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攀哥
-
2 # zjchen_26
人類將越來越兩極分化,聰明人越來越聰明、他們將發明創造更多的智慧化系統… 懶人、笨人將越來越退化,他們依存於智慧系統,將成為智慧裝置的奴隸、智商將退化、慢慢將被淘汰。
一旦智慧裝置能達到了90%取代人工,下崗的人就徹底。沒用了。
-
3 # 付垚技術之家
我們不能決定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但是在面臨人工智慧的崛起上,我們應該正視問題的所在,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人工智慧的崛起並不意味著未來工作崗位會越來越少,未來怎樣,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
4 # IT168企業級
最近研究表明,工業機器人在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勞動力工作和收入損失。在很多社交平臺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有關機器人取代人力的討論。本文探討了機器人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德國擁有比美國更多的機器人和更大的製造業就業份額。機器人大規模衝擊製造業,對德國市場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對即將到來的技術失業浪潮的擔憂再次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經濟模式之一。隨著科技和人工智慧的進步,生產過程(特別是製造業)越來越自動化。工人可以被新的和更智慧的機器所替代——特別是工業機器人,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執行以前由人類執行的任務。因此,機器人將使數百萬工人變得多餘,特別是中等資質的工人,從根本上重塑社會。
直到最近,對機器人和其他新技術將帶來的總體均衡影響進行了系統分析。Acemoglu和Restrepo(2016年,2017年)表明,這種均衡影響在理論上是模糊的。機器人在持有產量和價格不變時可以直接替代工人,但由此導致的成本降低也增加了產品和勞動力需求。此外,工人可以被不同的行業吸收,專門從事新的和互補型別工作。
Acemoglu和Restrepo根據這一理論開發出一種估計方法,並將其應用於美國當地勞動力市場(1993-2014年),出現的結果似乎證實了一些最黑暗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發現一個機器人將減少約三到六個人類的工作。這也降低了勞動力市場幾乎所有群體的平均工資。因此,機器人造成的效應似乎在美國占主導地位。
德國:機器人和製造業工人的土地
之後,他們又考慮了機器人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Dauth et al. 2017)。機器人在德國比在美國或亞洲以外的地區更為普遍。下圖顯示,1994年德國幾千名工人中幾乎只有兩臺工業機器人,比歐洲平均水平高出兩倍,是美國的四倍。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的使用率幾乎翻了兩番,現在每千名工人中機器人達到了7.6臺,歐洲和美國只有2.7和1.6。雖然德國有更多的機器人,但德國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製造業巨頭之一,擁有非常大的就業份額。
每一千人中機器人佔的的比例
此外,德國不僅是重型使用者,也是工業機器人的重要工程師。在機器人世界排名列出的十大生產商中,八家是日本企業,剩下兩個(Kuka和ABB)是德國企業。在2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家是德國企業,僅有一家來自美國。因此,我們根據德國市場分析了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德國與美國的製造業所佔市場份額
整個分析過程利用了與Acemoglu和Restrepo(2016年,2017年)使用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相同的資料集,以及Graetz和Michaels(2017)的開創性研究。報道了1994至2014年間25個行業和50個國家的機器人數量。德國資料覆蓋面最廣。
到目前為止,與汽車相關行業的機器人增長速度最快。與1994年相比,2014年,每千名工作人員安裝了60-100個機器人。其他成為機器人密集型行業的是傢俱,家用電器和皮革製造等。機器人使用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行業是服務等行業。
雖然機器人不會影響總體就業,但他們對德國的製造業就業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透過計算,一個機器人平均替代兩個工人。這意味著在1994 - 2014年期間大約有275,000個全職製造業工作者的工作遭到破壞。但是,這些巨大的損失完全被製造業以外的就業機會所抵消。換句話說,機器人透過驅動製造業工作的下降,大大改變了就業組成。機器人負責這一下降的近23%。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對德國經濟中的就業總數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機器人對個體工人的影響
這些結果提出了機器人如何以及從哪些渠道影響個體工人的問題。為了揭示這個以前未開發的問題,我們採用跟蹤僱員和記錄約100萬製造業工人的收入情況的方式得出結論,機器人對製造業就業的總體影響並不會直接讓工人流離失所。換句話說,機器人不會破壞現有的製造業就業市場,而是引導企業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新就業機會。
當談到機器人的工資和收益效應時,對不同層面的勞動者而言,機器人對行業平均工資的影響程度不同:
機器人的爆發導致高技能工人的就業收益顯著增加,特別是在科學和管理崗位上。這些工人可能會從機器人的興起中獲益,因為他們擁有這種技術的互補技能,並執行不容易被更換的任務。但對於低技能,特別是中等技術的製造業工人來說,機器人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在手工和日常密集型職業中,機器人的比例過高。企業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員,而是具有自主進行許多生產步驟的機器人。這些工人遭受機器人造成的低工資的影響。
隨著機器人的興起,很多中等技術工人願意減少工資。對於具有靈活合約的高技能管理人員和可比較員工來說,這些變化不太重要。
總的來說,機器人的到來降低了市場平均薪資水平和勞動力就業市場的規模。這些錢都被資本所有者和利潤所得者擁有,對於資本家、高科技人員等來說,機器人是勞動力市場的朋友。但大多數中低技術工人來說,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不太友好。到目前為止,德國的機器人並沒有成為主要的殺人者,這與當時一些公眾辯論的結果相反。但他們確實引發了顯著的分配轉變。與美國相比,德國勞工市場的反應似乎更加友好。
-
5 # 友邦農機
中國以前,土工活,農業機械,礦山機械,汽車運輸,全機械化了。這些機械每年乾的活,30億壯工也幹不了。這也就是30年。現在人口增加了30%至40%。人工還是緊張。地球上永遠都有事幹
回覆列表
很多年很多年後,人口會減少,農業工業生活狀態可以與現在的歐美相似,現在人工智慧只是在逐步完成,還沒到突然全部失業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