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狼觀察室

    包括圖傳、數傳、組網,空對地影片傳輸、空地雙向資料傳輸、無人機、飛行器的遙控與遙測、無人機空中組網、無人機通訊中繼,等等;

  • 2 # 動態域名

    資料鏈是感測器與感測器、感測器與資訊平臺、資訊平臺與資訊平臺之間的中介,是實現資訊鏈式運動的橋樑,是獲得資訊優勢、提高各作戰平臺快速反應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實現作戰指揮自動化的通訊裝置和軟體系統套裝。沒有資料鏈,就無法構建數字化戰場,也就無法實現從平臺中心戰到網路中心戰的轉型。

    資料鏈的分類

    軍用資料鏈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初,最早用於美國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TDS)。NTDS是第一代艦載或機載自動化通訊系統,於1961年研製成功,當時透過它來使作戰情報中心計算機化,以解決空戰中戰術資料的計算問題。後來,資料鏈被廣泛用於支援艦載飛機的自動著陸系統(4A資料鏈)、戰術資料交換(如14號資料鏈)、實時資料通訊(如16號資料鏈、衛星通訊鏈路)和聯合戰術資訊分配(如美國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JTIDS)等,現已發展為通用武器介面(如美國防部“武器資料鏈結構”WDLA計劃)。目前,在包括美國、北約及其盟國在內的發達國家軍隊中,資料鏈已經形成不同系列,並呈現迅猛發展之勢。

    資料鏈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劃分。從資料終端來看,主要有單兵終端、武器終端和網路終端三種類型。第一類用於單兵和地面移動部隊,主要解決作戰人員與作戰人員、作戰人員與武器裝備、作戰人員與資訊平臺之間的聯絡問題;第二類用於作戰飛機、艦艇和無人機等武器裝備,主要解決作戰平臺之間的聯動;第三類用於資訊平臺,主要作為C4ISR、地面控制站等主網的閘道器設施,解決資訊平臺之間的連結問題,特別是在GIG(即全球資訊柵格)或G2G(即網格的網格)方式下,它還是網路或網格之間的橋樑。從通訊方式看,可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美軍的1號資料鏈就是一條有線資料鏈,它使用陸上通訊線路,主要用於防空資料的自動交換。為了在不同資料鏈之間交換防空資訊,1號資料鏈藉助資料緩衝裝置,自動把資料重新格式化,其傳送速率為2400位元/秒。無線資料鏈有11號、14號、16號資料鏈等。其中,16號資料鏈用途較廣,裝備數量較大,它主要用於戰鬥單元之間的綜合通訊、導航和敵我識別及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也可用來交換聯合戰術資料,16號資料鏈裝備了具有抗干擾能力的特高頻無線電裝置,使用戰術數字資訊資料鏈J型資料格式,並透過它把各參戰部隊互連起來。從工作方式來看,可分為資料交換和資料傳輸兩種,但大部分資料鏈同時具有資料交換和資料傳輸兩種功能。比如,14號資料鏈是一條在高頻和特高頻這兩種頻率上工作的資料交換系統,它透過安裝有11號資料鏈的指定艦船或其他平臺為作戰人員提供戰術資料廣播。14號資料鏈每分鐘傳送100字電傳,這樣可以為戰區內擔負攻擊和防禦任務,但沒有裝備海軍戰術資料系統的艦船提供戰術資料廣播服務,提高其作戰能力。而4A、11號資料鏈具有傳輸和交換戰術資料的雙重功能。例如,美海軍使用的11號資料鏈,支援海軍戰鬥群各分隊之間戰術資料的傳輸和交換,聯通參戰的海上艦艇、飛機與岸上的節點。11號資料鏈採用高頻無線電裝置時,資料傳輸速率為2275位元/秒。

    資料鏈按適用範圍可以分為三大類:通用戰術資料鏈、情報級資料鏈和武器級資料鏈,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通用戰術資料鏈,也是各國所爭相研發的。

    資料鏈的特徵

      與一般的通訊系統不同,資料鏈系統傳輸的主要資訊是實時的格式化作戰資料,包括各種目標引數及各種指揮引導資料。因此,資料鏈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

      資訊傳輸的實時性。對於目標資訊和各種指揮引導資訊來說,必須強調資訊傳輸的實時性。資料鏈力求提高資料傳輸的速率,縮短各種機動目標資訊的更新週期,以便及時顯示目標的運動軌跡。

     資訊傳輸的可靠性。資料鏈系統要在保證作戰資訊實時傳輸的前提下,保證資訊傳輸的可靠性。資料鏈系統主要透過無線通道來傳輸資訊資料。在無線通道上,訊號傳輸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衰落現象,嚴重影響訊號的正常接收。在語音通訊時,收信人員可以藉助聽覺判斷力,從被幹擾的訊號中正確識別資訊。對於資料通訊來說,接收的資料中將存在一定程度的誤碼。資料鏈系統採用了先進、高效和高效能的糾錯編碼技術降低資料傳輸的誤位元速率。

      資訊傳輸的安全性。為了不讓敵方截獲己方資訊,資料鏈系統一般採用資料加密手段,確保資訊保安傳輸。

      資訊格式的一致性。為避免資訊在網路間交換時因格式轉換造成延時,保證資訊的實時性,資料鏈系統規定了各種目標資訊格式。指揮控制系統按格式編輯需要透過資料鏈系統傳輸的目標資訊,以便於自動識別目標和對目標資訊進行處理。

      通訊協議的有效性。根據系統不同的體系結構,如點對點結構或者網路結構,資料鏈系統採用相應的通訊協議。

      系統的自動化執行。資料鏈裝置在設定其相應的工作方式後,系統將按相應的通訊協議,在網路(通訊)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動執行。

    資料鏈的功能

    資料鏈是連結數字化戰場上的指揮中心、作戰部隊、武器平臺的一種資訊處理、交換和分發系統,是採用無線網路通訊技術和應用協議,實現機載、陸基和艦載技術資料資訊交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戰術效能的系統。資料鏈可以進行點對點全雙工、點對點半雙工、多點對多點的時隙分配、點對多點的點名呼叫、多點對多點的分時多重進接方式等*作,使作戰區域內各種指揮控制系統和作戰平臺的計算機系統組成戰術資料傳輸交換和資訊處理網路,為作戰指揮人員和戰鬥員提供有關的資料和完整的戰場戰術態勢圖。機載平臺上的戰術資料鏈系統的最大通訊距離可達近1000公里,使用衛星可以實現全球通訊。在未來戰場上,運用資料鏈資訊系統可以獲得以下好處。

    擴大作戰空間:在戰場資訊化系統的支援下,部隊可以實時或近實時地在更大範圍內獲取敵方的情報,為作戰武器遠距離打擊敵方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可以加強各部隊之間的彼此協同,又便於在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多維空間中實施聯合作戰,從而擴充套件了兵力兵器作戰的空間效能,使戰場的空間朝著縱深化、立體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實現作戰資訊共享的橫向技術一體化,使得通訊網路中的每一個使用者在滿足垂直(縱向)指揮鏈對通訊資源要求的同時,還能實現資訊橫向互通。橫向技術一體化的應用,使得兵力兵器遠距離的作戰能力空前提高,如偵察距離的增大、武器射(航)程的增遠、兵力機動能力的提高,以及立體作戰兵器的增多,這些都給部隊在更大範圍內殺傷對方創造了可能和條件。

    促使武器平臺智慧化:運用資料鏈的武器平臺,不論是新研製的還是利用“嵌*”新技術改造的,由於配備了計算機,採用了數字化通訊,實現了橫向聯網,再加上GPS系統、紅外雷達和敵我識別系統等,因而都被智慧化了,不僅提高了武器平臺的自動化程度,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武器射擊目標的精確度。

    促使戰場環境透明化:當各武器平臺與資訊系統建立起資料鏈路以後,戰場上的部隊都能將各種感測器所獲取的戰場情景資訊,透過縱橫交錯的通訊傳輸網路,傳送到各作戰單元顯示裝置上,使各作戰單元能及時看到整個戰場的畫面和作戰態勢,指揮員透過電子地圖針對作戰態勢,指示戰鬥的行動方向,將命令直接顯示到各作戰平臺甚至各個戰鬥員頭盔的顯示屏上,使每個指揮員、作戰平臺和士兵對敵軍和友軍的現實位置一目瞭然,各作戰平臺和士兵也能透過計算機和GPS系統,瞭解自己在戰場上的確切地理位置,因此真正實現了戰場環境的全透明化。

    促使聯合作戰的真正實現:現代聯合作戰中,感測器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陸、海、空三軍的作戰部隊、艦船、飛機等作戰單元之間需要傳送的感測資訊和交戰指令,使各級指揮員共享戰場態勢,實現快速精確的聯合作戰行動。因此,只有數字化技術支援下的“資料鏈”的運用,才能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一些外國軍事家對資料鏈予以高度評價,“資料鏈是未來作戰武器裝備的生命線,成為整合未來軍隊作戰力量的黏合劑,提高戰鬥力的倍增器”。

    資料鏈的發展趨勢

      資料鏈總的發展趨勢是在相容現有裝備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的頻率資源,提高資料傳輸速率,改進網路結構,增大系統資訊容量,提高抗干擾和抗截獲能力,不斷提升資料分發能力,從戰術資料終端向聯合資訊分發系統演變;在與各種指揮控制系統及武器系統連結的同時,實現與戰略網的互通。

    通用化:海灣戰爭後,美空軍經過10多年的努力,已經建立起一個以C4KISR為主導的資訊平臺和以精確制導炸彈和導彈為主的精確彈藥庫。美空軍最近提出了通用武器介面概念,並將其列在武器更新的最優先位置。美空軍希望透過開發通用資料鏈將這些精確彈藥相互連結,並與機載或地面控制器相聯,“無縫”接收資訊平臺釋出的各種控制指令,從而獲得飛行中重新瞄準和更快速、精確地進行打擊效果評估等能力。近幾年來,一些武器供應商一直在試驗可用的通用武器介面,並在等待美軍方的通用彈藥資料鏈協議。據報道,2004年度美空軍審查確定武器優先發展順序的“空軍武器峰會”,主題將是“把互聯的武器列*新出現的‘網路中心戰’模型之中”。美陸軍也正在努力開發戰術通用資料鏈(TCDL),他們為其戰術偵察部隊採購的“影子-200”戰術無人機,其中就包括了TCDL技術的開發專案,目的是實現陸軍和海軍作戰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互*作。資料鏈的通用化,就可以實現資訊平臺的一體化,如RQ-4A“全球鷹”無人機能與現有的聯合部署智慧支援系統(JDISS)和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聯結,可以把影象直接、實時地傳給各級指揮官,用於指示目標、預警、快速攻擊或打擊效果評估。

    微型化:美國及其盟國現有的Link16戰術資料鏈,廣泛用於各型戰術戰鬥機、轟炸機和指揮控制飛機,但由於太重和太貴,不能用於絕大多數的無人機和其他武器系統。美國空軍正在實施一項最初命名為“女妖”、現在稱之為“武器資料鏈結構”(WDLA)的計劃,該專案由美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投資,最初目標是發展一種小型化的Link16戰術資料鏈。最近,以色列塔蒂安公司開發了一種緊湊型資料鏈——“星鏈”,該資料鏈是專門為小型、微型無人機蒐集影片類資訊設計的,其在無人機上的部件重量僅有1/2-2/3磅。“星鏈”已用在以色列的“赫爾姆斯-450”無人機、“搜尋者”無人機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先鋒”無人機上,並與美陸軍開發的戰術通用資料鏈(TCDL)有95%相容。

    單兵化:早期的資料鏈多用於武器平臺之間。然而,如何讓指揮員看見戰場的情況,讓士兵看清敵人的情況,而且看見“山那邊的情況”,是人類戰爭的千年夢想。因此,單兵的資訊化一直是新軍事變革的重點。資料鏈的出現,為實現這一夢想提供了可能。通用化、微型化的資料鏈,可以裝備到每個士兵,讓士兵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得到敵我雙方的任何需要的資訊幫助。比如,以色列開發的“星鏈”系統,包括空中資料終端(ADT)、地面資料終端(GDT)和空中資料中繼裝置等都是微型的。“星鏈”中的ADT可以很容易地安裝在無人機上,資訊由ADT傳輸給GDT,並顯示在掌上電腦或單兵資料助理上,控制單元則放置在士兵的揹包中。“星鏈”非常適合營及營以下作戰單元或單兵在城區、崎嶇不平的地形、山上或建築物後進行偵察和戰場損傷評估。該系統作用範圍約14.4公里,如果要在更遠距離上使用就需要中繼節點。

    高速化:面對飛行中機載感測器實時拍攝到的影象這樣一類資訊處理問題,資料鏈的實時傳送顯得異常重要。要做到海量資訊的實時傳輸,必須解決傳輸方式和傳輸速率問題。西方國家對此十分重視,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在資料鏈資訊傳輸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突破。比如,Link11資料鏈的傳輸速率僅為2275位元/秒,而公用寬頻帶資料鏈的傳輸速率達274兆位元/秒-1000兆位元/秒。不久前,美圖諾斯魯普格魯曼公司在加州中國湖地區,對海軍的RQ-8A“火力偵查員”垂直起降微型無人機進行了旨在驗證“火力偵查員”的戰術指揮資料鏈路的一系列飛行試驗,成功地演示了無人機機載裝置與地面控制系統的資料鏈路,飛行中機載感測器實時拍攝的影象首次被準確地下載。在海軍陸戰隊發起攻擊時,“火力偵查員”可在150海里範圍內將資訊傳回地面控制站,根據資訊平臺的指令,還可以直接引導海軍艦載武器和海軍陸戰隊武器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 3 # 貞觀防務

    戰術資料鏈系統簡單地講,就是一個無線電信處通訊網路。戰術資料鏈系統一段由戰術處理計算機、資料鏈終端、高頻(HF)/甚高頻(UHF)收/發信機及無線組成。戰術資料鏈系統可以實現不同作戰平臺之間資訊的高速傳遞,提高整個作戰系統的反應速度,增加協同作戰能力。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戰術資料鏈系統包括美國Link16等。

    資料鏈作為C4ISR系統框架的基本組成部分,在感測器、指(揮)控(制)單元和武器平臺之間實時傳輸戰術資訊,是滿足作戰資訊交換需求的有效手段。資料鏈是現代資訊科技與戰術理念相結合應運而生的產物,是為了適應機動條件下作戰單元共享戰場態勢和實時指控的需要,採用標準化的訊息格式、高效的組網協議、保密抗干擾的數字通道而構成的一種戰術資訊系統。

    資料鏈緊緊圍繞提高作戰效能的需要,以實現共同的作戰目的為前提,將各種作戰單元連結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資料鏈裝備是資料鏈功能和技術特徵的物化載體。

    △我軍也已經普及資料鏈,主戰裝置直接接、回傳上級資訊

    資料鏈組網關係服從戰術共同體的需要,以實現同一戰術目的為前提,以專用的數字通道為連結手段,以標準化的訊息格式為溝通語言,將不同地理位置的作戰單元相組合構成一體化的戰術群,能夠在要求的時間內,以適當的方式,把準確的資訊提供給需要的指揮人員和作戰單元,形成“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決策優勢和作戰優勢,從而協同、有序、高效地完成作戰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三香裡成份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