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糖尿病同伴

    恭喜:糖化血清正常,說明近一個月內血糖控制得非常好!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糖化血紅蛋白,現在我們接著聊聊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GSP)與糖化血紅蛋白相似,反映的是過去1~3周平均血糖濃度。由於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故認為測定果糖胺主要是測定糖化血清蛋白。由於血清蛋白合成比血紅蛋白快(清蛋白半衰期約20天),所以糖化血清蛋白的濃度反映的是近1~3周血糖的情況,在反映控制血糖效果上比糖化血紅蛋白出現早(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過去8~12周平均血糖濃度)。在臨床上一般糖化血清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結合使用。

    GSP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末端發生非酶促糖化反應的產物,不受飲食和當時血糖濃度的影響。

    GSP反映患者過去2-3周內平均血糖水平,作為糖尿病近期控制的靈敏指標,能在短期內得到治療效果的回饋。

    其臨床意義為:

    1.糖化血清蛋白由於半衰期較糖化血紅蛋白短,其中最長者19天,其含量可反映測定前1~3周內平均血糖的水平。此外,本試驗不受臨時血糖濃度波動的影響,為臨床糖尿病患者的診斷和較長時間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標。

    2.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紅蛋白三者雖都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但其意義各有不同。血糖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反映採血前1~3周內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反映採血前8~12周內血糖平均水平。因此,糖化血清蛋白測定,是瞭解治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用藥監測的一項有意義的指標。

    檢測的影響因素有:

    1.乳糜、低分子物質對檢測結果有影響;溫度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2.升高糖化血清蛋白的藥物有肝素類藥物等。

    3.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的藥物有高濃度維生素C等。

    4.採集過程中,避免溶血,肝素抗凝會影響檢測結果。

    5.患者應空腹10~12小時,避免情緒緊張,停止服用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

  • 2 # 內分泌糖尿病醫生

    糖化血清蛋白,僅僅是反應你本次測量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1、如果你測量前3周內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睡前血糖、凌晨血糖等各點的血糖均控制得很平穩,那麼去醫院化驗糖化血清蛋白,提示數值正常,那就說明你近期的血糖總體控制得相當不錯的。

    2、如果你測量前3周內的血糖控制得不好,出現血糖偏高和低血糖並見的情況出現,也就是血糖波動很大,但是所有測量血糖數值的加權平均值也可能是達標的,這時測量出來的糖化血清蛋白並不能說明你近3周的血糖控制得很好,只能說明你近3周的平均血糖數值是正常的,這時就需要看你的動態血糖監測資料,來評估你的血糖總體控制情況了。

    3、此外,如果你本身患有腎病綜合徵、甲亢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可能會引起白蛋白代謝增加,導致有效血清蛋白與糖結合形成酮胺化合物的量減少,也就會使測量出來的糖化血清蛋白數值,要比實際的數值低。那麼這種情況下,測量出來的糖化血清蛋白,即便正常,數值上也是失真的,也是沒有多大參考意義的。當然過量注射維生素C等因素,也可能會使測量出來的糖化血清蛋白數值較實際情況偏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訪問別人已設定許可權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