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花椒,調料
9
回覆列表
  • 1 # 手造風味

    十三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叫法,實際上它由20多種成份組成,下面我就各種成份的性味及營養價值作一些介紹。

    1、八角:性辛溫、理氣止痛,溫中散寒,是菜餚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2、丁香:辛溫、香氣濃烈,溫腎助陽,溫中止吐。

    3、山奈:辛、苦溫,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少用。

    4、山渣:性酸,消食化積、散瘀行滯,對高血壓高血脂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溫煮為好,當茶飲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溫、理氣和胃、祛寒止痛,是燒魚的常用調料。

    6、木香:有廣木香、雲木香兩種,行氣止痛,氣味濃香,但配料時少用。

    7、甘松:辛、甘、溫,近似香草藥理,食慾不振,氣鬱胸悶,常用作滷鹽水鵝。

    8、甘草:甘、平、補中益氣,瀉火解毒,潤肺祛痰,緩解藥性,必備之藥。

    9、乾薑:分南姜和北姜,辛、溫、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溫腎散寒,是家庭傷風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備之品。

    10、白芷:發汗解表,祛風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龍蝦調料必用之品。

    11、豆蔻:氣味辛、溫、濃烈,化溫和胃,產在印尼、馬來西亞,是燒、滷、醃製菜餚的上好材料,龍蝦調料必用之品。

    12、當歸:甘辛溫,補血活氣,止痛,一般與母雞同煮,可起到滋補的作用。

    13、肉桂:平常所說的桂皮,三年生,產於廣西,溫腎助陽,溫通經脈。

    14、肉蔻:辛溫氣濃香,澀腸止瀉、溫中行氣,產於東南亞,是香料中的調味佳品。

    15、花椒:四川產青椒為最佳,陝西產紅花椒次之,山東與內地產再次之,溫中散寒,止瀉溫脾,是家庭菜餚中的必用之品。

    16、孜然:原產於新疆,現大部分都是甘肅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常用調料,清香型。

    17、香葉:國內香葉質量差,進口香葉,香氣濃郁,有較強的防腐作用。

    18、辛庚:辛溫、通鼻竅,中國各地都有。它的別名,木籠花、望春花、通春花,是滷菜烤肉的好材料。

    19、胡椒:辛溫、熱、溫中散寒,增進食慾,助消化。中國海南島產白胡椒,廣東、廣西部分地方產黑胡椒,大量的黑胡椒從越南進口,是家庭必備的調味品。

    20、草果:辛溫、胸脘脹悶,食少治症,是燒滷雞的主料,主產於廣東。現價格昂貴。 21、草蔻:辛溫,溫中開胃。

    22、陽春砂:辛溫,是醃製滷菜的佳品,價格昂貴。

  • 2 # 美食小少

    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乾薑等。其實有二十餘種。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餘各1份,然後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製作“十三香”時原料必須充分曬乾或烘乾,粉碎過篩,而且越細越好。每種原料應該單獨粉碎,分別存放,最好將其裝在無毒無異味的食用塑膠袋內,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兒。使用時應以“寧少勿多”為宜。

  • 3 # 故鄉的雲162498174

    青花椒最好的不在四川,而是雲南永善的才最好。(我是四川的瞭解這個)

    十三香做菜達不到川味中五香味的要求,配伍原料不科學太燥。其實雲南拔雲堂品牌五香粉有三百多年曆史,其配伍與選料是經得起推敲的。(以前的山貨邦裡許多掌櫃和客師自已都有中醫藥基礎,有的還是名醫,所以對藥食同源的研究,不會亂配不推敲。)一般家庭做菜用五香粉;餐廳則自配。

  • 4 # 美食千百味

    十三香裡成份都是什麼?

    “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乾薑等,屬於調味料,廚房用品。

    十三香調料根據各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演變出了多種味型,不同味型的使用方法也不盡相同。具體介紹如下:

    ⑴辛溫型: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稱五香,一般適合家庭小吃、瓜子、制醬等用,適用範圍廣泛,適合大眾口味。一般市場上流通的五香粉都是以小茴、碎桂皮為主,八角、丁香很少,所以沒有味道,真正製作起來,應該以八角、丁香為主,其它的為輔才行。 ⑵麻辣型:在五香的基礎上加青川椒、蓽菠、胡椒、豆蔻、乾薑、草果、良姜等,在燒製當中,要投入適當的辣椒,以達到有辣、麻的口感。用法各異,在椒子和花椒可用熱油炒,達到香的感覺,也有磨成粉狀,也有全部投進鍋中煮水用,那就是說每個廚師他有他本人的看法和愛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⑶濃香型:在一般材料的基礎上加香砂、肉蔻、豆蔻、辛庚,進口香葉,製成特有的香味,如香腸、燒雞、滷雞和高檔次的燒烤。 ⑷怪味型:草果、草蔻、肉蔻、木香、山奈、青川椒、千年健、五加皮、杜仲另加五香以煮水,這種口味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⑸滋補型:如天麻、羅漢果、當參、當歸蔓長、肉桂作為輔料,佐以甲魚、母雞、狗肉之類,系大補,可壯陽補腎、益氣補中,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 5 # 曾師傅廚友匯

    五香粉和十三香是廚房常見的複合型香辛調味料。五香粉亦稱五香面,而十三香則是在五香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五香粉和十三香都具有氣味芳香持久的特性,不過後者的風味比前者還要濃郁。兩者入餚,均可起到賦香添味、解膩增鮮、除腥去羶的效果。

    市面上售賣的五香粉和十三香,各自的配方和口味都有一些差異,但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基本上是由八角、桂皮、丁香、山柰、木香、小茴香、陳皮、甘草、白芷、豆蔻、砂仁、高良薑、乾薑、白胡椒、花椒等組成。這些調料的香味各具千秋,例如,小茴香氣味濃郁鮮香,適合用來烹製蔬菜及豆製品;木香用於湯菜,可使湯味清香;白芷、八角、豆蔻用來烹調牛羊肉,可以去羶增鮮;肉桂、花椒、陳皮、乾薑粉用來燻肉,可以增香解膩;而肉豆蔻、丁香用於燻雞、鴨,也能增添風味。

    在批次製作五香粉和十三香時,有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是要對選用的香辛原料進行真偽鑑別。

    其次是要對各種原料做進一步的檢驗,如果發現原材料的含水量過多,則必須分別置日光下曬乾,然後再放淨鍋裡小火慢慢地焙制,或者是放乾燥箱以低溫風乾等方式做乾燥處理。隨後再分別放入粉碎機當中打碎,原則上是越細越好。

    接下來,取粉碎後的香辛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準確地稱量,全部放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取出後再次進行檢查。

    最後放入容器內密封儲存。

    當然,也可以先將乾燥後的原材料按照配方比例準確稱量後混合,再進行粉碎、過篩、分裝等操作。但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運用何種工藝製作,都必須準確稱量,以使產品的風味保持一致。

    現在,我就將自己研製五香粉和十三香的部分配方給大家做個介紹。在具體的操作試驗中,也可按配方中的比例適當增加或減少各種香辛料的用量。

    五香粉的配方比例如下:

    配方一:桂皮、山柰各70克,丁香、豆蔻各120克,砂仁600克;

    配方二:桂皮120克,山柰440克,丁香220克,豆蔻、砂仁各110克;

    配方三:八角、桂皮、五加皮各100克,丁香50克,小茴香、甘草各300克;

    配方四:八角、花椒、桂皮、白豆蔻各500克,陳皮1500克,草果750克,砂仁1000克;

    配方五:八角520克,桂皮70克,山柰100克,甘草70克,砂仁40克,白胡椒30克,乾薑170克。

    十三香的配方比例如下:

    配方一:八角、肉桂各100克,小茴香300克,花椒110克,砂仁、乾薑各60克,肉豆蔻50克,草豆蔻、陳皮、丁香、高良薑各40克,山柰、木香各30克;

    配方二:八角160克,花椒200克,白芷100克,山柰、肉桂各80克,肉豆蔻、砂仁、丁香各40克,小茴香、陳皮各60克,木香、高良薑各20克,乾薑120克;

    配方三:八角200克,肉桂100克,小茴香120克,乾薑、山柰、肉豆蔻各80克,砂仁70克,草果60克,木香、高良薑各50克,陳皮、丁香各40克,花椒30克;

    配方四:八角350克,花椒、小茴香各100克,肉桂90克,丁香、砂仁各80克,高良薑50克,木香、肉豆蔻各40克,草豆蔻、陳皮、山柰各20克,乾薑10克。

    五香粉和十三香雖然屬於天然香料,但在使用時也要把握好用量。因為像其中的桂皮、丁香、小茴香、胡椒粉等,既屬於香料,同時也是中草藥物,所以在使用時應遵從“寧少勿多”的原則。

    在具體的烹飪運用中,五香粉和十三香常用於對原料的醃漬處理,也可與食鹽混合作蘸料用,還可用於麵點餡心、餡料的調製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芪地蜜蜂太多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