然也可以用來構造名詞,但是多少有點”非正式“的感覺;而德語中同源的字尾”-ung“則可以堂而皇之地用來構成正式的抽象名詞,在Wiktionary上搜含有”-ung“字尾的詞彙:

    其中第一頁的結果只包含了A和B兩個首字母。而這些單詞在英語中幾乎都是來自羅曼語言的藉詞。例如: Auferstehung、resurrection、opstanding(荷蘭語) Befremdung、disconcertment Chlorung、chlorination Dämpfung、attenuation或者damping Demütigung、humiliation Entwicklung、development或者evolution 當然也有不少”-ung“的詞對應的英語是日耳曼詞源的: Bejagung、hunting Beeilung、hurry

    此外,德語更青睞的另一個操作,“calque”(語義轉借),也使得日耳曼語素的造詞能力大大提升。中文字身也是“calque”的大客戶,例如: decolonise:de-(去)colon-(殖民)-ise(化)> 去殖民化 nonviolent:non-(非)violent(暴力的)> 非暴力 德語中亦然: express:ex-(aus-)press(drücken)> ausdrücken surface:sur-(ober)face(Fläche)> Oberfläche

    其中比較好玩的是“democracy”這個詞,它經過“calque”成了德語的“Volksherrschaft”,一下子就變得精神了吧!在英語中它被模糊地翻譯為“rule of the people”,因為“Volksherrschaft”這個詞的涵義更廣。

    於是我開了個腦洞,如果把德語的“entwickeln”(發展)透過“calque”變成英語: ent-(un-)wickeln(wrap)> unwrap 就成了“展開”,那麼“Entwicklung”對應的“unwrapping”似乎也能勉強被解釋成“發展”。於是:

    unwrapping (plural unwrappings) The act or process by which something is unwrapped.

    果然,就是如此不正式。那麼詞彙上,會英語對於德語的幫助會比想象中的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