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
2 # 五穀豐登農業
小麥赤黴病在小麥的各個生育階段都可感病,可造成小麥苗腐、莖基腐和穗腐。在中國小麥產區,赤黴病主要引起小麥穗腐,故又稱小麥穗枯病、紅麥頭。空氣乾燥時感病部位枯死,呈現白色,溼度大時,感病病穗常呈現紅色黴層,所以叫做赤黴病。小麥赤黴病不但造成小麥嚴重減產,還容易引起小麥籽粒腐爛變質,並且赤黴病菌的代謝產物含有毒素,容易導致人、畜、禽中毒,因此,要注意及時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赤黴病的發生與氣候關係最大,尤其是抽穗期至揚花期遭遇多雨陰雨天氣,如果氣溫又比較高,很容易造成小麥赤黴病的大流行大發生。
2、小麥赤黴病的發生還與品種有比較大的關係,小麥不同品種抵抗赤黴病的能力差異比較大,其中短芒或無芒品種抗性最差,最容易感病。
3、小麥赤黴病的發生,還與地區以及越冬菌源數量有關,南方江淮地區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溼度大,越冬菌源多,容易大發生;北方黃河流域至東北麥區,溫度低,雨水少,空氣乾燥,大發生年份比較少。
今年春季雨水比較多,尤其是最近幾天,全國多地陰雨不斷,也正值小麥抽穗楊花期,很容易造成小麥赤黴病大發生,一旦赤黴病菌侵染到小麥穎殼以內,任何藥物防治效果都非常差,因此,要注意及早防治。在穗期多雨,氣溫又高於15度以上時,最好在雨前3小時,或者雨後及時噴藥預防,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15%、硫磺35%)多菌靈800倍液,40%多菌靈1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1500—2000倍液。
在防治小麥赤黴病時,要重點噴霧小麥穗部,如果同時又蚜蟲和紅蜘蛛為害,要同時噴霧吡蟲啉、噻蟲嗪、阿維.噠蟎靈等藥液防治。
-
3 # 植保小貼士
近幾年,在北方小麥赤黴病發生一年比一年嚴重,尤其在河南地區,植保部門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釋出赤黴病大爆發預報,赤黴病一旦發生,對產量就會造成巨大影響。那麼為什麼赤黴病會連年大量發生呢?
赤黴病的發生規律赤黴病屬於真菌造成的病害,可危害小麥各個部位,以穗部危害最為嚴重。病原菌以菌絲體在小麥、玉米等殘體中越冬越夏,來年氣候合適,就會大規模發生。在往年發生過田塊,一般在小麥揚花以後,遭遇連續陰雨天氣,就會大規模爆發。
赤黴病為何會大量發生?赤黴病發生需要有三個條件,首先有病原菌,第二,有合適的生存環境,第三,有合適的發病環境。具體到中國目前農業的發展狀態,我認為目前赤黴病大量發生,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近幾年赤黴病發生嚴重,加之冬季氣溫普遍溫暖,非常有利於病原菌的越冬,造成田間病原菌基數大!作物收穫以後沒有進行科學的清理,田間的秸稈、雜草是病原菌主要的寄生場所,在小麥收穫以後,應當清除田間地頭的病殘株雜草。近幾年,春季小麥揚花期普遍遭遇連續陰雨天氣,非常有利於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農戶防範意識弱,這幾年許多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對於小麥等作物的管理也比較薄弱,不能夠做到提前預防赤黴病,也是赤黴病高爆發的主要原因。針對赤黴病,農戶必須做好提前預防,這種病害一旦發生,產量勢必下降,建議農戶在揚花初期噴施藥劑防治,推薦使用戊唑醇.多菌靈、丙硫菌唑、氟環唑.多菌靈、苯甲.嘧菌酯等進行防治!
在防治赤黴病時,特別要注意,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特別是往年有赤黴病發生的田塊,應該在雨後及時進行補噴藥劑,避免赤黴病的發生。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請參考!
-
4 # 農嫂話農事
小麥赤黴病的大量發生都跟什麼有關?
小麥赤黴病又叫麥穗枯、爛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麥穗期的病害之一,遍及全國,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最嚴重的病害之一。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小麥將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這一時期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時期,更是小麥赤黴病的易感期。
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與蔓延是與溫、溫度等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的。一般情況下,日平均氣溫超過15℃、空氣溼度大於80%、日照時數不足5小時的連續陰雨天氣是小麥赤黴病病菌孢子孳生、蔓延的最有利的條件,當這樣的氣象條件持續三天以上時,赤黴病病菌孢子就會增殖、擴散蔓延,持續時間越長,發生大流行的機率就會越大,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加之今年的暖冬氣候使各種農作物的病蟲安全越過了冬季,溫、溼條件為赤黴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條件。
小麥感染赤黴病會影響到小麥產量和品質,如果防治不當會造成小麥減產,如果發生大面積流行,產量損失可達10%到40%,嚴重的會造成絕收。造成小麥減產的同時,產生的真菌毒素,對人畜都有較大的危害,食用病麥會引起眩暈、發燒、噁心、腹瀉等急性中毒症狀,嚴重時會引起出血,影響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對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可防不可治的病,為了防止小麥赤黴病的發生關鍵是防控要及時,把握好防控小麥赤黴病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握好防控時機就要掌握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規律。
一是,做好基礎預防,加強農也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在適期內進行晚播,避開揚花期開在雨期;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減少氮肥便施量;雨季要合理排灌,窪水處要及時開溝放水;對田邊雜草,作物秸稈等病殘體要及時清除。
二是,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小麥赤黴病病害的流行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在小麥揚花期,如遇上3天以上的連陰雨天,就有可能引起流行;5天以上的連陰雨天,就可能引起大流行。因此,關注天氣預報是首要,做到提前預防。
三是,楊花抽穗期是小麥赤黴病的易發時期,這一時期,如果天氣條件適宜,小麥赤黴病將極易發生並快速流行,如不提前採取防控措施,就可能出現大流行的狀況。這時候一定要把握住時機,如果抽穗期天晴、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時,在齊穗期就可以用藥。如果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小麥先抽穗後揚花的,要在始花期用藥。如果抽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噴藥寧早勿晚,要搶雨隙時機多次進行噴藥防治。
四是,用藥藥劑防治應選擇滲透性好、耐雨水沖刷和持效性較好的農藥,可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一200毫升或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一25毫升或選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90毫升配合其它可溼性藥劑兌水30一45公斤細霧噴施。由於近幾年小麥對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有了抗藥性,所以在選擇使用多菌靈可溼性藥劑時一定要和其它藥劑配合使用。用藥時視天氣情況,按品種特性和生育期早晚進行用藥,一般給藥兩次就可有效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首次和二次用藥時間,兩者間隔7天左右再噴施一次,注意噴施時要交替用藥。
回覆列表
小麥赤黴病的大量發生和什麼有關?
小麥赤黴病由多種鏈刀真菌侵染引起,都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狀表現】作物生長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害,引起苗腐和穗腐,以穗腐為害性最大,其次為稈腐。穗腐發生初期在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漬狀淡褐色病斑。逐漸擴充套件變黃褐色或呈青枯狀,以後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生出橘橙色黴層,後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顆粒。病輕時,侷限於一個到幾個小穗發病,病穗籽粒乾癟、皺縮,喪失發芽力。苗腐、稈腐發生時,被害部變褐色,節上產生紅黴,嚴重時全株死亡。
【發生特點】小麥抽穗以後15~20天內15°C以上的暖陰雨日數超過50%以上,病害就可能流行。在溫度條件適宜情況下,小麥抽穗揚花階段連續陰雨,易造成赤黴病大流行。故藥劑防治時期是小麥開花到灌漿階段,一般當小麥揚花株率達10%以上。當時氣溫高於15°C,氣象預報連續3天有雨或10天內有5天以上的陰雨天,就要開始噴藥,重病區7天左右再噴一次藥劑。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氰烯菌酯25~50g(有效成分)、米醯胺15~20g(有效成分)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g對水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