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純小築
-
2 # 小布人文
1.歷史沿襲:日本捕鯨歷史悠久
日本的捕鯨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繩文時代,在當時的近畿地區(和歌山)與北陸地區(富山)都出土過大量的鯨骨、鯨皮等捕鯨遺存物。公元8世紀,史書就有正式捕鯨的記載,到了奈良與鎌倉時代,捕鯨的記錄越來越多,鯨魚已經成為當時民眾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到了江戶時代,鯨肉成為江戶、大阪等地人們喜歡的料理。
商業捕鯨始於17世紀,日本捕鯨協會稱,“捕鯨是日本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禁止商業捕鯨的做法正在掠奪日本文化和傳統中的重要部分”,日本捕鯨協會在其主頁上宣稱,在日本歷史中,人們透過捕鯨產生了信仰。民謠、舞蹈、傳統工藝等眾多的捕鯨文化得到了傳承,這是日本人與鯨魚共同走過的歷史見證。
2.鯨肉拯救日本:二戰後日本國民對鯨肉的實際依賴一度達到70%,日本老人對鯨肉有著特殊的感情古代日本的生產力不發達,捕鯨的數量極為有限,所以捕鯨乃至吃鯨肉的傳統僅限於沿海地區。鯨肉在日本全國範圍內的推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二戰後日本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民眾的營養缺乏至極。麥克阿瑟下令盟軍司令部放鬆對日本漁船捕魚範圍的限制,允許它們在小笠原群島和硫磺列島周圍捕鯨,大量捕鯨幫助日本解決飢餓問題。
在二戰前後極端困難時期, 鯨魚肉一度大大緩解了日本的糧食危機,併為當時的日本人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根據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小泉武夫的著作《鯨魚救國》一書,1947年,在日本食肉供給量中,鯨魚佔動物性蛋白質供給的46~47%,而在捕鯨量達到頂峰的57年-62年,在動物性蛋白的來源獲取上,日本國民對鯨肉的實際依賴達到70%。甚至在1954年,日本學校午餐法要求在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階段提供鯨魚肉,以改善日本兒童的營養。現在,日本許多60多歲的人,對鯨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時至今日, 鯨魚在日本人心目中仍然有著其他魚類所不可取代的地位, 鯨魚肉博物館、紀念碑、資料館林立於全國各地。
3.民眾支援:在日本,捕殺海豚合法,2006年,有九成民眾支援重開商業捕鯨,即便2012年,支援捕鯨人數也多於反對者
1986年以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禁止商業捕鯨,日本一直我行我素,目前日本的小型鯨類捕殺行為,在日本國內本身確實是合法的,2006年11月雅虎日文網站的民意調查則表明,竟有90%的日本人支援重開商業捕鯨。據《日本時報》報道,2012年10月,在日本研究中心面向全國展開的一項1200人的調查中,26.8%的人認為日本應該繼續捕鯨,而只有18.5%的人表示捕鯨活動應該停止,而其餘54.7%則表示無所謂。
4.科研捕鯨:日本人認為“科研捕鯨”是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將鯨肉作為食品投放與“科研捕鯨”不矛盾由於《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對以科研為目的的捕鯨給與了豁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也允許科研捕鯨獲得的附錄Ⅱ所列鯨類標本的貿易。而一旦被確定是科研目的,則《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各項義務的違反亦不存在。日本人認為, 他們的“科考”行為符合世界捕鯨委員會1986 年透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 該公約只是嚴格禁止世界各國進行商業捕鯨,但並未禁止“ 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的捕鯨活動。日本水產廳官員森下丈二就解釋說,採用致死性取樣的主要目的是計算小鬚鯨的群體引數和進行攝食生態學的研究……需要透過選擇性地減少某些物種的數量來保護漁業資源,促進一些經濟價值更高的種類(如藍鯨)的恢復。
5,地方產業:捕鯨是太地町等地支柱產業,沿太平洋地區有捕鯨船1000艘,工人10萬據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統計資料, 日本鯨肉供給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1700多噸增加到2006年的5500噸。圍繞捕鯨活動, 日本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和市場。捕鯨產業在日本經濟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對沿海地區的經濟影響卻十分重要。目前, 日本僅太平洋地區就有捕鯨船1000艘, 工人10萬, 並擁有北海道函館市、和歌山縣太地町以及山口縣下關市等六個捕鯨基地。其中,太地町是一個非常小的鄉村城鎮,沒有其他的主要產業,捕獵海豚是他們的謀生手段,許多人靠此生存。
6,外部因素:日本的“科研捕鯨”得到了中國等國支援,中國曾在日本“取消小型鯨豚類保護”提案中投了贊成票,自2000年以來,在IWC歷屆會議的爭吵中,中國和南韓、俄羅斯等日本的周邊國家都一直支援日本“科學捕鯨”的計劃。例如,在2000年,中國代表團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年會上支援了日本60個提案中的59個,而在2006年的IWC年會上,日本曾提出“將大會投票程式由公開轉為秘密投票”及“取消小型鯨豚類保護”兩個提案,中國都投了贊成票,對要求IWC“恢復正常化”即允許重開商業捕鯨的《聖其茨和尼維斯島宣言》投了棄權票。正是中國在這個提案上投了棄權票,結果反捕鯨力量以32:33一票之差敗給以日本為首的捕鯨國集團。按照法定程式,重開商業捕鯨禁令需要75%以上的選票,因此即使票數過半,日本也未能如願以償。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然保護監測中心(UNEP-WCMC)的資料,從1975年到2012年,日本報告出口了668頭活海豚,其中,330頭出口到中國大陸,46頭到南韓,34頭到美國,27頭到香港,25頭到臺灣,其它國家進口數量較少。
-
3 # 假如我是一本書
昨日,中國網友的提問在日本論壇上火了,“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在反對,日本還是要捕鯨呢?”
看看下面日本網友的回覆。
回覆列表
如今的東京新宿歌舞伎町,已經幾乎是因為風俗店的大量聚集而惡名遠出的繁華街。在街裡一處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卻有一家很整潔舒適的吃鯨館子。這是家有著寬大吧檯的割烹料理店,環境多少有些古舊,牆壁上貼了不少鯨的圖片。即使在日本,能像這裡一樣吃到鯨肉的地方也不算太多。
佐藤是這裡的常客,他看起來有60來歲,來自下關市,日本西端的下關港因作為捕鯨船的母港而出名。佐藤每次必點鯨刺身拼盤,鯨肉、鯨心、鯨舌、鯨皮,在他看來,這種不加任何烹飪的新鮮肉塊才能品嚐出食材的本來味道。鯨肉的口感柔軟,但感覺筋較多所以比較有嚼勁,具體說來有些像嫩牛肉。好吃,但並不讓人覺得出奇。
“我小時候並不知道牛肉和豬肉的味道,如果說吃肉指的就是吃鯨肉,如果說吃培根,那指的就是吃鯨培根。” 在佐藤看來,鯨作為一種介於牛與魚類中間的肉類並沒什麼特殊,烹飪方法也多數和其他肉類無異。
如今很多日本的中老年人都是吃著鯨肉長大的
不過和佐藤的淡定自若相比,店裡的很多年輕食客還是在把鯨當作一種稀罕物來品嚐。日本人對鯨的接受度如何,或許要到魚市場去找找答案。
東京的築地市場,因其規模之大而在世界上有著響亮的知名度。不過,在上千家批發商中,也只有兩家鯨肉批發商。
大塊紅黑色的的肉被擺在案板上,這是小鬚鯨。國際捕鯨委員會、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組織和條例都對捕鯨進行了多項限制,但並非是禁捕所有種類的鯨。小鬚鯨屬於被允許捕獲的品種,但長鬚鯨等珍稀品種就被列為了禁捕的品種。
2014年3月,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做出判決,要求日本終止在南極海以科學調查名義進行的捕鯨活動。南極捕鯨受到限制之後,小鬚鯨的肉源減少了很多。但並不是越稀少價格就會越高,實際上,日本人對鯨的消費量是在常年持續減少的。
“鯨肉的銷路大多是餐廳,超市偶爾也可以買到,但生意並不是很好。”築地市場鯨肉批發商介紹說。
如果捕鯨是日本的一項傳統文化的話,為何現在吃鯨的人會這麼少?
千葉縣南房總市,是日本關東地區唯一沿岸捕鯨的城市。南房總市同日本其他沿海小城市一樣,有著漂亮的海灘,Sunny和煦、從靜謐的海灘可以看到廣闊的太平洋。
在不遠處的小漁港裡停著幾艘漁船,岸上有幾個男人正在修補漁網,其中就有鯨漁師莊司義則。儘管日本房總半島有400年的捕鯨歷史,現在從事捕鯨活動的僅有“外房捕鯨”一家公司,莊司義則就是這裡的社長。
在莊司義則的加工廠中,鯨肉可以被製成鯨肉乾、鯨肉漢堡餅、以及類似牛排的鯨排。“九州的人們喜歡吃鯨,”莊司義則這樣介紹說。其實很多生活在日本南部各地的人也好這一口兒。
莊司義則指了指旁邊正在切割的肉塊說:“這個將被用醬油和酒醃製,然後製成鯨肉乾。”巨大塊的暗紅鯨肉在被切割的過程中流出紅色的血水,沿著操作工人的PVC工作服流到地上,場面有些驚悚。
每年夏天,當地政府會短期開放鯨的捕撈,莊司義則會將這段時間捕獲的鯨儲存起來,在需要的時候供應。在加工廠內部的冷庫裡,有一箱一箱的鯨肉。
其中,像火柴盒一樣大小的標準肉塊,是在南極海域科考捕鯨的日本鯨類研究所帶回來的小鬚鯨肉。莊司義則從研究所中買回這些鯨肉,買鯨的錢將會被研究機構用作贊助金。“這些鯨肉,會被做成壽司,”他說道。
莊司義則認可捕鯨必須根據種類,那些瀕臨滅絕的鯨種是需要保護的。“比如說白長鬚鯨就不可以捕撈,但是像小鬚鯨這種數量豐富的鯨類,我們在日本沿海捕撈時為什麼還要看別人的臉色,”莊司進一步解釋說:“過去的400年裡我們都在食用鯨肉,我不認為漁業和捕鯨有多大的不同。捕鯨和釣魚有什麼區別呢?”
儘管捕鯨的爭論在於是否會導致瀕危鯨種數量的下降,但日本漁民真正在意的是那些數量並不稀少,可以合理捕獲的鯨種的捕撈權。在他們眼中,一部分人類並不能賦予鯨這個物種特殊性。
莊司義則有時也會到當地的小學校裡教授與鯨相關的知識,他也會邀請學生們參觀鯨解剖。莊司在授課的過程中並不會故意隱瞞國際上對日本捕鯨的聲討,也不會將其作為一件正確的事教給孩子。和各國的生物課堂一樣,這裡的教室中也掛著很多鯨的照片,其中還有用來說明鯨種類的圖表。但不同的是,在南房總市的孩子們看來,鯨是一種食物。
儘管在根據考古和古籍的記載,從日本的石器時代起就有一些地區的人們捕獲鯨食用的記錄。但因為受捕獲難度較大等原因影響,吃鯨在日本古代並沒有形成全民的日常飲食習慣。近代捕鯨的一個重要理由在於鯨脂可以提煉成鯨油,鯨油曾是重要的照明和工業用油脂,因此多數沿海發達國家都有捕鯨業和捕鯨傳統。19世紀末,以獲得鯨油為目的的捕鯨業隨著石油工業的興起而衰落。所以日本捕鯨是出於文化,這一理由多少有些牽強。
日本最近一次的鯨消費高峰期是在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期。鯨被作為二戰後日本人和動物園的主要蛋白質供給源,截止到1970年代,日本動物園中食肉動物的主要飼料都是使用鯨肉。捕鯨在1964年達到高峰,全年約有24000頭鯨被捕殺。隨著後來日本的食材逐漸豐富,外國進口肉量增多,鯨肉的重要性不斷降低,所以在當下來看捕鯨也並不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在說到“到底為什麼日本要堅持捕鯨”這件事時,BBC新聞東京特派員Rupert Wingfield有自己的觀點。
Rupert Wingfield在一次日本政府高官的內部座談會中曾詢問過這個問題,高官的答案驚人地坦誠。在這位高官看來,“現在鯨肉的商業價值並不算很高,南極海的捕鯨行為既非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也讓國際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再過上十年(南極捕鯨)或許就會消失。”
高官回答說:“現在很難終止,主要出於重要的政治理由。”
反捕鯨船“Bob Barker”
政治理由,或許才是日本捕鯨不能明說的真正目的。日本人對於鯨肉的需求逐年下降,冷庫裡尚有大量的鯨肉儲備,對於捕鯨的堅持並不在於他們要吃,文化的原因也居於其次。重要的是在於博弈,對於極其依賴漁業的日本來說,捕鯨是他們研究、觀察、控制海洋漁業的棋子,主張南極捕鯨權主要是出於政治訴求。堅持日本沿海的捕鯨也大致同理。
這條訊息再一次將日本捕鯨的話題推到人們眼前,冰島、挪威等捕鯨大國的捕鯨現狀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推廣鯨肉食用的主題活動
不過,走低的鯨肉消費量也算是日本民間對捕鯨事業態度的一個側面反饋。
在故事的開頭,那個吃著鯨肉長大的佐藤,在談起如果不能再吃到鯨肉是否會感到悲傷時,他的態度並不糾結。
“捕鯨不是必要的產業。吃過一次牛肉之後,就發現鯨也不是非吃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