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天涯觀史

    李淵的祖先,有人說是十六國時期西涼的開國皇帝李暠。這個李暠,自己說是李廣的後代,但是沒有族譜,他說是就是吧。

  • 2 # 狐狸小超人

    從時間推移上來看,這個李淵有可能是這個李廣的後代,為什麼呢?且聽推斷

    在當時大漢為主的朝代,從時間上看,李廣後代也就是他的孫子輩中出了一個李陵(出生,隴西成紀。父親李當富),

    後來在抗擊匈奴的時候就投降了這個匈奴,然後李家被滅門了三族,這不要緊,他可以跟匈奴結婚啊,所以就在匈奴娶妻生子了,延續了後代。

    其中李陵的後代中出了一個李穆(自稱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代),封為太師、申國公,在當時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這個書籍不是一般人能讀的起的,沒有錢和社會地位,接觸書籍和兵法應該比較難。以此推斷,李家人有能力的香火應該能夠延續起來,

    這就有了後來的李暠(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也許人家說的有道理,從家庭背景和這個學識上),而這個李暠呢,唐高祖李淵是其中六世孫。

    所以說從我的這個邏輯上來說,李淵有可能是這個李廣的後代。…(配圖純屬娛樂)

  • 3 # 小柒柒說

    李淵是典型的西北漢子,乃隴西成紀人,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李淵乘機在晉陽起兵,最後滅隋建立大唐,廟號高祖。

    唐高祖李淵有著非常顯赫的家世,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而李暠又自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之一,李淵祖、父顯赫而尊貴的身份,給他創造了一個先天優越的政治條件。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五世孫,西魏時期官至太尉,與大丞相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同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是西魏最頂尖權力集團的代表。

    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受西魏恭帝禪讓建立北周後,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唐朝的國號即源自李虎的封爵。

    李淵之父親李昞,在北周建立後襲封唐國公,任柱國大將軍、少保、都督八州諸軍事、安州總管。李昞的妻子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河內郡公獨孤信第四女獨孤氏(被唐高祖李淵追諡元貞皇后),而獨孤氏正是隋文帝楊堅皇后獨孤伽羅的姐姐,如此說來,李淵還要喊隋文帝姨夫,獨孤皇后姨媽,廢太子楊勇、隋煬帝楊廣則都是李淵的親表兄弟。

    李淵於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出生在長安,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李淵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李淵與兒子李建成、李世民乘機在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逼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開創了近三百年曆史的大唐盛世。

    一般認為李淵是隴西成紀(一說今甘肅秦安西北 ,一說今甘肅靜寧 )人。這是基於李淵的始祖西漢飛將軍李廣便是隴西成紀人,據司馬遷在其所著《史記》中說“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故槐裡,遷成紀。”可知李廣原居槐裡,後來才遷居成紀,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後形成了著名的隴西李氏名門望族,在唐高祖李淵滅隋興唐後,隴西李氏成為皇族,以隴西李氏為代表的各派李氏成為天下第一大望族。

    李淵雖然出生在長安,但他的本貫其實與長安毫無關係,李淵與祖父李虎,父親李昞都出自關隴李氏的發祥地隴西成紀。出身地和本貫不可混淆一通,不過,從唐高宗李治開始,唐朝的皇帝大都出生於長安,他們基本便以長安人自居了,相反的,隴西成紀就成了祖籍。

  • 4 # 行俠夢

    唐朝的發家史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從李虎開始,李虎跟宇文泰一起打天下,因為戰功,李虎成為西魏時期的八柱國之一,在宇文家族建立北周的過程中,李家立了功,就繼續富貴下去,被封為隴西郡公,他們家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核心成員。李虎是李淵的爺爺,唐朝建立後,李淵當了皇帝,唐朝就有一個避諱,大家不能再說“虎”字,遇到“虎”字怎麼辦呢?就把“虎”字改成武則天的那個“武”字,比如說有一個軍職叫“虎牙將軍”,都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能虎口拔牙的英雄,那是很威風的,到了唐朝既然不能說“虎”字,就改稱“武牙將軍”,如果不明白“武”就是“虎”,大家就體會不到“武牙將軍”有多厲害了。還有個戰略要地叫“虎牢關”,到了唐朝就改成“武牢關”,連說老虎都改成說“大蟲”了,這就是為了避諱李虎的“虎”字。跟咱們前面講《以史為鑑隋文帝》系列時一個道理,隋文帝把中書省改為內史省,長官本來叫“中書令”改為“內史令”,門下省的長官本來叫“侍中”,也該稱“納言”,就是為了避諱他老爹楊忠的那個“忠”字。

    李虎有一個兒子叫李昞,他很幸運的世襲了隴西郡公的爵位,還當過驃騎大將軍、侍中、外加開府儀同三司。北周建立後,宇文皇族念李虎的功勞,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昞也就成了唐國公,這也是唐朝國號的來源。李昞跟楊堅一樣都是獨孤信的女婿,李昞娶的姐姐,楊堅娶的妹妹。楊堅後來建立大隋,取代北周成了開國皇帝,李昞卻因病早亡。

    李淵七歲就繼承了李昞的爵位,七歲的小孩兒成了唐國公,可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好事。那意味著李淵沒了父親,李淵的母親記載不多,估計也是很早去世。楊堅的老婆,也就是後來的獨孤皇后,她是李淵的親姨,從小對李淵很疼愛,經常把李淵接到家裡來,隋文帝開國後,她又經常把李淵接到皇宮裡,跟自己的兒子一起作伴,從某種意義上看,獨孤皇后替代了李淵的母親,這也使得李淵跟隋朝皇室的關係比較親密。

    《舊唐書》的高祖本紀有一段這樣的記載,說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一般的貴族出身的孩子,會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目中無人、自命不凡、有恃無恐,但是李淵不一樣,他七歲就失去了父母的寵愛、嬌慣與庇護,所以什麼事都要自己幹,因此李淵性格非常好,有耐心懂包容,既瀟灑又豁達。李淵的這種性格特徵,就使得他親和力特別強,能夠團結人,朋友交了很多,無論高低貴賤都可以成為他的朋友,所以他打天下的時候,各方面的人才都能為他所用。

    在關隴貴族集團都迷戀武力和強權的年代,李淵也努力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武功很好,騎馬射箭的本領更強。李淵的岳父叫竇毅,當年,竇毅見女兒心志又高,長得又好,想要給她選一個賢夫,就在家裡的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來求婚的人都要射箭,誰射中孔雀眼睛就把女兒許配給誰。李淵是最後一個來的,前面很多人射了半天都沒射到,李淵兩箭各中一隻眼睛,他就娶了這個竇氏,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公主。

    李世民的母親同樣出身顯赫,她是北周的長公主也就是周武帝的姐姐下嫁給竇毅生的女兒。因為周武帝很喜歡這個外甥女,從小就把她收養在宮中,所以說李世民的母親等於是在北周的後宮中長大的,這種宮廷裡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特殊意義,李世民的母親很早就接觸到核心政治問題。所以,竇氏有一個故事,很有名,流傳很廣。

    周武帝的皇后是突厥人,這是一種典型的政治聯姻,為了鞏固邊境、增強國力周武帝不得不娶她,可是結婚後周武帝跟突厥的女人關係不好,日常生活中因為飲食習慣、文化風俗等差距太大,周武帝就對這個突厥皇后很冷淡。這是皇帝最機密的私生活,周武帝沒有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就看待突厥皇后的問題,個別大臣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說。這個話被誰說了呢?被李世民的母親,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女孩兒給說出來了。她很鄭重其事跟她的皇帝舅舅說,現在天下未定,東邊有北齊,南邊有陳朝,北邊還有大突厥,要解決國家統一的問題必須依靠突厥,你跟皇后關係的好壞,其實影響著北周跟突厥的好壞,想依靠強大的突厥實現大一統的理想,你就應該對人家的皇后好。

    周武帝他當初搞政治聯姻就是這個目的,他當然是明白的,現在小外甥女提醒他,他就下決心做出改變,恩待突厥嫁過來的皇后,也就跟突厥把同盟關係搞得很好,所以,後來北周才不受外部勢力的干擾有條件吞併北齊。這麼小的孩子,就有這麼高的見解,彰顯了竇氏的政治天賦。再後來隋朝又代替北周統一了天下。這就等於李世民母親的舅舅的天下,被隋文帝楊堅取代了,年輕的竇氏,就很憤恨,一頭撲在床上邊哭邊說,恨自己不是男兒,要不然一定要替舅舅報仇,她的父親竇毅趕快過來捂她的嘴,害怕傳揚出去遭滅門之禍,由可見竇氏還是一個很有膽識的人。

    史料記載李世民母親的名氣還直接影響到了李世民的婚姻,都知道李世民的老婆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的父親叫長孫晟,咱們在《以史為鑑隋文帝》系列節目裡經常提到他,長孫晟可是楊堅面前的紅人,隋朝第一外交官!長孫家族也是名聲赫赫,這個“長孫”最早是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是北魏的皇族,是在北朝政治上很有影響力的一個大家族。隋文帝時期,長孫晟的哥哥叫長孫熾,也是三品大員,他對李世民的母親印象特別好,竇氏小時候勸說舅舅周武帝以國家利益為重善待突厥皇后的事情,長孫熾記得非常清楚,他就對他的弟弟長孫晟說,這樣的女人,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不簡單,應該跟他們聯姻。長孫晟跟他哥哥所見略同,找人跟李淵提親,長孫晟的女兒就嫁給了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長孫家族看種了李家的什麼呢?就是看中的李家的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所以後來的李世民果然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大家看,從李虎、李昞到李淵、竇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全是政治人物,所以說李世民的家族是一個政治世家!我們現在都知道,李世民母親的反隋的志向還是得到了完成,在她的丈夫和兒子們的努力下,38年後,唐取代了隋。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咱們現在說的輕鬆,對於李淵來說,他能當上皇帝還是很費勁的。曾經他還在隋煬帝手下工作的時候,就差點被隋煬帝幹掉。李淵比楊廣大兩歲左右,他們是表兄弟,從小經常在一起玩,隋文帝楊堅統治時期,作為姨父,楊堅開始啟用李淵為“千牛備身”,就是皇帝的警衛員並執掌御刀“千牛刀”,那是鋒利的能斬殺一千頭牛的刀,禁軍衛士就叫“千牛備身”,還有些武官叫“千牛衛”。李淵後來又當過幾個州的刺史,並不斷升遷。

    到了楊廣即位之初,李淵已經先後做到滎陽(今河南滎陽)、樓煩(今山西靜樂)兩個郡的太守。大業九年春,隋煬帝第二次征伐高句麗時,李淵奉命在懷遠鎮督運糧草。這一年農曆六月,同樣是奉命督運糧草的楊玄感拉攏李密等人突然舉兵反隋,加重了天下大亂的局面,在此之前李淵的仕途還是很順利的。

    大業十年,隋煬帝兩次出征遼東和北韓半島都無功而返,國內不斷的爆發農民起義,這時候一條政治預言開始在動盪的社會上大肆流行,說:“李氏當為天子!”有方士給隋煬帝上了密奏,說現在政權不穩,又流行這樣的讖語,或許真有某個姓李的人會取代他,隋煬帝決定把重點懷疑的物件給幹掉。

    李姓中那些家族勢力強的、在朝中職位高的、個人名氣大的、手裡有兵權的雖然聽了政治預言心裡挺高興,但他們都成為隋煬帝重點排查的物件。結局跟咱們在《以史為鑑隋煬帝》系列裡說過的一樣,李敏家族首先被隋煬帝清洗了。李密跟著楊玄感叛亂失敗後開始流竄江湖,成了隋煬帝全國通緝抓捕的要犯,東躲西藏,幾經輾轉當上了瓦崗軍的領袖。當時正在奉命鎮壓農民起義的李淵也毫無例外的成為隋煬帝的眼中釘。

    李淵廣交天下豪傑,當然會遭到隋煬帝的猜疑,親表哥也不行啊!收拾了李敏家族,隋煬帝就下詔書命李淵來見他,李淵稱病不敢去。當時李淵有個外甥女王氏,她是隋煬帝后宮的嬪妃,隋煬帝就問王氏:“你舅舅怎麼不來見我啊?”王氏回答聽說舅舅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這話傳到李淵耳朵裡,把他嚇得魂不附體。李淵也無心鎮壓農民起義了,不但不再積極努力的工作,而且故意毫無節制地飲酒享樂、收受賄絡、欺壓百姓,咱們講《以史為鑑漢高帝》劉邦的時候講過蕭何,蕭何那一套辦法療程短、見效快,現在李淵活學活用,也採取自誣的方式來保全自己。李淵確實有一番雄心壯志,這回演得也不錯,隋煬帝看錶哥天天沉迷酒色沒什麼志向,還禍害一方不得民心,經常被人告狀,這樣的人成不了天子,就暫時沒有對他下殺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內外局勢的驟變,隋煬帝又給李淵提供了掌握兵權的機會,也是太原起兵的前提,請看下集。

  • 5 # 端沐1999

    據《舊唐書》高祖本紀(《新唐書》與其相差不多),(唐)高祖李淵,其先祖是隴西狄道人,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孫。李暠生李重耳,在魏朝做官擔任弘農太守。李重耳生李熙,曾任金門鎮將,率領豪傑鎮守武川,並因此在這裡安家。李熙生李天錫,在魏朝做官擔任幢主。李天錫生李虎,在後魏任左僕射,封為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和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人被稱為“八柱國家”,被賜姓大野氏。周朝受禪建國,追封他為唐國公。在隋文帝做宰相時,恢復了原來的李性。李虎生李昞,在周朝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承襲唐國公。李昞生李淵,李淵在七歲時襲唐國公。

    《舊唐書》原文: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hào)七代孫 也。暠生歆(xīn)。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 追尊光皇帝。皇祖諱虎,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家”,仍賜姓大野氏。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至隋文帝作相,還複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諱昞(bǐng),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諡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 帝,廟號世祖,陵曰興寧。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七歲襲唐國公。及長,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隋受禪,補千牛備身。文帝獨孤皇后,即高祖從母也, 由是特見親愛,累轉譙、隴、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謂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高祖頗以自負。《舊唐書》

    據《晉書列傳第五十七》記載,涼武昭王姓李,名暠,字玄盛,小名長生,是隴西成紀人,是漢前將軍李廣的第十六代孫。李廣的曾祖是李仲翔,漢初時為將軍,在素昌(就是狄道)征討叛羌因寡不敵眾,戰死。他的兒子李伯考奔喪,於是將其安葬在狄道的東川,就在那裡安家。其世代都是豪門大族。李暠的高祖是李雍,曾祖是李柔,在晉朝做官曆任郡守。李暠的祖父是李弇,在張軌幕下任武衛將軍,安世亭侯。李暠的父親是李昶,從小有美名,早死,有遺腹子李玄盛,就是李暠。

    《晉書》原文: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於素昌,素昌即狄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於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晉並歷位郡守。祖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玄盛。少而好學,性沈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及長,頗習武藝,誦孫吳兵法。嘗與呂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謂繇曰:"君當位極人臣,李君有國土之分,家有騧草馬生白額駒,此其時也。"《晉書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根據《史記》中對於李廣的記錄來看,他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就是李當戶,死的比較早,但是他的兒子比較出名,就是後來被匈奴俘虜的李陵,此後,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妻子後代全殺了;二兒子是李椒;三兒子是李敢,就是被霍去病射殺的那位,他有個兒子是李禹,後來被殺。

    從以上看,從史書記錄看,李淵一家確實是李廣的後代,若是如此,其為李椒後代的可能性更大些。

  • 6 # 記者倪好

    我們先捋一捋李淵他們家的家譜。

    李淵→父→李昞→父→李虎→父→李天錫→父→李熙→父→李重耳→父→李歆→父→李暠。

    最後這個李暠是西涼的開國皇帝,廟號西涼太祖,李淵是他的六世孫。李暠號稱自己是李廣的十六世孫,他是不是為了給自己提身價,專門吹牛呢?

    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們李家是高門大戶,不需要攀附個名人來抬高自己。李暠的祖父李弇已經是前涼的亭侯,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晉朝做官,而且官階都不低,基本都是郡守。這樣的官宦世家,不是泥腿子出身,不需要給自己找個光鮮的祖先,因為自己祖先已經不是弱雞了。

    從這裡看出,李淵家出自隴西李氏,可能確實跟李廣沾親帶故。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 7 # 香茗史館

    這個問題沒法判斷了,只能說有可能。根據現有資料,李淵乃是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七世孫,而根據《晉書》記載,李暠則是李廣的十六世孫。根據現有資料,李暠至李淵的世系傳承是可查的,但李廣至李暠之間的世系傳承卻是已經無法考證了。

    △唐高祖李淵

    李淵是李暠的七世孫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淵乃“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而且關於李暠至李淵之間的世系傳承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按照記載來看,“涼武昭王李暠生李歆,李歆生李重耳,李重耳生李熙,李熙生李天錫,李天錫生李虎,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

    李暠開創西涼之後,最終於417年病故,其子李歆即位。因李歆“繁刑峻法,宮室是務,人力凋殘,百姓愁悴”,西涼國勢日漸衰微,最終於420年被北涼所滅。

    西涼國雖然被滅,但李氏族人卻仍然活躍在歷史舞臺上,李歆之子李重耳曾任北魏弘農太守,李重耳之子李熙也曾任北魏金門鎮將,李熙之子李天賜則擔任過幢主,李天賜之子李虎則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

    由此可見,從涼武昭王李暠開始,李氏家族便一直是隴西的豪門望族,家譜記載應該是相當全面的,且隔代較短,李淵是涼武昭王李暠後人這件事應該可以確定,

    李暠是否為李廣之後

    根據《晉書·列傳第五十七》記載,“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李暠之子李歆

    根據這段記載來看,李廣的曾祖李仲翔初期曾任將軍,率軍在素昌地區討伐西羌,結果最終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因寡不敵眾戰死。李仲翔之子李伯考前往奔喪,將李仲翔安葬在了狄道東川,隨後在此安家。而在李伯考之子李尚(李廣之父)擔任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令後,便將家安置在了隴西成紀。

    在《中華李氏百世直線世系考》之中,從李廣到李暠之間有著完整的世系傳承,具體是這樣的“李廣生李敢,李敢生李禹,李禹生李丞,李丞生李先,李先生李長宗,李長宗生李君況,李君況生李本,李本生李次,李次生李軌,李軌生李龍(隆),李龍生李艾,李艾生李雍,李雍生李柔,李柔生李弇,李弇生李昶,李昶生李暠”。

    △李廣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來看,李廣和李暠均為隴西成紀人,應該是出自李氏同支,唯一的問題在於李尚生有兩個兒子,除了李廣之外,另外一個兒子卻沒有找到相關記載。因此李暠是否為李廣兄弟那一支或者其他隴西李氏的後人,實在無法斷定。

    綜上所述,李淵是李廣後人這一點並非沒有可能,但要說是否有十足的把握,不敢斷定。畢竟古人發達之後,為了給自己找個有名望的祖宗,可是下血本的,偽造一份家譜對他們來說並非什麼難事。

  • 8 # 尋根拜祖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出身隴右李氏,隴右李氏發源於隴西郡,所以也稱隴西李氏。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家族,兩千多年以來,這個家族名人輩出,子孫後代根深葉茂,光分支堂屬就有十幾支。

    李廣的祖父叫李信,是秦代的大將軍,李信的祖父叫李崇,是秦朝最早的隴西郡太守。

    李淵是不是出身隴西郡李氏,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但李淵有一個先祖叫李暠,此人是西涼的開國君主,這個傳承關係是確認無疑的。

    李暠自稱是李廣的十六世孫,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是正統的隴西李氏後裔。由此,李唐後人都成為李廣的後裔,也成為隴西李氏最出類拔萃的一個門第!

    那麼,李暠究竟是不是李廣的後人呢?這個答案已經永遠封存於歷史的塵埃中,無解了。那麼後人憑什麼不相信李暠,對此他的說法有質疑呢?

    其實,後人質疑的是李淵,並不知曉認李廣為先祖的其實是李暠。在大家的意識中,李廣是正統的漢人,李淵有鮮卑血統,怎麼可能是一個家族呢?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那段時期,包括鮮卑在內的少數民族,不斷學習漢文化,主動追求漢化。而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下的漢族人,與他們的通婚是很常見的事,遠比滿清開放得多。李淵的父親就娶了北周貴族獨孤信的女兒,生了李淵。李世民又娶了長孫氏,生了太子李治。所以有人說李淵李世民分別有多少分之一的鮮卑血統,不是純種漢人。

    其實,探討這個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漢民族跟周邊的少數民族一直處於融合當中,在漢政權確立之前,秦地處西戎,秦人又是什麼民族?我們今天有多少人是鮮卑、匈奴或者契丹的後裔?那都是曾經的歷史,我覺得民族的劃分,除了血統,更重要的是文化標誌!

    中國的文化就一個詞:包容!所以有容乃大,漢民族就是在這個“容”的特性下越來越大!因而,不管李淵身上有多少鮮卑血統,他都是漢人!

    我想,李暠、李淵家族以李廣為根,就是在告訴大家:俺是正宗的漢族人吶!

  • 9 # 楊朱學派

    李淵故鄉是隴西成紀。《史記-李將軍列傳》也記載: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

    李淵是否與李廣有淵源。

    《新唐書》記載:李淵是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七世孫。

    《晉書》記載:李暠則是李廣的十六世孫。也就是說,李淵是李廣的二十三世孫。

    史書的說法是否可信?

    李廣嫡孫李陵被漢武帝滅族。故李廣在中國是沒有後代的。李陵娶了匈奴首領單于的女兒。後來匈奴遷移至歐洲。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裔。今天,李廣的後代應該在匈牙利。

    李淵很可能是李暠的後人。但李暠不太可能是李廣的後人。

    李淵雖然不是李廣的後人。但李淵可能與李廣同宗。李淵可能是李廣爺爺李信的二十五世孫。即李暠是李信的九世孫。

  • 10 # 冷兵器研究所

    李唐王室的血統,按李淵自己的說法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

    按《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的說法,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是隴西成紀人,為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當然這個是自稱,沒有更直接的出處。

    而李廣有三個兒子:老大,李當戶,遺腹子李陵;李椒,子嗣無載;李敢,兒子名李禹。在漢武帝末年的戾太子事件中,有人誣告李禹欲投奔李陵,“下吏死”。

    所以就記載來看,沒啥直接證據證明李暠是李廣的後代。

    而李暠就算是李廣的後人,李唐王室的血統也不好說是李廣的後裔。

    因為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涼後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國後投奔南朝劉宋,任汝南太守。北魏進攻劉宋,李重耳以城歸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門鎮將,後改鎮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隨著遷居於此。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生三子,即李起頭、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這就是李唐王室的世系。這樣看起來似乎很清晰,但是有一點中間有缺環。

    因為按《新唐書》的記載:重耳字景順,以國亡奔宋,為汝南太守。後魏克豫州,以地歸之,拜恆農太守,復為宋將薛安都所陷。但是,當時的史料卻沒有李重耳的記載。當時的記載是這樣的:“偽弘農太守李初古拔嬰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諸軍鼓譟以陵城(《宋書·柳元景傳》)”、“後自盧氏入寇弘農,執太守李拔等,遂逼陝城。時秦州刺史杜道生討安都,仍執拔等南遁。及世祖(拓拔燾)臨江,拔乃得還(《魏書·徐安都傳》)”

    而按陳寅恪先生的考證,“李重耳父子事實皆與李初古拔父子事實適合”。那個李拔才是李淵的真正祖先。他可能是趙郡李氏的後裔,但家世不高,在南北朝亂世中崛起,成為太守級別的人物,並被賜了個賜鮮卑名。而李唐王室覺得祖先的出身不夠高,又羞於被賜名鮮卑名的這段歷史,於是就將李拔與李重耳混合在一起,將自己的先祖家世提升到西涼武昭王和漢將軍李廣的層面上。

    可實際上,李暠這個李廣後裔的說法也不靠譜。所以李唐王室是李廣後裔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但無論是西涼武昭王,還是唐高祖,其事業與成就都遠超李廣。可就是因為有太多人,喜歡搞什麼血統論。所以他們才會努力將自己的先祖家世往李廣上攀附……

  • 11 # 看遍山川

    唐代人喜歡那一套,為了證明自己血緣高貴,誇張描述家族血統,亂認“祖爺爺”,皇家自然也不例外。李唐皇室就把祖先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李耳(老子),那是瞎認祖宗,至於西漢的李廣或是十六國西涼皇帝李暠更是無稽之談,純屬後來史臣拍馬屁性質的瞎編。

    就像南北朝建立前趙政權的劉淵明明是匈奴呼韓邪單于的後代,偏偏要認蜀漢皇帝劉禪是祖宗,自己是漢朝後裔。為了體現根正苗紅,無限制地傍歷史人物中的同姓“大款”也不怕鬧笑話,反正皇帝認可說了算,為自己添光加彩的事何樂不為呢。

    李淵家族真正混出個模樣來,在史冊上留名是他爺爺李虎,李虎跟隨西魏權臣宇文泰,是當時“八柱國”將軍之一,官封隴西郡公。後來宇文家族篡西魏建立北周,李虎已經去世被追封唐國公,此時李氏已成為北周具有相當政治勢力的家族集團。

    李氏的祖籍應該是在武川,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以北,李虎是純粹的漢人,他有過的鮮卑姓“大野氏”是宇文泰賜給他的(西魏沒有像東魏漢化厲害),他兒子李昞娶了也是“八柱國”之一的鮮卑人獨孤信四女兒獨孤曼陀,倆人的兒子就是李淵。李淵娶的夫人竇氏原本姓紇豆陵,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淵包括李世民兄弟幾個都是漢族和鮮卑族混血兒。

  • 12 # 天天故史匯

    李淵建立唐朝後,追認西漢李廣為先祖,那麼,李唐皇室真的是李廣後裔麼?

    李淵族系

    李淵的族繫有明確記載的是到前涼李弇。李弇生下了李旭,李旭生李暠,李暠是西涼的開創者。李暠生李歆,李歆生李重耳,李重耳在西涼國國滅後逃奔北魏並生李熙,李熙生李天錫,李天錫生李虎,李虎生下李昞,李炳生李淵。所以李弇是李淵的十世祖,而李弇又是李廣的十四世孫,據此,李淵追認李廣為先祖。

    李廣的後代

    李廣是隴西成紀人,歷史中李廣這一輩留有歷史記錄的只有一個堂弟李蔡,和他一個地方,所以李家氏族在隴西應該是留有血緣的。但李廣的幾個兒子歷史上記錄的很清楚,三個兒子中老大李當戶和老二李椒都死的早,老三李敢後來也被霍去病射殺,孫子一輩中李陵投降匈奴,全家被殺。而李敢的一雙兒女在巫蠱之禍中也被牽連處死。至此,李廣唯一的後裔只有身在匈奴的李陵有可能留下後裔。

    李唐親戚

    李陵投降匈奴後,匈奴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後來他的兒子造反,被呼韓邪單于斬殺。但唐朝時,有一支遊牧民族的朝貢團,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竟然要向唐朝宗室認親,因為他自稱是李陵的後裔。當時人們考證李陵投降匈奴後,匈奴單于讓李陵掌管新疆阿勒泰以北,現今蒙古國葉尼塞河以南的一個少數民族,而這一少數民族就是前來認親的遊牧民族的前身,這個酋長有明顯具有漢人血統,所以人們認為李陵有可能在此地區有留下後裔。這個少數民族所說的有可能是真實的。

    強行貼金

    歷史上上還有一人自稱是李陵的後代,他就是南北朝至隋朝時的將領李穆,但他更多的是自己家族顯赫後強行把李陵認為自己的先祖,並不可信。

    由此看來李廣的李氏和李唐宗室的李氏雖然都出自隴西,但李廣的家族基本在西漢武帝時期就基本全部被殺,最多隴西還有李廣的親戚,不可能還有李廣的後代,唯一有可能留下後裔的就是李陵,而他的後代有記載的又是死於匈奴內鬥,只有那個少數民族酋長所說的有一點點的可信度。

    所以說李唐宗室追認李廣為先祖可以認為和隋朝時的李穆一樣,為了講究自己的家族起源強行貼金,為此李唐宗室不是還將老子李耳認為先祖麼?

  • 13 # 北門猿

    名義上是的。

    《舊唐書》開篇第一句: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

    李淵,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孫。

    這個李暠是何許人也呢?

    《晉書·李暠傳》:

    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漢前將軍廣”顯然就是李廣了。而李暠是李廣的第十六世孫。

    所以,李暠是李廣的後人,李淵是李暠的後人,那李淵自然也就是李廣的後人了。

    不過嚴格來說,也不能排除老李家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可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給我一句話,讓我滾去努力學習?