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貳大爺尼號供應鏈
-
2 # 使用者57997210755
不影響啥。現在是開放的中國,那就要有開放的胸懷接受世界文化,但是前提是不能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這一點是必須要強調的。
-
3 # 阿呆憶文志
簡單嘚吧幾句。
有人一看到華人過洋節日就產生負面感受,不尊重傳統節日,崇洋媚外,真的是這樣嗎???
過一個洋節日就是不尊重傳統文化了?那什麼又是傳統文化?過一個洋節就是崇洋媚外了?
非也,細想,為什麼我們華人這麼愛過洋節日,外國文化對中國的入侵?只能說一方面吧。
為什麼人們寧願開開心心的過外華人的新年‘聖誕節‘而就不願春節回家過‘春節’?家裡飯不好吃?不溫暖?
不是,而是春節一回到家,除了吃就是被追問,啥時結婚,啥時要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家人的關心是好,但是過度的關心就讓孩子很被動。我們也想結婚啊,我們也想要孩子啊,可是·····跑題了
對於我們華人為什麼不喜歡洋節日,不是傳統節日不好,而是傳統裡面存在的傳統太多了,除了吃,喝,還有什麼,待到傳統節日改變時,自然會有更多的人願意過傳統節日。
洋節日,看似新奇,自由,很多人願意過,也顯示出人們對傳統束縛後的選擇,並無不可,但長此被這樣文化侵略下去,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好,節日也好,不加以創新與改變,最終將被洋節日掩埋。
弘揚也並非天天虛假的空話,需要付出些行動。
總之,華人過洋節日,不可說太好,不可說太壞。
-
4 # 假如我是一本書
今年年初時,跟一個日本供應商吃飯,談到中國情況和中國的教育問題。他說“中國的未來不可估量,世界上很少有國家的家長能像華人一樣,為子女付出投入這麼多的資源、資金。”
當時我還挺驕傲,滿腦子都是我們中國已經站在世界頂端被全世界所敬仰的畫面。
其實這種活動挺好的,多接觸一下西方文化,異文化的衝擊對小孩子成長髮育有好處,我一直堅信混血兒聰明也是這個道理。但是之後出現的那條新聞,相信大家都看了:一群孩子衝到便利店裡去要糖,還說不給就要鬧。最後便利店電源自掏腰包解決了此事,讓我有了很多看法,藉此機會說一說。
這種“不給糖就要鬧”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思維方式嗎?我記得小時候大人給壓歲錢,還得半推半就,更不會主動去找人要。相信肯定不只是我一個人這樣吧,為什麼現在的教育方式變成這樣了呢?這是西方人的文化,不是我們華人的文化!這種文化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每一個孩子的性格。
現在的大企業也更喜歡招應屆畢業生,對新入員工全職培訓,全身心灌輸企業文化。所以,BAT出來的員工,身上都帶著很明顯的公司印記,很難再適應其他工作,和這個一個道理嘛。
其實,孩子們過節搞活動,沒必要非用洋節日為重心,好像只有外國節日才會顯得學校bigger高嗎?完全可以過我們中國自己的節日啊,為什麼什麼都要學外國的呢?我們自已也有自己的萬聖節啊——中元節。
花5000多塊錢一個月的學費,去上國際班,跟著外教學,一問外教哪裡的,印度、土耳其、甚至還有尼泊爾。咱們國內某上市外語培訓機構,其外教一大半都來自己印度尼西亞。是,當然有來自歐美的,先不說他們為什麼會來國內發展以及教師的個人素質。在2017年的今天,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強國,馬上就奔著第一而去的時候,為什麼還要什麼都跟著外國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不應該是他們來學我們的嗎?關於中國現在有多強,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今天字幅有限,不說這個。
(我其實很納悶,以前誇美、日會被罵,現在說中國很強也會被人罵,總是有人說我活在夢裡)
現在路邊街上隨便找一個孩子問一問,你知道怎麼過端午節嗎?他肯定說要吃粽子。知道怎麼過中秋節嗎?答:吃月餅。怎麼過春節?答:吃年夜飯。我們中國的節日只剩下吃了,別說孩子了,身為家長的你,還知道具體怎麼過嗎?反正我不去搜索是不記得了,只記得植樹節,當時老師帶著我們去植樹,之後幾年還記得哪棵是自己種下的。這不正說明文化會深入到孩子的記憶深處去嗎?
這和我們的不重視有很多原因,2007年前除了五一國慶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都是不放假的,這潛移默化的會讓孩子們覺得這些節日不重要。這在全世界實屬罕見。
我並不是不提倡過外國節日,剛才前面也說了,這種文化衝擊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只是下次再過這種節日的時候,你再告訴孩子:要糖時,可以拿著你的糖,問問那個便利店阿姨,”我可以跟你換嗎?”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時候考慮一下,你花這麼多資金投入的教育是否是正確、值得的,家長自身要有分辨能力。中國的強大並不是一味地學習西方得來的,還是那句話,拿破崙口中的獅子正在慢慢甦醒。
-
5 # 美好人生268
洋節日是商家處心積慮跟風而來,為了錢能利用的資源全部掏空心思好好利用,說白了,就是為了消費者袋裡的幾個錢。華人喜,汽洋洋?
回覆列表
君不見,BBA汽車來到中國想要暢銷你得加長,KFC來到中國照樣要賣油條米飯,洋節對於華人來說最多隻是一個可以放鬆的藉口,包容文化的一種表現
華人骨子裡的節日--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