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區別在哪兒?
7
回覆列表
  • 1 # 小殷科技

    因為日本戰略縱深小,是真的給美國威懾住了,而大清則是太高傲!投降不是投降,而是賜降,再者,大清的維新改革派沒有實權的!

  • 2 # 老徐新書

    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反孟子之道而行,“用夷變夏”。

    在《海國圖志》中,魏源說:

    “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根據“師夷長技”的理論,中國不僅要從西洋購買船炮,更要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學會制船造炮。

    這一思想,成了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

    中國地理不在世界中心,早在明朝末年,已被少數華人知道。傳教士利瑪竇帶來世界地圖,華人一看,中國哪裡是什麼世界中心?不過處於世界一隅。

    地圖一經傳開,越來越多的華人憤怒。中國怎麼可以不是世界的中心?情感上,他們完全無法接受。

    利瑪竇沒辦法,只好按華人的習慣,改繪他的世界地圖,將中國置於地圖中央。這種完全違背地理事實邏輯的阿諛,讓“天朝上國”心滿意足。

    辜鴻銘在《華人的精神》一書中說:“(華人)完全地或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華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

    這種文化特性,造成情感認同比事實判斷重要。即便認可利瑪竇世界地圖的華人,對中國偏於全圖一隅的畫法,心理上也不能認同。

    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繼地理事實之後,再次打破華人的情感認同與心理預設。

    大作告成,魏源長吁口氣。他想象中,書一經出版,立時洛陽紙貴,人們爭相搶購,如飢似渴地讀它,研究它,從字裡行間,找到中國富強的辦法。

    但現實完全出乎意外。《海國圖志》一擺上書攤,像漁人做了桃花源中人,無人問津。

    是這本書太深奧,做讀者有難度嗎?不是。

    1843年,中國紳士超過100萬人,有能力讀此書的人超過300萬。然而,這批知識精英,很少人去認真閱讀,更鮮有人人去研究挖掘。

    這對魏源是個沉重打擊。

    更讓魏源意料不及,一班守舊的朝廷官吏,用潮水般的罵聲替代掌聲。

    他們站在對中華文化強烈的認同的角度上,從反面得出奇怪的結論:鴉片戰爭不是敗在技不如人,國力不如人,而是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英雄被奸臣所害;只要林則徐復起,打敗帝國主義,根本不在話下。“師夷長技”?根本不存在這回事!西方是蠻夷,中國是天朝,魏源居然貶低天朝,讚美蠻夷,簡直吃裡扒外!

    有人乾脆跳起來主張:將《海國圖志》一把火燒掉算了!

    以魏源的倔強脾氣與火暴性格,如夏熱情迎面猛遭隆冬寒流,內心裂創,可以想見。

    一批守舊官員秋後算賬,稱魏源是資深的“民族叛徒”,早年考場失意,抨擊科舉“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還只是停留在思想危險分子。現在“天朝上國”被“西夷”打敗,談海外話題都有傷民族自尊心,《海國圖志》卻變本加厲,居然大談特談“師夷”,簡直大逆不道!

    1843年,《海國圖志》出版,國內幾無反響,印數不過千冊。

    夢想為華人師、圓富國夢的魏源,已經49歲。

    自己這本書到底怎麼了?

    科舉考試,自己越考越老。改革歲月,中國越改越隔。啟蒙時期,華人越啟越蒙。到底因為什麼?

    憤懣中,他有點茫然。

    但他堅決相信,《海國圖志》不會錯。

    不錯,《海國圖志》不會錯。

    只是,不錯的《海國圖志》,中國不亮日本亮。

    《海國圖志》國內出版後,眼看第一版都賣不完。原本跟魏源一樣信心滿滿的書商,現在要擔心連印刷成本都收不回,他鬱悶起來。苦悶之中,靈光一閃:何不遠渡東洋,去日本開啟市場?

    書商慌不擇國。抱著一線希望,1851年,帶著60卷本的《海國圖志》上路了。

    他將《海國圖志》雜在違禁品內,搭乘中國一艘商船,駛向日本長崎港。

    在照例查檢違禁品時,日本海關官員翻出3本。檢查官審讀,認定是禁書。

    幕府官員和學者聽到禁書,當即趕了過來。他們拿起來,隨意翻看內容,瞬間被吸引。

    “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好書?”學者心中暗暗吃驚,當即掏錢買下。

    回去後,學者抓緊細看,這一看眼界大開。第一次如此詳盡地讀到西洋各國,簡直就是天照大神送來的大禮啊!

    日本人讀《海國圖志》驟然升溫,“偷渡”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1854年,透過不斷轉譯翻刻,日本人乾脆在國內翻印盜版。魏源的文章雪片一樣,落滿開有櫻花的土地。這一下引發萬人空巷,掀起更大規模的“讀魏狂潮”。

    1854年到1856年,日本出版100卷本的《海國圖志》選本,多達21個版本,佔同一時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到1859年,價格漲了3倍。《海國圖志》成為日本官員和學者共同研讀的一部“聖經”。

    《江戶時代日中秘話》中,這樣記述:

    “《海國圖志》“到了江戶則身價百倍,成為急需的御用之書”。

    偉大的思想家著作如果有價,魏源憑版稅就可以在日本發財。但《海國圖志》無價,它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日本人為什麼熱讀《海國圖志》?其時與中國一樣,也在遭遇“被全球化”,被西方打得灰頭土臉,滿地找牙。

    1854年2月,美國將軍佩裡率艦隊抵達日本,逼迫日本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此後,列強蜂擁而至,一個接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將日本推向泥潭。

    《海國圖志》偶然出現,空前地震撼了日本精英人物的心靈,一時成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內政的指南。

    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讀到“師夷長技以制夷”,拍手跳了起來,叫道:我和魏源,真可謂是“海外同志”了!

    “予與魏,各生異域,不相識姓名,感時著言,同在是歲,而其所見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謂海外同志矣!”

    在《海國圖志》的啟迪下,佐久間象山徹底轉變主張,學會站在全球化視野裡思考日本方略。他認識到西方發達的近代文明,開始摒棄“夷狄”偏見:

    “方今世界,僅以和漢學識,業已無能為力,如不總括五大洲,宏大經濟,則難以應付。”

    “哥倫布依靠究理之力發現新大陸,哥白尼發明地動說,牛頓歸納重力引力之實理,三大發明以來萬般學術皆得其根底,毫無荒誕之意,全部真實。由是,歐羅巴洲及亞美利加洲次第面目一新,創制蒸汽船、磁電報等,實奪造化之工,其狀可怖可愕。”

    維新志士橫井小楠讀後同樣大受啟發,提出了日本“開國論”的思想。他仿照魏源的思路,提出日本發展之路,必是“東洋道德與西洋技術的結合”。

    日本維新派奉魏源為師,反覆研究後結論:要做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最重要的是實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

    朝野上下迅速達成共識。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圓潤地溜下歷史舞臺。

    1868年7月,日本天皇開始著手實行維新,推進變革,從此,逐漸擺脫西方欺辱,成為東亞第一強國。

    與《海國圖志》“日本熱”對比強烈的是,1862年,日本維新派人士到上海,驚異發現,他從中國“淘”來的《海國圖志》,在中國已經絕版。

    最適合本國的思想,卻異國開花結果。魏源如果親眼看到,會不會再寫一部“中國籲天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